|
普鲁士抓结(PRUSIK)
过去,登山家往往要凭借普鲁士抓结,才得以安全的顺着固定绳攀升。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瑞士的一位鸟类学家发明了机械上升器,情况才为之改变。普鲁士抓结,由系带结(Girth Hitch)变化发展而来,一旦负重就会像捏紧的拳头般,牢牢地拽住绳子;而把负重卸载掉,则可以在绳子上随意地滑动。当沿绳攀升时,交替使用两个普鲁士抓结(当其中一个负重时,另一个可以自由滑动),可带来极大方便。1958年,华伦•哈丁(Warren Harding)率领他的团队,首攀了酋长峰上的著名线路——劈波斩浪(EI Capitan's Nose)(注1)。当时,队员们共架设了约610米长的路绳,并全程用普鲁士抓结攀升。
直到今天,普鲁士抓结依然没有过时,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譬如,碰到水平架设或者斜拉的绳子时,机械上升器就极有可能翻转并滑脱,而普鲁士抓结却没有这样的缺陷,可谓不二之选。普鲁士抓结,还常常用作下降时的副保。碰上紧急情况,它更是天赐的宝物。一旦冲坠掉到了大屋檐下面,而无法回到岩壁时,你就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绳套、辅绳,甚至鞋带,来制作普鲁士抓结。从而帮助自己,从容地沿绳攀升回到岩壁上(富有远见的岩友,通常会在安全带的装备环上,携带上两根普鲁士抓结绳套(Prusik loop)以备不时之需)。
采用比较耐磨、直径为5或6毫米的尼龙辅绳,通过双渔人结(Double Fisherman's)连接成30厘米长的绳套,来系打普鲁士抓结效果最好。通常在绳子上缠绕三到四圈,就能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如果绳结依然会滑动,那就多绕几圈。紧急情况下,我会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来制作普鲁士抓结。甚至于,2.5厘米宽的扁带、9毫米直径的攀岩绳也不放过。普鲁士抓结能够轻松应付各种情况,不过当你在双绳上使用时,记得事先测试下,需要缠绕几圈才能很好的制动。另外千万别搞混了,是将两根绳子并在一起进行缠绕,而非每根绳子分别缠绕。
不管你用何种材料制作普鲁士抓结,记得缠绕时,要保持绳结平整,将体重负载到上面时,动作要轻柔;另外在滑动普鲁士抓结之前,记得先让它充分的松弛。普鲁士抓结是有使用期限的,终有一天会报废(比起粗绳,直径比较细的辅绳耐磨性总要差一些),所以千万别忘了定期检查。
假如你下降时用普鲁士抓结做副保,必须使它离你足够近,确保随时能轻松地够着。据我所知,已经不止一位岩友,在下降时阴沟里翻船。因为,他们把普鲁士抓结打得太远,以致绳结受力咬紧时,手却够不着去调整,结果死于非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