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结,在中文里可以理解为结,也可以分开理解为绳和结两部分。攀岩要想确保安全,可少不了绳子的保护,而使用绳子又离不开绳结的辅助.就算你不是专攻登山,但我们的日常生活,依然离不开各种绳结。走路的时候鞋带散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至少一种绳结,否则就得赤脚走路了。要是换成攀岩,那面临的情况就更加微妙复杂,因此未雨绸缪未必是做无用功!来看看你将要掌握哪些绳结吧:环固结(Ring Bend 即水结)、普鲁士抓结(Prusik)、八字结(Figure Eight)、布林结(Bowline)、葡萄藤结(Grapevine即渔人结)、克氏抓结(Klemheist)等等等等,真是学海无涯!
绳子的末端称作绳尾(end),而系打绳结之后,多出的那部分绳子则叫尾绳(tail)。位于绳子两端中间的部分叫绳耳(bight)。一些打在绳子中端位置的绳结可称绳耳结(on a bight)。以八字结绳耳(Figure Eight on a Bight)为例,它可以打在绳子中端任何位置。与此相对,打在绳尾的话,那它就是个普通的八字结(Figure Eight)。
结、套结和连接结,纹路必须清清楚楚并收紧,否则就有隐患。如果置绳结松弛不顾,那么一旦承重它就很容易散开。同样,你得确保打好的绳结没有任何扭曲绞结的地方。如果绳结打得拖泥带水,除了不利于检查,容易滑动之外;很可能南辕北辙、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务必打对,另外要切记:“绳结打得不清不楚,还不如不打。”多数情况下,只要将作业端的绳子收紧即可,不过将闲置端抽紧也未尝不可。
反手结绳耳(OVERHAND ON A BIGHT)
基于反手结(Overhand),变化而来的反手结绳耳,在众多攀岩绳结中,最容易用错地方。一些愚蠢的家伙,会用它充当结组队伍里,连接队员的中间结(Middleman's knot);或是用来拴绳。可惜,能够胜任上述两种情况的绳结多得是,又何必退而求其次呢。不管使用反手结绳耳,基于何种意图,你会很快领到教训:它在承受个人体重后,几乎不可能再解开,要是绳子湿的话,将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