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金h 于 2014-12-10 10:30 编辑
徽岭山脉自古有两条驿道,一为翚岭,二为新岭。当地民谣“新岭迢迢,翚岭高高;走新岭,要歇夜,过翚岭,摘蟋桃。”宋代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从江西取到歙州去宣州,逗留绩溪,访问葛林家宅,然后夜过翚岭后,赋此诗寄给好友沈潘阳,陈述自己的感受: 寄沈潘阳 【宋】王安石 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归时九月穷。 晓渡腾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潘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传说,清乾隆皇帝南巡,从杭州溯新安江抵达徽州府,在太白楼前的书摊上,读到一部手抄的方志里有王安石的这首诗,即游兴大发,顿生要一览翚岭风光的念头。于是,来到绩溪,品游徽山绩水,发出“弹丸小邑,居然无处不景,无景不奇”的赞叹。当他走到翚岭脚,已是夕阳在山,决计要亲身领略一下“夜过翚岭”的意境。乾隆踏着石蹬道,遥望徽岭逶迤山脉,犹如苍龙出海,气势壮观。走了两三各时辰,到达岭头,已是皓月当空,光华如水,隐隐约约瞧见路旁的一块路碑上镌刻着“羽岭”字样,于是吟道: 黄芽白雪神仙府,碧草琪花羽士家。 此山本是飞仙处,介甫当年有错差。 其实,路碑上刻的是“翚岭雄关”,因碑身大部分被茅草遮住,只露出羽字头和岭字。既然皇上因“月色”、“茅草”所误而开了金口,将“翚”读作羽,陪侍在旁的徽州知府和绩溪县令自然遵旨,布告徽岭南北百姓,从此,将“翚岭”读作“羽岭”。 翚岭驿道 南起县城西门,过来苏桥、大徽村(今高迁村地段)、越翚岭、镇头、浩寨、分界山接旌德道,全长36公里,石板路,宽2至2.5米。古为徽、宣、池通道。亦是县境岭南、岭北通衢。
2014.12.7.绿野紫金户外群一行十八驴友重走古道,早7点半从县城动身,先走新岭再翻翚岭下午3点半回县城。行程30公里。
该贴已经同步到 紫金h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