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何为冻伤? 冻伤是指低温寒冷侵袭引起的损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冻疮,它的专业术语叫非冻结性冷伤。低温环境、风速、潮湿是产生冻疮的原因。冻疮常发生在手、足、耳等部位。患过冻疮的部位对寒冷更敏感,容易再发。 寒冷天气里,还有不少驴友在户外运动,但是如果装备准备的不够充分,身体的组织的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又不畅,容易出现冻伤。 冻伤按其严重程度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及皮肤表层,患处刺痛并渐感麻木,皮肤僵硬苍白或出现蓝色斑点,恢复温度后会有充血和水肿现象。 二度冻伤达真皮层,患处红、肿、痛,数小时后会起水泡。 三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患处皮肤呈青紫、紫红或蓝色,皮肤会逐步变黑、坏死。 四度冻伤是最严重的冻伤,肌肤甚至骨都受到损害,皮肤呈紫黑或青灰色,随即组织坏死,可能导致截肢。 冻伤如何处理 冻伤可伴随着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单纯的冻伤可按下述方法救治。可用体温温暖,但对三度以上的冻伤者施温者要注意时间不能长。一般为30-40度的温水漫泡患处或以温毛巾热敷,水温不能高,也不可用火烤使患处温暖,伤处受热过快会产生剧痛。当患处恢复血色和知觉后停止复,在伤处涂上冻伤药膏,然后用纱布或质地柔软的衣物轻裹患处。特别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处,也不要挑破水疱。有很多人以为用雪擦拭患处可以快速升温,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冻伤部位处理后不宜暴露于寒冷中,要注意保暖,更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冻伤的如何预防 1.穿防寒服。户外衣着应保暖,不透风,且松紧适度,鞋袜不要过紧。用手套、口罩、耳罩和帽子等保护体表尖端部位。 2.防潮湿。要保持衣服、鞋袜干燥,潮湿时要及时更换。每晚要将衣服、鞋袜和鞋垫烤干。 3.防静止不动。在严寒环境中要适当活动,做到以动防冻。在风速较大和潮湿地区工作时尤应注意。 4.防饥饿。较长时间在户外作业,要吃高热量食物,两餐之间进食时间不宜超过5小时,并做到热食、热饮,但不宜饮酒,以免血管扩张,增加体热过快散发。 另外还可从饮食和睡眠上多加注意: 冬季更要保证充足睡眠,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冬季从室外进入室内后,不要马上用热水洗脸,应先用冷水敷面,慢慢增加水温使皮肤适应。另外,俗话说“寒从脚底生”。为提高对寒冷的耐受力,可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擦干后按摩双脚穴位,搓揉脚心,增进血液循环。 饮食上可食用一些根茎类、辛辣食物、肉类和汤类。冬季吃点辣椒可抵御寒冷,并能防止因潮湿引发的腰腿痛和胃虚寒症。肉类可以温中暖下,补气活血。羊肉性味甘温,有暖中补虚、开胃健脾、益肾养肝、御寒祛湿之功效。各种汤类如枣姜汤,能起到增强人体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和其他疾病的作用。北方地区常食的“红焖羊肉”、“羊肉火锅”、“牛肉炖萝卜”、“生姜红枣牛肉汤”都是传统的冬季御寒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