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8025|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古袁州府志-人物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0 19:46: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京 (69-142)
字仲誉。祖籍河南汝阳县,袁安次子。其官至东汉司徒,后隐居于豫章郡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潜心研究孟氏易,作《难记》,16万字,为当时(东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名士之一,世称高士。是继东汉大隐士严子陵之后,第二位最具影响的山中高士。《通志》记载,袁京初拜郎中,稍迁侍中,出为蜀郡太守。后远徙于袁,隐居于县城北山之麓。是时,宜春尚为县,后因其姓以为山,曰大小袁山,郡曰袁州。其嫡五世重孙袁绍,袁术皆为三国名将。死后,人们见他清高、正义,为世人景仰,代代不忘。袁京去世后,就葬在大袁山半山腰,今袁山公园内的袁京亭处。至今在袁姓家族里记载袁京以道德文章显名于世。

陈重(144在世,生卒待考)
字景公,豫章郡宜春县(今新余分宜县洞村)人。东汉名士,以孝义闻名于世,著有《鲁诗》与《颜氏春秋》。汉顺帝(125—144年)期间历任郎署官、尚书郎、细阳令、侍御史。与鄱阳雷义在豫章郡(郡治南昌)同学,两人非常友好。郡守张云推荐陈重为“孝廉”,陈重让给雷义,张云未听其言。第二年,雷义也被推荐,两人同在。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汉顺帝时为南顿令。

习凿齿(328-413)
字彦威,号半山,东晋人,荆州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史学家。曾任荥阳太守,著有《汉晋春秋》54卷。其中对诸葛亮志在中兴汉室,渴望统一大业的政治抱负热情讴歌,如今成都武侯殿上,还高悬着“异代相知习凿齿,千秋同祀武乡侯”的楹联。因秦苻坚之乱,举家南迁,避居袁州府万载县书堂山,再徙新喻白梅村。习定居后,在白梅的半山坡开办书馆,名曰半山学舍,传经授史。殁葬于分宜的枣木山,并建有“习凿齿庙”以资奉祀。

卢肇 (818-882)
字子发,号乐轩,唐朝袁州府宜春县文标乡(今新余市分宜杨桥乡观光村)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年)状元及第,是有史以来江西的第一个状元。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因其故事而来。卢肇仕宦,坎坷一生。官场虽不得志,但道德文章为后世把推崇,“袁(州)之文章节义,自肇始”。一生著述很多,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等一百几十卷。卢的诗文,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唐摭言》、《云溪友议》,著术中比较著名的是《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在其故居落成的“大成殿”为南宋建筑,坐落在宜春市袁州区秀江路28号。

黄颇(唐朝)
字无颇。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人袁州区)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癸亥科卢肇榜,取进士第三人。试题有《风不鸣条诗》。黄颇与状元卢肇是同乡,黄颇家境富余,卢肇自幼贫苦。二人同日同路结伴赴举,当地官员于离亭置酒饯行,只请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卢肇却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来“卢肇、黄颇同游李德裕门下。王起再知贡举,访二人之能,或曰卢有文学,黄能诗。起遂以卢为状头,黄第三人。” 黄颇官监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说》。今宜春袁州区的黄颇路即以其名字命名。

易重(806-872)
字鼎臣,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温汤九连坊)人,唐朝会昌五年(公元845年)高中状元,市继卢肇之后江西的第二个文科状元。御赐“进士及第”扁额至今仍悬挂在温汤九连坊的易重纪念馆内。官至大理评事,为官清正。一生悉心于文学,著文千余篇,有《易鼎臣集》,惜多散佚。晚年退居上高,殁葬今新坊乡路口村境内,墓尚存。

袁皓 (唐朝)
字退山,自号碧池处士。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人,登咸通进士第。博学能文,咸通间举进士,曾任吉州、抚州刺史。著有《碧池书》《兴元圣功录》问世。今存四诗入《全唐诗》。他的诗作《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寄朝中知己》成为学者研究宜春在唐朝历史的社会经济史料

郑谷(851~910)
字守愚。唐代袁州府宜春县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郑谷7岁能。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在晚唐,郑谷诗名颇盛。列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成语"一字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史不立传。其事迹颇见计有功《唐诗纪事》中。《新唐书·艺文志》载谷所著有《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今《宜阳集》已佚。惟此编存,所录诗约三百首。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方会禅师 (992~1049)
禅宗临济宗高僧,杨岐宗祖师。临济宗第八代俗姓冷,北宋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人。二十岁至筠州九峰山削发为僧,后去潭州参石霜楚,辅佐院务,得法后辞归九峰,仁宗庆历中往袁州杨岐山传法,名闻四方,开创扬歧宗派,世称扬歧禅师。言行辑有《杨崎方会和尚语录》、《杨崎方会和尚后录》。南宋庆元五年(1199)日僧俊仍来中国学习扬歧禅法,四十年后扬歧宗传入日本,至今仍是日本禅宗各派中势力盛大的一派。临济宗两支派之一的杨岐宗由方会禅师创立,杨岐宗是临济的正脉,方会以后,临济一系延绵不绝。

普庵禅师(1115-1169)
禅宗临济宗高僧。俗名余印肃,法号普庵,后人尊奉为余祖师,又称普庵禅师、普庵祖师等,北宋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余坊)人。民间也写作“普”,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袁州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俗姓余。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出家。一日读《华严经》至“达本情忘,知心体合”,顿时悟道。干道五年(1169年)圆寂。由于在世时灵验事迹不断,普庵禅师圆寂后逐渐受到人民信仰,成为一位专门消灾解厄的佛教神。其创建的慈化寺被明太祖朱元璋尊封为“天下第一禅林”(即今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慈化禅寺)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浩翁。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姑父蔡曾,新昌盐步镇(今宜丰新昌镇)人,精通经史,终生不仕,筑南园隐居,号东部居士。黄庭坚常往来于姑父家,曾作《东郭居士南园记》。南园遂成宜丰历代名胜。黄庭坚足迹几乎遍布宜春境域,奉新、高安、万载、宜丰、袁州各地均留有黄庭坚诗作。宋绍圣年间,袁州司理李冲元好禅,在城中建难禅阁(其址在今鼓楼步行街,至今尚存)。黄庭坚过袁州,与李冲元论禅逾月,作《难禅阁铭》而去。黄庭坚与宜丰五峰山长老唱答,诗中有"从来美酒无深巷"之句,后演化成俗语"好酒不怕巷子深"。


赵希鹄(1231年在世,生卒待考)
南宋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人。南宋著名考古学家、鉴赏家。宋太祖(赵匡胤)的九世孙,宋宗室燕王赵德昭后裔,宋室南渡时其先祖迁居诸暨,《宋史世系表》列其名于燕王德昭房下,。喜书画,善鉴赏,著《洞天清禄集》,约成书于1190年前后,《四库总目》考证确凿,可为赏鉴家之指南,该书为考鉴古文物的著作。分古琴辨、古砚辨、古钟鼎彝器辨、怪石辨、砚屏辨、笔格辨、水滴辨、古翰墨真迹辨、古今石刻辨、古画辨等10门(一本作11门,多“古今纸花印色辨”)。考证辨析,能探索源流,发抒所见;惟援引多未注明出处。又著《调燮类编》四卷  
                       
赵希弁(1249年在世,生卒待考)
字君锡,南宋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人。南宋著名藏书家、史学家。宋太祖(赵匡胤)九世孙,曾祖赵子孟,字醇父,号清愿先生,官右从政郎。祖伯荃。江西漕贡进士,曾任秘书省校勘书籍.他博学好古,家中累三世藏书,典籍甚富.宋淳佑九年(1249),宜春郡守黎安朝重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牟用家藏书一卷补充,校正《郡斋读书志》,世称“袁本”,现存故宫博物院。直至清代的目录巨编《四库全书总目》,仍采用《郡斋读书志》的材料多达三百多条。由此可见《郡斋读书志》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吴希(1237—1279)
字定高,号休甫,南宋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县莲花乡)人。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从小就学诗文,习谋略。宋朝南渡后,元朝军队大举南下,文天祥奉诏起兵万人勤王。当时任庐陵主薄的吴希,带头联名上书枢密院(相当于今国防部),他在书中慷慨地说:“今主上危难,岂能苟且偷生?惟舍资募勇,忠忠烈烈,一死以报国。”随后他回到袁州萍乡县立“勤王台”誓师勤王,率兵出击便收复袁州府宜春县、萍乡县等地。南宋王朝为表彰其收复失地的功勋,授他为湖南招讨使。1279年,元兵大举进攻莲花,吴希率众抗击,激战十五昼夜,身受十余伤,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他的一家三十余人都为国捐躯,载入《宋史》。

袁俊翁(1260-?)
字(号)敏斋,南宋元初袁州人,撰《四书疑节》十二卷」,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是为明代范钦天一阁旧钞本。俊翁家学渊源,元初科举落后,报学山林,讲授经史,承继朱学,于《四库全书》尤其有心得。与元代大学家黎立武(今新余人)私谊交好。

欧阳贞(1318-1388)
字元春,号贫乐,一号石户农。元朝袁州分宜(今分宜县)防里人,是元朝理学家、文学家。所著有《周易问辨》三十卷、《史提钩》七十卷。诗文有《余学初集》、《龙江丛稿》、《东斋寓录》、《贫乐集》。

彭莹玉(?-1353)
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元朝袁州路宜春(今江西宜春市)人。南派红巾军的开山始祖。早年曾在江西袁州慈化寺出家,人称彭和尚,后来改信弥勒教,四方行走,以为人免费治病传教,因“法术”高强,为民间所敬佩。至元四年(1338年)和徒弟周子旺在江西袁州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背心皆书「佛」字,以为有「佛」字,刀兵不能伤。扶周子旺称周王,立年号,后起义失败,子旺死,彭莹玉逃亡淮西,在淮西一带传教,“劝人念弥勒佛号,遇夜燃火炬名香,会偈礼拜”,被弥勒教徒尊称为彭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联合邹普胜、徐寿辉在蕲州(湖北蕲春)起事,攻占蕲水(湖北浠水),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设置“莲台省”(相当于中书省)统领百官。至正十三年底(1353年),元军围剿天完,蕲水失陷,彭莹玉战死,邹和徐突围。彭莹玉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出场,为五散人之一。

严嵩(1480-1565)
   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明朝袁州府分宜县(今新余市分宜县)人。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清词写得好,因乾隆朝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北京“六必居”,世人称其为“大学士书法家”。明正德三年,32岁的严嵩正归隐家乡,时应袁州知府之邀,用3年时间纂修《袁州府志》,史称《正德袁州府志》。

刘元卿(1544-1609)
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明朝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市)人,明代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江西省内名流吴康斋、邓潜谷、章本清齐名,被人们称为“江右四君子”。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明史》为他立了传,明朝名流邹元标为他撰写墓志铭,赞其“流风余韵,百世犹师”。其代表作《大学新编》、《山居草》等。

袁继咸(1593-1646)
字季通,号临侯。明朝袁州府宜春县(今宜春市袁州区寨下乡横塘村)人。明代大臣。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七年(1634)提学山西,上疏抨击权宦。宦党诬陷其贪赃枉法,解京治罪。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申冤,轰动京城。崇祯十五年(1642),袁继咸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弘光元年(1645),被左梦庚诱入军中软禁。左梦庚降清,献袁继成以邀功。袁继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顺治三年(1646)六月就义。袁继咸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敬仰,曾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今宜春市区鼓楼路"文革"前原名临侯路,以纪念袁继咸而命名。
  
张自烈(1597-1673)
张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明朝袁州府宜春县北厢上水关(今宜春市区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带)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博物洽闻。家中藏书36万余卷。明亡,闭门著述。晚年隐居庐山,累征不出,主讲白鹿书院。卒葬白鹿洞左青龙山,墓今存。张自烈著述颇丰,尤以《正字通》影响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书,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区秀江中路西段,国民时期曾名岂山路,即以张自烈字号而命名。

刘凤诰(1760-1830)
字丞牧,号金门,清朝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市)人。乾隆五十四年29岁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迁升为侍读学士,提督广西学政。官至吏部右侍郎,以罪戍齐齐哈尔。释回,给编修。著有《存悔斋集》传于世。因其貌不扬乾隆皇帝心有所嫌,遂亲自出对试其才:“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李有棠(1837-1905)
字芾生,清朝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周江村)人 清代著名历史学家,在22岁时,以第三名考取入袁州府学为附生(即俗所谓“秀才”);在25岁时,以超等第一名,补授廪膳生(即在岁试及科试中都考列一等以上,因而有资格领取国家津贴的秀才);在28岁时,考取辛酉科第一名优贡。次年,通过朝考,选拔江西省峡江县训。在任3年,即因祖母、母亲年高无人侍奉,弃官归家养亲。用了多年的精力写成《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金史纪事本末》五十二卷.

文廷式(1856~1904)
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清朝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市)人,著名词人。35岁成进士,授编修。39岁光绪亲拔其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后因戊戌政变遭缉拿出走日本,后回国又因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遭严拿。自此潜心著述,著杂记《纯常子枝语》40卷,其词大多感时忧世。

朱益藩(1861-1937
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清朝袁州府萍乡县(今萍乡市莲花县)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光绪和溥仪两代皇帝的帝师,又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其书宗法柳公权、米芾等,雄浑苍劲、法度谨严。


该贴已经同步到 maoyi1989216的微博

点评

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 22:01
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 20:12
名人故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 17:13
人才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 11:13
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 10:01
真长见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 21:59
这么多名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 11:47
真长见识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 09:32
人才济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 08:08
哈哈,真长知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 00:52
人才济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0 23:27
这么多名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0 22:38
史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0 21:05
袁州人才济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0 21:04
2#
发表于 2015-1-10 20:0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1-10 20:09:20 | 只看该作者
各地方的人文历史回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10 20: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0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驴行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0 20:4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10 20:5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10 21:04:29 | 只看该作者
袁州人才济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0 21:05:19 | 只看该作者
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10 21:51:10 | 只看该作者
悉读,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