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位于辉县市吴村镇的竹林寺与七贤祠
位于辉县市吴村镇的竹林寺与七贤祠
□记者 张世彬 文/图
“竹林七贤”的由来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辉县市吴村镇,探访“竹林七贤”的遗风。据当地村民讲,鲁庄村北、山阳村南有个竹林寺,竹林寺原来很大,现在竹林寺后面的山阳村当时是寺院的后宫,竹林寺西边是七贤泉。据历史记载,当时泉水很大,泉眼一股一股往外冒水,水漫出来以后从南边往东流走。
然而,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换后,寺院里好多建筑和石碑被毁。记者看到,在后人所建的中佛殿里敬着七位名人,每人坐像高近两米。像前有牌位,分别为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位名士。他们曾以“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思想,于公元1700年前一度隐居在此的竹林里,故后人称其为“竹林七贤”。
古人今人皆敬仰七贤
当时这七名士皆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侠义之士。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游于太行山之间,到过辉县、焦作、沁阳、济源一带,也到过百家岩、苏门山、白鹿山、驼峰岭等地,并结识王烈、孙登等仙人逸士,留下不少遗迹和传说。
据历史记载,曾有许多古人游览过竹林寺,并留下不少动人的诗篇。如:金元好问《竹林寺》,王恽《题竹林寺四首》、《再过七贤祠三首》;明纪云鹤《山阳行》,清薛所蕴《漫步竹林》,爱新觉罗·弘历《七贤咏》等。1992年12月出版的辉县文史资料第三辑《历代名人咏百泉》中收录有元好问的《竹林寺》:“石坛高树映寒藤,间(闲)有沙鸥静有僧。总爱此间(山阳)竹林好,七贤来了更谁曾。”
不但是古人,而今也有许多学者来到太行山,来到百家岩、百泉、苏门山等景点游历抒怀,凭吊竹林七贤:“乘风携云带雨来,洗罢竹林无尘埃。刘伶仙逝酒香在,我又醉卧醒酒台”;“河内山阳魏晋时,文坛艺苑七巨星。承前尚存建安骨,启后初开盛唐风。王戎山涛论三玄,嵇琴阮啸醉刘伶。小阮琵琶山林醉,向秀望星知阴晴。隐君孙登今何在,仙人王烈寿山同”;“步入竹林幻觉生,仿佛七贤今还在。流泉伴琴响叮咚,此曲应是广陵散”;“隐居不辞淬利剑,谈论养生早伤生。嵇生龙凤仪章质,天成玉楼呼君行”。
七贤之首当推嵇康和阮籍
七贤之中,首推嵇康、阮籍。嵇康,安徽宿县人,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是魏谯王曹林的女婿。曹魏的第二任皇帝曹睿曾授他为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回归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的烦琐礼教。其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思想新颖,反对古时旧说。他的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以《幽愤诗》较为有名。他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感情,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在政治上他对司马氏父子专权极为不满,鄙视那些溜须拍马的官混,可慑于司马氏淫威,只好整日饮酒,以解内心愤懑。
阮籍,尉氏县人,也是当时的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他藐视礼教,常以白眼(斜眼看人,眼白露得多)看待“礼俗之士”,以青眼(正常看人,黑眼珠露得多)看待志趣相投的朋友,人送绰号“青白眼”。他在哲学上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主张把“自然”与封建等级制度相结合。“在上而不凌乎下,处卑而不犯乎贵”。阮籍专长五言诗,其《咏怀》80余首,嗟生忧时,博得世人好评。他喜棋嗜酒,一天正与友下棋,母亲病逝。朋友要中止,他却非要决出胜负。下完棋后,痛饮而哭,直至口吐鲜血。
七贤不同的人生
七贤中的其他成员,山涛、向秀是武陟县人。山涛曾因厌恶司马懿、曹爽争权而隐身避世;向秀是哲学家、文学家,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刘伶,安徽沛县人,蔑视礼法,崇尚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王戎,山东临沂人,喜好清淡;阮咸是阮籍的侄儿,和其叔父一样狂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精通音律。
当时在辉县西南一带有个邓城,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退养地,到处竹林清泉。七个人平时与竹草为伍,和鱼雀相伴,谈古论道,放浪形骸。
名士孙登隐居苏门山,嵇康慕名前往,与孙登朝夕相处3年,孙登却从不与他说一句话,直至临下山时,嵇康问孙登:“先生果无言乎?”孙登这才说:“用火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保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嵇康当时不以为然。
嵇康喜欢锻炼,经常和向秀搭伴锻炼。一天,司马昭派心腹钟会前来拜访,意在拉拢他们出来做官。嵇康继续锻炼,对钟会视而不见。钟会受到冷落,非常气愤,转身欲走,嵇康嘲弄他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言毕拂袖而去,自此恨透嵇康。
山涛后背弃初衷与西晋统治者合作,受命为吏部尚书。他认为自己才能不及嵇康,就推荐嵇康接替自己的职务。嵇康不受,还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含沙射影,抨击司马政权,司马昭勃然大怒,恰在此时,嵇康的好友吕安被其兄长诬告,嵇康出面为吕安辩驳。钟会趁机报复,对司马昭说:“吕安、嵇康诋毁朝廷,无视礼教,应将其铲除。”早就对嵇康怀恨的司马昭下令杀了嵇康。嵇康后悔当初没听孙登的话,临死赋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竹林七贤”都嗜酒如命
“竹林七贤”心情苦闷,借酒浇愁,故都嗜酒如命,以刘伶最甚。他经常腰挂酒葫芦,边走边喝,喝醉了,就躺在石头上呼呼大睡,曾醉吟《酒德颂》。据《世说新语》记载:刘伶因喝酒得了病,妻子哭着劝他戒酒。他说:“你说得很对,但我必须在神前发誓,你准备吧。”妻子赶紧在神位前摆上酒肉供品。刘伶跪下说:“上天生我刘伶,以能喝酒而出名,一次必须喝10斗,喝不够10斗喝5斗就会生病,妇人的话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供品的酒就喝,一会儿就烂醉如泥倒在地上,其颓废之状可见一斑。
嵇康遇害之后,阮籍等人相继离林而去。后人在他们隐居的竹林里,修建了一座“七贤祠”以作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