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脊,其实是驴友们专指的一条野外线路,南起于三皇寨景区停车场200米处的西对面山梁,北止于三皇栈道北口的“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哈哈哈,你迷糊了吧? 脱去绿装的嵩山,至今仍未银装素裹;满山的褐黄色映衬着远处银灰色的山体,显得格外耀眼;行走在这大山之脊,两边山沟深不见底。荒原的宽厚的使得人们心情格外清爽; 轻风拂面光耀眼,欢歌笑语湛蓝天。多么和谐的自然景观。。。。站在半山腰,俯视来路倍感山的伟大、树的沧桑、人的热情、麦田的开阔……; 凝视嵩山,书册崖石犹如册册巨著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三皇栈道犹如山腰盘龙隐约断续可见; 山脊上蜿蜒崎岖的小路犹如长龙游走于大山之上,龙的传人就顺着这祖辈们给予的足迹,欣赏着这大好河山;一会儿弓背上行、一会儿昂首下降;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偶有树枝可拽、也有石壁可扶,二者皆无时,只有靠自己的实力了。 同行的人流中有年逾花甲的“老范”夫妇,体力那可不减当年,一瞬间无影无踪,热气腾腾馄饨也未能呈上;与小美女女儿同行的“鸿森”父女,一路走来说说笑笑,相互搀扶,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打仗父子兵”,这虽不是打仗,倒也体现了父爱的体贴,女儿啊,父母是你的靠山;初次相识的“人生漫步”“太阳雨”一顿饭的功夫就如影形随,频频合影留念,窃窃私语犹如相见恨晚……;这就是“中州嵩山群”,这就是中州嵩山群的人们。 说笑间三皇栈道北口已在眼前,时值中午时分,景区中管理处房前平台埋灶做饭:且不说“天幕”的胡辣汤、也不表“毛毛”的方便面、更不提“人生漫步”接近告罄的牛肉;只见“太阳雨”麻利的从背包里拿出地垫,嗖嗖嗖……馄饨皮、香菇肉馅、炊具热水摆满一片,“李伟”也不示弱啊,灶具打开、气罐连上,呼呼呼……用“总是靠山”的话“小小的火炉点燃了我们的热情”。心灵手巧的“太阳雨”拿皮、蒯馅、手中折叠翻滚、轻轻围个小圈、捏合,元宝馄饨成型……哇!这馄饨真是神来之笔,要型有型、要味有味儿,让你盛在碗里不舍得夹烂、含在口里不舍得咽下……其中滋味儿自己揣摩,哈哈哈哈~~~ 吃饭间就听见有人叫“小猴子小猴子”,我们在纳闷小猴子不是大仙沟吗? 转眼望去真的过来一只长着毛的猴子,众人热情追赶,拿香蕉的有之、拿苹果的有之,队友“毛毛”迅速接过一个烧饼追去。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也许是那猴子是路过早已饱餐,对人们的热情拒之不理,你呼你的“猴儿”,它走它的路;进入栈道,也许是“毛毛”的真情打动了那猴子,回过首来与“毛毛”相对一刻,起身告辞,众人依依不舍,可再也没有追赶…… 顺“三皇栈道”前行这是原环线计划之中,只有仰望才能见顶的“书册崖”就在你身边,“绝地栈道三皇寨,壮美绝伦书册崖”, 中岳地质运动,原本水平的岩层发生弯曲、旋转、倒转进而形成直立,像一本本巨厚的书册立于天地之间,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书册崖”...... 再往前走便是大自然形成的“石门”,大有此路我开之势,仅容一人通行,行进间前方队友返回,“三皇寨”北因山石塌方,道路被阻,只有原路返回(亦有部分强驴穿越连天)。三皇寨景区穿越因此未能成行。
该贴已经同步到 孤独浪人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