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宜春一般是到大年三十日这日,家家都要弄一桌丰盛的菜。各种腊味鲜味,应有尽有,开席时放鞭爆,席间觥筹交错,合家欢乐,这叫“团年”。多数人家“团年”是在晚上,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儿女这时才会陆续到齐。有的年夜饭要等到晚上十点或十一点,要等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宜春有句俗语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母一定要等到远方的儿女归来才“团年”。
宜春还有“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的说法,除夕各家都烧一炉大火,全家围炉夜话,享尽天伦之乐,叫“守岁”。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守岁时间愈长愈好。所谓“守岁”大约是表示对时光的爱惜与留恋吧。现在城里人用电暖器,看央视“春晚”。农村还很传统,在土砖围的火塘中,放一个大树蔸,几块枯饼,盖上干茶壳,点燃起来。火大经熬,越烧越旺。火上悬挂着腊鸡腊肉等熏得滴油。大人谈完农事后,就给小孩讲那些古老的故事,直到小孩伏在大人腿上昏昏睡去。现在农村也有电视也看“春晚”。
新年初一出门拜年叫“出行”。
初一开始耍龙灯,商家都愿接灯,龙来了吉利,灯来了火红。所以老板愿打爆竹接灯,给红包送灯。灯要到十五元宵达高潮,各种灯和看灯人都像是不要睡了。有龙灯、鱼灯、船灯、蚌壳灯、狮灯、高跷灯等,真是“一夜鱼龙舞”,“火村银花不夜天”。爆竹震天声不绝于耳。过了元宵就表示年已过完,要开始工作了。这就叫“十五夜的灯”。过去“文革”等政治运动对这些传统风俗有很大冲击,现逢太平盛世这些传统民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在复兴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