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7652|回复: 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 寻找李荣石像生+莫英石门——初一香山西侧一带乱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20 06:34: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5-2-28 09:03 编辑

  香山西侧,也就是从三家店一带往香山的方向看,我除了知道有南马场水库外,基本就是空白了。这次初一溜腿,走的线路是塔身后——挂甲塔——防火队——瞭望台垭口——莫英墓——双泉寺——陈家沟——八大处。
  本来打算去看看从潭峪方向上来的军营,那附近可以通往克勤峪,也就是老望京楼。我走过从三家店到克勤峪的道。最近的一次是从双泉寺到潭峪小村子,绕道天泰山边的寺院,登上瞭望塔再去挂甲塔。
  这次溜腿组要打算去看看李荣墓。据说石雕很有文艺范儿。结果我上到挂甲塔,就向西边下去,一直走到防火队。正好打听道儿。消防队的小兵不知道太监墓。碰到一个08年来的老乡,给我支了道。结果他的意思我听不太懂。就错误的围绕着这里走了好几公里。回来后再看地图。才知道自己走冤枉了很多。其实去李太监坟很简单,就是从挂甲塔的消防道走到尽头,转上土路绕道军营后面就可以了。
  歪打正着,我回到防火队,碰到那里散养的黑猪山民。跟我说有个石门可以去看。我就知道他说的是太监莫英墓。那个地方在白石港(据说念jiang3)。我从小道上到瞭望塔附近的垭口,一路上升。过了垭口就下降,从这里能看到防火道,上次问人说可以去羊圈(南马场水库)。我这次不走熟悉的道路。顺着黑石头的方向,往右边去了。果然走不久就看到路边的提示牌子管子上写了小小的几个字,莫英墓。很顺利的就找到了石门。
  绕道去看双泉寺的初一法会。人多而虔诚,和尚的歌曲很悠扬。接着去陈家沟,从那里去八大处。路上捡到四五个外地客,一定要让我带着去八大处。有跟我差不多大的成人,还带着初中生。两个活泼的临汾小女生,消瘦而健康,脸蛋有高原红。
  我们一路过满井上到陈家沟,转道去了八大处。没想到八大处的初一那个人多的,愁死我了。
  备注:第二次再去香山的时候,找到了石像生群,在兵营的后面,被铁丝网围起来。道路不太好走。

点评

寻古之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1
访古之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4 22:12
好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1 04:27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06:40:17 | 只看该作者
这次走的大致线路轨迹

QQ图片20150220063908.png (166.66 KB, 下载次数: 6)

QQ图片20150220063908.png

点评

看出来有些地方反复探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06:54:55 | 只看该作者
李荣字茂春,祖籍三原人,生于宣德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景泰年间进宫,在乾清宫当太监,侍候代宗。成化十四年,李荣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宪宗赐其玉带、蟒衣,许禁地骑马。弘治十年,他主持德清公主与驸马都尉林岳的婚礼。凡国家大政均有李荣参与。正德皇帝即位时,李荣已经77岁高龄,请求退休,正德皇帝是李荣从小带大的,不同意。正德七年,83岁李荣辞世。莫英等治丧。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乡之原。

749560e7gx6BE7Rq95983&690.jpg (139.16 KB, 下载次数: 4)

749560e7gx6BE7Rq95983&690.jpg

点评

这些石像生没有好好保护,可惜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4
终于看到了,如愿以偿了哦。嘿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3 20: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06:56:36 | 只看该作者
香山后身白石港的石门(莫英墓)

6b2a69dfgc8ddd7e4e247&690.jpg (148.86 KB, 下载次数: 5)

6b2a69dfgc8ddd7e4e247&690.jpg

点评

荒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4
以前没留意过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4 2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06:58:13 | 只看该作者
我找了两次,没找到。有知道的告我。这是双泉寺后面百米左右石崖的刻石。

001k9vyqty6FJs7z9Q95d&690.jpg (141.55 KB, 下载次数: 2)

001k9vyqty6FJs7z9Q95d&690.jpg

点评

谁去过做个定位坐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6
同没找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4 2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0 08:1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唐潮 于 2015-2-21 08:29 编辑

  下面转述一个故事,佐证此墓的真实。

  我们邻村叫大工,一开始只是习惯性的称呼其村名,后来才发现大工村名字的故事。大工指浩大的工程,指其工程比13陵工程还大。明朝,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王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永乐大帝还留下些好名声,其余众皇皆路人。在明朝有个和魏忠贤齐名的宦官叫刘谨,朋友一定从正史和戏说中有个大概了解,我讲的大工其实就是刘谨墓。我刚上初中,正好一个女同学是大工村的。当时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家长也就不反对我们在一起,她爷爷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到大工村。爷爷说:大工村只有2大姓,一姓张,在村里大概占70%,还有一姓王,在村里占30%,张王两姓决不通婚。爷爷讲到这,我就问爷爷是怎么回事,爷爷告诉我,从有这个大工村就开始有这两个姓,张姓的祖辈实际上是守陵的,而王姓的祖辈是盗墓的,从祖辈起,两姓就互相不和,也一直互防着。听了爷爷告诉我们这些,我更感兴趣了,就问爷爷守什么陵盗什么墓,爷爷又讲:难道你不知道吗?我们这里叫大工,就是因为这是个墓,因为这个墓的工程比十三陵还要浩大,所以叫大工。我一听更感兴趣了,就问爷爷是谁的墓有这么大工程。爷爷告诉我这是明朝大太监刘谨。
  回到家后,我查了查资料得知刘谨,明正德帝年间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后被处死,怎么会有墓那?又到了见了爷爷就问刘谨是被处死的而且是工程这么浩大的墓?爷爷也没说,就是叫我和颖陪他出去走走,大工村位于西山的半山腰上,空气特别好,我们陪着爷爷向山上走,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已干涸了,爷爷带着我们沿着池坝走向蓄水池的另一面,走着走着,我好象看到中间竟然是一扇巨大的石门。我们通过蓄水池边上的铁梯子下到了池底,一个汉白玉的庞大墓门豁然出现在眼前,我在蓄水池里面走了一圈,发现在池底距离大概5米就有一个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洞,听爷爷说这个蓄水池底下的秘密直到3年自然灾害才被发现。
  当年北京大旱,大工村也严重缺水,于是当地党组织开会研究就把蓄水池炸开以缓解旱情.炸开蓄水池后,水源源不断的泻出,可是不管水泻的有多大,水池的水平面就是不降低,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人把这个事情报告给了上级部门。很快一些专家技术人员就来到了这里,用水泵抽,几十台水泵连轴开一直开了7天,水抽干了,这个巨大的汉白玉石墙和汉白玉的大门出现在大家的面前.露出了石墙和汉白玉大门,这引起了一些官员的莫大兴趣,先是这个抽不光水的蓄水池,然后又是水落石出的汉白玉石墙和大门,当时就有一部分人嚷嚷着要下去看看。
  有一些冷静的人阻止他们:你们没有发现吗?这个水池子几百年了,为什么一条鱼都没有,甚至水池底下连水草什么都没有,你们这么贸然下去会不会有危险?
  这一番话叫周围的人冷静了下来。地方官员们迅速联系了文物保管部门(当时没有破四旧),当日下午,从市文物局浩浩荡荡来了3辆卡车和2辆吉普车,并且从当地的7546部队借调了一个连队的解放军战士把这个水池子戒严了。考古探索工作开始了,一些考古学者们到大工村内部走访,了解大家对这个蓄水池有没有什么了解。正好爷爷是这个张姓家族的族长,家里也有家谱和一些从祖辈就留下来的口讯。
  张姓家族是刘谨的母亲家姓,都是刘谨外祖母家的后裔,后由于刘谨官运亨通,张姓也跟着起来了,一日,刘谨陪着正德帝到西山大觉寺进香,偶然发现了大觉寺南侧的这片地,上依山(西山),下靠河(南安河),且植物茂盛,松柏相依,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就暗自把这块地圈到自己名下。从第2年起就开始征召全国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自己的身后之地,并且把张姓家族的一支牵到这了,并且建了很豪华的宅子(古建筑已经没有了,现在都是80年后的大瓦房),并在当时找到了很有名气的道士做法,这支张姓家族的后人们要守护刘谨身后平安,刘谨在地下有知也要保佑张姓家族人丁兴旺,子女们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但是一旦刘谨的陵寝遭到外来人破坏,张姓家族将受到诅咒,20岁以下的无论男女都会出现意外。
  这是很重的诅咒。修建这个墓的工人有上千人,基本上工程都是隐蔽工程,只是依着半山腰开洞,所有的墓内工程都不得而知,凡是当时参与修建的工人没有一个能够出来。
  爷爷劝考古人员不要动这个石门。爷爷怕给族人和后人们带来不幸。考古专家们根本不听从这种劝告,毅然决然开始了他们的发掘工作。挖掘工作开始就透着不顺利,石门是2扇对开的,可是用了好多方法都无法打开石门,专家们也开始惊奇于古代建筑工艺的玄妙。没有办法,又通过关系联系到了一些墓葬专家到现场勘测,墓葬专家们到达已经是开始挖掘的第四天了,来了4个专家,2个来自河北承德,还有一个是河南洛阳来得,最后一个是从海外回来的。四个专家一到,连口水都没有喝就下到了现场,勘测后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主意打开石门,7546部队的指导员看不下去了,“什么一帮子狗屁专家,这都不行?” 指挥部队要蛮干,考古队的专家们赶快阻止,可是那个时代的军人谁会听这些,硬是叫手下的弟兄们装了炸药,“轰”的一声巨响,右边的石门扇被炸碎了,而左面的门扇还是完好,但是已经不影响人的进出了。考古队的人员赶快又在墓门外加了一道围档。考古队队长是承德人,好象叫付永海,做好围挡后和来得几个墓葬专家碰了碰头,交换了一下意见,就带着2名考古队员,2名战士,一名来自承德比较年轻的墓葬专家进入了墓门....
  刚刚进入墓门,眼前的一幕令付队长震惊了,考古工作从事这么多年,头一次见到这种怪异的景象。这是墓室的前室,在前室的两侧各有两个80公分高,65公分宽的小石门,正面对着的是一个硕大的汉白玉神龛。神龛里面没有供佛,菩萨,灵位,供的却是一个元代釉里红的大肚花瓶。更为奇怪的是,花瓶里竟然插着一朵娇艳欲滴的艳红色鲜花, 这个插着鲜花的花瓶引起了付队长的注意,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靠近了观察这个奇怪的花瓶。付队长和墓葬专家商议后决定检查下花瓶,一个随队进入墓门的队员自告奋勇的上去取花瓶。刚拿起花瓶听到了一阵铁链坠地的声音,紧接着外面传来了一阵惨叫声...... 付队长们赶快冲到外面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刚一出去,看到有几名战士和几名考古队员被三寸长的铁杆努箭射伤了小腿,鲜血留个不停。对水池子进行了又一番检查后发现,在水池子低部内壁四周突然出现了有规矩的一圈直径5厘米的圆洞,就是这些个圆洞发出的努箭伤了队员和战士们。这次意外事件就像给大家浇了一盆凉水,叫参与考古的同志们冷静了下来,可能这个墓并不象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凭现有的人手力量和工具还不能保证能够成功完成这座墓葬的发掘工作。大工墓考古顿时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大工村里也有事情发生......


点评

好故事,可以写一篇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1 16: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2-20 08: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2-20 12:0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2-20 14:40:14 | 只看该作者
唐潮 发表于 2015-2-20 06:58
我找了两次,没找到。有知道的告我。这是双泉寺后面百米左右石崖的刻石。 ...

点评

下次有机会去大工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23 20: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2-20 14:53:57 | 只看该作者
唐潮 发表于 2015-2-20 06:56
香山后身白石港的石门(莫英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