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76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8 16: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物候特征编辑物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0:47 | 只看该作者
农忙季节
编辑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

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重要意义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1:14 | 只看该作者
民间习俗
编辑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1]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2]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
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抒发内心不忿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1:53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2:23 | 只看该作者
农事谚语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朋友非常重农事,不知师从那大师?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3:09 | 只看该作者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3:48 | 只看该作者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02:04 | 只看该作者
《游景仁东园》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诗词之一。
作品名称游景仁东园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    者苏辙
目录
1诗词正文
1诗词正文
编辑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7:04:33 | 只看该作者
    《闻雷》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春雨早雷》
作者:张说 朝代:唐 体裁:五排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惊蛰日雷》
作者:仇远 朝代:宋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秦楼月》 宋 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春雨》 宋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作者:曹彦约 朝代:宋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人日惊蛰前数日大雪寄孙奇父韩叔夏》
作者:胡寅 朝代:宋
    腊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稚春乃祁寒,号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气,碎訇动霆声。初疑雨翻盆,旋觉霰洒甍。

    暂止俄并集,中宵遽开明。衾裯起棱角,屏幌同户楹。

    淅淅纸窗战,铛铛铜漏惊。鸡寒罢晓唱,雅冻犹晨鸣。

    惊戒臧获起,吹嘘燎炉頳。开关醉魂醒,倚杖诗思清。

    便欲披鹤氅,岂思饮银铛。空蒙势转盛,飞舞祥争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峥嵘。讵应柳皆絮,却讶梅始英。

    荆璞羞处献,蓝田遣谁耕。尘埃争受洗,粪壤叨蒙荣。

    幸已陴巘崿,若为投涧坑。分功雨露泽,绚彩冰霜精。

    良足润麦麰,未能浃粱粳。经旬苦料峭,三日观荧晶。

    恍忆游汴洛,都忘在湘衡。瑶林鄙王衍,冠玉怀陈平。

    亦念袁邵公,长安门自撑。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渐喜云解駮,频瞻日舒晴。昂然秀松出,倏尔危檐倾。

    墙角仅委积,瓦沟好持盈。朝暾破凝沍,淑气苏鳏茕。

    断决冈陇色,斩余白蛇横。泮流溪谷响,击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狮子狞。粉图记姿态,不屑供使令。

    陡觉时序正,不令寒温争。冰泥就涸涩,卉木纷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樱。了无半面妆,强学六出霙。

    二老久不觌,千篇谅难评。羔醪忍独酌,凤茗宜同烹。

    或且放笔快,敢言当敌勍。木桃得琼玖,耳属长谣赓。

    《水龙吟.寿族父瑞 堂是日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