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4801|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2015.03.29环游黄龙庙-黄盖峰-玉镜峰-青童峰-卢崖瀑布-卢崖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30 11:03: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州嵩山群友乘3辆旅游大巴,150多人除都市轻风、紫金钟山、现金等人去永泰穿越,其余从中岳庙浩浩荡荡挺进太室;
    中岳庙西侧新建黄龙庙一座,也有众多登封人所不知,祠庙共何方神圣,由于赶路匆匆未能详查;
    《云笈七签》载:“中岳嵩高君,领他官玉女三万人。中岳君服黄素之饱,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中岳五土之主,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无上秘要》云:“中岳嵩山君,姓角讳普生。头戴黄农玉冠,衣黄锦飞裙,被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常以四季月干支俱土日,乘黄霞飞轮一,奏真他名录,上言于帝。”
    故本人妄言,之所以黄龙庙也;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15:40 | 只看该作者
    行至中岳庙后,有山道和步道直达黄盖峰;这也是此行的第一景点。
    黄盖峰在嵩山七十二峰中,绝对算是个小不点。海拔635米。
    关于黄盖峰传说颇多,流传较广者有二:一曰当年汉武帝游嵩岳时有黄云盖其上,故名。二曰山高大将下凡去镇守中原,管后花园的仆役名叫小顶的,背着一笼蜜蜂也跟从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22:34 | 只看该作者
黄盖峰故事之一:
相传当年汉武帝游嵩岳时有黄云盖其上,故名。不过据我分析,这什么黄云盖其上绝对有点演义,肯定是当时的御用文人们为了拍皇帝的马屁杜撰出来的。你想那时候又没有污染,那有什么黄云?还恰恰在汉武帝过来的时候盖在上面?自古以来,凡是和官老爷们沾上边的事情真的不多、假的不少,当不得真,现在更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24:13 | 只看该作者
黄盖峰故事之二:
话说山高大将下凡去镇守中原,回头一看,见管后花园的仆役名叫小顶的,背着一笼蜜蜂也跟来了。山高大将勒住马问道:“我等下界去镇妖斩邪,你来干什么?”
小顶说:“我也去镇妖斩邪!”
山高大将不禁笑道:“你凭什么镇妖斩邪呀?”
小顶看看蜂笼说:“我有一笼蜜蜂。”
山高大将平时曾听部下议论,说小顶养的一笼蜜蜂听话,小顶叫蜜蜂干什么,蜜蜂就干什么,可他从没亲眼见过。他严肃地说:“胡说!蜜蜂能镇妖斩邪?还是回去看花园门吧!”
小顶执意不回,山高大将见此,就带他下凡来了。
下凡以后,山高大将带着人马,东杀西战,南功北剿,杀的妖魔鬼怪死的死,逃的逃,不多天中原平静下来。山高大将非常高兴,认为妖魔鬼怪杀的差不多了,于是下令让士兵们放马休息,他自己也到处游乐起来。一天,山高大将来到颖川河边,跳下马来,观鱼赏花。这时,猛然从山谷里蹿出来五只妖魔,牛头马面,毛腿鹿角,黑青脸、血盆口,露着半尺长的獠牙,挥着刀枪,直向山高大将刺来。山高大将慌忙拿起刀来迎敌。因妖魔多,来势又猛,山高大将起初前刺后砍,左劈右扫,妖魔近他不得,时间长了,寡不敌众。看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击之力,眼看把山高大将逼到河边,再有几步,就要逼下水去。小顶闻讯,把蜂笼盖打开,向妖魔一指,说“去!”群峰倾笼而出,象箭头一般,直向妖魔脸上扑去,霎时刺得妖魔鼻青脸肿,抱着头逃跑了,山高大将得救了。小顶指着蜜蜂说:“回!”蜜蜂又嗡嗡地飞回来了。从此,他对小顶很高看。
过了没几天,将士禀报,有说他们害了咳嗽气喘病,不能拉弓射箭,有说他们得了下肠道病,便道不通,不能舞抢抡刀。随后又来了许多庶民百姓,来见山高大将,说老百姓中许多人也得了这种病。说着说着,山高大将肚子也痛起来。他问大家,中原有没有好医生,,百姓们说:“太行山顶,有个道公,医术很高明。”山高大将听了,就派出几位兵将,去把道公医生请了来。
道公医生诊后说:“治这几种病,得用蜜蜂。蜜蜂能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止痛缓急。”
百姓们齐说:“这些年妖魔作怪,人心不安,哪里还有功夫养蜂酿蜜呢?”
道公医生说:“没有蜜蜂,我也无法。”说着起身就走。众人正在着急,小顶上前,挡住道公医生说:“先生慢走!我有蜜!”他把蜂笼打开,向山上一指,说“采!”出笼蜜蜂嗡嗡叫着飞向山去。不一会,蜜蜂就陆续飞回来,采回了蜜。病人吃了用蜜配的药物,病就好了。
小顶立了两次大功,山高大将要赏他银宝,小顶不受;赏金子,小顶不受;赏珍珠玛瑙,小顶还是不受。他问小顶想要什么,小顶说:“我看你帽子那个小铜锭子怪好看,赏给我吧!”
山高大将一听,哈哈大笑说:“这个容易。”随手就把帽顶的铜顶儿取下来,赏给了小顶,小顶高兴地藏在身上。
玉皇大帝封山高大将为“嵩山”,“嵩山将”又封他部下斩妖除邪中的有功将领。他论功加封,一口气封了七十一位大将,为嵩山“七十一”峰。他扭头一看,小顶在中岳庙后门站着,头上戴着他赏给他的铜顶子,身上穿着碧绿彩衫,看起来英姿勃勃。他看他头戴金光闪跃的顶子,就封他为“黄盖峰”。这样中岳就成了七十二峰。
直到现在,人们多数称它“小顶山”,也有叫它“黄盖峰”。中岳庙院子里的汉柏中有几颗藏窝着蜜蜂,几千年来在中岳采花酿蜜。传说这些蜜蜂就是小顶从天宫带到凡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25:32 | 只看该作者
快到山顶的时候,右侧有一个石碑,上写“岳灵”二字,字迹雄浑质朴,苍劲有力。只可惜后面落款只有“江夏丁应泰”五个字。江夏即现在的武昌,1912年武昌起义之前称江夏,所以这个石碑至少应该是清代的遗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31:35 | 只看该作者
黄盖峰上的黄盖亭。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小亭子,最早的中岳庙就建在这里,后来中岳庙迁到山下,这里改名中岳行宫,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建的建筑。

更搞笑的是房檐上的这些塑像。谁都知道中岳庙是道教的道场,而这房檐上竟然塑着一个个光脑袋的和尚,饶是你少林寺名气再大,也不能如此欺负人啊?看来当初重修此亭子的人们,从领导到下面的员工,没有一个懂宗教的,竟没有分清和尚道士的区别。
本应供奉三清天尊的位置,被这两个胖乎乎的老头老太太给取代了。三清天尊如果真的有灵验,保不准早就被气的翻白眼了。

本人说明:这也许是三教合一的结果吧。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32:42 | 只看该作者
站在黄盖峰上回望山下,山脚下雾霾笼罩的红墙黄瓦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岳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49:07 | 只看该作者
黄盖亭后面的林间小道崎岖不平。虽已是初春,山峰萧瑟,满地残枝枯叶,但漫山遍野可看到山花烂漫、桃红柳绿,展示出了春天的气息。可以想象到了夏季这里的林荫小道一定充满浪漫色彩。记得年轻时唱过的一首歌“林间的小道有多长,只有我们漫步度量。。。。。。”
晚霞映满半天,臂挎一美女,漫步此林中,那滋味、那心情,任你想象、任你驰骋。。。。。忽听一声喝“小心脚下坑!”顿然醒来,原来是一枕黄粱,白日做梦是也!
山后的岔路较多,只要不往山下走,应该坚定不移的沿着黄盖峰后面的山脊走,翻过前面的山梁,路就明显多了。
过了一座山神庙登上另一山脊,右前方即可看到一个破落的村庄-据说叫“宋家庄”;虽然是一个村子,但村民大都搬到了山下,这村里只留下了少数老人舍不了这片山,丢不下这块地,虽然孤独守望,依然乐在其中。这份执着,这份深情,让我们这些自以为见过市面的省城人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1:52:14 | 只看该作者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3-30 14:00:4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