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face="Arial">2007年五一青海黄河源头穿越——捐助黄河源头第一小学——玉树(机动)转自<font face="Arial"><a href="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22220&forum=3">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22220&forum=3</a></font></font></p>
<p><font face="Arial">领队:同舟 风中消散 联系方式:64616150(白天),13701199473(晚上)。lvtongzhou@sogou.com<br />
活动时间:2007年4月29日——5月7日<br />
人数限制: 8人(身体健康,具有3700米以上高海拔住宿与徒步经验的人员,并有2天以上重装背包徒步经验,团队意识强。)现有2人,再召6人。<br />
活动强度: 均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活动,非常危险,风雪天气恶劣(就是夏天也下大雪),报名需慎重,领队有拒绝队员的权利,领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变更行程。<br />
捐助内容:铅笔橡皮等文具,7成新的带图画课外书(小学1-3年级),小孩冬衣、手套、袜子、冬鞋和帽子,药品(感冒药等常用药),糖果。欢迎各位热心公益事业的驴友捐助!</font></p>
<p><font face="Arial">参考游记<br />
http://www.blogcn.com/user22/freealp/blog/27818010.html<br />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4&flag=1&idArticle=495761<br />
http://bbs.cctv.com/book/7380317/1.html<br />
http://www.yzrx.com.cn/bbs/printpage.cgi?forum=3&topic=1059</font></p>
<p><font face="Arial">前言<br />
黄河源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为5464公里。自古以来,它象是一条自天而降、桀骜不驯的金色长龙,喷云吐雾,奔腾咆哮,飞舞在我国北方苍茫起伏的大地上。据古籍记载,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相传,早在尧舜时,黄河就是一条有名的害河。我国著名的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最早记载。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因为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特别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要道。据记载,唐代贞观年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番王松赞干布在河源亲迎”。公元821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至此,人们对黄河源头已有相当的认识。到了元代和清代,中央皇朝曾多次派专使探查黄河源。公元1280年,元朝专使都实奉命查勘河源,发现河源在“朵甘思西部”、“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认定星宿海为黄河源头。清代,黄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滥,灾害频繁,清朝曾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穷河源,告祭河神。拉锡从星宿海往上走了两天,发现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三河东流入扎陵湖。对黄河源头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弥达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阿弥达西逾星宿海300里,对三条河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查明黄河的真正源头。<br />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源头地区水土流失以及草场退化程度严重,植被的破坏导致草原水涵养功能减弱,源头来水不断减少,生态系统日益恶化。据监测,自上世纪80年代起,黄河上游连续十几年出现枯水期,年平均径流量减少22.7%,源头数次断流,大批湖泊干涸。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的美誉,曾有大小湖泊4000余个。2004年7月,记者在这个县采访时发现,当地90%的湖泊已经消失,大片草原沙化或成为“黑土滩”,鼠害猖獗。经过3年多的治理,黄河源头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及湖泊水量增加,生态系统开始显现恢复迹象。</font></p>
<p><font face="Arial">行程<br />
</font><font face="Arial"><font face="Arial">D0,(4月28日)乘火车从北京出发<br />
车次 类型 出发站 开车时间 目的站 到达时间 里程 硬座 软座 硬卧中<br />
T151 空调特快 北京西 14:23 西宁 次日15:23 2092 238 376 416<br />
T27 空调特快 北京西 21:30 西宁 次日19: 04 2092 238 376 416</font></font></p>
<p><font face="Arial">D1,(4月29日)火车或飞机到达西宁集合。<br />
住:民政宾馆/西宁邮政宾馆,火车站东侧500米,单人大床40元/人/青海桑珠青年旅舍 青海省 西宁市 互助中路94号 0971-7134077 713 青海。吃:水井巷。游:塔尔寺/东关清真大寺</font></p>
<p><font face="Arial">D2,(4月30日)西宁——玛多,乘长途车或包车,越野车600元/天,6天3600元,5人/辆AA制,宿玛多,海拔4300米。<br />
或便宜的长途车:西宁长途汽车站每日有直达车到玛多,约14个小时,票价64。宿交通旅馆或玛多县政府招待所,散铺10—15元,双人间30元左右。租车:彭师傅,电话13619715921。600元/日包司机食宿,或2.5/公里包食宿。是原来的价格</font></p>
<p><font face="Arial">D3,(5月1日)玛多——黄河大桥——鄂陵湖(哈姜茶卡,4272米)——鱼场——巴颜朗玛山(牛头碑、错瓦尕什多卡寺)——扎陵湖(吉哈特昌)——错宁庞——星宿海——麻多乡。150-200公里,越野车,500元/天/辆,高海拔徒步,轻装攀登4600米巴颜朗玛山。宿麻多乡,4800米。<br />
牛头碑就在两湖之间的巴颜郎玛山上,山顶海拔4600米,山脚下有一座寺院,叫错瓦尕什多卡寺,面向扎陵湖的一面有一座几百米长的玛尼石经墙和佛塔。<br />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园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像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br />
卡日曲,本是藏语,意为红铜色的河。它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为4830米。它的源头是5条从山坡切沟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过是一条宽约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这条溪流从平坦而又狭长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东北而流,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众多支流,逐步汇成一条宽约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卡日曲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两岸有无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河水穿过100多公里的峡谷,在巴颜禾欠山与约古宗列会合,注入玛曲河。 <br />
约古宗列,本是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这是当地藏族群众根据这里的地形而起的一个形象的名字。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周围山岭环绕。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远看象是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嵌在盆地。水泊四周,是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在盆地的西南面,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小泉,清澈的泉水不停地喷涌翻滚,汩汩有声。喷涌而出的泉水汇合了盆地内浸渗出来的无数涓涓细流,逐渐形成了一条宽约10米,深约半米的潺潺溪流。约古宗列在星宿海之上与卡日曲会合后,形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玛曲,当地藏族群众叫孔雀河。这一段河道,河宽水浅,流速缓慢,因而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众多的水泊。登高远眺,只见数不清的水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犹如孔雀开屏一般。玛曲向东流过16公里长的河谷进入著名的星宿海。 <br />
星宿海,是一个略小于约古宗列的狭长盆地,东西长30多公里,南北宽为10多公里。在这不大的盆地里,星罗棋布似的密集着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泊和海子,其中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平方米。乍看上去宛如一面面熠熠发光的宝镜,镶嵌在翡翠的玉盘上。玛曲河流到这里后,便汇入了这些散乱的水泊和海子,分不清哪是河道,哪是水泊,天气晴朗时,那大大小小的水泊和海子,一个连个一个,恰似天上的繁星落在了盆地。《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描写: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少焉,风起波回,银丽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黄河流过星宿海,继续向东流去20多公里,沿途接纳大小支流,形成一条6-7米宽,两米多深的河流,然后进入一条宽阔而广袤的平川,并在这里形成了两座巨大的湖泊,这就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另外,扎陵湖和东边与它相距不远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br />
两湖一碑——扎陵湖、鄂陵湖和牛头碑,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两个巨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多县境内,上距黄河源头卡日曲一百九十多公里,下距玛多县城六十多公里,是黄河源头地区众水汇之所。两湖古称“柏海”,又叫“查灵海”和“鄂灵海”,意为“白色的长湖”和“蓝色的长湖”,是根据两湖的形状和景色起的名字。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两湖相距不到20公里,这一带不仅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放牧养畜的天然牧场,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大道。</font></p>
<p><font face="Arial">D4,(5月2日)麻多乡——黄河源头第一小学——约古宗列曲(玛曲)黄河源碑——麻多乡,越野车往返约80公里,4500米轻装徒步约5公里。宿麻多乡。<br />
麻多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2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面积1.3万平方千米。辖扎日加、巴彦、郭洋3个牧委会。1958年建巴彦公社,1962年更名为麻多公社,1984年改麻多乡。<br />
黄河源第一寄小位于海拔4800米的曲麻莱县麻多乡,学校距黄河源头2公里,距乡政府驻地50公里,距县城290公里。目前学校共有学生31人,教师3人,这里长年积雪,平均气温-6℃,最冷时达到-40℃,虽说学校距乡政府只有50公里,但唯一的一条便道常常因为冬天积雪,夏天沼泽,即使驱车有时也需2-3天才能到达。学校目前没有电,没有校医,没有通信设施。黄河源第一小学的校长:出生于1981.6.10,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本科.月工资600元。我校始建于1999年,共投资17万元,建筑有四排12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并于2000年投入使用,同时开始招生开课。开课时因为学校的建设资金非常有限,建完房子后资金所剩无几,学校连最起码的课桌椅及师生的住宿设施也买不起,但所有的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用草皮加建房时所剩的破木板当课桌椅,睡觉时就直接搭地铺。这些问题虽说于2002年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因为时间长久,目前很多桌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目前学校的房屋也因为各种自然原因,房子上有很多漏洞和裂痕,无法起避寒的作用。因为寒冷,很多师生得病时由于路况很差都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致使很多师生即使有病也不能去治,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从建设初期到现在,学校都没有通信设施,造成学校信息闭塞,使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因为学校一直缺少资金,不能较好地改善教学条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现在黄河源的严冬已来临,师生的取暖用具都已无法正常地抵挡严寒,将从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寄小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黄河源头第一小学,海拔4870,现有22名学生.3名老师.位于黄河源头区,距卡日曲正源两公里.从曲麻莱县城到麻多乡要走6-8小时的土路.然后从麻多乡到黄河源有40KM.其中70%以上都是沼泽地.普通车走不了.我们是在晚上10点的时候骑3辆摩托车(我,潘新华,伊西次成还有3个当地老乡)上去的.这次才真正体会到草原的风,草原的雨.辽阔的草原上,一边是满天繁星,一边是电闪雷鸣.时不时还在头上倒上几盆冰雹.说实话打在身上有点痛.由于是晚上走,草原太大.晚上看不清.我们走错了方向.往格尔木方向走了十几公里后.找到牧民问路后在转回来.夜晚的草原风很大.大家都感到有点冷.时不是要被藏獒给追上一阵.由于大部分都是沼泽地,摩托车颠的很厉害.而且经常会陷到里面去.要拉老半天.我们车上装的一些土豆和苹果,散了.这些东西到了黄河源就是金豆啊,所以我们就走路把这些都想办法检回来.在这里我带的对讲机就派上了大用场.所以建议大家以后出行一定要带上对讲机.零晨4点半(走了7个小时)总算是到了黄河源第一小学.接着上午我们把带来的书包,铅笔,练习本和糖发完以后,就做了学生情况的调查.这里的校舍全是危房到处都是裂缝.没有电.老师们全部点的是蜡烛.这里的3个老师是我十分敬佩的.伊西次成(校长)告诉我,为了这些可怜的学生,他们做什么都可以.他们自己贴钱给这里的学生买了很多东西,两位老师为了给学生带两个铁架床,从麻多扛着床,在草原上走了3天才到学校的.下午一点我们从学校往麻多方向回来,路上碰上冰雹.大家都被淋的全身湿透了.屁股和腰被颠的很痛.一到没有雨的地方大家都全部躺到草地上.歇息了半个小时再走.然后昨天晚上12点半再回到县城.大家全身都散架了.<br />
学校名称: 曲麻莱县黄河源第一小学学校 地址: 曲麻莱县黄河源 是否可直接通邮: 否 校长姓名: 伊西次成 电话: 13997368399<br />
照片http://hi.baidu.com/gshua/blog/item/bf182d55e0552ec4b745ae13.html</font></p>
<p><font face="Arial">D5,(5月3日)麻多乡——曲麻莱(约改滩)——曲麻莱县二完小捐书调查(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捐助图书1098册),150-200公里,越野车。宿曲麻莱(约改滩)。<br />
13909768260彭错达娃 曲麻莱县宣传部部长 曲麻莱县教育局局长 春雾<br />
13811410860张子肖 北京记者 020-83669006 李根 黄河源环境保护促进会<br />
曲麻莱县二完小联系人 罗岩柏 电话0976-8851467,13897168528<br />
教师28人,学生636人 藏书总数 700-800册 阅览室 无 藏书柜 2个 有效书籍数量 500多册<br />
图书管理教师姓名 西玛措 办公电话0976-8851467 家里电话0976-8851379<br />
曲麻莱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州境北部。总面积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2004年)。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以上。县人民政府驻约改镇,距州府驻地310千米。邮编:815500。代码:632726。区号:0976。拼音:Qumalai Xian。地处青南高原江河源头,横跨通天河(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县境西北部为宽谷大滩,地域辽阔,东南重山叠岭,县域内平均海拨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3.3℃,年均降水量380-470毫米。"曲麻莱",藏语意为红色的河,宽广的滩。以境内曲麻河和莱央河得名。古为羌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属苏毗辖地。唐贞观年间地入吐蕃,1940年属星川设治局。1950年改星川设治局为曲麻莱设治局。1953年建县,驻色吾沟,隶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玉树藏族自治州)。<br />
衣物和图书文具捐助地址:<br />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民族中学万铁练老师收(815500)<br />
万老师负责“保护黄河源”物质的发放和管理 注明:黄河源 <br />
请捐助人把票据图片上传到黄河源论坛上http://www.huangheyuan.org/index.asp</font></p>
<p><font face="Arial">D6,(5月4日)曲麻莱——治多——当江——隆宝滩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结隆——玉树,宿玉树(结古镇)。(用于机动)<br />
隆宝滩位于青海省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西南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两面高山耸峙,平行延伸,中间有一块长十公里,宽三公里的沟谷地带,上面裸露着湖泊残迹,砾石垒垒,实际是高山草甸类型的沼泽地。拔海四千尺以上,气候寒冷,即使五、六月里下小雨也经常夹雪,有时天色晴明,突然会冰雹雨雪骤至,使人感到难以适应。但这独特奇异地理环境,却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是世界鸟类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瞩目和向往的地方,有世界珍禽研究所至今未能猎获的高原珍禽黑颈鹤,还有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十余种禽鸟。保护区为东西长约25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狭长山间盆地,四周高山环抱,海拔大都在5000--5500米,盆地底部海拔4100--4200米,年均温零下4度,7月份气温9.3度,1月份气温零下11.1度,小于0度积温1027.4度,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降水电量73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通天河支流益曲在区内穿过形成五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颀洁净。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境内水草丰美,人参、蕨麻遍地。在溪流、湖泊沼地内鱼、蛙等两栖爬行动物、水生浮游动植物大中繁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当地藏族群众将黑颈鹤等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每年3--4月份,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等十多种侯鸟从云贵高原飞到这里本息、筑巢、产卵、繁育后代。黑颈鹤是世界现存的15种鹤类之一。据统计,全世界黑颈鹤数量约900只,世界上不少地区相继绝迹,我国仅有百只。1984年经沂有关部门考察,隆宝滩黑颈鹤就有47只;1986年7,8月份考察,在隆宝滩发现60只,其中有当年的幼鹤。隆隆宝滩黑颈鹤聚集数量众多,被世界鸟类学家誉为黑颈鹤之乡,1986年7月,国务院攫准该区为国家级保护区,1990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决定将黑颈鹤定为省鸟 .黑颈鹤属于鸟纲鹤科候鸟,是世界观5种鹤类中最稀有,最珍贵的品种,也是最后发现和一个高山品种,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身体高大,均在1米以上,头顶为红色,全身基调为灰白色,只有颈、颊和飞羽呈黑色,故称黑颈 鹤,当地叫“青庄”、“冲虫”、“干鹅”等,藏语称“格萨尔达子”,意为“牧马人”有高尚纯洁、富有权威的做含义,很受藏族同胞尊崇。黑颈鹤一般3--4月份来这里垒窝筑巢,4 月底或多或少 月初产卵闭幕式开始孵化,多数一窝二枚,卵重叠10克左右,孵化期30天,雏鸟跟随亲鸟在滩上觅食嬉戏。到10--11月份高原寒气袭来,大鸟便带阗她们的儿女成群结队飞往云贵高原越冬。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雏鸟在野滩觅食,雏鸟间经常发生激烈殴斗,甚至互伤直到一方丧生,成鸟在一旁却不管不问。这种自相残杀的现象,曾引起动物学家极大兴趣。黑颈鹤为什么要选中隆宝滩栖息生活,繁殖后代呢?根据考察认为,黑颈鹤长途住返于青藏、云贵高原,除有其生理需要和生活习惯外,还与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栖息的环境有关。隆宝滩两边为蘑菇以状大山,气候虽然寒冷,但却是黑颈鹤宜于栖息,繁衍后代的“世外桃源”。这里泉水、溪流纵横交错,曲折蜿蜒,把地面节割成无数块孤立的小岛,岛上杂草茂盛,还生长着许多两栖、爬行软体小动物,可供鹤鸟类取食,而且环境安全幽静,野兽为水所阻,欲进不能。被国家定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font></p>
<p><font face="Arial">D7,(5月5日)玉树——新寨玛尼墙——结古寺——文成公主庙——勒巴沟岩画——玉树,宿玉树(结古镇),海拔3700米。(用于机动)<br />
新寨玛尼墙建于公元1715年,奠基人为第一世加纳活佛宗求帕文,所以也称为“加纳玛尼堆”。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新寨玛尼城占地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南部是新寨寺,其它各个方向均用玛尼石做城墙,围墙高处挂有经幡。历经300多年的日积月累,这里据说已有各种玛尼石25亿块,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尤为珍贵的是几万块刻有律法、历算、艺术论述和各种佛像的玛尼石精品,有的将整套的佛经完整地刻在很多块石头上,甚至包括封底、封面,组成一套套“经书”。据说玛尼石上刻的经文有近200亿字,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br />
结古寺位于结古镇北面的山坡上,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活佛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代表。结古寺是一座萨迦派的寺院,建筑宏伟、高僧叠出、文物丰富,在青海宗教和世俗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经堂和殿堂内主供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吉祥天女、宝帐怙主、旃檀木雕度母、密宗事部三怙主、自显度母和西藏萨迦五祖等各类铜制馏金和优质木雕佛像达3400多尊;珍藏有《甘珠尔》(其中有金汁缮写甘珠尔)、《丹珠尔》等各种经典近万卷;另有八思巴所赠释迦牟尼唐卡、旃檀度母像及传为扎武百户祖传宝刀等许多珍贵文物。结古寺还有灿若星辰的名僧,如著有《般若波罗蜜多经释》等5部著作的喇嘛昂嘎;当代玉树名医喇嘛才江;擅长历史,著有《大日如来佛堂志》及《藏区文物志》喇嘛日科(又名桑杰嘉措)等。1937年藏历12月1日,九世班禅洛桑却吉尼玛返藏途经玉树,在结古寺园寂。结古寺的第一大活佛嘉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被称为玉树歌舞之父,他独创的100多种舞蹈使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玉树-新寨,公交车1元/人。<br />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藏式建筑的文成公主庙紧贴百丈悬崖,风景幽静,金光闪闪的屋顶光芒四射。庙四周所有的悬崖和面积较大的石头上都刻着数不清的藏经。该庙共3层,面积包括院落600多平方米,通高9.6米。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在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坐像两旁有8尊石刻佛立像,分立在上下两层,每尊佛像高有3米,精雕细刻,形象生动。该庙是一座既有唐代艺术风格又有藏式平顶建筑特点的古式建筑。1300多年来,这儿都是一年四季香火从不间断,酥油灯昼夜常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也络绎不绝,亲如一家。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据传,玉树县的贝纳沟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藏族首领和群众曾为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文成公主深受感动,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文成公主离开这里进入拉萨后,这里的藏民便依据公主的画像,在石壁上造像,以示怀念,遂又建庙。此庙已经成为藏汉团结的象征。从此柏沟便成了玉树地区的一大圣地,成为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佛堂,香火缭绕,经久不衰,当地藏族群众把这里视为玉树高原上的“洞天福地”。 玉树-文成公主庙,包车40/车来回。<br />
勒巴沟岩画位于玉树州境内的通天河畔。沿着通天河畔的一条山径来到这里,会使你同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通天河的喧嚣、壮阔和勒巴沟岩画的静谧、神圣。勒巴沟岩画面江而凿,处于勒巴沟沟口。勒巴沟内蓊郁的草木,也难以掩盖住由岩画和不可胜数、遍布沟内的嘛呢石刻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氛。从沟口唐末释迦像到现今打制的嘛尼石,你可以看到整个藏族宗教石刻的历史。勒巴沟岩画共三个地点,分别编号为1、2、3。1号岩画画面镌有佛、菩萨、香客、瑞兽等。技法为阴线轮脚打击。佛为立像,低肉髻,身着通肩圆领大衣,右袒,衣服贴身。菩萨均结跏跌坐。供养人的制作比佛小三分之二。这幅岩画带有浓郁的晚唐汉族佛教造像的风格。如3号香客,发式为唐代侍女流行的双鬓抱面的抛家髻。衣服为唐开元、天宝间流行的小翻领、对襟胡服。这幅岩画的发现,对汉、藏历史上文化交流和唐蕃古道等方面的研究,弥足珍贵。勒巴沟3号岩画为藏地制法,时代显然比1号晚得多。东、西石壁各一菩萨,结跏跌坐。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西壁菩萨上方用阴线打制出一飞天,身着披巾、璎珞。披巾因风荡起,翩若惊鸿,不禁使人想起:“妙手轻回拂长袖,高歌浩翰发清商”的诗句。交通1、租车:结古镇中心广场有许多私营小面包和吉普车出租,开价比较实在。往勒巴沟,由公主庙继续前行可以到达勒巴沟,按藏族的风俗习惯,最好从通天河顺时针进入,北京吉普的租价控制在200~250元以内,一天时间可走完。另外,往新寨玛呢石城镇上的面包出租单程10元,返回也经常有车,所以无需包车。2、租马:租马进勒巴沟,需要向导、自备食品和野营装备,通常要3~4天时间。玉树-勒巴沟,包车150/车。</font></p>
<p><font face="Arial">D8,(5月6日)玉树——西宁,乘长途车或包车,宿西宁。<br />
全程821公里,21小时左右,硬座:94元,卧铺:132元,每天早8点、9点各有一班硬座和卧铺,硬座更好些。214国道修好后会更快些,车子会在玛多的三岔吃饭。</font></p>
<p><font face="Arial">D9,(5月7日)西宁——北京,飞机或火车。<br />
<font face="Arial">车次 类型 出发站 开车时间 目的站 到达时间 里程 硬座 软座 硬卧中<br />
T152 空调特快 西宁 11:32 北京西 次日12:43 2098 238 376 416<br />
T28 特快 西宁 09:45 北京西 次日08:00 2092 135 227 257</font></font>
<p><font face="Arial">游记:http://www.doyouhike.net/forum/topic_print.cgi?id=109103<br />
http://www.cameraunion.net/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107859</font></p>
<p><font face="Arial">费用预算:1500元,长途车+包车+用餐+住宿+门票,AA制。<br />
装备要求:登山鞋,冲锋衣裤,抓绒衣裤,排汗速干内衣裤2套,抓绒帽,抓绒手套,袜子3双, 50-70L背包,羽绒服,头灯,雪镜,手台,1-2L保温水壶,炉头,气罐,睡袋(舒适温度零下10度),防潮垫,帐篷。<br />
食品:3顿中午路粮(高能量、高热量、简单食品),3晚3早<br />
药品:感冒药、退烧药、止泻药、去痛片、维生素、安眠药、消炎药、胃药等。<br />
报名须知:有详细户外履历,跟贴报名如:同舟报名1GG/13701199473/1手台/1炉头/1帐篷(3人)/最高住宿海拔5600米。 否则无效!</font></p>
<p><font face="Arial">免责声明: <br />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font></p>
</p>
<p><font face="Arial">D10(5月8日)火车到达北京。</fon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