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逢】—新驴户外交友观 我是一头新驴,参加的户外登山、宿营活动不多。但可能是因为最近兴趣比较浓厚吧,拜读了风版很多强驴、老驴(无恶意)的帖子,读帖的同时,结合自己不多的户外体验,以及10多年的泡BBS的体会,内心中强烈地屡屡冒出这么一句话—人生若只如初逢。 投身于行走户外,重装徒步的驴友,无论新驴老驴弱驴强驴,基本上都是有逃离钢筋水泥的丛林,置身山间,喘息片刻自由的愿景才会坚持下来。 否则,大概早就止步于香山植物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最多也就是季节合适的时候参加几次绿野上发布的“库布奇3日游”“天漠一日休闲游”了吧—何必呢?花那么多的钱买装备,把自己累个半死,辗转长途车,还要冒着起码是磕着碰着的风险,放着家里2万- 10万一平米的豪宅不住,跑到荒山野岭里黑灯瞎火哆哆嗦嗦地睡一觉,第二天又千辛万苦往家挪,图啥的? 能坚持下来的,必有所图。 所图者,无外乎强身健体,呼吸新鲜空气,置身陌生、宁静、亲切的大自然之间。 还能图啥吗?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向全人类推广可持续发展站的环保理念?呼吁人和自然和平相处? 咱不扯那么远好不,这也没开党支部生活会,也不选妇女之友…… 所图者,无外乎“逃离” 逃离什么? 无外乎逃离主流社会,去山野间清静一会。 为了这片刻的清静,不惜迢迢路途,不惜淋漓大汗 但山友之间,往往几句话下来,备感亲切--这不稀罕,彼此很可能都是人类社会的“叛徒”(最近“叛徒”这词比较热,嘿嘿),都疲累于人与人之间的甜言蜜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都是想去喘口气,很容易惺惺然相见恨晚。 于是乎,两个陌生的人儿两颗陌生的心灵很容易跨越年龄、性别、职业的鸿沟,跨越陌生,几乎以光速迈向“莫逆”之交,你提醒我“吃了么带的啥够不够?”我关心你“出汗了吧赶紧件衣服别冻着了冻着可不好”…… 两颗心就这样火星撞地球,擦出了火花。 “下周咱爬海坨去?那儿更棒” “下周咱一起去司马台?那里确实很危险,但没关系,咱相互做个伴,我还认识一位强驴,把他约上……” 古语云,始乱者,易终弃。 彼此的起步点太高—高山流水遇知音,这起点还不够高的么?即便您遵守了山友之间的“三要三不要三不准”也没用,您在灵魂高度上已经对对方提出了太高的期待值,当然容易失望—毕竟彼此都是奔着自由、率真而去的…… 所以— 我愿相遇即知己,但望永只若初逢—我的户外交友观。 坦白交代,请您指教,绝不反驳,绝不告密!(向毛主席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