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一直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走在路上的歌―欣赏古人的,交流我们的―户外诗征集帖。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07-8-19 15:43:28 | 只看该作者

古诗鉴赏中常见的四组概念 zt

古诗鉴赏中常见的四组概念

2006-11-3 13:44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宋峥

  表现手法的鉴赏是历年高考古诗鉴赏的重点和热点,而对表现手法中抑扬、动静。虚实和正侧的鉴赏又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下面就对这四种表现手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作一些说明。

  一、抑扬:

  指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的表现手法。具体运用时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比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采用了先扬后仰的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汉文帝的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是为了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而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二、动静: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比如杜甫《旅夜书怀》的三、四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境开阔,令人称道。又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写得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三、虚实:

  诗的形象思维要求写诗讲一点模糊性、朦胧性。诗不能太实,太实很难给人留下想像的余地;诗也不能太虚,太虚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着边际,见不着真意。写诗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紧凑,形象更鲜明,容量更大。而虚和实也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比如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那么花落如何,诗人心中又想什么,这层意思诗人没有说,只是写了眼前的景: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没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这就是虚写。

  四、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更突出,这是侧面描写。比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又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光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警戒,不事张扬,巧妙地把战时的紧张状态突出地表现了出来。

  准确地把握以上四组概念的特点,并依据诗歌内容作具体的分析,对提高古诗阅读鉴赏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9:43:45 | 只看该作者

谢ziba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07-8-20 10:26:2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爱新觉罗 玄烨(康熙皇帝!)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作者:爱新觉罗 玄烨(康熙皇帝!)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07-8-20 15:05:1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昨天在知道,很多兰花科的植物其实是植物杀手,专门捕捉小型昆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07-8-20 15:05:46 | 只看该作者

?您老是那么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1:10:57 | 只看该作者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柳青青江水平,</font></p>
<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闻郎江上唱歌声。</font></p>
<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东边日出西边雨,</font></p>
<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道是无晴却有晴。</font></p>
<p><font face="黑体">&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末句晴与情同音,为双关隐语。道是无情却有情,传递出男女之间的心声。</font></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07-8-21 13:23:03 | 只看该作者

《龙井试茶》 明朝 童汉臣

《龙井试茶》 明朝   童汉臣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07-8-22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刘宪 唐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刘宪  唐  


奉和幸大荐福寺应制

地灵传景福,天驾俨钩陈。

佳哉藩邸旧,赫矣梵宫新。

香塔鱼山下,禅堂雁水滨。

珠幡映白日,镜殿写青春。

甚欢延故吏,大觉拯生人。

幸承歌颂末,长奉属车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0:14:03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很讲对仗,比较工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07-8-23 13:31:45 | 只看该作者

快来泡我吧-----文字里的茶味道 zt

快来泡我吧-----文字里的茶味道

    2007-06-07 15:40:29


    古时雅人好茶,自然会留下一些绝妙的文字,不象当今的文人,多以吸烟对抗黑夜与绞脑汁的烦累。即便喝茶,也是黑苦的浓茶。飘渺的茶香和袅袅青烟,喝茶与吸烟其实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最主要的就是消磨时光、一种思维的休闲、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齿间的滋味,俗话里讲就是没事的事。但是茶香和烟草香似乎品味相差很远,尤其是在当今注重健康的时代。茶叶据说可以防癌,增强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尤其是老年病和现代病;而与烟草相连的是咳嗽、沙哑、面黄肌瘦和阳痿。
最有趣的茶文字是我在一家茶楼里见到的--“快来泡我吧!”谁见了都会会心一笑。最多见的应该还是茶具上的“可以清心也”,或是“清心明目”之类的,字字循环,不管从哪里开始读,都可成句。最著名的文字因该是哪首《饮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部分,全文不看你会把《饮茶歌》当打油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饮茶歌》,因为文字有些夸张和粗鄙,说得像是“牛饮”,没了茶的那种脱俗和清雅,也没有了原诗的意境和思想。但是它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成为饮茶的代名词。苏东坡有诗:“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杨万里也有诗:“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都是从中化来。

我爱绿茶,龙井兰香、银针毛尖、旗枪瓜片,真真是多谢朋友们的厚爱,让我每年都有机会品尝到如此之多的好茶。“太平猴魁”是安徽的名茶,也是我的最爱之一。包装盒上有一首词,黄庭坚的《满庭芳》,很是有意境。词云: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波怒涛翻,为扶起樽前,碎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想象力确实惊人。

奇怪的是秦观也有一首《满庭芳(咏茶)》,与之十分相似,不知道古代是不是也有抄袭。词云: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妆残。与前一首有些细微的差距,比较起来这一首用词稍差,我更喜欢前一首。

秦观的另一首《满庭芳・茶词》是极其优美的。词云: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总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真羡慕古代文人的浪漫生活,但是担心是不是也象现代许多东西一样,只是看起来美―广告而已。

柳宗元有一首说茶的诗,我很喜欢,是<<巽上以竹间自未新茶见赠酬之以诗>>诗云:芳丛翳湘竹,寒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园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饮,佛事熏毗耶。咄此蓬赢侣,无乃贵流霞。头四句最有名,精致典雅,也常常出现在茶叶盒子上。

白居易有一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道尽人情厚重。诗云: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新茶共享向来是件雅事,对久病之人更是多了几分挂牵和难得的情谊。

元稹的〈〈赋茶 〉〉是一首奇诗,词语绚丽,结构新奇,广为传颂。诗云: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曹雪芹也有一首诗,诗云: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含意深远,说尽失意人微妙的心态。

苏东坡有《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卧听山城长短更。”依旧是大江东去式的豪迈气概,比较起瓮藏桃花雪水煮茶的柔美精致,“大瓢贮月归春瓮”是多么的痛快。

欧阳修的《双井茶》诗,有些象〈〈买炭翁〉〉的同情底层百姓: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现如今数万元一两的所谓极品茶,不知到底谁会拿去冲泡,也不知喝起来滋味又如何。

高启《采茶词》也是一首好诗,和欧阳修的《双井茶》有一比。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今天的情形也有些相似,依旧是“高品先将呈太守”,想想也好笑,连灵隐寺的第一柱香都是一把手钦定去烧,官员依旧是中国社会最强力的阶层。

再看一个穷人的茶诗,陆游《晚秋杂兴十二首》: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从,自作蒙山紫笋茶。用茶当酒,高雅归高雅,窘迫还是窘迫的。富贵之人就不同了,看看乾隆皇帝的《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一副吃饱喝足了,背着手悠闲欣赏的味道。

喝茶的人是雅人,赠你茶的人是友人,一杯清茶敬一年来博客上的朋友。纪念老谢开博一周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b00490100087m.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