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草堂居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照片摄影] 美丽的家乡之十·云龙山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1 | 只看该作者


张山人,即北宋隐士张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好读书、花木及音乐,崇信道家哲学。张天骥隐居于云龙山,躬耕于山西黄茅冈上。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张天骥建放鹤亭 ,驯养了两只仙鹤,清晨日出时登亭放鹤,黄昏日落时在亭招鹤,颇得隐居之乐。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张天骥十分投洽,曾写下《游张山人园》、《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等诗。此为云龙山西新选地址修缮的张山人故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2 | 只看该作者

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改建为云龙书院。
著名词人、探花冯煦当过院长,进士王钦霖、刘庠当过教师,其学生韩志正曾当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夷为废墟,前后共存182年。1996年园林部门依史料记载,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部分再现了云龙书院昔日的风采。
2014年,云龙书院重建工程完工。重建的云龙书院位于云龙山西麓半山坡上,在原址重建,由北向南共有七进院落。中轴线依次建有门头、大门、二门、穿堂、讲堂、文昌阁、宜福堂,均为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饰以深红色琉璃檐瓦。中轴线两侧还建有三官庙、四贤祠等辅房。
整个云龙书院建筑结构为砖木,以充分保持清代建筑风貌,同时增设展示厅和汉学讲堂,使云龙书院既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点,又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3 | 只看该作者



云龙山北魏石窟造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堂居士 于 2015-5-19 21:09 编辑


     山西会馆,在云龙山东坡,与放鹤亭、兴化寺比邻而居,它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在徐州做生意的20多位山西商人捐资所建,用作在徐晋商的聚会场所,便于交流经验,畅叙乡情。是山西人在徐州的家到乾隆七年(1742)才正式命名为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中,晋商特别供奉的是关公关云长,这除了他们都是山西人,有着浓厚的乡情之外,更重要的是关云长的人品。
     徐州解放后会馆房屋均交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馆一直闲置。
     记得80年代中期我与好友师兄,园林局美工,徐州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李光宇先生,为了专心学习书画曾在山西会馆内他的工作室,住了大约两年之久。可惜现在修缮后的山西会馆,再也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这样的修缮不仅没有起到保护文物作用,反而对文物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5 | 只看该作者

       刘备泉是位于云龙山西,云龙湖东岸的一个潭口,潭口的石壁上刻有"刘备泉"三个大字,旁边建有小亭和茶苑,十分幽静。初春时节,泉边杏花一色景色宜人。在刘备泉北边有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沿路而上再迈七十个台阶就到了三让亭。亭子很小仅有三根立柱,掩藏在树林中,在下面是看不见的。可到了亭中,眼界会豁然开朗,只见水波潋滟,湖堤绿荫,远山如黛,让人赏心悦目。
      "刘备泉"民间又称为"牛屄泉",因其外形酷像母牛生殖器而得名。
清代铜山人诗人杨淮《流碧泉诗》:"苔遥踏新绿,缓步龙山曲。清泉石罅中,澹澹流碧玉。酌之深我心,冷澈沁肌骨。微雨济阳春,含生尽可欲。藉草泉之侧,悠然散遐瞩。"
     当代徐州诗人徐书信《刘备泉怀古》:"刘备泉清汩汩流,紫藤香蔓笼田头。躬身一掬枭雄泪,洒向天边都是忧。"
"刘备泉"之说由来已久,同治《徐州府志》中也有记载:"泉则城南二里云龙山西麓有流碧泉,泉从石隙出,入石狗湖。"石狗湖即现在的云龙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6 | 只看该作者

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云龙山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此峰海拔137.8米,俗称南天门。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入夜,霓虹灯光芒四射,宛如琼楼玉宇,人间仙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草堂居士 于 2015-5-19 21:10 编辑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依山面水,是一座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性博物馆,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称号。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徐州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包括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内容,包含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汉代史。
徐州汉画像石馆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由北馆、南馆两部分组成。




上图是汉画像石老馆即北馆,下图为汉画像石新馆即南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8 | 只看该作者
戏楼,原名半山亭,清康熙年间姜焯所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常有还愿者请戏班在亭中唱戏,遂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改名为戏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29 | 只看该作者

可廊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由户部分司徐渭弟筹资修建。原廊左右开窗,讽喻诗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可无,故名可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21:13:30 | 只看该作者

云龙山西坡,有一处茂密的杏花林,自北向南逶迤远去。每年三月,阳春回暖,那洁白如雪的杏花,就一树树、一簇簇的开了。花团锦簇,蜂蝶纷飞,自有淡淡的香气弥漫四野、沁人心脾。远远的望去,临山傍水的杏花林,气势非凡。更有踏青的男男女女,倘徉其间,显得诗意盎然。
  北宋文学大家苏轼在知守徐州时,曾写有一诗,叙及这云龙山下的杏花盛状:
云龙山上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自此以后,这云龙山下的杏花,就成了徐州的一处人文景观,并被好事者命名为杏花村。而云龙山上那能遥视杏花村的大士岩前的两座耳房,也就有了诗意般的名字“试衣亭”和“送晖亭”。
  到了清朝的时候,那个爱好附庸风雅的皇帝乾隆,南游到了徐州。在云龙山上,遥看山下杏花如海,兴致勃发,笔录苏轼原诗于纸上,字体飘逸,如行云流水。遂命人勒石成碑,悬于壁上,苏轼的诗,乾隆的字,倒也是两绝。自此后,云龙山下的杏花村更加声名遐迩。
  游杏花村,当在清明之前。阳春三月,万木刚刚发出嫩芽,而这绵延数里的杏花却已是蓬蓬勃勃的碧雪连天了。你行进在其中,就仿佛行进在香雪海中。倘如碰到阴雨天,你就可以真实的感受“杏花春雨”的优美意境。而明媚、晴朗的日子,躺在杏花树下,微风轻盈的吹过,一些花瓣,旋转着脱离母体,仿佛落花如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