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34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民建设话题】有关公益的常识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9 00:3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Arial">
<p><font face="Arial">作者:十一郎</font></p>
<p><font face="Arial">什么是公益慈善组织?<br />
&nbsp;&nbsp;&nbsp; 现代社会中,所谓公益慈善组织,实际上应该是: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有的国家,叫做&ldquo;NGO&rdquo;(非政府组织),有的国家叫做&ldquo;NPO&rdquo;(非营利性组织)。学界也把这类组织叫做&ldquo;第三部门&rdquo;,以有别于公权力组织(行政、执法等)和营利性组织(企业、金融机构等)。</font></p>
<p><font face="Arial">&ldquo;公益&rdquo;与&ldquo;慈善&rdquo;的区别<br />
&nbsp;&nbsp;&nbsp; &ldquo;慈善&rdquo;这个概念,来源于富人对穷人的无偿给于,含有施舍的味道。当然现今的大部分慈善机构,已经摆脱了&ldquo;富人、穷人&rdquo;这种思维巢臼。但总的来说,&ldquo;公益&rdquo;是一个含义更加准确、涵盖更加广泛的概念,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每个人都可以做些利他的事情,不论是给于财富、还是付出劳动,形式可以很多样化。因此,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我更倾向于使用&ldquo;公益&rdquo;这个概念。<br />
&nbsp;&nbsp;&nbsp; 严格意义上来看,现代社会中自发组成的各种协会(不是政府背景的协会)、社会团体,也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br />
&nbsp;&nbsp;&nbsp;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5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把所有非营利性基金会组织,界定为&ldquo;慈善基金会&rdquo;。民政部门在执行中,也要求在名称上都必须使用&ldquo;&hellip;慈善基金会&rdquo;的后缀。这样,并不有利于公益类基金会的准确定位,也不利于培养全社会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font></p>
<p><font face="Arial">公益的核心、原则<br />
&nbsp;&nbsp;&nbsp; 公益组织的核心是:非政府、非营利。在社会生活中,它完成的是政府和企业无法提供的那些功能。对于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而言,公益行为的基本原则,必须是&ldquo;自愿&rdquo;。而不能以行政手段,迫使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公益行为。</font></p>
<p><font face="Arial">公益行为的内容<br />
&nbsp;&nbsp;&nbsp; 公益行为,可以涵盖很多领域。比如: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弱势人群关注、反战等等。只要不是政府行为、不是营利性行为、带有利他性,都可以划入公益行为中。</font></p>
<p><font face="Arial">公益组织<br />
&nbsp;&nbsp;&nbsp; 公益组织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益事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专业的公益组织都必须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清晰的行为目标、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规划与评估。这类组织,多以基金会的面貌出现,也有以协会、社会团体面貌出现的。<br />
&nbsp;&nbsp;&nbsp; 基金会组织,其架构一般包括:理事会(决策机构)、秘书处及其下属部门(执行机构)、财务部门(财务管理)、法律部门(法律顾问)等。基金会是一种很职业化的公益组织,参与人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专业化的素质。<br />
&nbsp;&nbsp;&nbsp;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ldquo;基金会&rdquo;与&ldquo;基金&rdquo;不是同一个概念。基金会是组织,基金指的是资金的使用方式。</font></p>
<p><font face="Arial">公益组织的资金来源<br />
&nbsp;&nbsp;&nbsp; 一般而言,公益组织的资金(以及实物),主要来自于企业和公民个人自愿、自发的捐赠。在英国等国家,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有专门的资助NGO组织的资金,这部分来自于税款。但类似的资金,在公益组织资金来源中,只占极小的比重。</font></p>
<p><font face="Arial">公益组织的行为准则和特点<br />
&nbsp;&nbsp;&nbsp; 公益组织的行为准则必须是:捐赠人的意志,是决策的最基础来源;所做的事情,必须符合其组织的定位;财务状况,必须向捐赠人公示,并接受捐赠人的监督。<br />
&nbsp;&nbsp;&nbsp; 公益组织的行为特点是:其评估标准,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做出多少事情、达到什么效果。这方面,国内的大部分公益组织都还处于&ldquo;陶醉于花了多少钱&rdquo;的阶段,有些本末倒置。</font></p>
<p><font face="Arial">法律层面<br />
&nbsp;&nbsp;&nbsp; 在现代社会里,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对于第三部门有着清晰的定义和积极的保护。对于企业、个人参与公益事业,在税务、休假等方面,提供明确的支持。国内,在这方面,还做得非常不足,需要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给于足够重视。</font></p>
<p><font face="Arial">&ldquo;项目&rdquo;与&ldquo;活动&rdquo;<br />
&nbsp;&nbsp;&nbsp; 在有组织的公益行为中,项目是指:持续一定时间(一般是相当长的时间)、有明确的长期目标、有规范的组织行为、有成熟的评估体系的行为。一般而言,项目更有助于保证公益行为接受方的利益。<br />
&nbsp;&nbsp;&nbsp; 活动则是:短时间内、目标单一、效果不持续的行为。<br />
&nbsp;&nbsp;&nbsp; 而今,国内某些&ldquo;国营&rdquo;基金会和企业自发的公益行为,大多喜欢采用&ldquo;活动&rdquo;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宣传效果,而无需像做项目那样,付出长时间、扎实的劳动。由此带来了国内公益事业的一个怪象:过于注重宣传,忽略公益行为的实际效果。<br />
&nbsp;&nbsp;&nbsp; 我所服务的苹果基金会,其工作方式,更注重长期项目,而不是短期活动。</font></p>
</font>
2#
发表于 2007-6-19 16:17:38 | 只看该作者

好贴,一定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6-29 23:4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