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57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八卦] 【转载】宜丰千年古驿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6 20:1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果果连长 于 2015-8-6 20:17 编辑

      宜丰千年古驿道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公里,但它穿越了30多座大小山头,20余座大小石桥,12个村庄、3条古街道、2座古凉亭,见证了从宋朝到如今的风雨变迁。该古驿道宽2—3米,辅设了长1.1米、宽0.6—0.7米的麻条石,从找桥八叠岭大山口至上天宝(今潭山镇)小姑庙,全长15公里左右。其中有些地段被现在的公路代替遭到破坏,保存较好的有找桥至上石桥(今石桥村)一段古道和穿越村庄古街道,沿途石拱桥、石板桥、古凉亭,村庄古街尽收眼底。古道分叉口有石刻指路碑石,较大的古石桥、凉亭均有各自的名称。古道经过处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田园人家,好一派江南山青水秀美景。                                                                                                                     宜丰找桥村民肖功益在海拔1040米高的找桥八叠岭大山深处一要塞口进行林业资源普查时,发现一处由块石、城砖修建的一段古城墙,城墙外有一条麻条石辅盖的古道经过,延绵大山深处。经文物工作者确认,这是一条古驿道。就这样千年古驿道才慢慢显现出神秘的面纱。

  找桥古城墙修建在找桥八叠岭通往湘、鄂、赣三省重要要塞大山深处,同时也是修(水)奉(新)铜(鼓)宜(丰)四县必经之地。古城墙全长70余米,城墙约高3.8米,最低的地方也有2.5米,城墙底厚部1.5米,顶部0.5至0.7米不等,外围全部用
小块石和少有城墙砖堆砌而成,坚固耐用。面对悠长古城墙,文物工作者感到惊奇又兴奋,惊奇的是,在这茫茫大山深处为何要修筑城墙,修筑城墙目的是什么,兴奋的是如此古老的城墙发现,为研究古代赣西北道路、交通、口岸、商贸、镇防、查禁、防匪等提供有力史料。文物工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新昌(今宜丰)县志得知,该城墙建成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设立的“巡检司”,距今已有800余年。当时设立“巡检司”的地方主要在交通要道、口岸要塞。这些地方商贸繁荣,治安混乱,过往行人多且混杂。设立“巡检司”的目的是为了镇防、商检、查禁、防匪。而找桥八叠岭是通往湘、鄂、赣的交通要道。从实地拾到城墙脚砖,延伸大山深处麻条石辅盖的古道来看,可见当时该处是重要的交通要塞边境。

  为何在这大山深处南宋时期就设立了“巡检司”?延伸大山深处辅盖着宽0.6米,长1.1米,厚0.5米排列整齐麻条石古道?带着许多疑问,笔者查阅新昌(今宜丰)县志和有关资料,多次冒着酷暑采访当地村民陆续收集到有关千年古驿道鲜为人知的民间传说。据考证,找桥八叠岭通往上天宝(今潭山镇)古驿道,可追寻到北宋时期公元9
9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这是条湘、鄂、赣西北交通要道,通往南昌必经之路,从北宋到清朝末期沿途过往行人、商贸、餐宿,边贸非常火爆,特别到了明朝为鼎盛时期。地处古驿道第一站找桥村,明朝时期不到1公里小街上有大小餐馆48家,客栈32家,流动人口达5000多人,三分之二是外来人员,餐馆、客栈,药店、戏楼,应有尽有,商贸活动繁荣,为什么小小山村有如此繁荣昌盛。查阅资料后得知,找桥地处修(水)奉(新)铜(鼓)宜(丰)三角中心地带,湘、鄂赣西北至南昌必经之地,找桥至宜丰35公里,人行走刚好一天时间住宿,加上四县边贸繁荣,促进了找桥这一小山村昌盛。如今从找桥古街上麻条石凹进去磨损痕迹,两旁古老商店码头,倒塌的古屋,宽阔街坊,悠悠古驿道可见昔日的繁华,更佐证了千年古驿道的存在和这里向外延续。

  元朝古石桥 见证千年古驿道真情

  在千年古驿道经过地中兴村下石桥河道上,有座长15米、宽4.2米、净拱高5.5米,桥面有石砌护栏,该桥高大气派,做工精致,面宽拱高,是一座难得的石拱桥,这是座由200多块条石砌成的石拱桥。这座单拱桥建成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虽历经600多年风
雨,桥体依然坚固如初。据称,此桥为当年一位陈氏寡妇所建造,故名寡妇桥。

  相传元朝年间,嫁到下石桥的陈氏先后生有一儿一女,夫妻俩相亲相爱,一家子和和睦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天,夫妻俩带着3岁半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走亲戚回来,半路遇到狂风暴雨,一家四口在凉亭躲避了一阵,见天色渐晚,只得乘风雨稍小了些,到附近借了一把纸伞撑着往家里赶。当来到自家附近的一条小河前,发现河水暴涨,洪水已接近小木桥。丈夫不放心,让妻子撑伞到河边等,自己弯腰先逐个将孩子抱过小桥,暂寄放在河
岸边邻里家中,然后过桥牵扶妻子。不料,当他俩过桥快到对岸时,一个山洪浪头呼啸扑来,走在后面的丈夫下意识地用力将妻子往岸上一推,自己却连人带桥被卷入洪流……陈氏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在乡邻的帮助下,陈氏找到丈夫的尸首并安葬后,隐痛地望了一眼这条夺去她心爱丈夫生命的河道,咬牙发誓:建桥!

  从此,陈氏白天爬山越岭采药,晚上挑灯夜战织布,常常不到鸡鸣不肯歇息,一面含辛茹苦拉大儿女,一面省吃俭用积攒银两。多次有好心人劝她改嫁找个人家,她都摇头谢绝了。经过十几年的辛勤
积累,陈氏总算存下了一笔银两,于是从外地请来石匠开始建造石拱桥。在建桥期间,深受感动的附近村民纷纷你几个工我几文钱的伸手援助,两个懂事的孩子也忙前跑后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陈氏更是日夜操劳,每天不离工地半步。终于,在1360年的一天,这座单拱桥得以建成,众乡邻各自拿出家里的鸡蛋、花生、糯米、鞭炮等前来道贺,并力推陈氏第一个过桥人。

  “谢谢!谢谢乡亲们!但……”过早银发、皱纹满面的陈氏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扬了扬,没等说完就转身拖着疲惫的身躯,领着两个将要成人的孩子来到自己
的破屋里,跪在丈夫的灵位前,细声说道:“夫君,我们再也不怕洪水了;孩子们也都快长大了……”话音未落,积劳成疾的陈氏不氏由得口吐鲜血,随即撒手人寰……

  乡邻们闻讯赶来,个个痛哭不已。数百户人家凑钱出力将陈氏进行厚葬,出殡这天,方圆近百里的男女老少前来送行,他们含泪扯开依然挂在新桥两端的庆典红布,让护送寡妇陈氏灵柩的出殡队伍首次过桥,为了纪念这位勤劳善良重情仗义的女子,当地人把这座石拱桥称为“寡妇桥”。

  “寡妇桥”的建成,不但方便了南来北往的人们,更重要的是
,下石桥方圆几十里村民再也未出现因无桥而发生的悲剧,千百年来,每当人们走过寡妇桥时总是深情地看看古桥,念念因义务建桥过早去世的陈氏寡妇,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陈氏寡妇这样的人们,才使千年古驿道上有如此美丽的故事。

  明代古凉亭 增添千年古驿道繁荣

  位于千年古驿道上店上村建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名叫“长丈亭”的古凉亭,距今有400多年历史。该凉亭高10米、长20米、宽8米,由麻石和砖砌成,中间石拱圆门,上有封檐墙,内有两边休息用的长条凉亭石,供过往行人休息(文革时期被毁)。据
有关资料记载,该凉亭建造还有一段悲惨的民间传说。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初冬的一天,有一外地老年夫妇归途经店上长丈时突遇暴风雨,因店上长丈是一个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地段,沿途无任何休息场所,未带雨具的夫妇俩只好蹲在古驿道旁边一棵小树下,任凭风吹雨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且天色已晚,可怜的夫妇俩只有相抱坐在路旁,就这样,六旬老人在暴风雨中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等到第二天早上,店上一个名叫刘高生的村民,路过此地时,在路旁发现了相抱而亡的夫妇,他及时把这一惨景报告族
长,族长马上派人将这对老人遗体安葬。面对惨死的老人,刘高生萌发了在长丈古驿道上修建一个凉亭供过往行人休息、喝茶、避雨,避免过往行人再度发生惨剧。他带头捐助银两,义务投劳投工动员刘氏众乡邻捐资投劳。在刘氏族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幢长20米,宽8米凉亭终于建成了。凉亭建成后,从众乡邻推举刘高生为凉亭命名。刘高生想到在长丈这个地方因无凉亭避雨而死去的夫妇俩,心情沉重地把凉亭命名为“长丈亭”,以纪念死去的这对夫妇。并在古凉亭内建立了落字碑:“店上长丈亭,建于明万历戊申年,刘氏众乡民捐助修建”字样。

  几百年来,店上长丈亭建造不知方便了多少行人,有多少远离家乡行人在此休息,避风躲雨,喝茶休息,不得而知,但无论从资料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总是传颂着古凉亭美丽故事。悠悠古凉亭,历经几百年,如今古凉亭没有往日的繁华,甚至有些破落,但当你走进古凉亭时,总会有一种冲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怀,因为千年古驿道上因有凉亭而精彩。
2#
发表于 2015-8-6 21:11:10 | 只看该作者
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吗?

点评

没看、反正我是转载、赚绿点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8-6 21: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8-6 21:1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天金 于 2015-8-6 23:05 编辑

[乐行游记]追寻千年古驿道
http://bbs.lvye.cn/thread-1366578-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21:39:25 | 只看该作者
天金 发表于 2015-8-6 21:11
看我写的这篇文章吗?

没看、反正我是转载、赚绿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6 22:40:07 | 只看该作者
果果连长 发表于 2015-8-6 21:39
没看、反正我是转载、赚绿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6 23:03:35 | 只看该作者
最早是林具如写的。我们看了以后一直想验证,终于验证了一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0:07:24 | 只看该作者
天金 发表于 2015-8-6 23:03
最早是林具如写的。我们看了以后一直想验证,终于验证了一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8-7 01:3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8-7 09:26:53 | 只看该作者
{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7 10:01:19 | 只看该作者
{大笑啊}{大笑啊}{大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