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utingman01 于 2015-9-14 12:04 编辑
4名驴友迷失山野民警山上过夜搜救
17名驴友在大秃顶子山采蘑菇迷路围坐熬一宿次日获救 龙洞5年至少困住44拨驴友 驴友登山 被困大阳山顶 驴友登嵩山被困 救援52小时近百人参与 驴友鹤伴山闻到异味 又搜寻一天失踪驴友仍无音讯 6名驴友爬山迷路被村民成功救出 ………………………………
上面这些都是2015年8、9月份的驴友“另类”新闻,而且这还是有新闻报道的此类消息,没有报道的我相信更多。虽然现在玩户外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样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人认为买套劣质冲锋衣、穿个徒步鞋就可以说自己是玩“户外”的了,但是实际上呢?真要是出了紧急情况,除了添堵并没有其他卵用。
下面让我们看看2012年的旧新闻,为什么选这条呢?首先这是在北京发生的事儿;第二驴友迷路的数量不少,但是遇难相对少的多;最后,这个事是绿野救援队参与救援的,我相信会有人现身说法。当然了,拿这条新闻说事,我并没有对逝者不敬的意思,只希望以后这种事能避免再次发生。
北京两名驴友走失灵山全部遇难
北京消防:2012年12月22日北京门头沟灵山救援行动,截止到23日12点26分,发现两名被困者。13点34分,经河北警方确认,2名受困驴友不幸遇难。愿天堂不冷
门头沟论坛:#灵山救援#目前两位驴友已经找到,一位已经死,另一位正在救治。救援人员辛苦了!。感谢所有关注的人员。
驴友走失灵山 直到今天上午11时,两名被困灵山的驴友仍生死未卜。今天上午,累了一宿的北京消防队员撤离。由于被困人员位置已在河北境内,河北警方加入到搜救队伍中。 昨天下午,这两名男子被困在灵山下马威至主峰线路上,其中一人还体力透支。山上气温达零下25℃,积雪约50厘米深,风力达到7级,救援环境十分恶劣。 经过一宿的救援,搜救人员仍没能找到这两人,今天上午救援仍在继续。“希望他们能想到打雪洞,藏进去躲避寒风,要不然就十分危险了。”搜救人员说。
被困灵山 两人无水无食物 昨天下午5时30分,消防部门和蓝天救援队都接到一则求助信息:某户外俱乐部一行30多名驴友徒步京西灵山,其中2人被困在灵山下马威至主峰线路。被困人员是两名男子,其中30岁的男子已体力透支,另一人25岁,专门负责队伍收尾。两人无水无食物。 救援人员立刻与这支户外队伍联系,得知山上有积雪,没过膝盖。被困两人发完求助信息后,已联系不上。灵山的顶峰海拔2303米,昨夜又是北京今冬的最冷寒夜,城区气温已下降至零下12℃,山上更是达零下25℃。“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今夜我们上不去,上面的两个人就危险了,要想办法。”蓝天救援队队长远山这样说道。 最早展开救援的是属地的门头沟区斋堂消防中队。他们于昨晚8时许,先行上山救援。与此同时,蓝天救援队将近30人、绿野救援队15人分头从城区赶往120公里外的事发现场。门头沟京西HAM联盟6名无线电爱好者也赶到现场提供通讯帮助。
七级大风 吹断救援进程 各支救援队伍将指挥部安在灵山景区停车场附近。今天凌晨零时30分,消防队员、公安民警以及蓝天救援队派出的11名队员,顶着大风上山展开救援,同时携带一部GPS设备。但一个多小时后,前方搜救人员反馈消息:“山上风力加大到七级以上,人站不稳,风吹起积雪什么也看不见。”山上的温度非常低,救援队员的护目镜、衣服全冻住了。由于搜救队员自身处在危险中,先行下撤。 绿野救援队的队长海猫说,他们的队员走另一条线路,从一处名为“下马威”的地方上山。今天凌晨3时29分,6名队员穿着冰爪,艰难到达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五指峰”。被困人员之前曾向警方提供过GPS坐标,就在这附近。但绿野救援队队员赶到时,只看到了雪地里留下的一些脚印,但并没有看到人。“估计被困人员是往山下走了,我们的队员就在山上展开搜索。”
最好祝愿 被困者躲进雪洞 今天上午9时许,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再次集结上山。山上目前的能见度很好,但风仍然很大,估计在7级左右。积雪最深处已近1米。 两人如果没有带任何多余装备的话,祈祷他们平安吧。”远山发微博说。不过远山和海猫都提到,如果这两名被困人员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的话,应该想到挖雪洞。1米多深的积雪,藏在雪洞里,就不会被刺骨寒风吹得失温。 截至记者发稿,北京首航直升机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徐立冬正考虑使用直升机参与救援。“如果直升机能进行空中搜索,也可索降的话,效率将大大提高。”远山说。
那么,驴友又该如何避免迷路,如果迷路后又该怎么做呢? 一、紧急联络人 在户外活动中每离开一地必须向友人(他人)告之去向,同时必须约定好联络方式和联络时间。
二、建立标志 前往陌生地段前除了应携带小型强光手电和救生哨外等求救工具外最好带上一块红绸布,在途中需要改变线路时,应及时做好标志,以便搜救人员辨明。
三、建立庇护所,原地待援 在人烟稀少、罕至的陌生地段一旦迷失方位,这时应当原地等待救援,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地形地貌和一切可利用物搭建简单的庇护场所(尽量选择朝阳处),在此过程中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操作,避免大量出汗,防止感冒,注意保持体能。
四、求救信号 白天可多收集点潮湿的残枝败叶、杂草,点燃后可借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向外界示警。 夜晚可利用强光手电向天空和附近山顶(或者比较醒目的各方位都能够看见的巨石、独立大树等标志性物体)进行一定规律的晃动照射,同时点燃篝火用于取暖和驱赶蚊虫和兽类。 五、补充饮食 寻找水源以及合理分配所携带的食物,必要时可采集自己能够辨别的野生植物,尽可能的煮熟后食用,别一次性食用太多,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尽可能去捕捉昆虫、鱼类和猎杀小动物食用(剩余肉可用松枝点燃熏烤或悬挂风干,可以长时间保存,不易腐烂),补充体能,做好坚持72小时以上的准备。
六、取暖保温 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失温的危险,无防寒衣物时可挑选并折取尽可能多的长势茂密阔叶类树的枝叶将身体四周尽可能多的覆盖住,如果在阔叶枝叶上覆盖一层针叶枝条防雨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和环境尽量在朝阳处挖一睡袋大小的地坑,能够铺上一些石板最好(有利于蓄热),再将收集到的枝叶、杂草放入地坑燃烧,然后再将草木灰清除,此地坑可供晚间睡眠用,效果很好。如果出行时带上一个几十元的救生毯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七、沉着冷静 冒然行动是户外活动之大敌,陌生偏远户外环境,脱离群体、单独行动更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一旦出现确认不了方位而迷失路途情况,大家就应当保持头脑冷静,迅速的观察和了解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植被生长等状况,并最大限度的去利用好这些环境特征,尽可能的去改善好生存条件。等待救援,这将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