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目的地是山西的五台山,目标是五台连穿,去年6月份曾经去过一次五台山,那时五台山还十分寒冷,东台和北台都结着冰,也只是去了东、北、中台,然后过吉祥寺入住台怀镇,第二天上午参观了镇里的几座寺庙。一直念想着要五台连穿。这次和帐篷两人一起去,从狮子窝以后,帐篷与奇奇队伍一起走,并在台怀镇住了一晚。
五台山简介: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俗话说: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五台山的五台皆有寺庙,东台又称望海峰,台顶如鳌鱼脊,海拔2795米。台顶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北台又称叶斗峰,为五台之最高峰,海拔3058米,台顶面积37万平方米,顶天立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建有灵应寺,内供无垢文殊佛像。中台又称翠石峰,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文殊佛像。还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顶上建有普济寺。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现在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也叫菩萨顶)、殊像寺、罗苍寺。
五台山因山中盛夏气候凉爽宜人别名清凉山,《清凉山志》中记:“左邻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凌紫塞,遏万里之烟尘;南护中原,为大国之屏蔽。山之形势,难以尽言。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尽窈窕,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比。”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轶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长安2年(公元742年)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因此,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宋以后,日本、印尼、尼泊尔等国的僧侣与五台山都有往来。
显通寺建在台怀镇的灵鹫峰下,它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改称华严寺,明太祖时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清代又重修,形成今天的规模。寺宇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中轴线上,有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等7座大殿。中轴线后部高坎上有一铜殿,面阔三间,高不足五米,小巧精致,铸于明万历年间,殿内有铜铸小佛像万尊,中间台上有大铜佛。门前钟楼上有一口重达万斤的铜钟,敲击时声音传遍全山。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寺内以舍利塔为主,舍利塔是一座藏式白塔,故又名大白塔。我国共有珍藏释迦舍利子的铁塔19座,五台山的一座慈寿塔就藏在大白塔内。此塔居于台怀诸寺之前,高大醒目,一向被看作是五台山的标志。菩萨顶在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传说文殊就住在菩萨顶,所以也叫真容院,又称文殊寺,它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时,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蒋全曲而计到五台山传扬黄教,这是黄教传入五台山的开始。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住在菩萨顶,这里就成为黄庙之首。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始建于唐,元重建,毁于火,明成化年间再建,其中佛龛的背面塑三世像,即药师、释迦、弥陀三佛。三佛居于文殊背面的倒座上,不合一般寺院惯例,颇为特殊,两侧有五百罗汉。罗苍寺在显通寺东,是一座喇嘛庙,唐时初创。明弘治年重修。罗苍寺还有一种奇观,后殿中心有一座活动莲台,是一木制圆形佛坛,坛上周围雕有波涛和十八罗汉渡江,当中荷蒂上有木制大型花瓣,内雕方形佛龛,四方佛分坐在佛龛中,莲台设有中轴和轮盘,操纵机关时莲台旋转,莲花一开一和,四方佛时隐时现,这叫做“花开见佛”。
五台山除五大禅寺外,名寺还有金阁寺和碧山寺等。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十方禅寺是可以使各方名僧来作主持的禅院,又叫十方刹。
8月10日:
19:03从北京西站乘坐1163次列车(北京西-韩城)。在列车上遇到了喜喜的队伍,他们只去四个台。
8月11日:
1:59列车到达五台山站。与另外两人合打一辆出租,每人20元。
2:40到达鸿门岩。下车后,简单整装后往东台——望海峰出发。天上有星光,是个好天气。沿着去东台的大路走,我们是今天第一批爬东台的。虽然是8月份了,依然有些冷,早晚温差大,不过冲锋衣裤就可,这个月份是穿越五台的最好时节。
2:46大路分岔,右侧路是通往东台的,沿着两路中间向右上方切。
3:00左右找到了清晰的小路,在切的时候,看到两头牛,手电的灯光打扰了牛的睡眠,抱歉。
3:15登至东台顶——望海峰。时间太早,东台望海峰寺的庙门关闭着,门前有三个露营的帐篷。
3:20从东台下撤,沿小路返回鸿门岩,途中遇到喜喜的队伍。
3:45到达鸿门岩。没有停留,穿过公路,在白色栏杆和铁丝网的左侧找到通向北台的一条很明显的小路。以为前一天刚下过雨,路上有的地方有少量积水。
4;15小路右侧有两个玛尼堆。
4:20小路分岔,选择走右侧上升的,很快越过铁丝网,然后,向下向公路切。
4:35到达公路。开始沿着公路走,公路是方石板路,登山杖容易陷到缝隙中。
4:45到达路左侧的法云寺,因为寺庙未开门,不能走寺后面的小路了。从法云寺右边找小路,切过一个小山头,在山坡时拍照东边的朝霞。因为拍照,帐篷的头灯落下了,找头灯耽误了十分钟。
5:05看到右侧的小白塔,照了几张相片。
5:30太阳出来了,拍了几张日出的照片。
5:40公路左侧有牛栏和住户。
6:03到达“华北屋脊”的石牌楼。拍照后冲顶北台,这里坡度较大,公路是之字形的,尽量找小路走。路上看到了三个穿紫红色喇嘛服的女喇嘛。
6:35到达五台中的最高峰——北台叶斗峰,看见了广清龙王殿。北台的寺庙叫灵应寺,部分还在进行维修,拍照时,一辆面包车到来,原路是08俱乐部的奇奇、如风、雪狼、小篮子、阿肯、吸血虫、查理、蝈蝈等十个人,他们是坐K601次列车到五台山的,登顶东台后包车到北台。在北台参拜、拍照。
6:55离开北台,向中台进发。一路朝着中台(西南方向)沿着小路切下,路上可看到左前方远处的台怀镇和塔院寺的大白塔。
7:37左侧有玛尼堆。
7:44到达北台和中台间的万圣澡浴池寺,有一间殿供奉着文殊菩萨,殿前有个石砌的水池。寺庙更像一个没有完成的工地。庙前有小白塔和简易厕所。
8:00大路右侧有玛尼堆,这里有小路通往中台。在这里休息了会,补充了些食物,后面将是20多分钟艰苦的爬升。
8:12开始冲顶。
8:35到达中台——翠岩峰,这里海拔2894米。在台顶的平地上,树立着包括大雄宝殿在内两座高大寺院殿堂和数不清的玛坭堆。寺院叫演教寺,是新建的,大红的殿墙明黄的琉璃瓦岩顶,在阳光照射和蓝天白云衬映下,颇为壮观。寺院的南面建有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
9;02离开中台向西台进发。只要看着西台的方向,沿着小路走就不会错。
9:43到达八功德水西来寺的路标处,这里是十字路口,左侧是通往吉祥寺的路,中间向上的是到中台的路,右侧是通往西来寺的路。偶选择独自右行去西来寺,然后爬中台。但建议不去那里,因为没有什么特别景观,且从西来寺爬中台的路有好些荆棘,不好走。
10:00到达西来寺,这里有一座白塔,还有释圣光舍利塔,是座青塔,寺庙锁着的,只是隔着玻璃看了下里面的佛像。面向寺庙,左下方有几间房屋,房前有小风车,估计用来发电。右下方有个莲师洞,锁闭着的。
10:08离开西来寺开始向西台进发,没有路,朝着峰顶硬切。前半段路还好走,都是草,后半段则全是荆棘,很不好走。
10:31登顶西台。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现在台顶的寺院比较破落,附近的一座白塔倒是很壮观,可能是某位高僧大德的舍利塔吧。白塔下方不远处有一个三层的建筑正在修建,估计以后是用作僧侣和旅游者的住处的。四个台走下来至西台,总行程大概30千米,余下的西台至南台的行程大概还要有30千米。
10:38离开西台,向南台——锦绣峰出发。沿着小路向西台山脚的十字路口也就是西来寺路标处的方向下撤。
10:50到达西来寺路标处。选择右侧去吉祥寺的路,开始的一段可以沿着小路切到大路上,后面的路都是沿着大路走。
11:32到达吉祥寺,也叫做清凉桥寺,寺院后的山坡上建有汉白玉的白色舍利塔,寺庙左前侧是清凉桥,寺庙前的山谷内还有一座白塔。在吉祥寺补充食物。
11:46从吉祥寺出发,前往狮子窝。出发后遇到岔路,向右通往富家庄。选择直行,沿着大路走。在这条路之上的山腰处还有一条同样向南延伸的大路,这是从中台直接下来的路,两条路不久会交汇,在交汇的三岔路口立有石碑路标。
12:06在快到两条路交汇的三岔路口处的左侧有上升的小路,选择走这条路,穿过从中台过来的大路后,继续沿小路上升,需要翻过两座山包,然后会下降到狮子窝,这是去狮子窝捷径。
在小路刚开始上升的左侧,有一处山坳,翻过山坳向东,有小路可下降到下面的夏庄和竹林寺。只是小路不太好走,也不容易辨认。
12:25到达第二个山包,在这里的草地上躺了会,太阳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12:34从山包处出发,一路下降。
12:41遇到岔路,选择左行,可看到狮子窝的万佛塔。
12:48岔路,两条路很快会重合,选择左行。左侧山下的寺庙就是竹林寺,旁边的村子叫夏庄。
12:54到达狮子窝。狮子窝寺院及周围是一片低平的空地,寺院内立有高大的万佛塔,据说是独一无二的。塔内有台阶可上行,只是内里空间较小,注意不要碰头,最上方是一座卧佛。塔内光线昏暗。寺院内还建有东西方圣殿。
13:31离开狮子窝向“五台山佛教圣地”牌楼进发,有驴友称其为南台牌楼。这里可以选择沿大路走,先前是土石路,之后就都是柏油公路了,这样不会迷路,也无需走山路,大概2个多小时能够到达金阁寺,再几十分钟到西门收费站,收费站后不远就是牌楼。
偶走的是驴友攻略中介绍的小路,出狮子窝寺院走上几分钟,右侧有一个山脊,两边的松树林间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小路可上行,比较明显,选择走这条路。
13:43小路右侧有石堆,上面立有树枝,这是好心驴友设立的一个路标。小路沿山脊上升,可以看都大路在左侧环着山腰绕行。
13:51遇到岔路,选择右行上升切向山头。
14:00穿过一片小松林。开始是一段下行路,在面前是两座山头,不是正对着,大概30度角的样子。向两座山中间前进。
14:05遇到岔路,选择左行。
14:08到达两座山头间山坳处被牛踩的不长草的空地。空地呈椭圆形,最长处大概十米左右,估计以前这里设有牛栏。空地右边向下有路通往远处有牛栏,前行就进入松林了。
这里建议向右去牛栏,不要轻易进松林,因为松林很密,容易被松枝刮伤,而且很容易迷路。从牛栏处向左前可下切到沟谷中的清凉寺,也可向左下切到山腰处的圣宝山寺,然后再继续往“五台山佛教圣地”牌楼进发,这样虽然可能路程多一点(多的有限),但是容易多了。这也是后来偶在冤枉的转了一圈松林后,从遇到的一位牧人处得到的建议。
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应该说轻信了前人的攻略,选择前行准备穿越松林。前人的攻略大概是这样说的“从空地沿山腰小路走。面前是一大片松树林,沿路向南走,一直在松树林中穿行。没走多远,就会顺着小路往左走,由先前的由北往南方向,变成由西往东方向行进。从西往东走了几分钟之后,一直都很明显的小路就消失了,不过不要紧,一直往东的方向走,如果实在松树太密,就可以往右下降一段,再继续往东。大概在松树林中穿行20分钟,此中一定要小心,稳中求快,不要受伤,穿出松树林。一条向南延伸的山脊出现在眼前。左侧山腰很陡,在左侧很远的山脚下,可以看到大路,那就是通往南台的大路;在山脊的右侧山腰有上下两条小路,上面一条比较陡,一直通往牌楼上方的一个铁塔;下面一条比较缓,一直通往牌楼往台怀方向的清凉寺。现在,切到山脊,然后向右侧下方切到山腰的上方那条小路上,一直上升,就能到一个铁塔下,然后往南穿过一片树林,就能到南台牌楼。”
但是在松林里很不好掌握方向和时间,而且个人的行进速度存在差异。而且后来验证,穿过松林的火候很难掌握,如果火候大了,就会走过所谓的“向南延伸的山脊”,容易迷路。如果火候小了,则很容易下到山谷中的清凉寺,不过路不好走,可能需要硬切。相比较来说,后者的结局更好些。
14:09出现岔路,都是进松林的,偶选择左行,想当然的以为这样会更容易到达所谓的“向南延伸的山脊”,不用再切到山脊了,偶错误的认为山脊是高的,将切理解为上切。这里也说明前人攻略的不尽详细处,后来证明所谓的“向南延伸的山脊”其实不是很高,只是松林所在山头的几条山脊之一。
因为左行,距离山顶就近,绕山一周的距离就近,这也造成自己不知不觉走了一圈还不知道的原因。14:35出松林,正好前方有南北向的山脊,右前下方有寺庙,寺中有青塔,当时还疑问那是否就是铁塔。再向右的山谷还有一座寺庙。我错误的以为是清凉寺和古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