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c761204 于 2015-10-4 11:48 编辑
十一,孩子一个劲的问我爸爸咱们去哪儿?看着车水马龙人潮汹涌的景区,我不知道何去何从。索性带着孩子回老家吧,让孩子感受一下收获的季节,让她体验一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觉。 顺着风景优美的故黄河观光道一路向东行驶四十公里便到了我的家乡。村子是苏北最常见最普通的村子,没有秀美的山水,只有一条黄河故道绕村子缓缓流淌,没有肥沃的土地,种着些玉米大豆却没有高粱。我们世代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村子渐渐的近了,也只有农忙的季节才能看到这人来人往的景象。农闲的时候青壮年都出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守护着家乡。和儿时的记忆相比房前院后荒草一个劲的疯长看上去有一点破败和荒凉。 哥哥家的玉米已基本收完,剩下的主要是花生了。天刚拂晓我就叫醒孩子飞快地穿好衣服洗漱一下便来到了田野里。初秋,田野里的绿色也尚末褪尽,还有一星半点的草梢还没被染黄。花生秧已经半枯半黄,偶尔还残留着几朵黄花,一朵黄花就代表着一颗花生,夏日那满地黄花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秋天的田野,丰收的田野,也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麻屋子,红帐子,里面有个白胖子"我叫孩子猜这个谜语,可能没有太多接触的缘故吧孩子想了半天也没猜出。我在前面拔,孩子在后面拾,只要抓住花生绿油油的茎,用力一拔,立即可以见到花生已经丰收的果实。花生的颜色是土黄色的,壳非常坚硬,小嘴尖尖的象小鸡的嘴似的。外形像一个小巧玲珑的葫芦,并披着像蜘蛛网似的方格大衣,可爱极了。花生的果实数不胜数,一株花生上可结出数十个花生。数十个花生在一个根上好似风铃一般,风一吹,立即奏出轻微但又动听的响声,孩子听了,脸上不禁荡漾起一丝发自内心的笑。不过孩子的注意力不一会儿就被田野里蛐蛐与蚱蜢的叫声吸引过去。便顺着声音去草丛里玩耍去了。刚想教育孩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看着她的背影我只能自己品味了。记忆随着花生回到了童年:每年一般都是在中秋节左右收花生,收获的季节吃饭也就没准点了,每到中秋节的晚上我坐在桌子旁眼睛一直巴望着桌上的月饼,等到大人们顶着月色把白花花的花生收回家,我已经在月饼的香味里熟睡了。 儿时的童年是不知愁苦心酸的,是天真无邪清新欢愉的,虽然没有各式各样的玩具,但在广阔的田野里已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嬉戏,虽然没有五花八门的零食,但田野里蕴藏着无数的纯天然美味足够让我们过足瘾。累了倦了一个猛子扎到小河里摸几个河蚌或者抓几条小鱼都是极为惬意的,而不像现在的孩子们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堡里补着没完没了的功课,俨然失去了儿时的天真与乐趣。回忆着我们那时候的童年有道是:“童心无羁不知愁,日夜疯癫竞自由。竹杖当枪同斗勇,泥台打擂竞吹牛。晚来檐下掏麻雀,早起清河戏小舟。半世奔忙常忆念,梦中游此可解忧。” 晚上回到家中,妻子做饭我坐在灶边添着柴火。在跳动的火苗之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母亲在为一家人的晚饭辛勤的忙碌,我在灶前边添柴边用烧火棍划着着新学的字词,余火里或埋着一颗小小的红薯或是火堆上烤着香喷喷的玉米,多么温暖的童年,可惜母亲已经过世,我只能在回忆中体验母爱了。躺在床上跟妻子叙说我小时候的故事,有很多都不是妻子所能理解与体会的,说着说着她已睡熟,我流着泪花自己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久久不能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