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1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山新雨后,独走香八拉。老帖重发,忆本人户外两周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3 09:54: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3 12:43 编辑

空山新雨后,独走香八拉。
老帖重发,忆本人户外两周年。

此帖是我本人于2014年05月25日在绿野网第一次发布的户外生活文字帖,
帖子至今有31000多的点击量。老帖重发,只为追忆本人此生户外生活两周年。
原帖地址:(原帖楼层排序己乱)http://bbs.lvye.cn/thread-1005503-1-1.html
这两年,自己因户外生活在身体、心理、性情、知识、朋友、人生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谢谢绿野网,谢谢新、老版主,谢谢所有我跟过的领队。
谢谢所有读过我帖子的朋友,谢谢所有和我一起走过户外的队友,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
谢谢您们!

20131113第一次认识绿野网站
20131130第一次跟随绿野户外队出行
1013年12月17日在绿野网注册ID名(残梦)
2014年03月19日在绿野网第一次发布视频帖
2014年05月25日在绿野网第一次发布文字帖


正帖:

2014524周六。

早六点,推开窗棂,沥沥细雨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着。

五天以来的所有好心情,刹那之间便被撞的七零八散了。

周二那天就决定了,今天要跟绿野某户外队走一条新的线路。

几天来,这条线路一直都在我的脑子里盘旋着。

这条线路是我向往己久而自己又无力独行的户外精典之路。

可是这样的天气,真是让人郁闷。

想电话联系领队确认一下活动是否正常进行,但是,早六点这时间,有点尴尬。

于是又躺回床上,心想,等一下在说吧。

睡意袭倦,不自不觉中又睡着了。

再睁眼,己是八点多了,而且雨也停了下来。

这什么事啊,就算联系领队得知活动正常,这个时间,我也无法赶过去了。

看着昨晚睡前精心准备的背包、装备,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不是滋味。

呆呆的坐了一会,突然心中蹦出一个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的念头,自己走一次......”

客观的说,我这人在户外活动的人群中,连个新驴都算不上。

虽然跟队也走了几次,但都是休闲的线路。

既便如此,也是每次都累于无形之中,

不行不行,自己可不能走。

然而,蹦出的这个念头却挥之不掉的一次又一次戳动着我的神经。

8
20分,我随手抓起一把雨伞,背起肩包,走出了家门。

到了公交车站,我才晃然悟到,我要去哪啊?我连要去哪都不知道呢。

正巧过来一辆开往地铁站的公交车,我想,先上车再说吧,于是便窜了上去。

可能是己经过了早高峰,车上的人不多。

我找了一个坐位安顿好之后,开始盘算今天这次一个人的户外之行了。

去今天预定的线路?

不行,

一是远离市区,这个时间来不及了;

二是不认路,走丢的危险性太大。

去香山公园?

不行,

一是去过多次;

二是公园的概念与我理解到的户外概念差别太大。

香山,香山,香八拉......

对啊,一个人走一次香八拉不是挺好的吗?


空山新雨之后

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3 10:21 编辑




在随队户外的几次行程中,我多次听到队友们津津乐道的谈论着香八拉这个词。

刚开始不理解,以为也是像香格里拉一样的风光无限。

听多了,就渐渐的有了一些了解。

当我确切的知道,所谓的香八拉,只是从香山至八大处户外徒步拉练的意思,

我曾开怀大笑过。

驴友们还真搞笑,还香八拉。

我这北上广行不行啊?北影——上地——广渠门。

笑过归笑过,随着户外知识的增加,我还真的理解了香八拉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所在。

香八拉,可谓是北京地区户外活动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是他们的户外启蒙之旅,

是他们的户外追忆之源,

是他们的户外精神寄托。

随着户外活动爱好者的与日俱增,现在香八拉己经成为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了。

从百望山、太舟坞、东山、三家店、法海寺、八大处、香山一直到植物园。

这一大片都可以叫香八拉

其特点是,人少——相对于香山公园而言,其实人并不少。

可难可易,有多种选择。

可以穿越,若从海淀上山,可以从门头沟或石景山下来。

而且组合方式多样,不容易产生厌腻。

香八拉的最基本线路,我是走过的。

但那是随一支户外队。

除了累了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心脏狂跳之外,

这条线路上的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什么太多印像了。

隐隐约约的只记的几个地名,

香山邮局、好汉坡、打鹰洼、猴子爬、挂甲塔、南马场水库、八大处。


香山邮局门前





公交车在地铁终点站嘎然而止,我跳下车,急匆匆的钻入地铁站内。

看了一下表,正好九点。

地铁需要50分钟,之后的公交车还需要50分钟。

也就是说,最快的速度,我也只能在10点40左右赶到香山邮局。

事实上,当我站在香山邮局门口时,手表的时针己经指向了11点整。

我忘了还有等车,还有转车走路所需要的时间了。

雨后的香山邮局路口,除了间或有几辆小车通过,还有零零散散的几个登山人在等着同伴。

上次我随队走“香八拉”,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天是早9点集合。

我8点钟就到了。

一个小时内,我粗略目测了一下,至少有1000以上的户外人在此聚合,整队,拍照,出发......

真可谓是人声鼎沸,人头攒动。

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了往次的喧啸和热闹,但是记忆中的深刻还是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香山邮局,北京户外爱好者的集散地,我来了。

没有团队,没有队友,没有领队,更没有收队,

就这样,我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户外之旅”。

我收紧背包腹带,在裤子大腿处的口袋里插了一瓶水,

我又把手台频点旋向我所知道的户外救援队,手里端着摄像机,

一步一步的向着记忆中似乎清晰,但又很朦胧的“香八拉”之路走去。

向着我一切都未知的“一个人的户外之旅“走去......


香八拉进山大门处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3 11:08 编辑





在进入山区的大门处,我遇到了北京某户外救援队的几名队员。

我询问他们,今天是否有任务,他们说:“没有,今天是做保障。”

于是我便向他们说,我是一个连户外新手都算不上的户外爱好者等等。

我今天要试着一个人走“香八拉”。

其中一个胖子队员开玩笑对我说,“你不是玩过几次户外了吗,我封你为新驴了”。

另一个大个子队员很认真的对我说,“放心走吧,注意保护好自己,我们都在你的身边”。

这最简单、最朴实的一句话,给我增加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进了大门,就是传说中的“懒汉坡”起爬点。

我知道这条路上山有三个主要途径。

一是懒汉坡,二是好汉坡,三是防火道。

上次走这条线的时候,爬的是好汉坡。

今天我决定爬懒汉坡上去。

做这样的决定,

一是,早晨刚刚下过雨,有恐好汉坡的石路湿滑。

二是,平缓很多的“懒汉坡”能让我筑步流连好好欣赏一下雨后的青山美景。

至于防火道,不要考虑范围之内。

北京的户外爱好者都知道,这“懒汉坡”是相对于相邻不远的另一条上山之路而言。

那条路才是户外爱好者的真爱之路--好汉坡。

传说中的北京香山好汉坡,海拔大约600多米!

好汉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山坡,

它是一条由雨水冲刷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为主构成的登山小道。

好汉坡整段路上没有平地、都是石块道持续上升,而且部分区段的坡度很大。

再加沿途山上林木茂盛,又正位于山之豁口,时有凉风陪伴着,

爬起来很有一种让人越越欲试的感觉。

就这样,好汉坡爬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了名子,成了路。

懒汉坡就是另一番情形了。

山间小路成之字型向上延伸,没有大的坡度,没有急险之处。

虽也是持续上升,但多处的平缓之处,正如乡间休闲一般。

相对而言,懒汉坡更适合做为户外新手,老人,儿童的户外之途。

懒汉坡路口处




懒汉坡远眺市区


懒汉坡中段防火道下行路口


懒汉坡中段防火道


懒汉坡中段防火道上行路口


懒汉坡途中窝棚


懒汉坡中途巨石


懒汉坡中途叉路口


懒汉坡中途巨石






雨后的“懒汉坡”,路面虽有湿润,但是并不滑。

点点碎石,嵌在略有松软的小路上,走起来很抒服,很在弹性感。

在一块稍有视界的平整路面上,我停了下来。

我端起摄像机,从镜头里扫视着5米,50米,500米外的景色。

一层层的山色由浅至深,由清澈到朦胧,由青绿至黛绿。

一层层的山林由近至远,由低垂到高耸,由通透到茂密。

好一幅“雨后青山图”啊。

这景像,我国历代都有著名画家、诗人泼过墨,挥过毫。

但我以为,真正能写透这景色的,却是婉约宋词中“青峰醉雨后,山间净无泥”。

老子也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不是吗?

没有夏雨那般的狂暴,也不是冬雪那般的刺骨,

但是,你看这雨后青山的柔美,

春雨就是用这至柔的力量,征服着每个心存感激的生命。

就这样,我把摄像机拨在连拍档上,有目地无目标的拍了起来。

一张张的照片,

记下了远处被春水洗刷掉一冬阴沉的松柏,

记下了近处让春风润透了枝枝桠桠的杨柳,

记下了脚边早钻出了大地微微仰起的嫩草。

若大的一片青山,醉倒在了春雨的滋润下,

我醉倒在了新雨之后满目生机的青山之中。

懒汉坡中途路景


懒汉坡中途路景



懒汉坡中途路景


懒汉坡中途路景




在接近“懒汉坡”顶端的一处平路上,我遇到了一个迎面而下的人,

这也是我在整个“懒汉坡”上行过程中唯一遇到的一个人。

一个女孩,一个让人看过之后还想再多看几眼的女孩。

目测身高超过170,目测体重110斤左右,看上去有24、5岁的年龄。

一身质扑的装扮,掩饰不往从内心散发出来的美丽和优雅。

相互问候过,得知,她是从八大处上山的,行走的线路正好与我相反。

我抬腕看了一眼手表,12点14分,我惊讶于她的速度。

她笑着说,七点前就开始冒着小雨上山了。

聊到为什么是一个人的户外,

她说,她虽然也时常跟着一些队伍走,但是总有一种冲动,

想要完成一次“一个人的户外之旅”。

我理解了她,虽然她的“冲动”是集累起来的,我的“冲动”是瞬间产生的,

但是其实质都是一样,都是对户外运动的一种潜意识的渴望和追求。

我随手给她拍了一张照片,并争询道:“可以在网上发你的照片吗?”

她看了看画面说:“还好,不是很丑,发吧!”

挥手告别之际,她从背包中拿出一个大苹果和一瓶水递给我,

她说:“我马上就要下到山底了,这苹果我吃不掉了,这水我也不用喝了,

送给你,做为帮我拍照片的奖励吧。

我急忙挥手推开:“这可不行,我不能要你的东西”。

这女孩说了一句让我匪夷所思的话:

“狭路相逢勇者胜,你还有几个小时的路要走,我是一定要送给你的。”

我不知所措的笑了笑:“这样吧,这瓶水我要了,苹果算是我回送给你的。”

女孩听后呵呵笑了起来:“那咱俩算是互不相欠了。”

收下这瓶水,我随手又拍了一张她手拿苹果的照片。

当时我就决定,如果在网上写出这次“一个人的户外之旅”,就配发这张照片。


懒汉坡相遇女孩

待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3 11:50 编辑



谢别女孩后,我一口气冲上了坡顶。

放眼四望,除了一个小货车和一个卖货人,整个坡顶一片寂静。

卖货人见我冒了出来,朝我摆了摆手,像是说:“来我这边吧。”

我一边朝他走一边大声玩笑道:“怎么?今天你是要打折,还是要免费啊?”

卖货人干笑了几声,说:

“老哥真能逗,我即不打折,也不免费,老哥您要是吃冰棒,我原价卖给您”。

交钱,接过冰棒,撕开包装纸一看,我知道他为什么要原价卖给我了。

这冰棒已经化掉三分之一了。

我举着冰棒对卖货人说:“老话讲的好,买的没有卖的精,千真万确啊。”

卖货人嘿嘿笑道:“哪里哪里,吃吧吃吧。”

平缓的防火道上,迈开大步,没一会就到了传说中的打鹰洼。

打鹰洼,现在多数人关注的即不是鹰,也不是洼。

做为一个地名,它是以户外多条线路的会合点在户外爱好者中广泛流传着。

从地势上看,在天宝山与烂木坨之间,有一个鞍部。

这鞍部西边稍下一点儿,形成了一个山凹。

每遇雨雪天气,积水却流不下去,长年累月,便形成了几个水洼子,经年不干。

就是在平地,随便挖下几尺,也有清泉涌出。

相传早年间,由于此处水草丰美,经常引来獐儿兔儿鸟儿山鸡等小动物前来。

那些獐儿兔儿鸟儿山鸡,却又引来天上苍鹰,在此盘旋。

这苍鹰,却又引来一些玩鹰的高手,久而久之,打鹰洼这名字就叫开了。

在打鹰洼,我没见到鹰,我也没去寻找洼。

我遇到了今天从上山以来所遇到的第二个驴友。

不是第二个,应该是第二拨。

一家四口,老两口带着儿子儿媳(事后得知的)正围坐在一起吃午餐。

另外一处还有一顶帐蓬,帐外坐着两个人。


通向八大处等方向



通向老望京方向


通向东山村方向下切路口


向前直走通向植物园方向






看我一个人走过来,这四口之家中的长者微笑着冲我招了招手,

“一个人啊。”我赶忙答道:“是一个人。”

“过来坐坐,休息一会吧。”

我本不想去打扰这一家人,但是出于礼貌,还是走了过去。

习地而坐后,长者打量我一番:“敢问您高寿。”

我如实具答。

长者听后哈哈大笑:“那你要叫我一声哥哥了。”

我也“恭唯”道:“您老气色真好,比我这做弟弟的看上去要年轻多了。”

这位老兄快人快语,顺手抓过一罐啤酒塞给我:“带多了,带多了,帮着处理一下。”

其实,我知道,他是怕我不好意思接受,故意就样说的。

涵喧之中,老兄知道我要经猴子爬,再去挂甲塔。

他一脸认真的说:“老弟,你一个人,我劝你别走猴子爬了,你就直奔挂甲塔吧。”

见我不解之状,他又说道:

“今天这路,猴子爬那边不是很好走,我们就是刚刚从哪边过来的。”

我知道老兄是真心好意,我也连连说:“听老哥的,听老哥的。”

猴子爬我多多少少有一点印像。

从打鹰洼到猴子爬的山路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在猴子爬这一个点上,多多少少会有一点麻烦。

猴子爬,顾名思义,就是要手脚并用,象猴子一样爬才上得去。

最险要处是一个三米多高,几乎成90度的巨石,矗立在眼前,

冷眼看去似乎已无路可行了。

如果一定说有路的话,巨石上浅浅的石缝便是路。

石缝并不连贯,宽度只容得下三分之一的脚掌。

而且必须侧身,全身俯在石壁上,

每踏出一步,都要停下来,计算好下一步的踏点。

待小心翼翼地伸出脚,探一探,踩实之后,

还要用手抓牢上方微微凸起的石角,再慢慢移动身体重心。

虽然三米多高处摔下去不至于送命,

但是伤、残也是使料不及的。

想到这,我暗生谢意,决定听这位老兄的。

看到两个年青人用衣襟擦手,我把一包没开封的湿巾悄悄的放在了地席上。

谢过这一家人之后,我顺着防火道,直奔挂甲塔而去。

通向挂甲塔防火道


通向挂甲塔防火道



通向挂甲塔下切路口


途中随拍





这一段防火道走了有50多分钟。加上吃饭的时间,3点05分才走到挂甲塔。

早就听众多驴友说,爬山时,最不喜欢走的路,就是防火道。

平坦的还可以,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防火道走起来都让人很不舒服。

今天我也领教了,防火道走长了,是真的很不舒服。

走上防火道之前,感觉今天的体能还不错。

但是到了挂甲塔,觉的累了。

脚掌也开始醉痛起来。

在距挂甲塔二十多米的地方,我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

脱掉鞋子,舒展着有些发涨的双脚。

远远望去,拱门堆起的城楼上,一个小小的白塔傲然耸立其上。

延拱门向外伸展的两侧是用石块垒起的高墙。

此时的天空,云层渐渐飘动着,

在云层瞬时开合的刹那间,阳光直射在塔身上,

仿佛是柔白中泛着浅浅的金光。

我眯着眼,细细的打量着这座小小的白塔,

想起了不知在哪本书上看过的一段历史记载。

辽宋交战之时,有一次杨七郎独自去搬兵,在潭峪刀劈崖一带遇到大批辽兵围堵。

七郎正杀得性起,忽然想起搬兵之事,不敢恋战,

便虚晃一枪冲出重围,拍马绝尘直奔碧云寺方向而去。

香山香炉峰与烂木坨猴子崖之间,有一隘口。

这隘口之上,有一道拱门,拱门之上,有一座一人多高的小塔。

当年七郎行至此处,已经人困马乏。

正无脱身良策,情急之中忽见小塔,急中生智,便把自己的盔甲解下佩挂在这个小塔上。

远远看去,就像杨七郎站在那里。

辽兵惧怕七郎神箭,犹豫不敢上前,七郎却从小路脱身而去。

待辽兵感觉上当,追杀到此,发现只是个小塔。

七郎早已逃之夭夭。

此事代代流传,这小塔便被称为挂甲塔。

这挂甲塔也便是我现在正在细细打量的小白塔。


挂甲塔


通向南马场水库下切点路口


通向南马场水库上切点路口


通向南马场水库途中山路



通向南马场水库上切点路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4 00:50 编辑



挂甲塔之前的这一大段防火道,让我心生畏感。

看着对面也是直奔挂甲塔而来的几位年青人,我便穿好鞋起身迎了上去。

我是想好好问清,从这里到下一个目标南马场水库,能不能不走防火道。

几个年青人听过我的询问,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为这事,小哥几个还争论起来了。

最后,其中一个看上去很沉稳的小伙说:

“如果您认识路,您可以大部分路段从山间穿越过去,

如果您不认识路,最好还是多走防火道--安全。”

说罢,他蹲下身,在一块空地上给我画起了大致的线路。

他一边画,一边给我讲解线路的大致分段长度和每个可以下切的小路口状态。

画完了,讲完了,我也了然于心了。

我卸下背包,取出摄像机,想把这张地图,真正意义上的地图--在地上画出的地图拍下来。

我却傻眼了。

就在我刚刚转身之间,这张地上画出来的地图,让这小哥几个踩踏的支离破碎。

我对着这几个年轻人大笑起来,笑的他们直往后躲。

其中一个人还躲到另一个人的身后,用手指着我,

结结巴巴的说:“您,您,您怎么了。”

我止住笑,幽幽的自言自语了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见我原状之后。

几个小伙又围了过来,画地图的小伙说:“天也不算早了,您要走就快一些。”

看着他们转身离开的身影,我心生一丝醋意--年轻真好。

虽然我也曾年轻过,但是我的年轻没有他们现在这样美好。

我就这样呆呆的望着几个年轻人的背影,望着,望着......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抬起摄像机,对着他们的背影就连按快门。

快门没声,视窗里没影,我这才意识到,摄像机没电了。

我大喊一声:“你们站住,等我换电池啊。”

几个年轻人一起转过身,一齐幽了我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后再转身而去。

看来他们是明白我想要拍那张”地图“的。

这是我此行中最想留下的一张照片,没留下来。

遗憾遗憾!!!

通向南马场水库下切点路口



途中随拍孔雀开屏



通向南马场水库途中小路



十一

参照刚才年轻人的指导,我开始奔向南马场水库。

脚下有些发沉,迈不开步伐。

我知道可能是体力到了极限。

我听驴友们说过,户外行走,人累到一定程度,不能坐下长时间休息。

短暂的靠立休息一下,再接着慢慢的走,可能会更适合体力的恢复。

我正好相反,大辅大卸的坐着休息了20多分钟,再加上照片的遗憾。

心理和体力有点不适应下一个行程了。

我的脑子里闪现出几次随队户外活动时的情形。

想起了那个总是在前边带着队伍,还不时用手台关注着我的领队。

想起了那个在我累的将要“崩溃”时,义无反顾的抢过我的背包的收队。

想起了队中那几个经常提示我,小心山路的潜在危险的哥哥、弟弟、妹妹们。

我的心中又平添了几分孤寂。

不知道他们今天是否成行了这次活动,不知道他们现在走到了哪里。

我下意识的把手台频点旋向队里常用的频点上。

只是下意识的,我知道,今天队里的活动地点,距离这里有100多公里之远。

就是一个公用频点,很多队也在同时使用着,

手台里几个我不大了解的户外队此伏彼起的通联声,

再加上信号时强时弱的噪音,一股脑的向我袭来。

就在我要关掉手台的一瞬间,我听到了一个非常熟习的声音。

某收队请抄收,某收队请抄收,后队情况如果。

这是我再熟习不过的队长的声音啊。

我简直是不敢相信我的耳朵,100公里,(地图上的距离是110公里左右)手台竞然能抄收到。

听着领队、收队的通联声以及其他队友的接续声,

我的心一下子又热了起来。

我真想大喊一声,领队、收队、队友们一起抄收,残梦一个人在走“香八拉”。

但是我没有喊,我知道我不能喊。

我知道他们也是前前后后的忙碌了大半天时间。

我更知道,领队、收队身上的责任,我不能打扰他们。


偶遇



十二

听到队友们的声音,我的心情一下就好起来了。

脚下也轻快多了。

但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让我很无厘头的事。

在一个急转弯后大下坡路段,我的身后传来一群羊叫声。

我转身寻去,一只深褐色的硕大头羊急冲冲的奔我而来,

在头羊身后跟着至少有三、四十只白羊。

这头羊太大了,大到让我有些恐惧。

目测中的身长至少有一个普通办公桌的长度。

高也差不多和办公桌有一拼。

我想躲开,但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山崖。

我躲都没有地方躲了。

我知道羊不会咬我,但是这么大的羊。

要是用力撞我一下,也够我小命旦夕的啊。

看着这支头羊接近我了,我加快脚步,想甩开他。

但是没走几步,我就知道,我这样做完全是图劳的。

我现在这体力,我哪跑的过这羊啊。

正在我恐惧无奈之际,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这只大头羊虽然冲到了我的面前,但是并没有撞我,

只是抬起头望着我,还不时发出很温顺的低叫声。

他身后的一大堆白羊也都围了过来。

这一下就把我弄蒙了,这羊是什么意思啊?

我试着伸手摸了摸头羊的脊背,他竟然靠在我的腿上了。

这哪跟哪啊,这叫什么事?

一分钟之前吓的我恨不能身生双翅飞上天去。

一分钟之后喜的我恨不能头长双角与羊共舞。

大开大合,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这大概就是文人们津津乐道的戏剧效果吧。

就这样,我走羊就走,我停羊就停。

这只硕大的头羊和他身后的几十只白羊,默默的陪着我走了10多分钟时间。

这情形,弄的我童心大发,我试着发出几声羊叫声。

只是发出声后,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在学羊叫了--太不像了,难怪这些羊齐刷刷的看着我。

在一个下切点,我开玩笑的对头羊说:

“老弟,咱们就此话别吧,下边都是山间小路了,你不怕我,我还怕你把我挤下山崖呢?”

这羊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低下头,撞了我几下,是轻轻的撞。

然后就侧立一边,不再跟着我了。

我又说道:”老弟,看你一路追随,我给你拍张照片吧。”

这头羊连连点头,像是再说:“好啊好啊”。

随即便朝一棵小树走去,前蹄用力上举,搭扶在树干上,还歪着头看着我的镜头。

哈哈哈,有点意思。

我赶忙按动快门,生怕这稍纵即逝的情景拍不下来。

哈哈哈,其实我是自做多情呢,这头羊是去吃小树上的树叶。

给偶遇之羊拍张照片


待发

点评

Zou
山羊上树,少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4 19:35
山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3 1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4 00:39 编辑

十三

一路顺畅,4点15分,进了水库景区。

依在水库大桥的栏凭上,极目远望,烟波浩渺,水连着山,山接着天。

水天之间的群峰正用其连绵起伏的大创意,

合写着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留下的千古美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哈哈哈,只不过我眼前不是秋水,而是春水。

午后的斜阳,照在微波翻涌的水面上,

一层微绿,一层微蓝,一层微白,一层微黄的向着远方的山体荡漾着,展扩着。

真美啊......

我大声背诵出《滕王阁序》的词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远处几个垂钓者,大概是怕我吵到了将要咬饵的鱼,急急的向我这边挥着手。

我也歉意的挥了挥手,在心中默诵着......

迎面而来的一个驴友告诉我,

就是几个小山头了,翻过去就是直通八大处的防火道。

我整理了一下行装,将背包后边的垃圾袋连同两个空水瓶一同丢进了大桥边的垃圾站里。

虽然没有什么重量,但是背在身上也是鼓鼓囊囊的。

这一段山间小路走起来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坡度缓慢,路面平整,每一脚踏下去,再蹬起来,都是哪么的轻盈。

路越是好走,情绪也越是高涨。

不知不觉间,我竟然扯起我这不知啥叫五音的破锣嗓子大唱到: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

完了,出不了手了。

不但手出不了,脚也出不去了。

眼前是一个标准的三叉路口。

说是标准,就是说,我来的方向,我面对的另两个方向,

三条小路是如此适如其份的溶在一个会合点上。

这时,太阳又躲进了云层,我无法辩别方向。

要是有太阳的话,我知道我应该是朝向太阳的方向走。


南马场水库远眺


南马场水库大桥




十四

左手方向,是明显下降;右手方向,是明显上升。

我揣磨着,权衡着,决断着......

方向上应该是右向,但为什么是这么大的上升呢?

地形上应该是左向,但为什么方向不大对呢?

我决定用一种最原始的笨办法,先向下降方向走一走看,万一走错了,也算少走路。

事后想一想,我这办法真是笨拙到家了。

在山上就是这样,你下降多少,要是错了返回,你就要再上升多少,一点都少走不了。

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让密植的丛林愎盖的严严实实的。

路边几米外的状况都看不清,往前只有十几米的视界,再想远看,就要上树了。

好在路况还不错。

走着走着,就觉的有点不大对劲,迎面而来的风是清凉的,和山风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前边肯定有很大的水面,才能有这般清凉的风。

不会是又走回水库了吧。

这时,迎面传来几个人的说话声,我赶紧前行了几步,要上去问个究竟。

对面上来的是三个中年女驴友,我说明原委后,她们几个人一起大笑起来。

其中一人道:“你这哥哥,进磨道了吧。”

我知道她是在开玩笑,我也不介意的和她们一起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我便返身随她们三个人往回走,我还真的走错了。

重新回到三叉口,我跟在她们身后,一会功夫就走到了通向八大处的防火道上。

前边就是驴友们传说中的“茶棚”。

这一段防火道一如都市里的街路般宽阔和平坦,

雨后冲洗过的路面,干干净净的,让人不忍留痕。

站在这里,向南望去,就是整座都市的全貌与现代文明的缩影。

沿防火道走了几分钟,在茶棚附近,看见一座临时搭建的很大的白色帐蓬。

这个帐蓬我看着眼熟,略想一下,在新老望京之间的路上,在挂甲塔,我都看见过。

只是当时为了赶路,无暇理会。

看一看时间还够用,我朝这大帐蓬走了过去。

帐蓬前几个着统一白色T恤的年轻人在忙碌着。

帐蓬边上散散落落的或站或坐的还有几个游人在交谈着什么。

看见路边有一把闲椅,我把背包脱下来,坐了上去。

这时我听其中一个年轻人喊到:“大家准备好,第一名要到了。”

我赶忙问身边的一个人,这是做什么呢,什么第一名要到了。

他告诉我:“这是北京某机构组织的京西100公里山地越野比赛。

100公里?我的天,这要跑多少天啊?

我不可思意的暗暗想着,又好奇的接问着:“跑几天了?”

身边人告诉我,不用跑几天的,比赛是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你自己算一下时间吧。

我看了看手表,16点45分。

也就是说比赛已经进行了8小时45分钟了。

我又问:“那跑到这里是多少公里啊。”

那人指了指身边的一个标识牌,62KM。

我看了看身后的白帐,又看了看忙忙碌碌的白T恤人,我晃然大悟。

这是比赛的62公里处补给点啊。

赶的早不如赶的巧,我快速拿出摄像机,

窜到路边一个视界好的位置,把镜头对准了运动员将要上来的山路口。

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我的心也渐渐的开始狂跳起来。

这都是什么样的人啊?100公里?跑?还都是山路?

来了来了,随着人们的呐喊声和鼓掌声,

我按下了摄像机的快门,记录下了这一段三分钟的视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zE2NjM0MDcy/v.swf


通向八大处上切点路口


通向八大处上切点路口


通向八大处上切点路口


通向八大处途中小路


通向八大处途中小路


通向八大处途中石路


通向八大处途中出口



通向八大处途中防火道(向反方向走)


传说中的茶棚


通向八大处路标



终点(八大处)

点评

Zou
意气风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4 19:3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09:5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1-14 00:53 编辑

后记

通向八大处的这段路就不用多说了,

越接近八大处,你便越会感觉到佛慧的祥和与凝重气氛。

置身于这座隋末唐初就开始兴建的历史悠久、盛名远播、风水宜人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

你的身心、你的灵体都会不知不觉的安静下来。

你会进了一种沉思,你会进入一种追索,你会进入一种冥想。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经过山风热汗的冲刷,经过一路的坚忍和峰回路转。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世间的大智大慧都是相通的。

佛家的“善哉、善哉”是大智慧;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是大智慧。

那么户外运动呢?

我以为户外运动也是一种大智大慧。

这种大智大慧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最平凡的生活中。

来吧,朋友们!加入到户外运动的行列吧!

我们注定成不了圣贤,我们也注定成不了伟人,

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用我们的方式,去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大智和大慧。

防火道上随拍


防火道上随拍


防火道上随拍


残梦......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1-13 10:22:17 | 只看该作者
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13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888888888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1-13 11:17:02 | 只看该作者
两周年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