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行版纳主题是茶,但不得不提一路上的吃。旅行的最直观体验便在于吃,对于味觉的记忆更隽永,吃货一向是这样为自己开脱的。当然了即使在茶山里一路野果野食的我也没闲着。
汉民族讲究的是内敛,中庸,而少数民族开朗热情,个性张扬,体现到每一人都能歌善舞,而衣着也以色彩分明、亮丽为美。体现在饮食文化上也是如此,大红大绿,色彩丰富,先是用色来刺激和开启味蕾。
在这里茶叶蛋是炒出来的
景迈山上,斗记初制所的所长是傣族小伙儿,去的时候正好是开门节,家里的青年女子穿了玫红色纱丽作的长裙,阳光下直晃眼。他们的傣式竹编矮餐桌,简直就是为吃货准备的。中间餐台放了菜肴,边上是围着下陷的环形竹编台面,宽度刚刚好放每人自己的碗盏,下陷的高度刚刚好是碗的深度,可以保证吃货们水平的平稳发挥。
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竹子为主,中间转动的轴用了木材。冬瓜土鸡汤,真正的走地鸡,肉质劲道,而山林里的冬瓜,居然口感也大不同,不是水嫩的感觉,反倒像是南瓜一样粉糯了。
“吃不起”的茶叶蛋在这里是用炒的。景迈毛料放在土鸡蛋的蛋液里,一起下锅翻炒,茶香蛋香自是不提了,妙的是这样的炒蛋怎么吃都不会腻。我最爱的山间蔬菜,直接水洗洗,沾了酸酸辣辣的傣酱生食,最好的口感自然还是啥都别沾了,直接入口,有甘甜的清香。
基诺族的野性都融入了饭菜里
基诺民俗村里,最奢侈的是那些大板,城里泡茶用的大板,对他们来说就是“洒洒水”,大板是用来做餐桌的。基诺族人的餐,山野味更浓郁,所用酱料都有独特的基诺气息。
茶叶酥红豆真真是极好的,酥过的豆子并不逊于花生。芭蕉叶包着烧好的鱼,手撒成丝的干巴淋上柠檬汁,滑软的芋头杆。粗狂的民风,充分体现在其酒文化里。记忆中还很深刻的是,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碰杯词,每种都是铿锵有力,各有其韵律与节奏。这干着杯,就不自觉间消解了酒气。
来哈尼族补点蛋白质
哈尼族的餐,只一道油酥马蜂就够震得住场面了。害虫,解决方案就是把它吃掉。还有铁菜根干巴、鸡稀饭、盐巴果罗非鱼,竹筒鸡,也都算是特色。用酱料是这些民族的特长。像我纯粹地喜欢的那些山里野果,不管是酸,涩还是甜,惊喜在于之后的回甘。当地人认为真正能压制住酸与涩的,于是他们的解决方案是用盐与辣椒腌渍了。很神奇的体验,入口之后,因为咸与辣的刺激,口腔中基本不会再有别的味道,酸与涩被压制到无感,最后的收尾只余清甜,倒也畅快。
流连在版纳的夜市小伙伴根本停不下来
告庄西双景是每天的主战场,各种形式的少数民族特色餐,最难忘的是曼飞龙烤鸡。色彩香艳,各式奇怪的蔬菜与鲜香的烤鸡、排骨、五花肉搭配,让人欲罢不能。
夜市上的烧烤是我们每夜必光顾的点儿,作为主要菜式的烤鱼,用生菜包裹了米线、鱼肉,再来点傣酱一起入口,很是奇特。肥硕的茄子,也是每餐的必备。因了这得天独厚的气候,每种蔬菜或是水果,较之别地都香气更为浓郁,色彩也更鲜艳。
就着版纳的月色,来呗老挝的啤酒,交个朋友。饮料在这里都很便宜,每天的保留曲目就是宵夜后再拎上几瓶酒和饮料,去林边小道的亭子里遥望澜沧江,大话一番。或近或远,或畅古或玩笑,不在酒也不在话题本身,只在晒月光。
想来版纳的月光应该算是一大特色吧。月下,每条小径都清晰到连石板间的凹凸皆可见;夜色里的草木也非影魅,可辩其色彩;远处的澜沧江更是于波光中见水流安静而湍急。于是又回想到茶,或者也是这个原由才有了那款 “月光白”。据说此茶采摘嫩芽为原料,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而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而只有这里的月光之明艳,方可晾晒出这样有仙气的茶叶吧。(作者: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