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51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保] 我是绿野品霾师--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 13:33:3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末了还有一句:是不是上天在我眼前遮住的帘,忘了掀开。雾霾之下,中国人也似乎越来越能理解英国人聊天,谈论天气就可以谈论一天。调侃,似乎成了生活其间的“不生气”的人们的常态



来自群组: 吃遍全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48:32 | 只看该作者
从11月27日开始,北京严重空气污染进入第4天,部分监测站点PM2.5接近爆表。北京环保部门说,本轮污染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1月30日,京西南区域点在18时左右,PM2.5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据财新网的报道,此次北京雾霾的污染数值已经逼近伦敦烟雾事件的浓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3:59: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并没有谈论天气的习惯,雾霾进入公共话题领域,也不过几年的时间。2013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专门对河北省委常委班子说,北京雾霾严重,“高天滚滚粉尘急”。2014年春,PM2.5最终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口说出。习近平在雾霾天气中穿行于胡同中,提到自己瞪着自行车在沙尘中上学的往事。自此,中国人看待雾霾的心理和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12-3 13:59:39 | 只看该作者
{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3 14:00:08 | 只看该作者
{打招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00:17 | 只看该作者
在2011年之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颗粒物PM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01:18 | 只看该作者
污染从一种不可言说的政治禁区变成一个可以开玩笑的开放领域,这也许是几年前人们还无法想象的。2014年北京两会,北京市长王安顺代表北京与中央签订责任状时,中央领导说2017年实现不了空气治理就“提头来见”。2015年1月25日,王安顺解释了治不好霾“提头来见”这句话的来历,说“这既是玩笑话,也说明了这句话的分量很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02:37 | 只看该作者
每遇重雾霾天气,北京数十条路段便会陷入瘫痪,路面能见度最差时只有50米。一位悲伤的司机先生将电话打进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演播厅,说因为雾太大看不清红绿灯,连闯了四五个,该咋办?主持人安慰他:“没事,雾大,照不清你的车牌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04:16 | 只看该作者
在这几年里,中国人面对雾霾经历了觉醒、激愤、改变、自嘲、祈福的心路历程。各地人都在用段子对恶劣的天气进行解构的自嘲,网上出现了帝都笑话合集、石家庄人自黑指南和东北的一些段子,“拿出一百块钱都看不到毛主席”这样的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东北风格的则一望而知:“今天去见我对象了,觉得她穿个貂来了,抱着亲了半天,才发现是别人养的哈士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 14:06:50 | 只看该作者
一家美国报纸曾经这样说过,北京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机场候机厅里的吸烟室。2008年1月,有医生资质的英国人理查德·史密斯来到北京之后,以精确到小时的细节描述自己每10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90秒的咳嗽。并诞生了“北京咳”(指代来了北京就咳,走了就自然消失的症状)这样的专有名词,并和北京烤鸭一道被写进了北京旅游指南的小册子,作为外国人来华必备生活常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