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老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保文摘专帖】2007年9-10月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9-26 12:05:31 | 只看该作者

全球将于2030年停止生产使用氢氯氟烃

<p><font face="Arial">全球将于2030年停止生产使用氢氯氟烃 </font></p>
<p><font face="Arial">比原计划提前10年,可望减少排放几十亿吨温室气体,执行该计划对中国影响很大&nbsp; <br />
&nbsp;<br />
科学时报 2007-9-23&nbsp;&nbsp;&nbsp;&nbsp; 作者:赵青 <br />
&nbsp;<br />
&nbsp;<br />
&nbsp;&nbsp;&nbsp; 新华社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9月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来自1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同意,将于2030年在世界范围内彻底停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氢氯氟烃,这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 正在参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20周年纪念活动和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大会的代表21日晚达成了上述协议。</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 根据这份协议,发达国家将从2010年开始削减氢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并于2020年全面停止生产和使用;发展中国家将从2015年开始削减氢氯氟烃的生产和使用,并于2030年全面停止生产和使用。而根据原计划,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氢氯氟烃的时间分别为2030年和2040年。</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 施泰纳称赞这是国际社会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的&ldquo;至关重要的举动&rdquo;,&ldquo;提前禁用氢氯氟烃可望减少排放几十亿吨温室气体&rdquo;。他还称这是&ldquo;近五六年来国际社会在环境问题协商中取得的最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可为(今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会议提供动力&rdquo;。</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 施泰纳还特别称赞中国在协议谈判中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合作态度,&ldquo;尽管执行该计划对中国影响很大&rdquo;。</font></p>
<p><font face="Arial">&nbsp;&nbsp;&nbsp; 氢氯氟烃主要用于<strong>制冷、空调、消防、气雾剂等行业,</strong>但由于其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被列为消耗臭氧层物质。1987年9月16日,24个国家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中国在1991年也成为该议定书缔约方。20年来,通过议定书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全球已成功地削减了95%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议定书也被公认为迄今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nbsp; <br />
&nbsp;<br />
&nbsp;<br />
&nbsp;<br />
&nbsp;<br />
[ 2007年9月24日 ]&nbsp; <br />
</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0-8 11:45:52 | 只看该作者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等5家环评机构被处罚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等5家环评机构被处罚


2007年10月08日02:02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夏命群)近日,环保总局对工作质量较差以及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5家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进行了处罚。

  这5家机构分别为: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上海市环保事业发展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环境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学。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2007年5月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至叶城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至墨玉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存在较多技术问题。两项报告书中生态现状调查内容不全,生态影响分析及相应保护措施缺乏针对性;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敏感目标描述不清,声环境评价不能满足二级评价工作要求。为此,环保总局在审查过程中将其退回,并给予了相应处罚。此外,该中心主持编制上述两项报告书的环评工程师李琼被暂停业务三个月。李琼成为首个因业务粗糙被公开叫停的环评工程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0-9 21:14:39 | 只看该作者

江苏江阴规定每人每年必须植树3至5棵

<p>江苏江阴规定每人每年必须植树3至5棵 2007年10月09日17:24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10月9日电(记者 凌军辉)记者日前从江苏省江阴市农林部门获悉,植树将成为一项硬性义务,凡适龄公民,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每人每年必须植树3至5棵。   据介绍,江阴市目前森林覆盖率超过23%,绿化覆盖率达4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在15平方米以上。今冬明春,江阴计划新增绿化面积4万多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2%以上,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按建成区人口(包括新市民)新增1平方米,农村新增绿化面积3万多亩。   <strong>江阴市规定,凡是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的适龄公民,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都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树3至5棵的要求,履行义务植树责任,或以资代劳交纳绿化费。</strong></p>
<p><strong>=====================</strong></p>
<p><strong>这个&ldquo;以资代劳&rdquo;别搞成对老百姓的变相收费。</strong></p><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1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dee83655.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2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df7311f9.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3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dff177d1.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4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e04b3400.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5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e0ba361a.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6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e1484dc4.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10-11 08:57:52 | 只看该作者

重庆400万人将为三峡生态转移

重庆400万人将为三峡生态转移

2007年10月11日03:07 东方网

  重庆市9月20日获批的总体规划确定,该市未来将采用“一个特大城市带一批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此外,该市约有400多万人将为三峡库区生态而进行战略性转移,这一人口转移数量是三峡水库百万大移民的4倍。

  “一大多小”的多级化城市群

  国务院9月20日对《重庆市城乡总体发展规划(2007-2020)》作出批复。国务院在本次批复中给予重庆市四个定位分别是,该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9日在该市“城乡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称,该市在城镇体系结构上采用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等4个等级,预计在2020年形成一个特大城市(主城区9区,未来称为都市区),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的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400万人为库区生态转移

  该规划还确定了 “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在该思路下,未来10~15年,重庆市将有渝东北和渝东南片区内的约400多万人转移到“一小时经济圈”内居住、发展,这一人口转移量是三峡百万大移民的4倍左右。按照当地的计划,未来5年内,有200万人进行这一战略大转移。

  推出此发展战略的原因之一是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余远牧说,三峡库区是关系到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全国性生态屏障地区,是重庆市向全国人民提供的公共生态产品,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

  他表示,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地关系”矛盾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聚集太多的人口。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目前人口过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社会问题突出。”

  重庆市目前的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是,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程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0-11 09:11:02 | 只看该作者

特大喜讯!国家再增2000亿退耕还林补助金 九成投向中西部

<p>特大喜讯!国家再增2000亿退耕还林补助金 九成投向中西部 英明伟大光荣正确,这么做最好!但要注重效率,不能再出现突击假种树的情况了! ============================================== 国家再增2000亿退耕还林补助金 九成投向中西部 2007年10月11日02:55 第一财经日报   延长期内粮食补助资金只是原有补助一半。李育材表示,另一半资金将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也是用于退耕农户的,所以说补助标准没有降低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9年后,中国计划再向该工程投入2000亿元资金,以解决部分退耕还林农民的生计问题。其中,90%将投入到中西部地区。   昨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结说,<strong>9年来,退耕还林农民平均每户累计获得补助3500元。</strong>据统计,这些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西部地区则高于20%,宁夏、云南一些县达到了45%以上,退耕还林收入已成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8月份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中,已明确要求将原先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其中还生态林的补助延续期可达到8年。同时将原先以粮食实物形式的补助转化为现金补助。   其中,一半的粮食补助资金对退耕农户进行直接补助,另一半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去和享受西部政策的中西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等放慢,并对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与上一期的补助相比,延长期内直补给退耕农户的粮食补助资金只是原有补助的一半。对此,李育材表示,尽管只拿出一半的粮食补助资金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但另一半资金将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也是用于退耕农户的,所以说补助标准没有降低。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吴礼军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说,<strong>为延续补助政策,中央资金将再拿出2000多亿元,其中90%投入到中西部地区。</strong>加上前期投入,中央支持退耕还林补助的计划累计资金将达到4300亿元。退耕还林政策将和林权改革相结合,约64%的退耕还林和15%的荒山荒地造林的林地已确权到户,保障林农的长久收益。   而为确保&ldquo;十一五&rdquo;期间耕地不少于18亿亩,国务院已通知要求,原定&ldquo;十一五&rdquo;期间退耕还林2000万亩的规模,除2006年已安排400万亩外,其余暂不安排。<strong>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再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strong>   吴礼军对记者表示,各地已经在加快25度以上坡地的勘查进度,预计年底前能得到一个整体数据。这将成为退耕还林政策下一步执行的基础。   <strong>到2006年底,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64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strong>汪时锋</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font face="Arial">五年退耕还林阻拦北京沙源&nbsp; </font></p>
<font face="Arial">
<p><br />
本报记者&ldquo;环京津贫困带&rdquo;调查的第三站&mdash;&mdash;&mdash;丰宁满族自治县,距北京城区180公里,和北京的延庆、怀柔交界。辖9镇17乡,总人口38万,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5%. <br />
  丰宁原是历史记载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宝地,现已成为沙化最严重的地区。1999年 </p>
<p>,丰宁沙丘离北京最近处只有18公里,并且正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向北京逼近。 </p>
<p>  近些年来,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已成为丰宁的发展战略之一。</p>
<p>   </p>
<p>&nbsp;<br />
&nbsp;</p>
<p><br />
  满地黄沙的背后,是一人多高的树木。丰宁5年来植树造林200万亩,为北京阻挡了沙尘暴的源头。</p>
<p>   </p>
<p>&nbsp;<br />
&nbsp;</p>
<p><br />
  村民曹凤超一家的早餐是土豆、烙饼和白开水。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多如此。去年,丰宁人均年收入1412元。</p>
<p>   </p>
<p>&nbsp;<br />
&nbsp;</p>
<p><br />
  村民家中悬挂着茅硕拍摄的照片。因为这组照片,这个&ldquo;被黄沙围困的村庄&rdquo;才为公众所知。</p>
<p>  &ldquo;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rdquo;,丰宁人如此形容当年风沙过后的景象。</p>
<p>  丰宁地处北京上风口,距怀柔界仅18公里,是内蒙古风沙南侵的通道,被认为是北京沙尘暴源头之一。</p>
<p>  2000年,一篇关于当地风沙肆虐的报道将丰宁榔头沟村推向公众视野,丰宁治沙由此开始。5年过去了,数字也许可以说明丰宁治沙的成果:5年前,沙尘暴每年光顾北京10多次,可现在却难得见到1次。</p>
<p>  被黄沙围困的村庄</p>
<p>  丰宁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有一块被村民称为广场的地方,约100平方米的地面上堆满黄沙。</p>
<p>  &ldquo;5年前,小坝子乡周围全是这个样子。&rdquo;住在广场旁边的村民李勤说,那时沙子已经堆到了她家的房檐上。在这里生活了20年的她描述,春夏天风一吹起来,经常是三五米外就看不见人了,大家都关好房门,待在家里。她指着自己的一间五平方米左右的平房说,原来这间屋子没有安门,每次屋里肯定是大半屋子的沙子。等风沙一停,大家都要去找人拉沙子。</p>
<p>  &ldquo;沙子埋住了道路,盖住了房屋,亲戚们就一起轮番为各家运沙子,用板车把沙子拉到村外的坑里。&rdquo;李勤的亲戚张桂福说,当年每隔几天就得向外运一回沙子。</p>
<p>  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叶国春提供的数字是,截至2000年,丰宁仅绿化了四五十万亩土地,不足丰宁总面积的十分之一。</p>
<p>  丰宁大规模治理风沙的开始,源于一位记者的到来。2000年的一天,《中国经营报》记者茅硕用相机拍下了&ldquo;被黄沙围困的村庄&rdquo;,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p>
<p>  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赴榔头沟村考察。叶国春说,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朱镕基在小坝子乡表情严肃,当即要求各部门做好治沙绿化工作,做出了&ldquo;治沙止漠刻不容缓,建设绿色屏障势在必行&rdquo;的指示。丰宁38万人民从此打响了防沙治沙战役。</p>
<p>  五年治沙的成果</p>
<p>  2005年10月24日,小坝子乡榔头沟村沙土广场周围,已经都是一人高的杨树和覆盖住地面的矮草,由于这里已近初冬,树叶均已凋落,草已干枯,但明显的是,沙土已经被&ldquo;粘&rdquo;在了地面上。</p>
<p>  &ldquo;太难了,这些树可不是一遍就能种起来的。&rdquo;丰宁林业局办公室王剑锋说,因为土地条件极其恶劣,绿化时要从别处拉土、浇水,种上黄河柳、沙棘等耐旱植物,等它们长住了,再种山杏等树木。第一次在沙土上种100棵树,最多只能成活八九棵,因此,必须在沙土上种第二遍、第三遍&hellip;&hellip;要想整片的树木全部成活,没有五六遍是不成的。而且那个时候风沙很大,为种树提前一天挖好的坑,第二天就会被吹起的风沙填平。</p>
<p>  王剑锋说,5年来丰宁共植树造林200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现在丰宁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0%。丰宁宣传部科长焦春江介绍,现在,榔头沟村惟一保留下来的沙滩,已经成为全县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p>
<p>  &ldquo;种树就是好,今年是俺家头一回没向屋外运沙子。&rdquo;榔头沟村李勤说,榔头沟村今年第一次没有遭遇沙土的侵袭。</p>
<p>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消息,2004年,北京地区发生了13次大风过程,但真正形成沙尘天气的只有3次。今年的沙尘天气更少,到9月尽管已发生11次大风过程,但还没有形成一次沙尘天气。</p>
<p>  退耕还林的代价</p>
<p>  李勤慢慢地将柴火塞进放在门口的地灶,缭绕的烟雾立刻升起来。地灶是石头堆砌的,&ldquo;买不起砖。&rdquo;李勤指着六间石头房子说,家里惟一的一件电器是电视。</p>
<p>  李勤家本有9亩多地,但其中6亩退耕还林,剩下的3亩种上了玉米。她掐指一算,每亩地最多能收获七八百斤玉米,每亩能卖个300多元钱,仅靠这几亩庄稼,日子过得很紧张,&ldquo;顶多够吃饭,没零花。&rdquo;几年前,李勤的丈夫宋安民和两个儿子都到北京打工,两个做冷库保管,一个做保安。</p>
<p>  &ldquo;退耕还林还涉及了很多问题,比如无法种植农作物。&rdquo;王剑锋说,为实施绿化工程,丰宁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舍饲圈养等综合措施,但如此一来,村民们收入大打折扣,只好纷纷锁门外出打工,全县38万人中,常年在外打工的估计有2万人。</p>
<p>  按照政策,退耕还林的土地,每亩每年补助160元,种植用材林共补助8年,种植经济林共补助5年。王剑锋说,这笔钱,全部由国债支付,不会对地方财政造成负担。</p>
<p>  &ldquo;8年以后怎么办?&rdquo;村民李勤担忧,以后没有了补助,家里的收入就更少了。</p>
<p>  生态恢复的资金来源</p>
<p>  为了使条件恶劣的农民彻底改变生活条件,丰宁还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p>
<p>  县城北部几十里的平原上,有一片结构统一的瓦房,按排编上了号码。住在这里的高志山老人说,他是2003年搬到这里来的,家里共5口人,根据当地政策,这三间大瓦房花了1万多块钱就买了下来。</p>
<p>  从山上搬下来后,高志山养了37头奶牛,但由于去年奶牛市场不景气,现在只留下6头,现在每头牛一天能赚20块钱,&ldquo;比种地强多了。&rdquo;老人指着家里的电视冰箱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基本满意。</p>
<p>  丰宁宣传部焦春江科长说,像高志山这样的农民眼光开阔,脑筋灵活,属于农村中的佼佼者,但从全县看,大多农民生活还极其贫困。2004年,丰宁财政收入刚刚突破1亿,人均年收入1412元。</p>
<p>  一个让丰宁人兴奋的消息是,按照《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国家将为丰宁投入8.74亿元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等项目。目前阶段,2亿多元资金基本全部到位。</p>
<p>  &ldquo;与损失相比,这些帮助治标不治本。&rdquo;丰宁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叶国春直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使农民们脱贫致富、改变生活方式,使上下游之间从生态依存向经济互补转变,达到两地共赢。<br />
&nbsp;<br />
&nbsp;<br />
</p>
</font><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1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dee587b.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2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e408d3b.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3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e90cfa5.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4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edc0e8e.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5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f309907.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6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f8f3b0e.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7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cfde9316.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8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2ed03c0aa7.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10-16 10:05:57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称地球正变粘变湿 与人类活动有关

研究称地球正变粘变湿 与人类活动有关


2007年10月16日 08:37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刊登于《自然》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不到30年时间里,地表附近空气中的湿气含量提高了2.2%。由于湿度不断升高,地球已日益变成一颗粘性更大的星球。根据一项立基于电脑模型的研究,人类应该对湿度升高负责。

  研究人员在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内森·吉列特表示:“作为全球变暖的一个结果,湿度变化将对人体热应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1973年至2002年间,吉列特对比湿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比湿度又称含湿量,是对空气中整体湿气含量的一个测量标准,即每千克干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数量。)迈阿密大学健康与气候研究员劳伦斯·卡尔克斯坦说,更高的湿度对人类而言是危险的,原因在于:在身体冷却的时候,人体机能将无法有效运转。卡尔克斯坦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

  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耶鲁大学气候研究员凯瑟琳·维莱特指出,湿度提高已在地球上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包括美国东部。然而,包括美国西部、南非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等少数区域的空气却变得更为干燥。

  对于气候科学家来说,这一研究发现丝毫不会令他们感到震惊。了解物理学的人想必都知道,温度更高的空气能够容纳更多的湿气。但吉列特的研究却显示,湿度升高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原因可归结于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气体。

  为了证明这是人为导致的结果,吉列特利用电脑模型模拟了过去的气候状况,并研究了在没有人造温室气体的情况下湿度将发生什么变化,但结果与事实不符。此外,他也对只有人造温室气体参与的情况下的湿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但结果仍旧与事实不符。在此之后,吉列特又对自然条件和温室气体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的湿度变化进行了研究,这一次的研究结果几乎与每年的湿度升高现象保持一致。

  吉列特的此项研究是在9月进行的另外一项研究之后进行的。当时,他也利用了同样的技术,再现了世界海洋上空空气湿度如何升高的过程,研究发现,这种升高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科学家现在发现,“人造”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的10种不同特征产生了影响,包括表面温度、湿度、海洋上空的水汽、大气压、降水总量、野火、动植物物种变化、水流失、上层大气温度以及海洋的热量。

  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有关海洋上空湿度的9月研究报告执笔人本·桑特尔说:“研究发现确实与事实相符,我们不再无所适从。这一发现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自然不可能单独做到这一点。”

  维多利亚大学气候科学家安德鲁·维夫并没有参与上述任何一项研究,但他表示,这两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列特说,研究发现无疑让人们对未来产生更大的担忧。他指出,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1.8华氏度),空气湿度便会提高6%左右。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有关温度升高的预测,截止到2100年,地球湿度将提高12%到24%。维莱特说:“虽然湿度升高可能不是一个致命因素,但它无疑会加剧人类的不舒适感。”(杨孝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0-16 10:12:04 | 只看该作者

猛犸粪便将加速全球变暖 (组图)

<p><strong><font size="4">其实我觉得这个题目取得有点骇人听闻,科学家主要是想说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冻土地带沼泽化以后,大量积蓄的沼气释放会更加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font></strong></p>
<p>&nbsp;</p>
<p>&nbsp;</p>
<p>猛犸粪便将加速全球变暖 (组图) 本版新闻 ◇字体:[大 中 小] 发表评论 本版PDF 北青网 - 北京科技报:(07/09/24 23:59)   ??俄罗斯科学家们日前宣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附近的永久冻土层开始融化。埋在冻土层下面的猛犸象等史前生物的排泄物暴露在空气中,它们将释放更多温室气体,从而加速全球变暖的速度。   ??几千年来,层层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物的残留物质早已被掩埋在北极苔原已冷藏多年的冻土之下。而现在气候变化使这些冻土开始融化,将会使这些有机质暴露在空气中。   ??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对气候变化进行了近30年研究的科学家季莫夫认为,这些有机质暴露在空气中,将会进一步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其速度将会高于最保守的预测。   ??当冻土融化导致猛犸象和其他野生动物遗留下的有机质暴露出来时,已休眠长达数千年的微生物将会很快活动开来。它们也将会大量排出二氧化碳,或对气候损害更大的沼气。   ??在西伯利亚东北角的雅库特,冻土带含有猛犸象时代土壤面积大致相当于法国与德国面积的总和。甚至在西伯利亚还有其他更多的地方。季莫夫表示,有机质在这些土壤的存储量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使全球石油的储量都显得很少。   ??多年冻土地区储存着500亿吨碳,它可以快速变为温室气体。而美国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人类一年的排碳量仅为70亿吨。让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将会进一步危害全球气候。目前,他的理论已经在科学界引来了广泛关注。   □路透社/卜卫东 译</p><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1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5163735.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2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5683a87.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3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5ad472f.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4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5f43a81.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5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6317751.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6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68320cf.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7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6cc01f3.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8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746f092.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9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79bbeb7.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10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41e7e7b346.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10-19 09:45:33 | 只看该作者

环保总局同意将山西列为生态省试点(组图)

<p><font face="Arial">环保总局同意将山西列为生态省试点<font face="Arial">(组图)</font></font></p>
<font face="Arial">
<p>  中新社太原十月十八日电记者从山西省环保局获悉,国家环保总局近日批复山西省 《关于将山西列为全国生态建设试点的函》,同意将山西省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 </p>
<p>  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认为,山西省提出建设生态省,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山西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p>
<p>  官方媒体今日报道,国家环保总局同时还要求,山西省在试点期间,要设立由省政府牵头、省有关部门组成的生态省建设试点领导小组,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山西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p>
<p>&nbsp;</p>
</font>&nbsp;<br/><br/><br /><strong>附件</strong>:<br /><hr size="1" noshade="noshade"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1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24114d3.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2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2832c40.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3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2c495f4.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4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304c4d4.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5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3497fc4.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br /><img src="/image/filetypes/jpg.gif" alt="jpg" /><strong>&nbsp; 6_nEO_IMG.jpg</strong><br /><img src='/uploads/newbb/37800_47180c3951ac5.jpg' alt="绿野户外网" /><br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0-23 11:44:38 | 只看该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4"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div class="subhead"><strong>总则</strong></div>
            </td>
        </tr>
        <tr>
            <td valign="top">
            <div class="content">  第一章、总则<br />
              </div>
            <div class="conte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br />
              </div>
            <div class="conte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nbsp;&nbsp;&nbsp;&nbsp; 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br />
              </div>
            <div class="conte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br />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r />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br />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br />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br />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br />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br />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br />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br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br />
              第九条、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div>
            </td>
        </tr>
    </tbody>
</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0-23 11:56:14 | 只看该作者

一粒电池污染600吨水!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4"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div class="subhead"><strong>一粒电池污染600吨水!</strong></div>
            </td>
        </tr>
        <tr>
            <td valign="top">
            <div class="content">
            <p>  面对日益增加的废旧电池,一些专家大声疾呼:我国废电池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p>
            <p>  现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几乎一天也离不开电池。按我国年消费电池70亿~80亿只计算,人均一年要消费5至6只电池。最常使用电池的是寻呼机、手机、袖珍收音机、随身听、遥控器等。仅以寻呼机为例,目前全国寻呼机用户大约在4000万户左右,一个用户一年至少要用六七只电池,一年就消耗2.5亿只左右。</p>
            <p>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我国电池的种类、生产量和使用量的不断扩大,废旧电池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废旧电池含有汞、铅、镉、镍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据了解,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列入危险废物控制名录的废电池主要有:含汞电池,主要是氧化汞电池;铅酸蓄电池;含镉电池,主要是镍镉电池。</p>
            <p>  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p>
            <p>  人体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以后,会出现哪些病症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目前我国生产的含汞碱性干电池的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的汞含量为0.025%,我国电池生产消耗的汞每年就达几十吨之多。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p>
            <p>  专家们认为,由于电池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据杨毅夫博士介绍,我国沿海某省的一些农民在回收铅酸蓄电池中的铅时,因为回收处理不当,把含有铅和硫酸的废液倒掉,不仅造成了铅中毒,而且使当地农作物无法生长。<br />
            </p>
            </div>
            </td>
        </tr>
    </tbody>
</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