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5-12-13 22:58 编辑
2015年12月12日折羽而归的髽鬏山之行
一、
今年7月份,我曾在绿野网风版上发过一篇户外短篇小说习作《髽鬏山之迷》。
坦率的说,在写这篇小说之前,我从未去过髽鬏山地区。
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场景、地形地貌等等等等素材,都是来至网上的收集。
换句话直说,这篇小说就是我“胡编”出来的。
但是,至此之后,髽鬏山却成了我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念想--想去实地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我的这些“嗟来之词”与实际的时空之间到底是否相附。
2015年12月12日,我的髽鬏山之行终于成行。
为了赶上集合时间,早5点50分出了家门,一路地铁,6点55分,出站时天色也只是蒙蒙亮。
地铁出站口中,早到的人有很多,顺利找到领队,签了到,便跟着大队走向929车站。
这个队发的线路是:千军台,大寒岭,髽鬏山,清水尖,玉皇庙—完全附合我的愿望。
9点20左右,车到千军站小学站,领队提醒大家下车,一片哗然中,领队解释:“具报,929终点千军台站处的上山口防火被封,无法进山,临时决定从千军站小学处进山,全队理解并执行领队的意图。
照像时,我目测了一下身边队员,四十岁以上的面容很少,也就是说,这是一只几乎完全是年青人的户外队。
在领队的带领下,全队沿着进山之路快速行进了一公里左右,麻烦来了—守林员坚决止行。
守林员指着左手边一条依稀可辩的小路告之,可以从这条路上去。
领队与众人商议后决定就此前行,领队的决定无误,一是活动帖子以注明为探路性质,二是几十个人的大队如果直接坐车返回,大家可能无法接受。
这条说是路也行,说不是路也行的所谓的路,其实并没有明显的路迹,而且,我跟行了200多米高程的整个路段上,几乎都是60度以上的连续拔高,至此,我个人有些力不从心。
我认真看了看户外地图,我们现在上行的这条路,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切向预定轨迹的标著,也就是说,今天的活动己经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探路之行了。
我个人的一惯户外原则是,量力而行,决不免强自己,所以我便果断告之收队,我不再跟行了,自己下撤。
收队虽然看上去很年轻,但是却很有责任心,他与领队通报之后,再三确认我的身体状况,并再三嘱我保持手台联系。
返回到千军台小学公交站,稍似休息中,我看了一下时间,10点30分,时间还早,我便决定顺着公路往回遛达一会。
一路没有什么人影,只是偶而会有一辆小车急驶而过,沿公路返行了四公路左右,便是北港沟。
这地方我知道,虽然我没有来过,但是多次研看这一地区的户外地图,对这个点我还是熟记心中的。
由北港沟进去,行至娘娘庙处有两条路可选,向右手边走,可直上清水尖,向左手边走,可直上髽鬏山。
而且,今天整个大队的下山点也是在此。
路边大拱门下,或坐或站着四个人,两个是协警,两个是护林员。
这个时间是11点20左右。
我凑上前攀谈了几分钟,他们告之,今年的防火护林及其严格,北港沟里的“娘娘庙”都关门了—不允许有任何火患,驴友更是别想从这里进山。
我也不知道我是哪条筋搭错位了—我决定试一试,不管对错,也要进去。
我从背包里拿出备用的打火机,我说,这是我身上未一的一个火患,我放在这里,能放我进去吗?
可能是我的话太突然了,这几个人没有心里准备,一时都语噻,面面相对,竟无人劝阻我,我借机大声谢谢,便快步窜进了北港沟。
北港沟是一条平缓的防火道,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没有很大的上升,12点,我便筑足到了娘娘庙,这段路我走的很快。
一路上,多次从手台中听到刚刚与之分手的大队的前后通联,知道了他们确是踏上了无路之路,一直在山间林中寻路呢。
在娘娘庙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开始琢磨我的下一步行程。
如果返回,用四十分钟能到玉皇庙公交站,那么,我今天的行程也就结束了。
如果继续前行,虽然预案中整个大队是从这条路下山,但是,他们能不能按计划完成,我也不得而知,他们这个时间走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他们此时并没有走在预案中的线路上,也就是说,我即便是“迎面上行”,我也有可能与整个大队走不到一起去了。
认真的查看过地图轨迹,再看一看眼着的路况,我决定向前探行一下。
我为自己做了两条硬性规则:
一是只要有必须是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的路段,坚决不上。
二是到了两点钟,不管走到哪里,都必须回撤下山。
(照片随后附上)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