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font face="Arial">一卡游河南 年票卡遭拒 卡在了哪儿? 2007-9-19 转载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一年前,“一卡游河南”年票亮相于河南,“100元游览河南五十六大景区”的诱人广告让旅游爱好者怦然心动;一年后,拿着年票的消费者竟然在景点屡屡碰壁,甚至有消费者将销售年票者告上法庭。 </font></p>
<p><font face="Arial"> “一卡游河南”年票卡在了哪儿?曾被誉为“惠民良方”的旅游年票出路在何方? <br />
“一卡游”年票处处受卡 <br />
<br />
2005年11月,河南率先在全国举办了“文化遗产日”,世界文化遗产地——龙门石窟等景点免费开放,出现了两日内30万人争游龙门石窟的壮观景象。人们反思这一现象后认为,越来越高的景区门票价格挡住了游客的脚步。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旅游的乐趣,河南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去年7月推出了“一卡游河南”年票,承诺购卡者一年内可不限次数游览河南的56个景区。年票一经推出,就被社会各界认为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大好事,有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专家也期望年票销售火暴,推动河南旅游行业改变依赖“门票经济”的现状。 </font></p>
<p><font face="Arial">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年票公开发行不久,就在开封市卡了壳——开封龙亭等加盟景点拒绝游客使用年票,游客要进入景区得掏现金。 <br />
<br />
不久,郑州世纪欢乐园、河南博物院等十几个知名景点宣布退出加盟或因故暂时不能接受游客凭年票游览,“一卡游河南”年票被迫变更既定景点。一名持年票的游客在一些景区屡屡碰壁后,将销售年票的旅行社告上法庭。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告状者是郑州市的段先生。今年4月,他从一家旅行社购买了3张“一卡游河南”年票,随后携全家前往郑州世纪欢乐园、河南博物院、鸵鸟园、开封龙亭等景点,不料均被挡在门外,一家人扫兴而归。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因为旅行社以“年票已售出概不退还”为由,拒绝与段先生协商,盛怒之下,段先生将该旅行社告上法庭,要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双倍返还他购买年票的费用600元,并赔偿经济损失100元。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身为被告,该旅行社的负责人却希望段先生能打赢这场官司,他好借此去告发行方,因为他还有不少“一卡游河南”年票积压在手,他也成了年票的受害者。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近日,“一卡游河南”年票的部分代理商又聚集一起,与发行方进行了新一轮谈判,希望双方能解除已到期的合作协议,发行方给代理商退回保证金以及退还大量积压的年票本金。<br />
景区为何不买年票的账 <br />
知名景区退出加盟,使发行、销售年票的相关方面的利益链条轰然断裂,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为刚刚兴起的旅游年票声誉蒙上阴影。 <br />
“一卡游河南”年票变相降低了景区的门票价格,从而使游客人数增加,本是有利于景区发展的好事,景区为何不买账呢? <br />
<br />
郑州世纪欢乐园原是“一卡游河南”年票的加盟景点之一。该园的一位负责人说,最初参与这一合作是认为年票推广将给景区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同时,推广年票的公司持有政府部门的正式文件,可信度高。没想到,后来运营中出现了问题。他说:“签约时,发行方承诺卖一张年票按一定的比例分成,可在实际操作中,发行方并未明确告知景区需要卖多少张年票才能得到分成,造成双方信息不对称;发行方更没有按照约定分成,景区没有一分钱收益,还要对游客承担保险责任,这样只利人不利己的事谁也不愿意干。”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认为,从经营角度讲,大型景区以吸引省外客源为主,比如清明上河园的省外和国外游客比例占其接待总量的60%以上,让其通过“一卡游河南”年票拉动省内客源市场,不会起到有效作用。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黄河风景名胜区营销处处长郝宏伟说,旅游年票毕竟不是很直接的消费品,不会明显地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对景区来说,收益也不会因此提高。倒不如直接向旅行社优惠促销,现金结算,以便快速回笼资金。 </font></p>
<p><font face="Arial"> 发行旅游年票应尊重市场规律 <br />
<br />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卡游河南”年票创意之初,过高地估计了可能产生的收益,而忽视了对市场认可程度的研究。发行方认为,河南有近1亿人口,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即有1000万人购买年票,总销售额可达10亿元,按一定比例给景区分成,景区肯定会从年票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这一理论上的可能性收益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被一些知名景区看破。河南四大景区——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云台山,一开始就拒绝加盟。以云台山景区门票为例,其价格是120元/人次,给旅行社的折扣价为80元/人次,景区卖一张门票获得的收益远比接受游客使用一次年票所得到的分成高。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缺乏了四大景区参加,“一卡游河南”年票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发行方期望的1000万人争相购买年票的景象并未出现,而前期制卡、配备刷卡机等巨大投入又使发行方无力按照约定为景区分成,导致更多的景区相继退出。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一卡游河南’年票的创意很好,但其违背了市场规律,这种‘大锅煮’的方式注定是行不通的。”河南省旅游局行业管理处处长张毅兵说,“年票想涵盖河南的所有景区而且游览不限次数,存在盲目求大、求全、求量的误区,其经营必然会遇到困难。”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张毅兵认为,“大而全”不等于“大而好”,年票必须要细化市场定位。应根据不同群体细化市场,如推出本地旅游年票,满足本地市民渴望在家门口休闲的需求;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年票,满足旅行社接待境外、省外游客的需要;也可筛选主要景区或按照地域、人文和自然山水等进行分类推广年票,便于游客选择。 </font></p>
<p><font face="Arial">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龚绍方认为,年票经营必须要做到“两个满意”,一是游客满意,二是景区满意,其生存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br />
年票市场还需精心培育 <br />
<br />
一些业内专家在分析此次河南年票风波的原因时认为,与全国的多数省份一样,河南旅游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旅游市场中的众多环节也都试图从门票中获利。此次年票风波凸显了旅游企业急于切分年票这块“蛋糕”,而缺乏将尚不成熟的年票市场继续培育做大的耐性。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旅游年票迎合了百姓的需求,也体现了政府的惠民导向,值得肯定。”河南省旅游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廖晓静说,“如果景区仅靠加入利益联合体带来的人气坐享已有的‘蛋糕’,只能收获市场的启动效益,而非真金白银。旅游业应尽早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收益转型,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下工夫,用经营理念和优质服务赢得游客,而不是仅仅依靠低层次的降价措施来生存。” </font></p>
<p><font face="Arial"> <br />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建议,发行旅游年票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保障机制,来均衡景点与发行方的利益。同时,旅游业监管部门应当好裁判,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单位进行规范和制裁,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br />
</font></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