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23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跑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1 17:32: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向前推而不是“扒地”     跑步时,注意不要用脚部扒地,而是髋关节、踝关节发力,蹬地前迈,形成向前推力。腾空过程中,注意放松,发力点只在蹬地一刹那,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尽量保持放松,主要使用髋关节力量,而非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肌肉力量。

  二、落地缓冲  跑步时,腾空脚落地时最好习惯用前脚掌先着地,然后再过渡到全脚掌。用前脚掌先着地有两个好处,1、脚接触地面的时间短,在速度上会占优势;2、能更好地缓冲落地时地面对膝盖的冲击力,这是对于脚踝、膝盖的一种保护。

  三、摆臂 摆臂幅度尽量小,“能不摆就不摆”(会省很多力气)。摆臂是在跑步过程当中,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使身体更自然的摆动,更符合人体运动的韵律。摆臂时,应该自然曲臂(握拳或者开掌)前后摆,也就是与你运动方向相同。

  四、抬头挺胸 跑步时保持抬头挺胸有助于改善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上体和头部自然直立,稍往前倾。

  五、力发于腰 跑步时需养成主动送髋的习惯,要有意识地用上腰的力量,对于一般的跑步爱好者,想提高速度,不妨跑步时去感受髋部的转动,将髋视为发力的中枢,以髋带动腿,提高对髋关节肌肉的本体支配,这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习惯后,技术动作会明显改善,速度变快,跑起来也会变轻松。

  六、放松 跑步过程中讲究放松省力,即该用力的肌肉用力,不用力的肌肉放松。比如腿蹬地后,通过惯性的推力可使小腿、脚踝立刻放松,此外小腿也不必在跑步中上抬过高,否则会消耗过多体力,完全没必要。
















------------------转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32:39 | 只看该作者
jurassic2
其实说努力也不对,一努力就不自然了。应该像弹弓,一拉开,放开就是了。没有hip extension,就没有那个拉的动作,自然就跑不快。肌肉肌腱的弹力也发挥不出来了。   发表于 2015-6-12 04:18
jurassic2
步幅越大,臀肌的作用越大,它既要用来缓冲,又要用来发力。重点不是要往前努力迈腿,而是努力往后伸展,尤其是臀展(hip extension). 很多跑者要么肌腱韧带太紧,或没有意识,或者跑太慢,根本没有臀展   发表于 2015-6-12 00:09
jurassic2
髋关节发力是指臀肌,跑得越快越要动用臀肌。臀肌是慢缩肌,最不容易疲劳。小步快频(180+)适合3:30以下跑者。要再提高,就要靠更大步幅了。  发表于 2015-6-12 00:01
山东刚哥
180步频并不难  发表于 2015-6-12 00:01
jurassic2
前掌对膝盖冲击小,但对髁关节,足底,和小腿肌肉要求高,不适应的人照样会受伤。  发表于 2015-6-11 23:59
jurassic2
完全赞同。除了落地缓冲。前掌和后掌各有优缺点,没有免费的午餐。后掌先触地跑步经济性好(4分配速以内,再快就不经济了,不过我们大多数都无法四分配速跑全程),但是对膝盖冲击较大(所以要尽量高频180+)。前掌   发表于 2015-6-11 23:58
空指针
“蹬地前迈”这四字有点怪,蹬地、扒地都可以,但向前主动发力迈腿却是不应该做的  发表于 2015-6-11 2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36:23 | 只看该作者

先讲我的一个观点。如果您刚开始跑步,或者受伤痛困扰。第一个检查的是自己的步频。如果大大低于180.那提高步频很有可能解决您的问题,对新手来说可避免受伤。高频迫使步幅变小,小步幅的好处是身体腾空小,落地时对关节冲击小,先比较而言不容易受伤。同时小步幅会改善刹车式着地。个人认为全马330开外,小步高频足矣。

再往上就要在步幅上下功夫了。步幅和跑步姿势就有很大关系了。那个帖子就是讲这个的了。
-------------------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1 17:42:17 | 只看该作者
除非精英选手(2小时30分以内的),您又想跑PB,全程匀速完全是个误导,想PB破330,千万不要全程匀速。如果不考虑赛道,风向等的因素。前半程应该比后半程快1-3分钟。原因是后半程身体慢缩肌会疲劳,身体不得不调动快缩肌,但是快缩肌耗氧量大,跑步的经济性 会下降。精英选手能维持速度,我们一般人基本不可能。如果后半程比前半程还快,当然超人的感觉很爽,但同时说明这次没有最大限度地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如果330是个死目标,那前半程至少要455,甚至450的配速。掐着5:00很玄,我就有过教训的。还有个原因是Garmin表最后的距离只会多不会少的。实际配速比显示的要慢。
-------------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2-14 23:1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