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表如何判断时间<br />
<br />
在野外若没有钟表而想知道时间时,你该怎么办?按地球自转及月球公转的基常识,白天时可由太阳的移动,晚间可由月亮的移动来判断正确的时间,但这与季节、经纬度等有关,所以也不是非常准确。 <br />
如果你携带有指北针或罗盘,可在指北针或罗盘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针或罗盘指针转至正北正南方向,观察火柴杆影指的方向,杆影指向西(W)则是上午,杆影指向东(E)则是下午,杆影指向正北(N)则是正午,按杆影的移动轨迹可判明早六时至下午六时的时间。<br />
<br />
也可以自己制造简便的日晷:用厚纸板两块,按照当地纬度的余角安置,在上面一块厚纸板口按顺时针方向从1至24画好字盘,将针插在字盘中央。安置日晷时字盘应向北。在3月-9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盘,10-2月,应自下而上将针反插在上面纸板上并在其背面按照反时针方向画出字盘。<br />
<br />
夜间可以用月亮判明时间,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可结合当时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观测时间。<br />
<br />
根据星辰的运动测量时间,最简单的一种是自北极星至小熊量座戽斗凹边底端β的星引一条想象中的直线,设想此线代表钟表的指针,北极星所在位置为字盘的中心,可以像读12数字的钟表那样测定时间,这需要你在平时清朗夜空时结合钟表时间经常观察星空,记住位置,在使用时就轻车熟路了<br />
<br />
户外爱好者必看<br />
<br />
<br />
<br />
在中国登山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把登山救援正式纳入中国登山协会章程。山救援体系的建立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必将在未来的登山和户外运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r />
<br />
<br />
<br />
王石认为,建立一个紧急救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救援系统要有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br />
<br />
一是要有人,要有具备救援知识、救援能力的一支队伍。 <br />
<br />
二是要有一个通讯联络系统,要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要在救援工作中随时保障指挥的畅通和通讯的畅通。 <br />
<br />
三是要有必要的装备,包括交通工具、登山装备、救助器械等。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救援地点;要能登达救援时需要到达的高度和难度地点,要能使被救援者尽早得到尽可能好的救助,使意外事故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br />
<br />
怎样成为救援志愿者 <br />
<br />
要成为登山救援志愿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例如每年需保证45个小时的实际操作训练,两周的课程学习。救援课程包括:如何联系、交流及使用通讯器材;如何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等导航器材;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自我救助及救助他人的准则方案;各种装备的使用操作;上升器、下降器等设备的故障维修;最基本的天气及预测知识;最基本的医学知识、队员之间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专用术语。 <br />
<br />
但目前除了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外,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志愿者的报名、培训。如果您希望成为一名登山救援志愿者,可以直接与中国登山协会国家登山队的马欣祥联系,联系电话是(010)69647564。 <br />
<br />
专家提示: 遇险时你要这么做 <br />
<br />
在参加登山或户外活动时,往往容易因天气、地理、迷路、受伤等原因出现意外事故。中国登山协会的有关专家李舒平(多年负责登山活动救治的主任医师)、于良璞(山野杂志主编、原中国登协秘书长)提出在意外情况下的4条准则,供登山爱好者参考: <br />
<br />
2、寻求救援的第一注意,是尽可能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利用已有的器材如卫星定位仪、高度计、地图,没有器材时可根据周围地形的明显参照物如山头、河流的形状、大树等判断相对位置,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br />
<br />
3、利用已有的通讯器材向外界发出求救,如手机、报话机、电台等,如没有器材或联络不通,则应派人寻求救援。在不能派出人员的情况下,则应利用一切手段告知外界,如利用小镜子或反光物向外发出信号、在空旷处用可能利用的材料摆设求救标志、白天的烟(要谨防失火)和夜间的灯光信号都是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 <br />
<br />
4、在等待救援时,或一时得不到救援时,要采取自救措施。如检查食物和饮水,合理分配使用;在安全、避风的地点搭建休息甚至过夜的设施等<br />
<br />
恶劣环境下的生存(2):炎热和口渴<br />
<br />
<br />
<br />
。身体的耐热训练<br />
<br />
* 随着温度升高的渐进式训练最好。比如在一天中随温度上升,训练也越晚。<br />
<br />
* 桑拿<br />
<br />
2。求生策略<br />
<br />
* 衣物<br />
<br />
仿照当地人的衣着。温度越高,衣着应越宽松。如果能避开蚊虫和太阳,最好什么也别穿。戴浅色遮阳帽。<br />
<br />
* 喝水<br />
<br />
经常喝大量的水十分必要。口渴是危险的信号,说明体内已出现失衡,应该在口渴之前喝水。<br />
<br />
* 调整体能消耗<br />
<br />
激烈活动新陈代谢会增加20%,在炎热的环境中,比如沙漠,调节机能很快失灵。在沙漠中,如果饮水有限,但时间充裕,最好在晚上行动。<br />
<br />
* 盐份的摄入<br />
<br />
腹壁和肢体肌肉出现痉挛是由于脱水和盐份丧失。 适当补充盐份但不要过量。盐的摄入应伴随大量的饮水。若没有水就不要补充。<br />
<br />
口渴<br />
<br />
1. 问答<br />
<br />
-如果没有水,但有很多食物,应不应该吃?<br />
<br />
不,消化食物需要水。<br />
<br />
--海水能喝吗?<br />
<br />
能。(见下文)<br />
<br />
--应该一次喝个够,还是少量,多次数?<br />
<br />
分多次好,那样利用率高。<br />
<br />
--尿能喝吗?<br />
<br />
能。<br />
<br />
2. 在求生的情况下,没有喝的就什么也不要吃!<br />
<br />
没有水的情况下身体忍受极限<br />
--------------------------------------------<br />
<br />
32C 3天<br />
<br />
26C 4天<br />
<br />
21C 6天<br />
<br />
15C 17天<br />
<br />
可以看到,温度低忍受时间长。所以,如果在沙漠中,就只在晚上行走;如果船只失事在炎热地区,经常下海泡一泡。<br />
<br />
3。关于水<br />
<br />
--冰雪融化的水<br />
<br />
因为缺乏矿物盐会引起痉挛和消化问题,应和食物或盐一起饮用。<br />
<br />
冰或雪应在身体或手中融化后放在容器中, 而不是直接在口中融化, 这会引起腹泻而脱水。 <br />
<br />
--海水<br />
<br />
不到不得已不要喝。如果要喝:<br />
<br />
*每天饮用量分作10次,每次2-3口<br />
<br />
*连续饮用不超过5-7天,避免肾脏受损。如果从鱼,海龟,藻,雨获得淡水,可以再喝5-7天。<br />
<br />
--尿<br />
<br />
随着饮水的减少,尿的浓度提高,颜色变深,渗透压力(cosmotic pressure)加大,但还是比血液低。可以喝,但要注意:<br />
<br />
*不能经常喝<br />
<br />
*不能储存,应马上喝<br />
<br />
--水的卫生<br />
<br />
任何怀疑不卫生的水都应过滤,煮沸或加入次氯酸盐消毒。<br />
<br />
--水的储藏<br />
<br />
每天检查水的颜色,即使是在密封罐中。若发现海藻或其他微生物,过滤后才能喝。<br />
<br />
4。延长忍受口渴的方法<br />
<br />
*出发前尽可能多喝。不要吃过量的东西,也不要吃油腻的东西。<br />
<br />
*感到口渴时避免进食,但富含水分的新鲜食物除外。<br />
<br />
*如果没有水,就不要吃<br />
<br />
*减少水分散失,如出汗。<br />
<br />
*若淡水来源断绝,合理分配绝对必要。比如饮用5-7天的海水后喝一点淡水。 <br />
<br />
5.7 高山病与登山 <br />
<br />
版权所有:博格达 原作 提交时间:00:12:29 10月15日 <br />
<br />
1、高山病对登山者来说是致命的,但最可怕的是你对这种病缺乏认识。<br />
<br />
2、有过这种病史的人,在上高海拔时,一定要有充分的适应过程,一旦适应了,超过你发病的高度很多也没关系,照样可以登上高峰,我在慕士塔格峰登山就是个例子。<br />
<br />
3、高山病与身体锻炼似乎没有直接关系,这次为了登慕士塔格峰我吃了不少苦,最后3个月每天跑10000米,一口气负30公斤重上13楼10趟,即使这样到一定的高度还是犯病。<br />
<br />
4、对高山病,在高海拔地区,任何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病情,只有下降高度才是唯一的办法。有过高山病史的人在登山时千万别忘记带速尿针剂,只有它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救你的命。<br />
<br />
5、引起高山病的原因很多,我觉得过渡疲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br />
<br />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得过高山病的人照样可以登山,即使刚犯过。关键是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