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69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环保文摘专帖】2008年10-12月环保新闻集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4 13:5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发表于 2008-10-15 10:27:39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18:04:09 | 只看该作者

云南阳宗海成“砒霜湖” 污染罪魁7年被罚6次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阳宗海保护条例》施行整整10年,这颗“滇中明珠”竟还是没保住。有关专家表示,“高原湖泊一旦被污染,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补救措施很难短期奏效,而且耗资大”

  一颗“滇中明珠”———阳宗海的命运前景,正在让很多人忧心忡忡。



  阳宗海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10年前,鉴于当时阳宗海面临的生态保护严峻势态,云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1997年12月3日通过了《阳宗海保护条例》,该《条例》于1998年元月1日生效施行。

  然而,在这个《条例》生效施行整整10年后的今天,这颗“滇中明珠”竟还是没保住。

  那么,“滇中明珠”阳宗海是怎样被污染的?

  阳宗海砷污染有多严重

  “禁止饮用阳宗海的水,禁止在阳宗海内游泳,禁止捕捞阳宗海的水生产品。”9月12日,云南省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针对阳宗海出现的严重砷污染情况,严肃地作出了上述决断。

  从省政府这个“三禁”严规,可以看出,阳宗海的砷污染有多严重。砷,别名“砒霜”,因此,当地有老百姓指着湖面说:“这里如今成了一个"砒霜湖"”。

  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明珠之一的阳宗海,面积为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20米,汇水区面积为192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6.04亿立方米,湖泊及汇水区分属昆明市的宜良、呈贡两县和玉溪市的澄江县。这个湖是沿湖26596名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长期以来,他们都靠这个湖的湖水生活。

  根据9月16日的检测,阳宗海砷浓度值竟高达0.128毫克/升,按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限值规定为0.05毫克/升,阳宗海已完全“不能饮用”了。

  “污染到这个程度相当于投放了几十公斤纯砷,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这完全是可控的。”此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学专家非常痛心地说,“这和往人家井里投砒霜,没啥差别,犯的简直就是投毒罪了。”

  著名的云南铝业公司就处在阳宗海湖边,靠阳宗海湖水为饮用水。9月初,该企业的一些职工告诉记者,他们早就靠送水过日子了,“这个污染据说10年以后才能净化恢复。”

  阳宗海湖泊水质1998年刚受到《条例》保护时,由于网箱养鱼等原因,是Ⅳ类水质,经过近4年的整治和保护,到2001年恢复为Ⅱ类水质。直到今年6月之前,湖水还一直都是Ⅱ类水质。

  谁是阳宗海砷污染的罪魁祸手?

  锦业工贸公司7年被罚6次

  从今年6月以来,阳宗海出现了严重的砷污染。

  进入7月以后,一些媒体已经接到了关于阳宗海被砷污染的“线报”,9月初,此间已有媒体公开报道,砷污染真相呼之欲出。

  在污染事件发生约3个月后,9月19日上午,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集省环保局、省卫生厅、昆明市、玉溪市等部门和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这起“毒水湖”事件。

  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杨志强说,经过近2个月的调查、排查、监测监察,“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是造成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昆明柏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昆明柏联温泉旅游分公司也存在砷污染隐患。”

  后者位于阳宗海边,是一家采集地下温泉从事洗浴经营的企业。9月2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有一个紧挨湖水的泡池被关闭了。

  此外,澄江县团山磷化工厂、澄江县阳宗耐火材料厂、云南凤鸣磷肥厂、春城湖畔旅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澄江阳宗海化工有限公司、宜良县汤池镇邱洪明废油废塑料回收厂等几家企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违法行为”。

  目前,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已被刑拘,但未通报此人“尊姓大名”。

  这个企业曾多次因环保问题被要求“整改”,但总是能继续开工,该县副县长朱德芳告诉记者:“从2002年至今,已经处罚过6次,每次都罚款,最高罚10万元。”

  直到今年6月27日,在阳宗海出现严重砷污染,有关部门“缉凶”逮住锦业工贸公司为主要污染源后,这家公司才在省政府的严厉督促下彻底关门停业“整顿”。

  “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有涉砷生产线3条,分别是2002年4月投产的两条2.8万吨/年硫化锌精矿制酸生产线和一条2004年底投产的8万吨/年磷—铵生产线。”杨志强说,“三条生产线有4个突出问题:一是主要原料为含砷的硫化锌精矿。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进厂原料含砷波动大,最大平均值超过标准10倍。二是在原料中的砷在制酸过程中进入循环水。生产时,每天有38902立方米,砷浓度为0.296—130毫克/升的含砷废水循环使用。由于该公司未做任何防渗处理的天然水池用作循环水池,渗漏隐患严重。三是该公司未按要求建设和规范"三防"(防渗漏、防流失、防扬尘)措施的磷石膏渣场,渣场外溢水砷浓度高达19.719毫克/升。四是该公司制酸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酸泥、锌焙烧电尘灰、锌焙尘,砷含量分别为12063.11毫克/千克、3024.28毫克/千克、1506.17毫克/千克。”

   另外,这个企业还存在许多环境违法行为———

  磷酸—铵生产线未按环评要求建设磷石膏渣场;临时渣厂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生产废水处理设施未按要求全部建成;磷矿洗矿县项目未做环评,擅自建设投入运营。

  9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实地采访,该企业位于澄江县阳宗镇谭葛营村,距阳宗海直线距离不到1000米,公司的生产设备建在湖岸陡峭的山头上,居高临下,从公司渣场往下看,就可以看见阳宗海湖面。

  该企业已经完全停产,厂区静谧,已无往日的机器轰鸣声,工人也基本看不见。

  从工厂位置看,实在想不通这么一个极具污染危险度的化工企业,当年为什么要批准它建在阳宗海岸边,而且地势极高。

  据介绍,这个企业1994年开始筹建,1996年部分生产线投入运营,尽管当时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如今日健全,《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也没有出台,“但是,可以这么想,”有记者用打比方的形式对批准这个企业的选址提出疑问,“把一个粪池建在饮水池的附近,而且其地势比饮水池高,这正常吗?”

  它选址于此,自然有和其生产紧密相关的重要因素———生产用水由阳宗海提供;附近有火电厂,能源方便;工厂10多公里范围内有磷矿资源。

  这家企业从筹建至今,已经有近15年的历史,一开始只是一个磷肥厂,1996年的产值只是200多万元,2007年已经是1.5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产值达到1.6亿元,这在澄江县绝对是一颗耀眼的“工业新星”。“长时间没发现问题”背后

  记者在锦业工贸公司山脚湖边取水点不远处的一处泉眼看到,一泓清泉已被装满土的编织袋筑成的堤坝围住,作为防止砷继续渗入阳宗海的工程措施之一。

  就是这眼泉水,曾经夜以继日地向湖水里喷吐着砒霜,至今含砷的泉水依旧汩汩直冒,澄江县的环保官员告诉记者,他们用抽水机把泉水抽取后再送回锦业工贸公司,“留待专家出意见后处理”。

  事件发生后,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省级各有关部门与昆明市、玉溪市政府迅速行动,进行实地调查和会商,及时停止从阳宗海抽取生活用水。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决定,查处污染企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切断污染源;全面启动阳宗海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到Ⅲ类。

  有关专家悲观地认为,“类似云南这样的高原湖泊一旦被污染,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地质构造,补救措施很难短期奏效,而且耗资大,成效微,滇池就是例子。”

  这位专家认为,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形,阳宗海是高原面上断层陷落湖,该湖的特点是地下水发达,同时下渗能力强,喀斯特地形很难形成湖泊,阳宗海的水容量大,置换周期很长,需要10多年,甚至几十年。生态功能很重要,同时生态很脆弱。

  涉及监管阳宗海的单位部门较多,省里有个“九湖办”,省水利厅还专门设有“阳宗海管理处”,临湖的澄江、宜良、呈贡三县及有关乡镇在管,监测又是昆明市和宜良县轮流在做。这种一湖跨两市三县多个乡镇的“多龙治水”管理格局,按照前述环保专家的观点,这是权力和责任不明确,“企业利益在玉溪澄江,后果影响到昆明。”

  有环保专家说:“这么大容量一个湖,砷超标如此严重,不可思议。说明长时间没有发现问题,这和监测不到位有关。”他更担心的是,“这些砷在湖里还会往底渗,一旦渗入到地下水,影响范围将更广。”

  9月20日在阳宗海宜良段采访中,不少记者提问关于现在被查处有砷污染企业环保方面的问题,被问官员总是答复说,这些企业环保方面的手续并不完备,比如春城高尔夫俱乐部的有关环保手续尚未获得批准,但一直在营业中,“我们不能因为它还差某个手续就把人家关闭了吧?”9月23日,来自云南省审计厅的消息说,2007年9月至12月间,该审计厅对云南包括阳宗湖在内的8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8大高原湖泊“十一五”规划项目启动慢,年度计划没有落实,资金到位率低。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份报告还指出,阳宗海保护范围的总体规划至今还未编制。

  这为阳宗海污染治理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记者 陈昌云)(来源: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23:43:00 | 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中国代表强调,发达国家应改变其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2008年12月10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波兰波兹南12月8日电  (记者刘向、魏建华、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继续在波兰西部城市波兹南进行。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立场非常接近或基本一致,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长期合作行动的“共同愿景”以及发达国家2012年后减排目标上分歧依旧。

  “共同愿景”是“巴厘岛路线图”确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讨论的主要话题。代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和中国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强调“共同愿景”并非单一的减排目标,而是包含减缓、适应、技术和资金等要素。

  印度、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大国与中国在“共同愿景”上的立场非常接近。印度代表指出,“共同愿景”要包括“巴厘岛行动计划”的所有要素,公平原则是关键,其中包括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排放权,发达国家由于其历史排放多而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尊重人类的发展权和生存权;“共同愿景”目标中必须纳入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指标。

  巴西代表认为,“共同愿景”应以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原则为基础,不能重新谈判,也不能重新建立其他原则,而应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应对气候变化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在适应方面,必须确保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在减缓方面,需要全球共同努力,2020年发达国家应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至40%,不同发达国家承担的减排指标应具有可比性。

  欧盟认为,“共同愿景”是所有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愿景,除发达国家在减排中发挥主导作用外,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减排行动。欧盟还强调,要把全球气温的上升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时期前2摄氏度的水平,2050年全球排放必须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50%,发展中国家2020年的排放在待定基准年(2005年左右)的水平上减排15%至30%。

  美国强调,“共同愿景”应该是乐观的、务实的,并且反映科学和经济发展的现实,要看到发展中国家排放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强的现实。

  在上周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国际能源署在会上避而不谈发达国家的减排潜力,反而大谈全球减排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潜力。

  对此,发展中国家指出,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其历史责任,实现大幅减排,发达国家必须在中期减排目标上作出承诺。中国强调,发达国家的减排潜力取决于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历史责任,取决于是否有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政治意愿,发达国家应当改变其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大幅度减排,尤其是将其高人均排放尽快降至较低水平,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树立榜样。

  为期12天的200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日在波兹南拉开帷幕。按计划,大会将评估全球今年在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努力争取使明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能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协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