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57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秀美山川怎么变成了不毛之地--京郊沙漠游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8 15:5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iv class="lh3" id="veryContent" style="OVERFLOW: hidden; WIDTH: 100%">
<table id="blogCont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lass="contentTable">
    <tbody>
        <tr>
            <td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valign="top">
            <h1 id="blogContainer" style="FONT-SIZE: 12px"><img id="paperPicArea0" style="DISPLAY: none" alt="" src="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nbsp;<img id="paperPicArea" style="DISPLAY: none" alt="" src="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bs.qq.com/allphoto.shtml?url=http://www.chinatuku.com/fg/sm/20.jpg"><wbr></wbr></a><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tuku.com/fg/sm/20.jpg"><img style="VERTICAL-ALIGN: baseline! important" height="502" alt="" width="670" border="0" src="http://www.chinatuku.com/fg/sm/20.jpg" /></a><wbr></wbr><wbr></wbr> <br />
            <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3">前一阵子和朋友到离北京城80公里的官厅水库游玩,我特别惊奇的是,在水库边竟有长千余米,宽百余米,高10米左右,占地600亩的沙漠奇观。此地方圆几百公里内不见沙漠,在最近十几二十年里,西北风把它们从西北的沙漠带到了这里,可能是南面的棋盘山引起气流变化,它们自天而降,在这里,形成了这条巨大的黄色沙龙,当地人形象地给这片沙漠命名为:天漠。&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站在这离京城最近的沙漠化活教材的沙丘上,我不由的感叹,沙漠一年年的逼近我们的家园,地球土地的沙漠化日益严重,这十几年西北,华北地区每年冬春经常受到沙尘暴的袭虐,沙尘还影响到了我国的近邻韩国,日本,甚至飘洋过海到了美国领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啊!莫非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上也能哭泣地看到&ldquo;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rdquo;的景观吗?想想总书记给黄土高原的殷切题字&ldquo;再造秀美山川&rdquo;也不无根据,500年前宋朝时期的黄土高原曾经也是林木茂盛的秀美山川。&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wbr></wbr><wbr></wbr><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wbr></wbr><br />
            &nbsp;&nbsp;&nbsp;&nbsp; 我小学时在内蒙古半干旱半沙漠地区生活过3年,这些年也到草原地区沙漠地区去过几次。我对草原有特殊的情感。自己小时候也做过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的事,比如挖过甘草,打过柴禾,那时候的我们真没有多少环保思想意识。80年代,我又到草原牧区时,看到农牧民实行承包制后,过上了比人民公社时期好得多的生活,即为他们高兴,又为弃耕的土地变荒漠,过度放牧使草场严重退化而担忧。&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20世纪下半叶,我国土地沙漠化更呈空前加速的局面,50-60年代每年沙漠化土地扩展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每年沙漠化土地扩展至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每年沙漠化土地又增至2460平方公里,已相当于每年丧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我们难道不汗颜吗?我们难道对地球家园对子孙后代没有负疚犯罪感吗?&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1.3亩,只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4.8亩的27%,人均林地更可怜,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不到。(世界人均国土面积为44.5亩,中国人只有12.4亩,少32.1亩; 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少3.5亩; 世界人均草地面积为10.4亩,中国人只有5.2亩,少5.2亩; 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13.6亩,中国人只有1.6亩,少12亩)。与防治沙漠化有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目前又在制定《防沙治沙法》。我国除了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建设&ldquo;三北&rdquo;防护林外,10年来不断出台治理沙漠保护生态环境政策。我国保护天然林,在长江、黄河中上游首先禁伐天然林的决策,是在1996年水灾后作出的(云贵高原山区的部分石漠化也相当可怕,我10年前随扶贫办的人到过广西白色地区的石漠化贫困山区,植被被越来越多的人口开荒或当燃料破坏了,石头上微薄的土壤在一次次的暴雨山洪中被无情地冲走了,农民经常颗粒无收);而禁止采挖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的决策,也是在2000年春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灾害连续大规模的袭击北京地区后作出的。似乎是亡羊补牢,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而痛下决心。事实上,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有学者和****发出了&ldquo;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rdquo;、&ldquo;风沙紧逼北京城&rdquo;这样的警告。我国高层决策者也并非置若罔闻,只是由于涉及广泛的社会利益群体,而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难以当机立断。然而,凡属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一种&ldquo;叠加效益&rdquo;,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上解决,只能事倍功半,不可能遏制住环境加速恶化的步伐,而且将来一旦治理起来,费用也更加高昂,代价也会更加惨重,远远超过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所换取的眼前的和暂时的利益。尤其是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十分脆弱的草原高原生态系统恢复是何等困难啊。&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凡是吃过&ldquo;河套蜜瓜&rdquo;的人,一定对这种比新疆哈密瓜还好吃的瓜印象深刻。最正宗最好吃的河套蜜瓜就产自内蒙古的磴口县的2个乡。我曾经到磴口县的瓜地品尝过此瓜中极品。当地人叫此瓜为&ldquo;华莱士瓜&rdquo;,据说是从丝绸之路来的一名名叫华莱士的西方传教士带来的种子。沙漠侵蚀掩埋了丝绸之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肥沃的冲积平原如今也变成为了90%多是不毛之地的地方。磴口县也是沙进人退的鲜活的例子。秦汉以前,乌兰布和是匈奴人生活的美丽富饶的牧场,汉武帝将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设立了朔方郡,下辖十个县,从内地迁移的军民便在此屯垦耕种。凭籍黄河水资源之便,粮食产量一度很高。西汉末年开始,受战乱影响,垦区开始衰落,大量农田废弃,失去灌溉的土地风蚀加剧,就地起沙。到10世纪时,流沙堆积深厚,乌兰布和草原终于变成了乌兰布和沙漠。&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不同时代的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类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入相似的命运。 1950年以后,大规模的垦荒耕种卷土重来,在乌兰布和沙漠的北部先后建起了5个农场,大量沙生植物被铲除,固定及半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流沙埋没了渠道、道路、民房,步步逼近黄河,造成黄河西岸公路被沙漠掩埋而废弃,磴口县城因此被迫北迁黄河对岸。如今磴口县只有人口10万人,尚不及西汉时期该地居民(约21万人)的一半。与乌兰布和沙漠毗邻的腾格里沙漠虽不是人为造成的,但这个沙漠的扩张仍然是人类不当的社会经济活动所致。腾格里沙漠的东南部邻接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沙坡头北山上的岩画最能反映古代当地的生态环境,岩画内容广泛,有河流、湖泊、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也有驯鹿、马骆驼、虎、熊、狼、野猪、雉、鹰、雕等等飞禽走兽。这些正是当时腾格里沙漠一带美丽的大自然的真实写照,与今日的大漠荒原不毛之地有天壤之别。&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这种经历漫长历史年代平稳发展的沙漠化曲线,到了中世纪开始攀升,而到了现代突然直线上升,与中国人口发展的曲线完全吻合。看到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荒的土地,经过了草地-良田-沙漠的过程,我只有一声叹息了。回忆在50年代-70年代,我们围江围湖,砍树烧草,甚至不惜把一座座青山变成秃山大造天上梯田,让高山低头,让河流改道,敢叫日月换新天!全国人民当时是多么的豪迈和自豪.如果说,中国人口发展的颠峰要到2030年之后的16亿(我估计有可能达到18亿)才能到来,之后再逐渐回落,是否意味着中国沙漠化的扩展也要在此人口的的零增长到来时,才能相应停止和回落呢?既使万幸如此,我国在未来的20多年里耕地还要继续沙漠化2万多平方公里,加上不断的城市化进程天天在蚕食农民的耕地,民以食品为天,20年后30年后的我国靠什么生产食物? <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土地的沙漠化,仅有5%是由风力吹动沙丘前移所造成的,而其余的95%则全是因樵采砍挖、过度放牧、农垦开发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由此可见,&ldquo;治沙&rdquo;先要&ldquo;治人&rdquo;。要运用适当的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等措施,约束和改变人们不当的开发行为,制止人为的生态破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的前提下,才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决心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前所未有的。3年来,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高达300亿人民币,如此规模的投入也是历史上空前的。特别是当前的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保护天然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封山禁牧、禁止滥采野生固沙植物、加快西部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建设等等,对扭转大西北生态恶化的趋势,再造秀美山川奠定了坚实基础。&nbsp;<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br />
            <br />
            &nbsp;&nbsp;&nbsp;&nbsp; 我国的生态建设,不仅要偿还祖先及我们的生态欠帐,而且要恢复重建森林、草原、湿地和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几代、十几代甚至更长时间不懈的努力。2007年十月一日国庆节,温总理到甘肃省民勤县深入沙漠深处,研究生态保护和沙漠治理的根本大计,温总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特殊的调研,寓意深远,我们也许可以从这个不寻常的信号中,看到重造祖国秀美山川的美好蓝图的些许曙光. <wbr style="LINE-HEIGHT: 1.3em"></wbr></font></h1>
            <font size="3"><img id="paperPicArea1" style="DISPLAY: none; POSITION: relative" alt="" src="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font></td>
        </tr>
    </tbody>
</table>
<div class="clear" id="paperBottom"></div>
</div>
<div class="mode_table_mains none" style="BORDER-TOP: 1px dashed">本文标签:</div>
<div class="mode_sign showsign" id="verySign">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class="contentTable">
    <tbody>
        <tr>
            <td>&nbsp;</td>
        </tr>
    </tbody>
</table>
</div>
2#
发表于 2008-11-30 19:12:07 | 只看该作者

要做到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人类必须要学会放弃许多东西。

每个人都出点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19 19:28:0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推广乐活族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4-24 14:48: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