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itlerzhan 于 2011-7-28 02:04 编辑
老帖子翻出来,看了看还是想说几句。
一腔热情却办不成事的例子很多。
虽然我还没摸清现在的路线到底是什么,但前面走了这么多路,应该继续。
关于路线,我的分析:
“左”的路线很难走,没钱没装备没技术没资源,恐怕已经跟不上现在这个户外活动爆发的年代的脚步。
“右”能右到哪里去?顶多成为互助保险的专属救援队,但这不还是在“互助精神”的框架下么?
我觉得,只要能切实帮助到驴友,就都可以尝试。
现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成立专业的“快速反应组”,我觉得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一定不能打击到志愿者的热情。
其他想法:
1.财务方面,我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只是说说自己的简单想法。应有详细的统计(这个应该有),并要分析,资源来源情况,支出情况,等等,有助于组织决策。如果资源来源比较多样化的话,应该逐步公开,以应对捐赠方的质疑。来源单一的话另当别论。
2.培训方面,通过数月的观察,我发现“培训”方面的人才急缺啊,对外培训貌似就猫队一人?对内培训还有待观察,呵呵。
3.宣传方面,有待加强。那种老的方形的标注有gps、编号和救援电话的彪悍的“标记”,不能继续弄吗?另外最近有个想法,可不可以和绿野网站及各领队合作,在有“经过培训认证的正式队员”参加的活动上“冠名”“绿野救援队员入驻”字样。首先,在活动名称上,给救援队做了直接宣传,对领队来说,也加强了安全方面的信任级别;然后,在活动中,队员可以协助领队和收队对队伍进行管理,并可以潜移默化的传播安全知识和技能,我相信会有很多驴友主动围着发问的;同时,通过这样的“冠名”,能将救援队潜在的活动明显化,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绿野救援队”的存在,扩大影响力。当然,这些都得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不想太累的队员参加活动可以不“冠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