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一个核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照片摄影] 2016年5月7日走遍香八拉第69次两园两桥八寺穿越照片贴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5-9 19:36:22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掉链子了  提交一下作业
合影  专题!

IMG_0132_眸目压缩.JPG (1.25 MB, 下载次数: 0)

IMG_0132_眸目压缩.JPG

IMG_0134_眸目压缩.JPG (895.12 KB, 下载次数: 0)

IMG_0134_眸目压缩.JPG

IMG_0141_眸目压缩.JPG (931.22 KB, 下载次数: 0)

IMG_0141_眸目压缩.JPG

IMG_0143_眸目压缩.JPG (818.45 KB, 下载次数: 0)

IMG_0143_眸目压缩.JPG

IMG_0157_眸目压缩.JPG (1.08 MB, 下载次数: 0)

IMG_0157_眸目压缩.JPG

IMG_0158_眸目压缩.JPG (898.62 KB, 下载次数: 0)

IMG_0158_眸目压缩.JPG

IMG_0172_眸目压缩.JPG (1.03 MB, 下载次数: 0)

IMG_0172_眸目压缩.JPG

IMG_0177_眸目压缩.JPG (627.44 KB, 下载次数: 0)

IMG_0177_眸目压缩.JPG

点评

拉布拉多 和善老 有缘  发表于 2016-5-10 08: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5-9 21:05:21 | 只看该作者
陶醉其中 发表于 2016-5-9 08:26
赏游记,看美片。棒!棒!棒!

{54}{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5-10 07:5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后老刘 于 2016-5-10 08:38 编辑

代发weiweiwei245所拍照片:

《金顶山(琅山)》从石景山苹果园地铁北侧,穿过金顶山村街道,登上了同一座山,两个山名并存的金顶山(琅山)。这座孤零零的山,海拔140.5米。山体由砂、页岩组成,基岩祼露,风化严重,土质贫瘠,植被稀疏。山呈“丫”字形,三个山脊分别向南、东和西北延伸,形成三个海拔为108.9米、120.2米和120米的矮峰。山之北有琅山村、东有琅山苗圃,南为金顶山村,西为模式口村。
《石景山村落文史》里介绍金顶山村位于金顶山东麓,南距地铁苹果园站仅300米。聚落呈南北略长的条状分布,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按照北京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修建性规划到北至金顶山山脚。未来的金顶山村有可能在拆迁范围之内。据《宛署杂记》记载,金顶山村在明代已形成村落,名叫苹果村。明朝灭亡之后,礼亲王府看上了这里的风水,把它辟为康亲王崇安的坟地。康亲王崇安,因为他谥号修,王府中称为修太王坟。还因为王爷坟在金顶山东侧,村名叫过东王坟,现名金顶山村。自从崇安王爷葬于狼山之后,大概觉得“狼山”不雅,于是改称“金井山”。“金井”与“金鼎”谐音,于是改称金顶山。还有一说:山上有一庙宇,俗称菩萨庙,庙内有石碑,已断为两截,文字漫漫不清,不知建于何时。该庙的殿顶覆以黄瓦,金碧辉煌,于是命名金顶山,之后村以山名。
金顶山上依山势修建围墙,至今尚有遗迹。过去,以山墙为界,山墙以南属金顶山村管辖,山墙以北属琅山村管辖。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便应运而生,金顶山村的村民称此山为金顶山,而琅山村的村民则称此山为琅山。同一座山,两个山名并存,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001.jpg (156.79 KB, 下载次数: 0)

001.jpg

002.jpg (183.79 KB, 下载次数: 0)

002.jpg

003.jpg (214.75 KB, 下载次数: 0)

003.jpg

004.jpg (126.49 KB, 下载次数: 0)

004.jpg

005.jpg (129.22 KB, 下载次数: 0)

0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5-10 08:39:59 | 只看该作者

006.jpg (212.63 KB, 下载次数: 0)

006.jpg

007.jpg (217.71 KB, 下载次数: 0)

007.jpg

008.jpg (194.37 KB, 下载次数: 0)

008.jpg

009.jpg (191.03 KB, 下载次数: 0)

009.jpg

010.jpg (240.02 KB, 下载次数: 0)

010.jpg

011.jpg (187.57 KB, 下载次数: 0)

011.jpg

012.jpg (214.84 KB, 下载次数: 0)

0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6-5-10 09:07: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后老刘 于 2016-5-10 09:23 编辑

承恩寺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路北。
    承恩寺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传说是隋炀公主隐居疗疾之地。明朝时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明正德年间(1506-1521)武宗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山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由此而得名。
承恩寺以建筑奇特而著称于世。一般的佛教庙宇的钟鼓楼为单体建筑,而承恩寺则是把二者设在天王殿延伸的转角处,在此处起阁,东设钟,西设鼓。另外,寺院四角各有一座雕楼,四座雕楼间有暗道相互连接,有明显的军事功能。现存的雕楼与庙宇相连,这是寺庙中绝无仅有的安排。
至于为什么作如此设计,据说是因为与明朝预防宁王宸濠反叛有关。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宁王的五世孙,封地在南昌。因远离首都,奸人鼓动,养兵蓄财,终于谋反,一路北上,名城迭陷。其实当时的宫廷中都知道宁王要反,但得其贿赂,于是都隐瞒不报。承恩寺适在这种形势下修建,明武宗皇帝不仅亲为此寺赐名,而且命寺住持宗永为朝廷专管佛教事务的官员,说明该寺地位不同一般。正是由于宁王反叛的大形势所迫,加上本寺的重要地位,为加强保护,以防不测时可作为避险之居,承恩寺在建寺时增加了军事防御的重要功能。此外,明代官员和太监修寺成风,其实许多人未必真正信佛,但以修寺之名可以为自己修建郊外别墅或墓地,如碧云寺即曾为巨宦魏忠贤生圹,因为是私宅墓地,所以设法保护自己的宅园也成为当时修寺时的考虑之一。同时,由于承恩寺地处燕山山脉附近,当年鞑靼等少数民族也时有来犯,所以防御也实在重要。
据清《日下旧闻考》第一百零四卷记载:“承恩寺明碑二:一为敕谕碑,正德八年(1513)立;一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立。”李东阳的承恩寺记略写道“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曰翠微,有新刹一区,额曰承恩。……兹寺经始于正德五年(1510)庚午之春,落成于八年癸酉之秋,额名实上所赐,且命僧宗永为僧录司左觉义,兼本寺住持。”
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寺庙登记》档号J181-15-240记载:“承恩寺坐落西郊第五分署磨石口村十四号,……本庙面积约十四亩,房屋共一百零三间,附属土地面积平地山地一顷六十亩,附属房屋,乡房一百二十五间。”可见规模非常之大。
由于承恩寺从建造开始就充满了神秘感,因此从建成之日起,即不对普通信众开放,平时也是山门紧闭,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奥秘。在明朝后期,由于承恩寺特别秘密,一时被传为明朝东厂等特务机关的办公地点或者用于秘密接待贵宾的场所。
北京城内另有一座名叫“承恩寺”的寺庙,一说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的,一说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其座落于内二区宣武门内象房桥西承恩寺胡同五号,仅有房屋十五间。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行制的特殊性上相比较,模式口的承恩寺都可以称作为中国佛教寺庙中的特别之作,其奥秘之处还留待后人去研究、探索与思考。

如今的承恩寺于2007年前后得到了重新翻修,并被作为私人会所使用,沿袭了他从诞生起就是少数特权阶层使用的历史传承。

01.jpg (155.79 KB, 下载次数: 0)

01.jpg

013.jpg (184.08 KB, 下载次数: 0)

013.jpg

014.jpg (215.94 KB, 下载次数: 0)

014.jpg

015.jpg (147.6 KB, 下载次数: 0)

015.jpg

016.jpg (119.75 KB, 下载次数: 0)

016.jpg

017.jpg (157.18 KB, 下载次数: 0)

017.jpg

点评

感谢老刘策划的好活动!探幽揽胜之余,更兼配以详尽的文字资料,翠微名园,西山古寺,诸多形胜景点的前世今生,及其连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清晰的呈现我们眼前。西山的古韵,萦绕在我们耳畔,历史的苍凉,就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2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6-5-10 09:19: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后老刘 于 2016-5-10 09:21 编辑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坐落于北京西郊翠微山下第四纪冰川擦痕处,是世界上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擦痕实物为基础建立的博物馆。冰川擦痕是地质学家李捷在勘测永定河引水渠地质、地貌时发现的,并经过了李四光等国内外专家学者鉴定,陈列馆的展陈分为冰川擦痕遗迹和5米长的画廊,包括鸵鸟蛋、恐龙蛋、三叶虫、猛犸象牙等化石及各种大小不同的冰渍石实物标本,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冰川擦痕不但清晰可辨,而且集中连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1957年被北京市列为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018.jpg (130.15 KB, 下载次数: 0)

018.jpg

019.jpg (131.08 KB, 下载次数: 0)

019.jpg

020.jpg (120.23 KB, 下载次数: 0)

020.jpg

021.jpg (123.47 KB, 下载次数: 0)

021.jpg

022.jpg (133.72 KB, 下载次数: 0)

022.jpg

023.jpg (154.51 KB, 下载次数: 0)

0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6-5-10 09:26:27 | 只看该作者

024.jpg (184.28 KB, 下载次数: 0)

024.jpg

025.jpg (170.89 KB, 下载次数: 0)

025.jpg

026.jpg (175.47 KB, 下载次数: 0)

026.jpg

027.jpg (138.74 KB, 下载次数: 0)

0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6-5-10 09:3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后老刘 于 2016-5-10 09:33 编辑

法海寺护法金刚殿前100米处,有将南北连成一线的古桥一座。桥长5米,宽3米,石板桥面,没有栏板,更无桥墩,桥面拱起,俗称“罗锅儿桥”。令人称奇的是桥东、西两侧对称地长有柏树,每边2棵,共4棵,人称“四柏一孔桥”。新中国建立后,为方便车辆通行,改建为平桥。
四柏一孔桥为由模式口去法海寺必经之地。相传,法海寺即将完工时,御前太监李童前来验收,接连五天没挑出半点毛病,心中虽喜,但不情愿付给工匠工钱。最后,他发现寺门外有条1丈多宽的小河,河面上有木板桥,顿生一计。李童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对工匠们说:“今儿是八月十三,后天皇上要来,木板桥经不住皇上的车辇。两天内必须修好‘四百一孔桥’,‘四百’代表皇上威震四方,‘一孔’代表皇上是一国之君。两天内修好桥,不仅按规矩付给工钱,而且每人另赏5两银子;要是造不好桥,每人扣100两银子。”
匠人中有个江西姓路的工匠,看到夕阳映照的水面上有几棵树影,顿时眼前一亮。
十五大清早,李童就听到下人禀报:“工匠们把桥修好了。”李童急匆匆地来到小河边,只见青石板单拱桥已经修好,东西两边各有柏树两棵。他问工匠:“这儿只有一孔桥,那四百座桥在哪儿?”路工匠手指两侧的柏树数着:“一、二、三、四,这不正好是四柏吗?”李童只好照付工钱。

028.jpg (179.22 KB, 下载次数: 0)

028.jpg

029.jpg (179.49 KB, 下载次数: 0)

029.jpg

030.jpg (177.27 KB, 下载次数: 0)

0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6-5-10 13:1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后老刘 于 2016-5-10 13:21 编辑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麓,被群山环抱,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这是一座以壁画闻名于世的明代古刹。法海寺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正统四年(1439年)创建,五年建成。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寺内最为珍贵的是殿堂墙壁上,大量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
法海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1.jpg (188.43 KB, 下载次数: 0)

031.jpg

032.jpg (199.32 KB, 下载次数: 1)

032.jpg

033.jpg (119.31 KB, 下载次数: 0)

033.jpg

034.jpg (156.31 KB, 下载次数: 0)

034.jpg

035.jpg (243.08 KB, 下载次数: 0)

0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6-5-10 13:42:5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现有两座龙泉寺,众所周知的是西山凤凰岭脚下那座。其实在石景山区的翠微山上还有一座龙泉古寺,始建于元代,至今已经湮没无闻。这座龙泉寺位于法海寺西北山上约一里处,由李童墓碑西侧小路上行百米即到。至今龙泉寺并未开放,尚在修缮中。从门外看去,寺院并不大,山门较新,并无匾额,亦无文保碑。寺院西侧的“龙泉寺饮善茶苑”已经停业多时,整个寺庙处在半山腰上,显得甚为寥落。

02.jpg (136.15 KB, 下载次数: 0)

02.jpg

036.jpg (216.07 KB, 下载次数: 0)

036.jpg

037.jpg (202.27 KB, 下载次数: 0)

037.jpg

038.jpg (182.39 KB, 下载次数: 0)

038.jpg

039.jpg (212.7 KB, 下载次数: 0)

03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