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4日下午16时15分,灵山上又一名驴友“勇敢”猝死,而同一个俱乐部连续两年在同一个山区出现两次猝死事件,不由得让我们要关注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惨剧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或者减少这种概率事件?
下面是风信子网友的建议,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吧!
关于老兵户外两次猝死事故的回顾和思考
作为老兵户外三次活动参加者对当时活动情况的回顾:
2015年8月8日,塔儿寺-北灵-黄草梁-柏峪穿越,绿野活动帖子http://bbs.lvye.cn/thread-1360329-1-1.html,报名24人,通过17人,实际参加100人左右。活动当日有一人扭伤,于当晚10点下山,第二车大约50人于第二天凌晨2-3点回到北京。
2015年9月13日,西南灵穿越,绿野活动帖子http://bbs.lvye.cn/thread-1376797-1-1.html,报名人数26人,通过18人,实际参加100人左右,车费与帖子相符。活动当日下午2时左右,于接近南(或者西)灵顶的垭口处猝死一名队员;
2016年6月4日,东北灵穿越,绿野帖子http://bbs.lvye.cn/thread-2368499-1-1.html,报名10人,帖子中要求人数38人,实际参加人数100人,帖子中说明的车费与实际不符。活动当日,于九龙洼到北灵之间的岔口处猝死一名领队(群名:勇敢)。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老兵户外组织的活动已经发生猝死2人,据说其他活动时还时有摔伤、扭伤等多起事件发生(具体,请调查老兵户外的相关活动)。作为曾参加3次老兵户外活动的队员,对此有几点疑问和感想:
1、 活动强度与报名限制。这两次猝死事件,均是连穿活动,具有一定强度,但是老兵户外的帖子仅作了提醒:请参与者正确评估该活动存在的危险性,风险自负。而并没有采取实际措施,如有相关的”登山履历要求”或组织者“熟悉本人的体能状况”等,两次活动均有首次参加户外的人员报名并被批准。实际上,首次参加户外登山活动的人员,由于不了解活动路线和实际强度如何,并不一定具备正确评估自身体能与活动强度是否匹配的能力。
2、 严重超员,缺少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制定。每次活动均在100人左右,户外登山运动属于高风险活动,如此人数众多的活动,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包括领队具备急救能力的也微乎其微。
按照基本常理也能推论出:参加人数过多,风险必然增大。实际也说明,我所参加老兵户外的每次活动都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顺利安全返回,对于参加者来说,安全得不到保障。
3、 打擦边球,实际为非AA队。发在绿野AA版上的两次活动,均不是AA活动,不告知参加者准确的包车费用和人数,基本由领队在车上说一个费用,就按照这个费用收取。
要求调查本次包车的费用和人数。每人可能加收8-10元。每次活动都是如此,同样的路线,比别的AA队高10元左右。
AA队和有一定盈利的商业或半商业队,领队在承担责任上应该有区分。如果是真正的AA队,属于风险自担,如有事故发生领队无责任;如果是商业队或半商业队,领队或组织者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 老兵户外的活动同时发在绿野AA、517、QQ群,同时招募参加人员。这样使报名者得到的信息与实际不符,可能会导致报名者在判断活动是否报名和参加时出现失误,增加个人风险。
5、 组织者、管理者、领队组成员不具备组织和领队人数过多的户外登山活动的能力和素质。
惩前为了毖后,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写出这些,不是为了也不想追究组织者的法律责任(毕竟法律也不完善),而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我们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个人权益,尽可能的减少各类风险,其中活动组织者也是一项风险,整理出这些,不尽之处敬请核实和调查。在此,作为一名经常报名参加绿野活动的会员,有以下建议:
1、 制定绿野AA活动规则。
2、 规范AA活动管理行为。如,领队要求、人数要求、审核等。对于多次出现事故(如猝死、事故、超员、非AA行为)启动相应惩罚措施。
3、 调查老兵户外本次活动,并封掉老兵户外发AA活动的权限。
4、 建立户外活动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超过一定队员或一定强度的活动,要求进行该次活动的风险评估和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备绿野相关部门。风险评估包括:人员(领队、参加者情况、人数等);天气(小、中、大雨天、雪天、雷暴等);路线风险;交通工具风险等。
以上为一名参加者的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提出修改意见。谢谢。为了保护好自己,请匿名处理。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