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1964|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重雾细雨锁险峰,弱驴强线也从容(长篇记实全文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8 12:22: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2 09:50 编辑


大雨、天黑、断崖,全队降绳安全下撒,请关注长篇记实(上部)

重雾细雨锁险峰,弱驴强线也从容
[size=18.6667px]   2016年9月17日我与我的队友们穿行在清水尖--髽鬏山的大脊之上
   
    清水尖—髽鬏山这条户外线路,在北京周边的户外线路中,处于一种比效特殊的位置,
   
    说它难走,绝不是北京周边强度最大的线路,说它有风险,远比不了箭扣、单边墙。
  
    但是这条线路走的驴友并不多。除了一些强悍的驴友偶而会组队或独自踏行之外,鲜见有普通驴友去征服这条线路。

    具体原因,我一直没见过有人解说。

    但是,2016917,我和我的队友们一起走过之后,我大悟彻悟,这条线路的累计爬升高度和累计下降高度,实在是太大了。
   
    全程累计爬升高度竟然达到了1600多米。(六只脚实时全程记录,上升高度:1621,下降高度:1674)。
   
    这个上升和下降高度,确实不是我这样的最普通的驴友们一天活动内所能承受下来了,也难怪这条线路走的人不多。

    清水尖—髽鬏山这条线路,是我个人魂牵梦萦的一条户外钱路,强悍的驴友们也能会对此或嗤之以鼻,或对此不屑一顾。
   
    但是我要说,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类的弱驴与你们的最大区别。我们只敢心有适合我们自己的目标,我们也只敢对我们自己心中的线路魂牵梦萦。

    征服清水尖—髽鬏山这条线路的想法,在我个人心中己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原因有二,一是我个人在绿野网站上发布过的那篇以髽鬏山为题材的户外短篇小说《髽鬏山之迷》并没有经过真正的实地考查,小说中的实景描述基本上都是嗟来之词。二是髽鬏山地区的种种“神密”和传说,一直让我挥之不去。

    我发布这个帖子,并不是想证明我有多牛,但是我一定要复述出我的这些很牛的队友,尽管他们的牛气并不完全是表现在体能和技术方面,但是我想说,他们的勇气,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协同,甚至于是他们的服从,都是很牛的。

    他们是:密蜡,阿兹、山林、小花、可儿、小肖、云淡、老刘。(从左至右)


未完待续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来自 2#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4:1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14:12 编辑

   
    2015年间,我在绿野网上发布过一篇帖子《折羽而归的髽鬏山之行》在帖子的结尾,我说过:髽鬏山,我还会再来,但是我不会再是一个人来了。
   
    20169177点,双车九人,四季青桥南会合,直奔千军台方向,我和我的队友们的髽鬏山之行开启。

    这个活动两周前通过某种特定方式发布出去后,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响应,经过慎重考虑,我确定是三台车,12个人的活动具体方案。(有一台车16号被大雨困在了延庆山里,未能成行,只成行了两台车)
   
    在队员的选择上,我几近克刻,强行制定了几个标准,第一,女队员最多不超过四个人,且必须是有一定户外能力和经历。第二男队员的综合能力必须在我之上。第三,心理素质好,而且团队意识强。

    虽然我一个人曾走过次这条线路的一些上升段,但是全程线路对我来说却是未知,而我也是第一次与十几个人一起走这种一切都是未知的户外线路。

    活动信息扩散出去之后,很快就确认了10名队员,而另外两个名额却让我面对着很多报名者朋友的名单费了一番周旋。

    不是没有适合的人选,只是我内心中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次活动一定不会很平静,一定会有点什么让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这种感觉也让我一直期待着能有更强悍能力的驴友加入我们这次活动的队例之中。

    出发前两天,我才最终确定了12个队员的名单,我是觉的可以了,我的这些队员应该能够支撑起这次一切都是未知的活动,也能够应对基本的户外突发情况。

    出行的前一天晚上8点,当我最后与每一名队员确认活动行程的时候,其中一名自驾车朋友告之我,他的车下午被大雨困在了延庆山中,晚上如果回赶,可能也要很晚。

    我表示理解并告之这位朋友,他的车取消这次活动,千万不要冒雨回京。

    阿兹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共同策划人,所有的基本装备他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除了个人的基本装备之外,我们还带上了两条各是20的重磅大绳,

    带上了相应的刀具,照明工具,多种药品,安保器械,甚至于我们还带上了一把多功能战楸。

    食饮方面,虽然是一天的活动,但是做了能支撑两天时间的饮食准备。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4:5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15:15 编辑


    在具体活动线路的选择上,我和阿兹也费了一番周折。
   
    清水尖、髽鬏山地区的山地小路纵横交错,从多个方向都能上到这条大脊之上,最基本的上山点,北有法城、付家台、关建台几条线路,南有鸽子峪,千军台,北港沟等几条线路,东边还有安家庄等线路。
   
    究竟那条线路更适合我们这支队伍?那个进山点更有利于我们自驾出行?比对了很多方案,最终确定走北港沟、经娘娘庙,直上清水尖,沿大脊奔髽鬏山,最后从髽鬏山下撒回娘娘庙,返北港沟这条环形线路。

    线路确定了,还有一个最关建的问题,天气。

    一周前的天气预报一直在告之人们,917,京西地区是阴转小雨。

    这条线路如果是雨天能上去吗?就算上去了,能下来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为此,我们做了两条备选线路方案,一条是不上清水尖了,直接从娘娘庙附近转左方向直上髽鬏山,另一条是京西地区就算遇有大雨也相对安全的线路。

    两条备选线路通告队友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至认同,这样我个人的心里稍稍有了点安许。

      8点整,两车九人到达北港沟,看着每一个队友欲欲试跃的状态,我破天荒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原地休整30分钟,并要求早上没有吃好早餐的队员,现在必须补食早餐,并且要求大家做好上升前的身体预热准备活动。

      830分,全队集合出发,奔向北港沟深处。

    髽鬏山,我们来了!


未完待续

点评

环穿,强度挺大的,干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8 15: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6:18: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16:20 编辑


    在娘娘庙前的林场小广场上,照过合影后,我征寻了山林队友的意见,我们应该执行主线路方案,还是备选一的方案。

    因为这个时间,抬头看去,整个京西地区完全垄罩在阴云之下,风也不大,没有一点能够阴云散去的迹像。

    山林说,你决定吧,不管怎么走,我都会跟大家走到底。

    其他队员听到后也靠拢过来,纷纷说,我们都听你的,只要你决定了,今天不管是雨山云海,我们也跟你上去。

    队友们的信任让我很是感动,我细细的打量着满天的黑云,认真回想着近两天的天气变化,心中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对全体队员说,今天我赌一次,我赌晚上六点之前不会下雨。

    队员们竟然一至通过了我的这个“豪赌”。

    小休后的再一次出发前,我认真把所有队员集聚有一起,认真的宣布了我的要求:

    带出去的队友,每一个人都不是累赘,跟过来的队友,每一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我没资格要求大家同生共死,但是我一定要求大家绝不轻言放弃。

    从现在开始,强帮弱,快等慢,这是要求,也是纪律,为了今天的活动完美收行,大家必须无条件的执行。

    其实这话说出来后,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是干嘛啊,不就是一次户外活动嘛,至于弄的像似赴汤蹈火的样子嘛?

    看着都在沉思中着的全体队员,我从内心深处坚定地升腾出这样两个字:“至于”。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7:1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17:20 编辑

  
    说说我的这次活动中的几个主要队友吧

    山林,与我同岁,只比我小两个月的生日。

    不管在任何场合,不管在任何人面前,山林都会尊称我为“梦哥”。

    与其说这是山林对我的一种尊敬,我更倾向于这是他的一种有修养的表现。

    毫不夸张的说,山林是我步入户外活动的领路人。

    多年之前,我的户外初行,就是跟着山林走的。

    虽然这几年间,我们并非经常一起出行,但是我知道,他一直在关心我,也一直在关注我。

    最初的户外活动中,山林帮我背过包,替我带过水,教我抄近路,扶我过悬崖。

    再后来,我每次招集的不能确定全程安全无恙的小团队出行活动时,他都会意无反顾的站出来帮助我。这次活动也是如此。

    阿兹,比我小一轮还多,一个行事极为低调的强悍驴友。

    在一次又一次的同行活动活动中,不管遇到任何事,都是只做不说,或者是多做少说。

    前路不明时,他肯定是第一个冲过去找路,行程平稳时,他肯定是在最后收队。

    在多次与我同行的活动中,他就是这样前后两头跑,我的队友都习惯性的叫他阿兹大队长,并且是那种五道杠的大队长。

    可儿和密蜡,两个人都是文文静静的高级白领女孩。

    虽然她们两个人本身的户外能力并不是超强,但是她们的毅意力和行事果断的风格,会无形中感染到活动中的每一个队友。

    而且,我的这两位女队友,基本上是我们活动中当之无愧的后勤队员。

    每次活动中,她们都会为大家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

    而且每次的午餐之后,都会自动为大家收拾残局,并带走所有的餐后垃圾。

    当然还有小花,小肖,云淡,老刘,我会在后面的记述中随时插播这些队友的优秀和执著的户外品行。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6#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8:1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18:13 编辑


    从娘娘庙开始,我们踏上了真正的持续性爬升之旅。
   
    沿前往娘娘庙的100多米小土路返回到上行清水尖和下行北港沟的叉路口,全体队员再一次整理装束后,按照既定的基本队形,一个接着一个向上走去。
   
    我和山林靠前,阿兹和老刘靠后,其他队友走在我们中间。
   
    做这样的安排,

    一是全队中只有我走过这段上行线路的一部分,

    二是山林的户外经验会保证我们全队的上行节奏,

    三是面临这么大的持续爬升量,为防止有队员不适,由两位能力超强的帅驴断后保护。
   
    这样的安排,事后看是正确的。
   
    队中两位美女“弱驴”,在经过差不多五个小时的持续爬升过程中,从始至终没有出现任何可能“掉队”的迹像,此是后话。
   
    开始的几百米山路,路势平缓,路况也很好,走上去让人有一种很悠闲的感觉,这样的起始路段真让人不相信,这条上行线路是越向上越难走的线路。

    悠闲的上行了几分钟时间,便可见一拐角处北边有一个块巨大岩石,下有一个小石屋。

    大家筑足查看了一番,也没考出个所以然,不知什么年代,更不知什么人留下的这个挡风遮雨的好处所。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21:4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8 21:42 编辑


    悠闲的路段很快就被我们甩到了身后。

    接下来便是一段坚难的碎石上行路段。
   
    山林在最前边不紧不慢的走呢,节奏控制的很好。
   
    但是我却略有吃力了。

    我站在一处相对平整的地方,回头看着我身后的其他队友。

    云淡,小花,小肖,密蜡,可儿,老刘,阿之。

    哇塞,在这么坚难的上升路段,整体队形纹丝不乱。

    更让我惊奇的是,每个队员之间的行进间距,也保持的恰到好处。

    我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下一次的背牛顶绝世天梯穿越活动,我应该带着这支队伍去。

    人员配备合理,整体心理素质强大。

    我本想马上把这个想法告诉给大家,但是转念一想,先别说,再看看。

    山林回身看我站下了,知道我有些吃力,便停下脚步,招呼大家休息一下。

    山林知道,我对于这种陡然上升的大角度路段一直很畏惧,他不动声色的控制住上行节奏,帮我解脱掉了尴尬。

    这时,从山脚下传上来一阵呐喊,有几个人在山下冲着我们只闻其声不知其语大声呼叫着,队员门纷纷回应着,上下呼应,好是热闹。

    这段碎石路大约上行了200左右的高程。然后便是一段相对平缓的林间小路,正好解去大家上行的疲惫。

    看着大家的状态都很好,我悄悄的寻问了一下那两个美女“弱驴”,在得到她们没有问题的回答后,我大声喊着,全队提速。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02:07: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08:57 编辑


    这一段林间小道近乎是户外活动中最完美的山道。

    路面平整。没有任何拌脚的石块树桩物,两侧更是树风摇曳。

    走在这样的山道上,你会觉的有一种动感,人在动,风在动,路在动。

    脚下的道路似乎有一种弹性,催着你跃起,追着你前行。

    这一段路,全队行走的几乎是酣畅淋漓。

    一直跟行在我身后的云淡,看上去更是步履轻盈,我想,如果不是我在前边压着她的行进速度,她可能早就跑的没影了。

    云淡,一个你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她真实年龄的美驴。

    云淡是第一次参加我招集的户外活动,当我把她介结给其他队友时,每个人除了惊叹她的强悍之外,更惊艳于她的真实年龄与外面的差异,她是一个儿子比她的个头都高的女子,但是几乎所有第一次见到她的人都认为,她充其量也不过245岁的样子。

    我们是在一个户外群里偶然认识的,在所有的我与她的对户外认知和能力方面的聊话过程中,我一直都误认为她一个男孩子。

    当我认可了她的参加这次活动的资格后,有人告诉我,她是一个女子。

    说实话,我有点后悔了。

    我不敢确定,我与她的这些聊话是否完全真实。

    我更不敢确定,她这样一个与我从未谋过面的女子,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参加这次活动。

    再接下来的不断深入了解中,我放弃了我的疑虑,我觉得从能力方面看,她要比一般的男孩子还有资格参加这次活动。

    今天的所有上升至此,她的表现也证实了我的判断,单就户外基本能力来说,够强,够悍。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09:2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2:38 编辑


    穿过这片平缓的林间山道,在小路的左侧路边有一个废弃的石彻小房。

    以前听户外驴友说过这个石房子,好像是曾经的大寺台遗址。

    我没有考证过,真假也就不得而知了。

    全队快速略过石房之后,便钻进了一条沟里。

    沿沟而上又是一大段上升的路段。

    由于前一段路效为平缓,这段上升的开始我个人并没有觉的很吃力。

    在这段路上,我没有给队员们的休息时间,只是我悄悄的招呼走在最前边的山林,让他放慢一点速度。

    我想看一看,今天所有的队员,不管男女,不管强弱,是否能在无休息时间状态下,坚持着走完这个大约有一公里多的上行路段。

    就这样,全队持续性的上行了大约40分钟时间。

    就在我累的双腿发抖,大汗淋淋,心藏狂动的时候,走在前边的山林回身告诉我,到鞍部垭口了。

    我仰天狂吞大气,心里想,要是再走下去,我可能真的要不行了。

    在鞍部垭口,我对全体队员说,现在卸包休整,进补食水,15分钟时间。

    听我这样一说,几名队员们纷纷卸下双户包,整个人都平瘫在地。

    看的出来,每个人都很疲备了。

    从传说中的大寺台遗址到这个垭品鞍部,大约有1.2公里的距离,持续上升高度大约350

    实话实说,这种高程比,在我的户外经历中,还是第一次实现中途无休息状态下爬升。

    看着几乎都是瘫倒在地的队员们,我的内心翻涌出一种无比自豪的感觉。

    我为我的队友们感到自豪,我更为可儿和密蜡两名相对弱弱的美驴感到自豪。

    以我对她们的了解,这个高程比的上升路段,如果是在其他的活动中,她们根本不可能持续性的爬上来。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0:18: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2:39 编辑


    小花从背囊中拿出一些零食分放给大家,惹动了大家的一阵喧闹。

    小花是一个看上去身形弱小的女孩子。

    但是,至今我也不知道,在她这看着弱小的身驱上,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

    关于小花,我曾经在《大山上有这样一群驴友》的帖子中做过一些复述,这里我就不在多述,只给大家帖出一张老帖中的照片。

    透过这张照片,如果你能有一点点的感悟,能有一点点的启发,也便是与我们心有灵栖的朋友了。
   
    在大家休息的时候,我计算了一下时间和余下的行程。

    这个时候己经是1040左右了,从这个鞍部到清水尖顶锋大约还有两公里的行程中,而在这个余下的行程中,更多的是那种陡峭上行的路段。

    我简单的做了一下评估,决定把登顶的时间定在一点左右。

    同时我也决定,在余下的上行程中,要增加一些休息时间,以保证全队的最后登顶体能。

    简单的评估之后,我对大家开玩笑的说到,刚才这段路上,怎么没有人要求休息啊,是不是都成超驴了?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我的话意。

    我再说道,你们没发现这段路是一直走上来的,中间没给大家的休息时间吗?

    听我这么一说,队员们才明白过来,密蜡接了一句,为什么啊?

    我直言说,我是想刺探一下大家的极限体能,看一看在持续一公里的上升路段,大家能不能坚持下来。

    听我这样说,可儿狠狠恶了我一眼说,你不让休息,谁敢停下啊。

    我知道,这段上行对她和密蜡来说,真的是太坚难了。

    她们挺过来,虽然是一种很无奈的服从,但是还是挺过来了。

    我还想在说点什么,话到嘴边没有说出来。

    有这样的队员,我还能说什么?我还需要再说什么?

《大山上有这样一群驴友》一帖中小花的背影照片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2:3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2:40 编辑

十一

    从垭口到连理石大约有400左右的路程。

    这个距离并不长,但是从出行前的资料准备和分段线路预案中,我清楚的知道,今天的行程中最坚难时刻终于摆在了我和我的队友们面前了。

    甚至于,今天能不能登顶清水尖,都取决于在这一小段上行路段时全队的状态。

    坡度大,碎石多,完全是之字形的崖边小路。

    我个人毫无把握在现有的体能状态下,还能冲上去。

    虽然我知道队内有几个很强悍的队友,但是,我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把能把全队带上去。

    可是事以至此,路以行此,没有退后的可能,只有向上走,也必须向上走。

    这段路的高程比,大约是21,也就是说,每前进两米距离就要上升一米高度。

    面对如此坚难的路段,我心生一丝悔意,我觉的不应该带可儿和密蜡两个人来。

    她们能挺住吗?她们能上去吗?

    我用开玩笑的方式试探着:“现在有没有人要求下撒?想下撒的快报名,要不然往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大家听了我的话,以为我是在认真,便一片哗然。

    看到队员们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我起身大喊一声:

    保持原有队形,出发。

    这400多米几乎完全是干拔上去的路段,用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

    在这段路上,我只对走在最前的山林重复的说着一个字,慢,慢,慢。

    坡度太大,需要慢,碎石太多,需要慢,崖边小路,需要慢。

    我个人的体能状况,也需要慢,我身后有几个队友也需要慢。

    就在这时,山中突现一片大雾弥漫,能见度随之降到了二十米之内。

    眼前的一切一切都开始迷茫起来,甚至于我身后的第三名队友,我都看不清身影了。

    我招呼了山林,让他先停下来。

    我又用手台抄呼阿兹,让他尽量使后边队员向上靠拢。

    我是想收缩一下全队的距离,尽可能的把所有人员都控制在有效的视界内。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3:1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3:14 编辑

十二

    经过近40分钟的坚难上拔,全队终于站在了传说中的连理石面前。

    连理石,两块巨型突兀的大石块,傲然耸立在这个独锋之颠。

    你说它们是背靠背也行,你说它们是肩并肩也行。

    总之,这两城巨石,就是这么并排的展现在能够到此的所有人的面前,并引起人们的无限想像。

    在连理石前,全队再一次休整。

    我的本意是想让大家好好休息一下。

    但是,这绝美的眼前近景,这朦胧的远天大雾。让所有队员都兴志高涨起来。

    几个女队员开始了今天行程中的集体首秀,

    一个角度一个角度,一个方向一个方向的拍起大照。

    就连有些恐高的可儿,也在密蜡的鼓励下站到了一块悬石上。

    但是,队员们的欢天喜地,让我硬生生的给拍了下去。

    我知道,这时间,这路程,这安全,这一切的一切的问题,我必须掌控好。

    我不能任由他们的兴致。

    当我大喊,收拢队形,准备出发时,几个女队友一齐向我投来“愤怒“目光。

    我知道她们没有玩够,没有闹够,更没有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4: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4:09 编辑

十三

    从连理石到夫妻树,虽然也是持续的上行路,但是相对平缓一些。

    这一段路也是驴友们传说中的蕨菜台

    一个很大的树木茂盛密的蕨菜台。

    这里有一条小路向东北方向横切可去往十八潭、安家庄。

    在厥菜台中间有两棵很大很近的白桦树,驴友们命名为“夫妻树”,树上一个人多高的地方横生出一个粗大的树干,树干上缠着一块白色布条。

    这块白布条,引出了全队的争论,大家纷纷猜测,这布条的用意。

    我想大概、可能、也许是用来做祭事之用吧。

    如果有哪位驴友正好看到本文此处并知道这个树挂的白布条的真正含意,请赐教一二。

    在夫妻树边,全队又休整了一次。

    小肖,拿出一大包大白梨分给大家。

    我一看,这包大白梨的分量不会轻了。

    虽然我知道小肖的体能不错,但是背着这么一大包的梨上来,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走过去,用手再拎起他的双肩包,大约还有78公斤重。

    我转身问小肖,你带了多少东西啊?

    密蜡接过话,他是替我背的。

    我再看了一眼密蜡的背包,也是鼓鼓的。

    我悠了他们一句,都没少背啊。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小花大喊,都别说了,都别说了。

    我询声看去,小花双臂环抱,一脸惊恐。
   
    我赶忙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小花躲向阿兹身后,指着白布条说,他们老讲鬼故事。

    我听后哑然而笑。

    我知道,这个潜在体能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的女孩,就怕这个。

    这时,可儿慢悠悠的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可儿名言:

    你脑子里有什么,这满山上便是什么:你脑子里没有什么,这满山绝无踪迹。

    才女,高人,妙语。

    反正这句话让我是五体投地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5:0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19 16:03 编辑

十四

    离开夫妻树,全队急速行进了10多分钟,便到了一个很大的垭口。

    垭口中间有用石头垒砌的正方形图形。

    这个图形所有地也是从北港沟方向上行到清水尖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点。

    我知道,全队冲顶清水尖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了。

    我停下脚,挥手示意我后身的所有队员超过我,跟上最前边的山林。

    我想,这冲顶的最后时刻,

    我应该是最后一个,我必须是最后一个,我也一定是最后一个。

    我要亲眼目睹我的所有队友们冲向清水尖顶锋,

    我要亲身见证我的所有队友们冲向清水尖顶锋。
   
    我目视着一个又一个快速从我身边经过的队友,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强有弱。

    但是,不管是男是女,不管是老是少,不管是强是弱。

    我把你们带上来了。

    最后这一步之遥,我不再鼓励你们,不再动员你们。

    最后这一步之颠,我不再安抚你们,不再打扰你们。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我在你们身后,我确保你们每一个人冲向清水尖之颠最后时刻的安全。
   
    这个时候,

    我的内心深处再一次升腾出58生日前一天,冲向绝世天梯背牛顶时由心而发的几句自勉:

残阳夕照品翠岭,
梦旅依旧欲问顶:
苍海进退妆崚俊,
桑田悲欢筑人生。


本帖上半部完
如有兴趣,请继续关注本帖下半部
——雨夜下撤,遭遇断崖,全队绳降,安全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4:5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0 15:50 编辑

大雨、天黑、断崖,全队降绳安全下撒,请关注长篇记实(下部)

重雾细雨锁险峰,弱驴强线也从容
[size=18.6667px]   2016年9月17日我与我的队友们穿行在清水尖--髽鬏山的大脊之上

十五

    清水尖,海拔1528,据称是西山之祖。

    清水尖向西南方向沿顺着一条大约五公里的山脊,在山脊的另一个端点就是髽鬏山。

    这两座海拔高度差不多了山峰,遥相呼应,千百年来共同傲视着京西地区大大小小的群山众岭。
   
    全队冲上清水尖主峰之后,我只对大家说了四个字,休息吃饭。

    然后我便去寻找主峰上通往髽鬏山的路口。

    顺着路口下切走出去几十米,我见路迹还算明显,便返回主峰。

    这时我看见,在主峰上稍微平坦的那块空地上,竟然密密集集的堆放着有一平方米面积的食物,怎么带上来这么多啊?

    晕的素的,凉的温的,炒的炸的,煎的煮的。

    看着这些让人眼晕的午餐,我突然想到,这可能是我私下里和几名队员说,要多带一点食物的话有关。

    也怪我没把话说透,我想让几名队员稍稍多带一点,是为了防备万一今天下不去山了,大家还能有食物进补。

    这事闹的,既带之则吃之,那就放开了吃吧。

    餐间,我再一次评估了整个行程的时间节点。。

    我们上来的时间正好是1点半,按照常规,午休时间一个小时左右比效适合。

    这样我们休息后再开始横穿这条山脊,就是2点半了。

    这条起伏有300累升的山脊大约有五公里,正常行进速度两个小时应该能完成。

    从髽鬏山下行至娘娘庙大约是6公里,正常行进速度两个小时也应该能完成。

    这样我们最正常的下行到娘娘庙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既:630分,这个时间也正好是我赌今天在此之前不会下雨的时间。

    我决定,一切按计划进行,全队午餐加休息时间为一个小时。

    至此,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我只是从时间上考虑问题,没有把路况,天气变化、体能消耗等因素叠加进去。

    也正因为我这个不可推脱的低级错误,使全队在下撤的最后时刻,陷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境,让全体队员承受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5:4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0 15:49 编辑

十六

    午餐的丰盛,远远超出了我对户外路餐的认知。

    小刘还带了一瓶半斤装的白酒。

    小刘,网名叫老刘。

    我也想叫他老刘,但是,他坚持让我叫他小刘。

    小刘是我这次活动中最后一个确定下来的参加人员。

    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并不认识。

    在确定人员名单的过程中,为了使这次活动据有体能方面的双重保险,我直接电话,分别邀请了两位活跃在绿野网上的我的朋友,当然也是绿野网上公认的超强驴友。

    遗憾的是,我的这两位顶尖级的的驴友,都是因“档期己满”无法参与我的这次活动了。

    最后一个名额,我本想在那些要求参加活动的人员中选择。

    这个时候,小刘进入了我的视野。

    玩车酷男,身体强壮,为人热情,这是我对他的第一认像。

    只不过,我略有担心的是,他住的地点与我们集合的地点很远,我担心他赶不上集合时间。

    但是,他的一句话,让我当既就确认下来,最后一个名额,就是他了。

    他说,男人,承诺下来的事,就算是天蹋地陷了,也要做到。

    正常情况下,我个人是坚决反对在户外爬山过程中喝白酒的。

    但是今天,看着这些经过山风热汗的洗礼,经过重雾细雨的侵蚀,经过坚忍执著的攀升,陪着我一起冲上清水尖的队友们,我还是决定和大家一起喝上几口。

    同时,我也“毫无情面”的规定,两个司机一滴酒也不能沾。

    手台里传出了一阵阵非常清晰的通联,大致听出,此时有两支户外队在我们的手台通联范围之内,一支是在铁坨山上,一支是从我们的对面走过来。

    我拿起手台,呼叫了这两支队伍的领队,虽然我们双方都不认识,但是此时此刻,同在山上,我们就是朋友,就是战友,就是驴友。

    与两支队伍互道珍重,互祝平安之后,我溶入了全体队员的大餐之中。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2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0 21:59 编辑

十七

    清水尖—髽鬏山这条大山脊上,素以乱崖和野丛相间而闻名。

    脊上虽有窄小山路可以通行,但是路面经常被树藤缠封,不大好行走。

    午休后,从全队踏上这条横穿两山之间的小道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预感,这时间怕是不够用了。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个人竟出现了脱误全队行进速度的状态。

    莫名其妙的有些头晕。

    并不觉的累,但就是不想在迈步了,甚至于有几个片刻,几乎想放倒自己睡上一会。

    这么多年的户外实际行走中,一般在这个时候,都是我个人状态最好的时候。

    我是属于慢热形的体能,只要中午过后,不论是再强力上行,还是起伏行进,还是急速下行,我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今于却一反常态,这是一种很鬼异的表现。

    不知不觉间,我和大多数队员拉开了距离,我的身后还有阿兹,但是前边的人至少在我百米之前。

    阿兹看出了我的窘境,伸手要摘我的背名,我没有给他。

    我知道,他的体能虽然无与论比,但是整个一上午的收队重担,使他走的并不轻松。

    就这样,走走休休,休休走走,阿兹始终在我身后,时不时的还拉我一把,扶我一下。

    对于行进在山脊上的整个队伍,我并不担心什么。

    前边有山林,有小刘。节奏与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我拖在后边,还要阿兹专陪着我,我还是心有不甘。

    前边的队员可能也查觉到了我的慢行状态,全体停在一个还算宽展的路面上等着我。

    当我一步两晃的赶上来的时候,大家一齐关切的咨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不适。

    我只是默默的坐下,没有说什么。

    我不能让大家有心理压力,我要尽快的把状态调整过来。

    我心理默契默的这样想着。

未完待续

点评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相同。我爬山绝对不敢喝酒,一旦喝酒就头晕腿软走不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0 22: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1:55: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0 22:00 编辑

十八

    这一次并不在整个行进过程中的休息计划之内的休整,让我觉的状态略有好转,再次起身时,头也不很晕了。

    休息了大约十分钟时候,我决定让全队加速,我也尽量跟上全队的节奏。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脱误行进速度的情况。

    午休时从手台中得知,有一只人数比我们多的户外队是从千军台上来的,此时正与我们相遇。

    而且,相遇的交汇点也正是非常狭窄的,几乎无法错行的路段上。

    更麻烦的是,对方的队形并不连惯,说不一什么时候,就出现一个人,也说不一定在什么间距上就出现一个人。

    对方每出现一个队员,我们全队都必须停下来,小心翼翼的与对方错开,让行。

    就这样,断断续续。续续断断的让行,又让刚刚启速的全队的行进速度大打折扣。

    在又一次与对方驴友错行之后,我看了一下时间,又看了看线路轨迹图,我觉的630分之前,要想下撤到娘娘庙,有些难度了。

    行进中,不断有队员问我,咱们能不能向两侧稍稍散开,寻找一下79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血拼之战的遗迹。

    对这个要求,我坚决予以否定。

    其实,从内心里,我也想找一找,寻一寻,既便是什么也找不到,什么也寻不见,心理上也多多少少的会有点安抚。

    但是,现在的时间,此时的安全,不容我不否定这样想法,也不容我不否定队员们的建议。

    现在,我们这支队伍最应该做的就是,走,快走。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3:1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0 23:15 编辑

十九

    如果只是凭借我们这些人此时走过的这条杂草密布,乱树横生的山脊小道,很难想像出,当年会有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拼之战在这里展开过。

    如果只是凭借我们这些人眼前摄入的这座怪石突岩,起伏不定的山间大梁,很难想像出,当年会有一场石破岩残的搏命之战在这里发生过。

    然后,事实上,确实是展开过,也确实是发生过。

    历料中载记过的这场大战,,内容并不详尽,战况也无明细。

    而且,就连百度词条中,卫立煌的名下也忽去了这场大战的介绍。

    但是,从各种民间留传下来的说法,己经足够证明这场恶战的恶度了。

    传说。这场大战是中国国民党卫立煌的部队与小日本香月清的部队以“掐架“的方式展开的,既双方约好时间,地点,方式,条件,并按照约定的要约开战。

    这种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这场大战是真正的一场血拼恶战。

    而且,残暴的日寇,为达到其战略目的,置国际法于不顾,施放毒气弹,致使卫部的很多官兵坐在战壕中就被毒气熏死。

    八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天,我们走在这条横惯于清水尖和髽鬏山之间的大梁上,是乎还能感到当年的硝烟弥漫,也是乎还能透视到当年的战火纷飞。
   
    再一次的提速,我的状态是乎愎复到了应有的程度,但是,我并没有追过其他队友,我还是保持在身后仅余阿兹一个人的队例上。

    当全队进行到这条大梁的三分之二路段时,突然全队发生的堵塞,我走上前一看,一个大约有五米高的巨大崖壁横在的眼前,崖壁虽然有几点可以上行的落脚之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还是有一定攀行难度的。

    而且,此时,全体队员都明显感觉到有一种很怪异,很让人心悸的声音从高崖上面兜头罩了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23:5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2:33 编辑

二十
    高压钱,这崖上肯定有一座高压线铁塔。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这种声音我以前听到过,也是在山上听到的。

    此时,天空中正在淋落着细雨,山梁上的大风也在雨中嘶叫着。

    山林看我挤到了前边,便意识我,不能在这里停下,要让全队快速上崖,并快速通过崖顶路段。

    我刚想安排全队的上崖次序,小刘己经几个大步窜上了高崖中部一个稍宽的一点的位置,回身对大家说,来吧,我站这里做保护。

    小肖先上去了,小肖站在崖顶并没有走,他转身拉上其他队员。

    此时的阿兹,站在崖壁下,抬着头,专注着每一个上攀上崖面的队员们的动作。

    这正是我需要的,几乎是完美无懈的户外团队。

    临危处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险情突现,每个人都能够确定自己的位置。

    上到崖顶后,一个高压线铁塔果然直立在崖峰上。

    丝丝炸响的雨中磁电声混和着嘶叫着的风声,让人觉的随时都可能缠住你的身体,放倒你的身驱。

    太TM吓人了。

    我大声催促队员们,赶快走,赶快走。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0:2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2:33 编辑

二十一

    全队穿过高压线塔后,再次全速前行。

    大约十分钟左右时间,到了上行通向髽鬏山,下行通行娘娘庙的岔路口上。

    我让全队坐下休息,然后与山林并阿兹商量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他们两给我的共同建议是,不上髽鬏山主峰了,由此直接下行娘娘庙。

    我采纳的他们的建议。

    因为,这个时间己经是430分了,这个时间应该是我们预案中己经登上髽鬏山主峰的时候。

    而我们此时,还只是站在距离髽鬏山主峰大约有1.5公里的位置上。

    如果这个时间再上髽鬏山主峰。

    往返3公里,最快也要一个半小时,那就是6点钟了,

    而且,这个位置距离娘娘身庙至少还有6公里的路程

    如果6点钟还只是站在这个位置上,今天晚上全队还真有可能就撂在山顶下不去了。

    休息中,我询问了每一个队员的体能状态。

    大家都说,还可以,没有大问题。

    至此,我决定余下的行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快下降。

    我告诉队员,从现在开始,下降的全过程,只能有一次休息时间。

    而且,相对速度要快,不能在拍照,只有身体能支撑住,就不能在随意停留。

    队员们表示,完全服从这个决定。

    当全队依次开始下撤时,我向髽鬏山主峰投去了依恋的目光。

    髽鬏山主峰,我再一次与你失之交臂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1:3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7:30 编辑

二十二

    下降开始的路段,很好走。

    虽在个别地点略有小的上升,但总体上是平缓的小角度下降。

    这段路本应走的很快,但是,不断漂落下来的细雨,使山间小道也渐渐的湿滑起来。

    走在上面不敢发力,只能慢慢的向前探着脚走,想快也快不起来。

    这段路上,我的心里稍有点急了。

    我不断的看着手表,不断的看着轨迹,不断的估算着时间。

    山林好像看出来我有些心急,对我说,还是多注意脚下安全吧,你怎么看也得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下到一个大片人工松林时,天己经见黑。

    虽然还没有黑透,但是细雨蒙蒙的天色,己经让我觉的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马上就会降临到我们的面前。

    在松林处,我安排大家休整一下,并要求大家穿上雨衣。

    一为保暖,二为预防随时可能遭遇到的灌顶大雨。

    同时也要求大家把手电、头灯准备好。

    等大家准备得当,再一次加速通过这片松林的时候,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没有走在预案的路段上,我的心扑通扑通的狂跳起来。

    在出行前对全程线路做分段预案时,我清楚的知道,至山脊通向娘娘庙下行到这片松林之前,有一个岔路口。

    从那个岔路口上继续沿山脊向南到黑牛寺东会遇到第二个岔路口,左拐向东南就直接下到娘娘庙南水泥路上。

    而我们走的这条路,是从那个岔路口左拐向东下到这片松树林后在向东南下到娘娘庙大院子北侧。

    两条路都对,都可以走,但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要比另一条路难走多了,越接近娘娘庙越不好走。

    何况是在这种细雨纷纷的夜里。

    返回去重走,己经没有这个可能了。

    先不说队员们的体能还能不能支撑住返回这一段的上升。

    就是天空中不时炸响应的雷声也不允许我们再返回去重走了。

    我们唯一能走的,只能是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这个时候我把整个队伍的行进队形做了调整,我把有手电和头灯的队员间隔排开,并尽量将男女队员间距排开。

    这样,从松林开始下降,密蜡一直走在最前,我是第二个,我身后是一个女队员,其后是山林,在后都是这样间隔着排列。

    穿出这片松林后,我看天色己经基本上黑透了,我叫住密蜡,走到她的前边。尽可能的把手电回照在我的身后,能让密蜡看清脚下的路况。

    我想,这个时候,这个路况,这个天气,

    我应该是走在最前边,我必须是走在最前边,我也一定要走在最前边。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2:2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7:34 编辑

二十三

    穿过头顶的高压线后,小路两边开始出现茂密的荆棘。

    己经完全黑透了的天空中开始下起大雨。

    泥泞的路面上开始布满了松动的碎石。

    队员们不断相互提醒着,拉扶着,几乎是一尺一寸的向下挪动着脚步。

    这时,小花提议,全队进行一段时间就从头到尾报个数吧。

    我一听,这建议太好了。

    一方面,在这漆黑一片的山道上,大家都是低着头行走,很难再顾及到身前身后队友的情况。

    二方面,在这大雨如注的环境下,大家也都很难在保持住一个很有效的行进间距,真的掉在路边一个人,也许一下子并不容易发现。

    三方面,能起到鼓励士气,在这最坚难的时刻让每个人心中都感到,自己是这团队中的一员。
   
    我第一个大声报出:“一”。

    随后的队员依次报出自己的位置,阿兹收尾报出:“九”。

    这时,不知是那个队员来了一句,要是后边再出个10,就有意思了。

    小花听了,大声喊到,闭嘴,就你讨厌。

    我想,小花也不一定知道是谁说的这句话,她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然而就是她的这个本能反应,惹起了我们这支在大雨中漆黑一片的山道上坚难下撤着的队伍,从头至尾的暴笑起来。

    听到全队的大笑声,我心里多多少少的有了一些安慰。

    这个笑声也让我明确的知道了,全队的心理状态还都保持的很好。

    就这样,全队一步一步的挪动着,一点一点的下降着,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了,更不知道还有多少距离了。

    我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撑着登山仗,

    没法看手表,也没法看轨迹,只能顺着这条路向下走去。

    突然,我的脚下一滑,一下子坐到地上,

    而且整个身体并没有止住,还是在向下滑去,

    走在我身后的密蜡也随之滑倒,向我下滑过来。

    我抬起手电,向前扫了一下,我的头皮都要炸开了。

    一种极其不祥的感觉狠狠的砸在我的心里

    我的前面是一个断崖,我看不清有多深。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3:27: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4:16 编辑

二十四

    凭着本能的反应,我摔掉右手的登山仗,把手伸向路边的小丛林。

    一个巨大的荆刺深深的刺进我的手掌,我抓住了一个荆枝。

    剧烈疼痛从我的手心传向心里,我强忍着钻心般的痛,回身喊向密蜡,别动,千万别动,不要站起来。

    密蜡在我的身后,她无法看到断崖。

    以我对她的了解,她的下一个动作,一定是要站起来扶我。

    但是,这个时候,这个处境,最好我们都能安安静静的坐在地上。

    只要一动,就可能接出来不可想象的危险了。

    还好,密蜡没有动。

    我接着又对身后的所有队员大喊,都坐下,快都坐下。

    尽管后边的每一个人,都不知道前边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我现在所面对的危况,但是大家还是都很听话,基本上都蹲坐在地上不动了。

    我的大脑飞速的转动起来,认真的回想着在分段路程预案中这最后一段路的路况。

    尽管我的准备下撤线路并不是从这里走,但在做预案的时候,我还是尽可能的详细了解过这条岔路上的基本路况。

    这个点应该就是娘娘庙的后身了,这里不应该有大的断崖。

    我初步下了结论。

    我又想起来了,在一些驴友对这条岔路的描述中,都说过这条路在娘娘庙后身有一个小瀑布。

    我会不会是正坐在这个小瀑布的上沿了?

    我不敢确定,我也不敢不确定。

    我决定向前试一试,如果只坐在这里,基本上是平视的角度,没有任何办法看清下面是什么情况。

    我稍稍用力拽了拽右手上的荆枝,还好,很结实,能够支撑住我向下移动一点距离的力度。

    我慢慢的向前挪蹭着身体,并把手电尽可能的向下照射。

    还好,下边一米左右的距离是一个平台。         

    危险解除了,我才觉的,我的手痛的差不多无法忍受了。

    我松开手上的荆枝,把手电放在身边的地上,用左手慢慢的摸索着,然后拔去直立着插在我右手掌上的那个荆刺。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4: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9:28 编辑

二十五

    阿兹不知道什么时候,己经挤到了我的身边。

    他用手电向下照了照说,我先下吧。

    阿兹每次遇到有点难度的路况,都是同样这句话。

    只不过有的时候是说我先上吧。

    我拦住了他,认真的对他说,这次我先下。

    因为,在我们身后还有7个队员,我觉得,阿兹留在上面,更有利于这些队员的安全。

    我一点一点的蹭向小崖边缘,一点一点的向下伸着腿,阿兹在上边紧紧的拽着我。

    还好,一只脚终于踩到了地面,另一只脚也落实了。

    我对阿兹说,你放手吧。没事了。

    我平息了一下惊惧的内心,缓缓的向这个小平台的四周看去。

    左手边是一个向上伸沿的山体,无路。

    正前方是一个高下伸沿的大沟,无路。

    身后有路,但是却是我刚刚下来的方向。

    看来,只有右手边可能有路了。

    我把手电转向右侧。

    漆黑一团的雨夜中,我的强光手电免免强强的照出二十米外视界

    一个四方大亭出现在我的手电光亮之中,这是娘娘庙身后的大亭。

    我的心里一阵狂喜,下来了,终于下来了。

    可是,但可是,可但是。

    当我把手电光柱向回收缩的时候,我的狂喜瞬间就变成了惊谔,

    一个大约有78米高的呈70度角的向下斜去的巨石大坡面,出现在我的手电光中。

    这怎么下去?这怎么下去??这怎么下去???

    阿兹也从小崖上下来了,他站在我身边。用手电反复照向我们脚下这个巨石大坡面

    片刻之后,

    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说出了两个字:“绳子”。

    幸好我们带着绳子,我们带了两条各为二十米的专业山地崖降用绳。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08:2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残梦 于 2016-9-21 09:45 编辑


二十六

    行文至此,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要描述整个绳降的过程了。

    但是,闭目所思之际,

    我突然不想在用很多的语言来复述这个过程了。

    我只想给大家写下这样几个关建词:

    大雨、黑夜、山地、寒冷、疲惫、崖壁。

    勇气、乐观、服从、缜密、团队、协同。

    一条大绳,顺崖而下,
   
    搭建起我们这九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的驴友们,从危机四伏的险境困地通向生命安全之路的桥梁。

    搭建起我们这九个人中绝大多数人从没有玩过山地绳降的普通登山受好者在极度险境下保全生命的通道。

    看帖的朋友,如果你愿意去想像,你可以尽情的去想像。

    经历的队友,如果你愿意去回忆,你可以尽情的去回忆。

    我把这个让我们九个人同共经历过的,

    使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着惊心动魄的真情实景在此隐去,

    也算是给我们九个人留下一个能永久珍藏在心中的记忆。

    也算是给我们九个人留下一份能永久珍藏在心底的友谊[size=18.6667px]。

    谨以本文

    真诚的感谢2016年9月17日,与我一同穿行在清水尖—髽鬏山大脊上的队友们。

    感谢山林,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榜样。

    感谢阿兹,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担当。

    感谢密蜡,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坚持。

    感谢可儿,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勇敢。

    感谢云淡,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顽强。

    感谢小肖,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包容。

    感谢小刘,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友情。

    感谢小花,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怕鬼。

    感谢你们,让我在几近花甲之年,再一次学会了什么是户外,什么是成长。

    感谢你们,让我在危机四伏之夜,再一次领悟到什么叫依托,什么叫团队。

    特注:要感谢小花的词语实在是太多了,哪一个词都是用之不尽情,挥之难取舍,还是就用“怕鬼”这个词吧,嘿嘿!

全文完

    鸣谢所有看过此帖的朋友。
   本文是边写边发,文中存在大量的错别字和用词不准确,
   这是本人在网上发帖时的一惯顽劣本性,请各位多多见谅!

点评

Zou
大作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3 14:2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9-18 13:25:14 | 只看该作者
静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9-18 13:37:41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恭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9-18 13:46:43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年,经常跟队走这条线,从千军台上,玉皇庙坐车返回,来回公交,慢的赶不上公交车,必须有一定的速度。

点评

俺也走过几次,感觉不像楼主说的这吓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19 1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9-18 14: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6-9-18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坐等,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9-18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残梦 发表于 2016-9-18 14:56
在具体活动线路的选择上,我和阿兹也费了一番周折。         清水尖、髽鬏山地区的山地小路纵横交错, ...

环穿,强度挺大的,干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9-18 15:12: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那个环北京几千公里计划的一部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