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72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摄影] 《自驾游中国》河南 陕县【传说中的“地坑院”】随风随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6 21:01: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随风随性 于 2016-9-26 21:01 编辑

“地坑院”说是在河南境内,我看了看地图,几乎挨着陕西了,在河南三门峡。好在这条线路我自驾经常跑,路况还算熟悉,于是找了个周末就去了。


我在网上看了这么一句话: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16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是一段很优美的文字,道理无懈可击。从前刚看到这话的时候,心中也是意气风发的怦然心动。3年前刚从藏区回来也是赌咒发誓痛改恶习从新做人等.....

算了算了,现在我才知道,传说中的一些地方对于我来讲不过就是一个观光点而已。我旅行的意义就是告诉别人或自己:“俺来过这里,知道这里啥样”
所以很多朋友把我的旅行叫做“跑路”,而且不论这地方是“好”还是“不好”,我都想亲身经历过来过才有发言权。

跑题了,先看看官网上是如何介绍陕县“地坑院”的吧:
“地坑院”简介
河南省陕县的陕塬上,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地坑窑院又称“下沉式窑院”、“天井窑院”,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它是在平地上向下挖6米左右,形成大小不一的方形或矩形土坑,然后在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豫西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居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壮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它记录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在窑洞类居住环境中独具特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17 | 只看该作者
我驾车到达地坑院的时候,是在周六的下午三四点吧。除了导航外,也依靠沿途的一些棕色的景点标志找到的。有个相对气派的门楼,就是景点的大门检票处。门前有个不大不小的停车场,稀稀拉拉的总共不过四五台车--看来这地方真是没什么游客来访,我在里面逛了两个多小时,就遇到一拨小年轻在里面游荡(今天还是周末呢)
门票是20元(其实从门楼左边的那条路进去后就能绕进景区,这也是我后来出来时发现的)
穿过门楼,进入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18 | 只看该作者
景区弄得挺干净利落。
进入城门楼后,没走几步,穿过一个拱形的廊洞,出来就是上图里表现的一片平地,而在这片平地上整齐分布的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几个呈几乎正方形的“大坑”,这个“大坑”四边用瓦砖砌的整整齐齐,规规矩矩地垒起一个四边坎。我猜想要是下大雨什么的倒是能够有效地阻挡大水的倒灌涌入吧。
“地坑院”新奇的地方就在于:一般的村庄都修建在平地上面,而它却修建在平地的下面。那几个整整齐齐的“大坑,其实就是这”地下院落“的天井,所以”地坑院“的全称叫做”天井窑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19 | 只看该作者
我当时站在这个天井大坑的边缘向下俯拍,心里还思忖应该如何下到此处,总不能从这跳下去或者搭个竹梯子吧?然后四处环顾了一下,才发现:平平的地面上散布的那些“大坑”不全是天井,有几个仔细看就是这地下院落的入口。也许是为了给游客一个醒目的标识,这些地下入口的地方都挂着老玉米,只是开始的时候我没意识到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20 | 只看该作者
从地面到地下
顺着这些平整的台阶逐级下降,依然穿过拱形窑洞就来到这“地下四合院”的院落当中。站在地下院子里环顾四周,是等距平均的几个窑洞散布在每一面土墙上。而每一面土墙的若干个窑洞中,最边上的那个窑洞里面不是死的,而是通往其他地下坑院的通道;也就是说,每个地下坑院除了有个上升的台阶连接地面之外,每一面都有一个通道通往其他院落!
我天,这里要是捉迷藏可是真心不好逮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景点中的每个地下坑院,都是经过人工修缮的,比较干净比较整齐划一,但我觉得缺少了一点当地土著原汁原味的“野趣”,大致转了转也索然了许多。这里面分门别类地弄出了什么“商务院”“纺织院”等等,名称不同,形态大同小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22 | 只看该作者
地坑院景区的住宿
我在游荡这些看起来类似的建筑时,在“商务院”里发现了客房。(原本还纳闷,什么叫做商务院?)客房是那种多人间的窑洞,卫生间在院子角落,是公用的。整体住宿条件比较简陋,我想除非这一个窑洞中居住的都是熟人,否则和陌生人同住在里面是挺别扭的,因为窑洞都是靠门口采光,里面比较暗,相对来说也压抑些。
整个院子里不要说游客,连个工作人员也没有!透过敞开的窑洞大门看到里面似乎无人打理,也没有电视等设施吧。这样的地方不要我钱也不敢住,夜里还不得被吓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23 | 只看该作者
未及修缮的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1:01:24 | 只看该作者
其他地上景致一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