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大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天津蓟县访古探幽之旅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10:34 | 只看该作者
附:梁思成《蓟县观音寺白塔记》
     登独乐寺观音阁上层,则见十一面观音,永久微笑,慧眼慈祥,向前凝视,若深赏蓟城之风景幽美者。游人随菩萨目光之所之,则南方里许,巍然耸起,高冠全城,千年来作菩萨目光之焦点者,观音寺塔也。塔之位置,以目测之,似正在独乐寺之南北中线上, 自阁远望,则不偏不倚,适当菩萨之前,故其建,必因寺而定,可谓独乐寺平面配置中之一部分;广义言之,亦可谓为蓟城千年前城市设计之一著,盖今所谓“平面大计划”(Grandp1an)者也。
  《蓟州志》曰:
  白塔寺在州西南隅,不知创自何时,以寺内有白塔,故名。于乾隆六十年,直隶总督梁公肯堂奉旨重修白塔。工毕,立石塔下,题曰“奉旨重修观音宝塔。”
  梁碑之东,有明碑一,为户部郎中毛维驺作,其文如左:(碑文见《文化编》第三章第二节“塔下寺碑记”)
  寺之创立,虽云无考,要之不能早于独乐寺,盖其与独乐寺在平面上之关系,如上文说,绝非偶然。以规模论,独乐寺大而白塔寺小,故必先有独乐而后白塔按其中线以树立也。
  在今塔建造之先,原址是否已有一塔,已无可考。而今塔之建造,必在辽代,毛碑所谓“祖创固与城俱”者,非也。沿唐以前塔,平面率多方形,其八角形者,除嵩山净藏禅师塔(天宝五年立)外,尚未他见。而净藏塔乃墓塔,非真正之塔,故谓为唐代尚无八角塔可也。净藏塔盖为后世八塔角之前型,五代辽宋以后,其形制始普遍中国。白塔之平面为八角形,即此一证,已可定其为五代以后物也。
  塔之立面,至为奇异。全高三十点六公尺,其最下为花冈石基,基每面长四点五公尺。基之上为砖砌覆枭混及其它线条数层;其上则为栏干。栏干之上为莲座;此全部为塔之基坛。基坛之上则为塔之第一层,上冠以檐,第二层略似第一层而矮小。第三层则较第二层高,檐短浅,最上则喇嘛式之一“圆肚”塔也。
  基坛上之各部,与观音阁所见极相似。其做法盖以基坛当平坐做,故上绕以栈干。其斗拱则按平坐斗拱做法,华拱两跳,计心造。每角有转角铺作,其间置斗拱两朵。每朵之间,柱头慢拱皆连拱交隐。斗拱各件权衡,较观音阁者略肥硕,盖以砖仿木形,势必然也。
  平坐之上为栏干,其形制与阁中者完全相同,每角有圆望柱,每面之地袱、束腰、蜀柱,唇盆、瘿项皆如木制,惟巡杖方而不圆耳。各档束腰,皆用直线几何形花纹,其类数略同观音阁上层内栏干束腰纹样。而以一曲一竖联成者为最普通,各瘿项间空档,则雕种种动植物纹样,如狮子,宝相华等等。平坐斗拱普拍方(平板枋)之下,每角上有“硬朗汉”一,挺胸凸腹,双手按膝,切齿睁目,以头顶转角铺作,为状殊苦;以百尺浮屠,使八“人”蹲而顶之,挣扎支持,以至千载,无乃不仁?每面其余二朵斗拱之下,则承以肥短之檄,檄雕种种动植物纹。檄之间,作唐代几案之“腿”形,如壁画及唐代造像座上所常见者,其形式线路,颇为刚劲,而其上所雕“舞女”,姿势飘飘,刻工清秀,尤为可爱。
  第一层为塔之主要层。其八角上皆铺以重层小八角塔。小塔座圆如球,球上为莲座,下层之檐如穗下垂,上层亦有莲座,在下檐之上。上檐作瓦形,上刹如小圆肚塔。此八个小塔,在日光之下,反光射影,不惟增加点缀,且足以助显塔形,设计至为适当。
  此层之东西南北四正面,皆为门形,惟南面为真门,可入塔内,其余三面。则皆假门形耳。门为圆拱,挟以凸起之门框,其顶圆部,则刻花纹。门在拱内,上槛高及圆拱中心。门扇皆起门钉。每门上有门簪二,其形方,与清代之四个六角形者异,而与应县佛官寺木塔所见者同,盖亦古制也。门拱上两旁,挟以“飞天”,飞翔门上,颇有娇趣。
  其四斜面则浮起如碑形,每面大书偈语十字: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东南)
  因缘尽故灭 我作如是说(西南)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其因(西北)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东北)
  碑头则刻小佛像一尊。
  此层檐以一极大仰枭混做成,中夹以线条,足以减小其过笨大之现象。檐上覆瓦,角悬铜铎。
  此二层似第一层而矮小,无门窗及其他雕饰,其檐制亦无异。
  第三层亦八角形,但较高于第二层,上无远出之檐,亦无其他雕饰;盖顶上谇图坡之座也。
  蟀图坡之最下层为迎莲座,座上为“圆肚”,肚上浮出悬鱼形雕饰,共十六个。圆肚之上又为八角者一层,颇矮小,檐以砖层层叠出,檐下有悬鱼形雕饰,再上则炮弹形之顶,印度制也。
  按塔于嘉(嘉靖)隆(隆庆)间茸之者再。盖在晚明,塔之上部必已倾圯,惟存第一、二层,而第三层只余下半,于是就第三层而增其高,使为圆肚之座,以上则完全晚明以后所改建也。圆肚上之八角部分,或为原物之未塌尽部分,而就原有而修砌者,以其大小及位置论,或为原塔之第六层亦未可知也,房山云居寺塔,亦以辽塔下层,而上冠以喇嘛塔者,其现象与此塔颇相似。
  塔之内部,随塔外形,南面为门;北面小孔,方约一公寸, 自孔北窥正见观音阁。内壁皆有壁画。盖明画而清代加以补涂者也。塔内佛像数尊,多已毁,佛头及手足,散置遍地。像皆木刻,颇精美,皆明物也。
  塔前正中,有经幢残石立香炉座上。座八面,每面一字,曰“塔前供养金炉宝鼎”,惟无年月,然就手法观之,必为梁肯堂重修时所置无疑。座旁倚立残幢之半,字迹模糊,不复可辨。其他半则在寺旁道中,现已作路石之一矣。座上及原幢之座或冠,皆刻佛像,精美绝纶。其顶上奏曲诸侍者,尤雕刻之佳品也。
  塔前地下铁钟一口,高约一公尺,形似独乐寺钟,为正统元年(1436)六月 造。寺其他部分,规模狭小,为清代重建。兹不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16:49 | 只看该作者
    从观音寺白塔北行几百米,便到独乐寺,此行蓟县也主要奔独乐寺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18:18 | 只看该作者
    今年三月到了山西大同,十月去了辽宁义县,现在走进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实现年内遍访我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充满喜悦的内心溢于言表。辽代(公元907-1125年)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耶律阿保机的率领下于公元916年建国,统一塞北,雄踞北方两百多年,先后与中原的五代、北宋和西北地区的西夏相对峙。契丹族原本没有佛教信仰,由于受到汉文化影响,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佛教信仰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有帝室权贵的支持、施舍,寺院得到特别发展,借鉴唐、宋的工艺手法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建造的佛教寺院应运而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这些寺院历经千年、朝代更替、天灾地震、炮火洗礼、动乱年代,虽还有一些遗构,能保存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比较著名的保存最完整的只有天津蓟县的独乐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和山西大同的华严寺三座寺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23:09 | 只看该作者
    独乐寺始建于唐朝初年,辽代重建,明、清时期均有维修。整座寺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东西配殿、观音阁、韦陀亭等建筑,除山门和观音阁是辽代建筑外,其余建筑都是明清所建。


点评

图片详细,第一句始建于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5 1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28:18 | 只看该作者
    站在独乐寺前,不知游客是否会对唐代诗人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中写的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有更深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30:48 | 只看该作者
    进入独乐寺便是山门,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典型唐代风格,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上悬挂“独乐寺”匾额,传为明代官吏严嵩所书。山门内哼哈二将形象威武凶猛,是辽代彩塑珍品。北面二梢间东西墙壁为清光绪年间重摹的四大天王彩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33:32 | 只看该作者
    穿过山门,正前既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四个大字为唐朝诗人李白北游幽州时“飞笔点之”而来。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三层木结构,由于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所以外观像是两层建筑。介绍说观音阁主要靠斗拱支撑,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使用了24种、152朵斗拱,粗壮硕大的斗拱,如翼出檐,阁顶和缓的坡度,以及古朴壮观的建筑风格,无不让后人为之叹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43:12 | 只看该作者
    走进观音阁,中央须弥座上耸立着硕大的彩绘泥塑观音立像,脚踏莲花,头部阁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所以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观音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也是辽代的原塑。观音阁下层四壁绘有壁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以及供养人像,间绘山林、云、水。十六罗汉各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连续巨大的画卷。壁画为明代所绘,保存完好,画面清楚,殊为难得。壁画原被厚厚的白壁所覆盖,1972年整修观音阁时重新发现的。   

    殿内禁止拍照,我佛慈悲,值守低头自顾玩手机,咱也就势相机入包,手持手机,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45:30 | 只看该作者
    观音阁前东西分别是伽蓝殿和祖师殿,观音阁后是明代修建的韦驮亭,亭内韦驮像身披甲胄,威猛庄严,一般寺庙中的韦陀菩萨都供奉于山门殿弥勒菩萨像后,独乐寺单独筑亭供奉的,实属罕见。韦陀亭后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名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殿内正中供奉弥勒菩萨像,两边供奉寒山、普化、风波、济公四大疯僧塑像,将四大疯僧塑像集中供奉,首次初见,大概国内寺院中也是独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5:48:39 | 只看该作者
    独乐寺行宫在观音阁的东北,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清代皇帝去东陵祭祖谒陵,蓟县是必经之地,乾隆皇帝在蓟县境内建造有五处行宫,作为出游居住休息之所,现仅存独乐寺行宫,保存完好,其余四座均被毁坏,仅有遗址。现独乐寺行宫内珍藏有28块乾隆皇帝御笔书法碑刻,镶嵌于行宫回廊,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全国罕见,弥足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