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老海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安全] 转帖判决结果:驴友参加AA活动意外死亡获最终赔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6-11-22 17:44:51 | 只看该作者
风干的鱼 发表于 2016-11-22 17:38
小齐你什么意思,说明白点

避免出现问题,扯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1-22 17:50:22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风干的鱼 发表于 2016-11-22 17:38
小齐你什么意思,说明白点

就当无聊了 不用理会

点评

辉爷,我错了,我不要和你爬山,我不要跟你家小屁孩一起爬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2 14: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11-22 17:57:57 | 只看该作者
清咖的苦涩 发表于 2016-11-22 17:50
就当无聊了 不用理会

辉辉,我说的没错吧,签生死状,录像,避免出现纠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1-22 18:51:47 | 只看该作者
自己对孩子不负责,还要让工友赔钱~

点评

小温的家长忒操蛋!!!  发表于 2016-11-22 19:00
我认为徐某的确有责任,领队比较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2 18: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1-22 18:59:50 | 只看该作者
微醺的岁月 发表于 2016-11-22 18:51
自己对孩子不负责,还要让工友赔钱~

我认为徐某的确有责任,领队比较冤。

点评

查查是不是别人的?  发表于 2016-11-22 19:06
领队应免责  发表于 2016-11-22 19:02
别人的孩子你干嘛要带啊?  发表于 2016-11-22 19: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11-22 19:48:50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6-11-22 15:39
14岁男孩大峡谷失踪死亡 父母状告六驴友案开庭

此例的重点是涉及未成年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11-22 20:14:45 来自手机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不组织,不参与危险穿越路线,尤其不熟悉的地区。往各位领队以此为戒,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有家有业的都,不出事什么都好,、出事了谁都跑不了,活动贴上面的活动声明,法律不承认的。

点评

每次参加AA队伍前亮出你的观点,看看会不会有人陪你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24 2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20:58: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留言!


另:在本帖2#,我又添加了一篇关于事故描述的帖子,转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21: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海豹 于 2016-11-22 21:16 编辑

已经转帖的2篇,其中1篇是关于小温家长起诉的;另1篇是法院判决结果的。再转1篇关于事故描述的。
----------------------------------------------------------------------------------------------------------------------

温州一14岁小驴友穿越莒溪大峡谷时失踪                                                     

2013年06月27日钱江晚报


浙江在线06月27日讯 温州14岁小驴友小温,在和母亲等7人一起穿越莒溪大峡谷的过程中,与母亲分队前进,孩子与母亲的一位男性朋友同行后失踪,经过200多人近50个小时的搜救,只发现孩子的一只鞋。
昨天,搜救进入第三天,来自温州、丽水、义乌、杭州、上海等地的搜救队伍不断加入,20多支救援队对大峡谷进行了全方位搜寻,当地特警也加入进来。
但遗憾的是,截至今天凌晨记者发稿,孩子依然没有找到。
专业水底救援队
搜寻20多个水潭一无所获
温州山地救援中心队员杨邦革是昨天搜救工作的总调度员,“地面上我们来来回回搜救了不下十遍,现在还有一个可能,是孩子被冲到了水里。”
因为前天曾在水潭里发现孩子的一只鞋,昨天的搜救重点放在了水潭上。几支专业的水底救援队对大峡谷内的20多个水潭,逐个进行了水下搜寻,结果仍一无所获,基本排除了小温被水下大石压住的可能。
这次穿越,是妈妈送给孩子的毕业礼物
对于这只拖鞋,许多搜救队员指出,不应该让孩子穿这样的鞋子进行穿越。但小温的阿姨说,孩子是特意穿的,“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双鞋子。”
小温的另一位亲属向记者证实,母子俩确实几乎没户外探险的经验,而且孩子在七八岁时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这几年虽然也参加一些锻炼,但大多是爬爬山之类的。
大约一个月前,小温母亲在户外探险网站上,看到了这次穿越活动的帖子,便和以前的同事、好友徐某一起报名,他也就是最后和小温同行的那名男驴友。
上周五,小温参加完小升初考试,隔天就参加了这次穿越活动,由于不准备过夜,大家只带了食物、手电筒及绳索等简易工具。
“这次穿越,是妈妈送给儿子的小学毕业礼物。”小温的阿姨说。

孩子不太可能
自行走到发现鞋子的水潭
除了水潭外,其他区域的搜救也在继续。和前两天不同,昨天的搜救工作分区块进行。以孩子的失踪地点为中心,搜救的直径范围从之前的2公里扩大到了5公里。
搜救队员告诉记者,发现鞋子的地方,距离徐某所说的孩子所在峭壁,有大约3小时的路程,不远就是莒溪社区,附近经常有村民经过,如果小温已经自行走到了那里,他肯定不会失踪。
另外,如果孩子在峭壁附近就遗失了鞋子,按照地形,也不可能漂到发现鞋子的水潭。
母子分开之初,两队人还能互相看见
之前搜救队员曾告诉记者,小温和母亲是在第二次分队时走散的,昨天经过再次核实,情况有出入。
小温的阿姨说,母子俩开始穿越后不久,遇到了一个水库,“孩子选择穿着救生衣,和其他四人游过水库,妈妈和其他三人不会游泳,只能走山路。”
最初,两队人还能互相看见,也能通过喊话交流,“她当时觉得,和儿子分开不会很久。”小温的阿姨说,孩子的母亲对地形不熟,对困难也估计不足,“没想到过了水库后,两队走的路不同,被迫分开。”
灌木丛和孩子身穿的救生衣
几乎成最后希望
昨天下午4点多,峡谷里下起暴雨,为安全起见,所有搜救力量陆续从峡谷中暂时撤出。
温州山地救援大队负责人谬纯杰告诉记者,昨天大家走遍了假设小温可以到达的所有位置,但依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由于救援队员很难进入灌木丛,这也成为目前的搜寻盲点。而小温所穿的救生衣在三天搜救中仍未发现,这也为搜救增加了一线希望。
“只要还有一点希望,就要全力以赴。”昨天晚上10点,救援指挥部重新制定方案,准备接下来的搜救工作,不过,许多搜救队员经过超负荷工作,手脚都已溃破,仍需更多救援力量。
另外,昨天下午某省级电视台的两位记者贸然进入搜救区域,其中一人失踪,截至发稿仍未发现。
负责此次搜救调度工作的苍南县桥墩镇党委书记郑贤跑说,莒溪大峡谷地形复杂,希望非专业的救援人员不要随意进入峡谷,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徐某留下孩子,是为了找手机信号求援
小温母子分开后,孩子和徐某在行进过程中掉队落单。据徐某回忆,峡谷里信号很不稳定,只能靠喊叫,他最后一次听见队友回话,似乎是从峡谷底部传来,便向下走。
这一走,就彻底迷路了。当晚7点多,他借着手机最后一格信号,和小温母亲以及领队通了话。他说,自己和小温母亲是多年同事和好友。
小温的母亲昨天证实了这个电话,电话中,小温首先问了妈妈是否已经安全到达,还安慰妈妈说,自己和徐某一起,没什么危险,请妈妈放心。
徐某回忆,他和孩子在峡谷底部留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孩子被困在峭壁上,他为了找手机信号求援,才留下孩子离开。
徐某还说,在他离开之前,小温还一直穿着救生衣。
这次事故
犯了哪些错
采访中,许多参加救援的队员都告诉记者,这本该是一次可以避免的事故。
温州山地救援队资深队员杨邦革有着10多年户外经验,他总结了事件中的三个错误:
1.参与者没有专业装备。
“穿着拖鞋,没有必要的通讯工具,这些是事故的另一大原因。驴友活动时,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装备,遇险时,良好的装备甚至比食物还要重要。”
2.穿越队伍一开始就分队。
“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身边没有一个资深领队,是致命的错误。刚刚参加户外活动的驴友,身边至少要有五六名队员,其中包括一个熟悉地形、懂得各种情况应变的领队。”
3.徐某不应独自求援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一起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也比一个人先出来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11-23 09:08:22 | 只看该作者
以后还能在一起玩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