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uxijun 于 2017-4-13 16:50 编辑
活动召集帖见:http://bbs.lvye.cn/thread-2573697-1-1.html
本次活动定义为“黑白子助威队”,路线之前已定好,正巧赶上黑白子队发起大房山山脊活动,而我们的路线刚好与其互补,联合起来将接力完成大房山山脊,时机合适,日子也合适,活动强度也比黑白子队要小,所以赶在同一天发。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得知我们的中途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处断崖,有一定挑战,所以事前做好了准备,让参加活动的队友知悉,并带上绳子一类的工具。
报名的队员共17人:山后老刘、wuxijun、花甲门、全山、Wangquanliang、晃晃悠悠de猫、lai99、乐泊、踏青、活泼的海洋、yanzisch、d5bcf3aa11261e9、hgp、竹园、孤侠行、232238d895952ed、qiufengdiyin。当天实到的情况是,踏青大哥因个人原因未到,骄阳-似我和西山小筑两人是伞兵。正常能来的人都赶上了早上7点的948路。
8点半在河北庄车站下车,这个地方人气还是挺旺的,商业兴隆,大家整理行装,有去吃早点的。大约8点40分,清点人数出发。开始的一段路是水泥村路,到杏园村的小亭子时整走了3公里,大家休憩片刻,脱衣服。过了口儿村,爬升开始明显起来,公路到头了,接续的是成熟的景区路,蜿蜒盘旋而上,稳步前进,速度不快不慢,途中有两处泉眼,第一处海拔相对低一些,水是从一口人造井里的一根皮管里喷涌出来的,水量比自来水还冲,旁边有一个特别大的宝葫芦躺在地上,这里已经是金凤凰登山步道了;另一处泉眼,在更高海拔处的路边山沟里,泉水是从一个石眼里汩汩流淌出来的,水质清澈冰凉甘冽,感觉冻手。
11点,所有人登上连泉寺垭口,考虑到时间和后半程的未知性,决定放弃A队环穿南大山路段,全部改走B队路线。顺着景区路抵达连泉禅寺,古老的寺址十分荒凉,荒草丛生,看不到一处完整的建筑,只有顺山势阶梯分布的石头墙,有些地方能看出小院落的模样,但是散落在各处的雕工精美的大小石构件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昔日的旺盛香火,光是有文字的石碑就有四五通,其中几通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几百年前来这里进香的檀越之人的名字,他们在这座古寺的历史中不可或缺,是寺庙地位的见证。
参观过连泉禅寺遗址,我们原路返回至垭口。我往回走得最晚,到达垭口时是十二点,有几名队员在吃午饭,一问才知道先遣队已经出发向主山脊前进了,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头上有人影晃动。骄阳此前已独自前往南大山方向,寻黑白子队去了(后在金陵垭口草甸子处与黑白子队会合)。
饭毕,我们后队整装出发。山脊上的路迹很明显,虽然两旁也有不少灌木,但并不影响行进速度,看似挺遥远的山头,没用几分钟就到了,倍感欣慰。这时手台里传出海洋大哥的声音,说已到断崖,叫九爷(lai99)准备绳子。时间不大,照片上看到的那个断崖景象已近在眼前,小筑等人正站在崖顶上。从崖顶向山西侧望去,几根大石柱耸立在眼前,只有下方与山体相连,那种垂直落差叫人汗毛倒竖。这处断崖被人起名为鬼关岭,海拔约950米,通往断崖下方的路在左侧的豁口处,我观察了一下其他方向,看是否有别的途径,结果无功而返,真的只有这一个口是唯一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个口,恐怕这里就成天堑了。往下走了一下,见到豁口的中间挺立着一棵不大的树,树干约有10公分粗,树根死死固定在地面上,九爷的绳带就绕在树干上。从树跟前向前望去,似乎是深不可测的悬崖,令人胆寒;再往前探头观瞧,原来可走的路是在山崖向右转角过去,有一溜突出的岩石,下面成熟的小路距离岩壁路约有2米高。岩壁路并不宽余,叫人有些犹豫,很难放心大胆地走过去。给大伙儿吃下定心丸的是海洋大哥和勇士二人,海洋大哥第一个吃螃蟹,身先士卒,拉着行军带穿过岩壁后,起初是徒手拉紧绳带,让后面的队友在绳带的保护下前进,后来由于安全的山角处有几棵牢固的树,索性把绳带绑在树干上,这下算是彻底放心了。有的队员胆大,有的队员恐高,在大家的互帮互助和加油打气下,全部安全下来,真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要感谢的还有我们用来固定绳带的树,长得那叫一个是地儿,没有它,想要下去没那么容易。这时正巧有一男一女两个驴友从反方向而来,刚好经过这里,二人家住山下的燕化东岭,从铺王寺沟走小路上来,经鬼关岭和连泉寺,环穿回燕化东岭,顺便在山下打泉水,估计这条线他们不止第一次走。他们二人借助我们绳带的保护,安全爬上断崖,并帮助我们把绳带收起来装包,交还我们,就此道别。
后面的路总体好走,没有什么危险,但起伏较多,而路都在山脊上,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山头翻。放眼望去,连绵的山脉似乎没有尽头,令人有些崩溃,大概这就是考验人的毅力吧。我跟大家强调,在前进过程中一定要沿着大房山的主山脊走,不要受两边支脊或岔道的干扰,不要只看脚下的路,如发现偏离了主山脊,要及时纠偏。在这个过程中方向感显得很重要,手机的GPS定位和轨迹功能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即便如此,我自己也还是出了差错,在海拔约700米的地方,我们顺着明显的小路偏离了主山脊(这次偏离其实是知道,以为只是暂时绕过山脊上不好走的地方),我和花甲门大哥走在前面,路越走越野,灌木不断干扰我们,我们让后面的队友不要跟我们了,找路往上走。我和花甲门二人又往前探了一段,再一看手机,发现偏离的轨迹,我把眼前一条支脊误当作了主山脊,以为走小路可以直接切过去。于是我们当即停住,讨论了一下,认为再原路回去消耗太大,最好找路上切回山脊,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是下午15:30左右。但是周边的形势不容乐观,全是干枯的乱藤和灌木,仿佛纠缠着我们不让行动。我在前面奋力开路,拨开树丛,哪里植被较稀疏又不绕路就走哪里,时间不大,终于回到山脊,找到了明显的小路。
下了一个山坡后,看到大家正在一个垭口处准备登上眼前的山峰,我查看轨迹后呼喊说有路可以横切,经过一番探寻后,海洋大哥率先在预计位置找到了横切的路,我们顺利切过这个山峰。这道山梁的山挺奇妙,看上去山峦起伏不绝令人崩溃,但走起来却很快,没多久就能翻过一个山头。接下来的小山峰一座接一座,有一个地方三个小山峰连在一起,很像“小三柱香”。在山脊上向远方眺望,看到几个山峰背后有一个山头,上面有金属塔架,那便是凤凰山主峰了,只要到了那里,剩下的路就都是下降了,但在我们的位置看来,仿佛还要经过千辛万苦才能到达那里。确立了小目标后,大家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加快了脚步。幸好凤凰山主峰之前那几个山头之间的“连接桥”都不深,不用下很多再上,下午四点半多,所有队员成功登顶凤凰山主峰。拍过当天第二张合影后,大家顺着小道一路下山,按着轨迹,直抵万佛堂村。
2015年还在房山长阳上班时,曾经独自乘车来过万佛堂村,拜访了龙泉古刹、孔水洞、花塔、龄公和尚塔和关帝庙。时隔两年,重游故地,有三处不同,第一是孔水洞的水道中满满的都是水,清澈见底,如同圣水一般,还在向外流淌着,而我那次来时是干涸的;第二是关帝庙跟前的古松倾斜得更严重了,与地面几乎成40度角,前两年时古松还是挺拔向上的,后来就忽然间明显倾斜,网上能查到照片,但是树干到底还是挺直的,让人想起陈毅元帅的两句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第三是关帝庙四周新添了金属网墙,上面还加以螺旋铁丝网,仿佛院内是军事司令部一般,门也上锁,无法进入参观。
下面引入一段文物历史介绍:
万佛堂,唐称龙泉寺、大历禅寺,位于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云蒙山南麓。
万佛堂建于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713年—755年),初建时被命名为“龙泉寺”,后改称“大历禅寺”,寺院几经兴废,到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建,并将寺旁岩壁上名为“万菩萨法会图”的唐代汉白玉浮雕镶嵌移入至殿内墙壁上,并将法殿更名为万佛堂。
万佛堂,全称“大历万佛龙泉宝殿”,其建筑雄伟,为三间无梁砖石结构,歇山顶,灰筒瓦调大脊吻兽,汉白玉石拱券门,上有浮雕,雕刻的飞禽、花卉十分讲究。万佛堂门楣上嵌有四周浮雕莲花瓣的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大明万历己丑(1589年)春吉日重建。”万佛堂因为唐代石雕“万菩萨法会图”而得名,这幅浮雕的艺术技艺及观赏价值让人叹为观止。唐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兴建龙泉寺时将“万菩萨法会图”石雕嵌于寺旁岩壁,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被移入万佛堂内。这幅石雕位于万佛堂的正面和两面山墙下端,由三十一块长方形的汉白玉浮雕组成,嵌满殿内三壁。南山墙的浮雕画面正中雕有释迦牟尼坐像,神态肃穆在举手说法;两侧文殊、普贤及天王、神人护持。天王、伎乐等诸神均雕刻精美。画面向两侧延伸,十方诸佛分层次布满石壁,真是万头攒聚,出没于山川云气之间。正面佛像的背景是翻滚的云浪,苍茫的海水和飘扬的长幡。伎乐天人有弹琵琶、吹笛箫、持拍板、奏箜篌的,仙乐飘绕,飞天散花,真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显示出我唐代石雕的高超技艺。如今大殿已经重新修过,但石制的窗棂上还留有古时的墨迹,让人不禁浮想当年。
万佛堂建筑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北靠大山,前有流水。昔日“房山八景”有“孔水仙舟”,孔水洞是云蒙山南麓的一座天然溶洞,因为洞口由人工砌筑,幽深难进,而洞内有水,乘舟而入,犹入仙境,故名“孔水洞”。孔水洞泉水甘甜,四季不枯,雨季汹涌奔流,溶洞往里逐渐下倾,至20多米处被水淹没不能前行。洞内石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依岩开凿共有6尊,与云岗、龙门石窟相似,推测系刻于唐代,石面多已漫漶,洞内曾出土唐代金龙及动物化石、铁器等。洞上石壁有两个佛龛,佛龛下的岩壁上有隋大业十年(614年)刻经和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的题记,佛龛内的浮雕佛像从其造型特点看也应为唐及唐代以前作品。孔水洞也可以称作为房山石经早期的刻经地点。解放后,孔水洞被改作防空洞使用,并在其顶端刻有五角星与“常备不懈”的字样。
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水帘洞”洞囗,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览“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
万佛堂孔水洞附近还有两座佛塔,分别位于房山区磁家务矿区内万佛堂村西的孔水洞两侧,被当地人俗称为“花塔”和“龄公和尚舍利塔”。
花塔建在万佛堂孔水洞北侧上方岗台上,始建于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年)或以前,花塔坐北朝南,高约20米,挺拔俊秀,其砖砌八角形须弥座高约5米,砖砌塔身平面八角,四个正面各设一拱券门。第一层塔身采用辽代砖塔常用的式样,正面开券门,门旁雕出金刚力士,券面与佛像雕刻精致,其余四面砖雕直棂窗。塔身出挑斗拱以承托塔檐,檐上有斗拱平座,以承托巨大的圆形花束状塔身。第二层塔身极短,檐子也用斗拱,采用密檐塔的方法。自第二层以上做出城楼与角楼一层,在上连续做单层屋宇形佛龛,共九层屋宇,将塔围成圆形,而且逐层加收分,由屋宇组成塔身,还采取十三天的象征。这座塔造型与处理方法与一般常见的辽塔不同,这种变化的手法,常常在辽代、金代、元代砖塔中出现。由若干个佛龛组成的塔身上部装饰有各种繁复的花饰,看去如同巨大的花束。圆形花束状塔身几乎占全塔高度的二分之一。花塔供奉的佛像则更为特殊。花塔的塔身上部用层层莲花瓣组成一朵大莲花,在每个花瓣上雕有一座佛龛,可见佛龛下头部朝外的狮和象的半身雕像,上面所托佛龛里必定是他们各自的主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最上一层为单层亭阁式小塔,塔顶冠以八角形小阁式塔刹,结顶为宝珠,如今塔刹已毁。此塔身上刻有“咸雍六年”(1070年)、“寿昌七年”(1101年)等题记,是我国古塔中早期花塔之一,此种花塔据北京市文物部门考证,北京仅有2座,是今北京地区仅存的两座花塔之一,1995年春动工修复,于1996年完工。华塔多盛行於中国北方一带,现存尚有七八座。“华塔”一词由来可能是因为这类塔刹十分肥硕,雕饰甚多,有如一根盛开的花棒,因名华(花)塔。仔细考查,可以发现其装饰题材具有一定的佛教内涵,即表现毗卢舍那佛所居住的“莲花藏世界”。据传说在该世界内毗卢舍那佛可化身为一千个释迦,分居在大千世界。华塔塔刹的每一小龛即代表毗卢舍那佛的一个化身,共同构成莲花藏世界。据此佛教涵义,因而称这种表现莲花千佛造型的塔为“华塔”。可以说华塔造型是佛塔建筑开始摆脱仿木构形式的束缚,努力追求表现宗教意识,从而开了佛塔艺术创新的道路。
龄公和尚舍利塔建在万佛堂孔水洞东南平地上,建于元代,高约18米,这座八角形七级密檐式砖塔,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方用砖雕三层仰莲瓣承托塔身,塔身为八角形,四个正面有拱券门,四个侧面有假窗,假窗上部为挂云。塔身上部为七层密檐,塔刹已毁,此塔已倾斜,堪称中国斜塔。
1979年8月,万佛堂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古迹过后,已近下午6点,我们穿过颇有年代感的万佛堂煤矿矿区,相传,孔水洞的水来自黑龙观的白龙潭。因白龙败阵,便一头钻进山在孔水洞出山露面。孔水洞早年水流充沛,水质甘甜。当年拥有4千多人的房山煤矿,主要以孔水洞做为水源。在孔水洞的东侧,原建有水泵房。1950正式更名的房山东矿,扩建的是日本人开凿的万佛堂平硐。房山煤矿自50年始驻地万佛堂,至21世纪初政策性破产。在动乱的年代,为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做出贡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9f8cff01017je4.html
房山39 万佛堂孔水洞及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9f8cff0102vy1j.html
房山102 凤凰山补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fae3b00102vfi1.html
磁家务寻游“房山万佛堂
来到磁家务车站,坐上房13路返城。
今天的路况比想象中要好走很多,这是得以走完全程的一大前提,活动中包含了诸多因素,连续大爬升、古寺庙、借助绳索下断崖,走连续起伏的山脊、探路等,路线虽然不算长,但是特别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和不抛弃不放弃,否则难以顺利地在天黑之前完成计划。感谢海洋大哥的带头作用和九爷的绳子,感谢勇士带来的欢乐气氛,感谢老刘大哥在感冒身体不适的状况下在后面一直跟随着大家走完全程,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唯一的遗憾就是有雾霾,否则四面的景色是绝顶棒的,希望下次有机会再重走一次。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