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03354|回复: 7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书游记] 圣洁雪域高原,惊险川藏天路,有“绿野车队”大旗飘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3 17:51: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凯 于 2017-9-8 09:48 编辑

圣洁雪域高原,惊险川藏天路,有“绿野车队”大旗高高飘扬。

  2017年春节过后,就开始了自驾进藏的准备工作。约有充足假期的车友、计划进藏线路、办理《边境通行证》、尼泊尔签证、购买红景天、保养车辆、摄影器材、衣物鞋帽、食品用品、油卡与ETC充值等等,均逐一安排到日事议程。
  此次西藏之旅,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不只是所谓“心灵的释放”。西藏——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那里的神秘、安静、朴实,那里有蓝天白云、阳光雪山;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多彩的民族文化;有虔诚的信徒、壮美的寺院;有古老的壁画、精美的唐卡;有奔腾的雅鲁藏布、满山的牦牛;有我们向往的布达拉宫、珠峰大本营。
  走过西藏之后,对于我来说:西藏不仅仅有上述的美好浪漫的想往,还有道路的塌方、落石、流沙、封路、限速,来考验你的耐心;更有冰雪、泥泞、惊险刺激的盘山路,让你心惊、害怕;有让你头疼、气短、甚至呕吐的高原反应,摧残你的身体等等,所有这一切,均让我真正地感受到“西藏不在拉萨,而在去往拉萨的路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同一个西藏,不同的人,给你展示不一样的雪域高原;让你看到不一样的川藏天路。威武的“绿野车队”大旗一路相随,给予我们力量和荣誉。

  4月1日,我们和豆萁、苓苓夫妇两辆车先行从北京出发;2日,醉鱼和杜鹃、零度和甜冰、驹行和远古后续出发;经河北~山西~陕西,于3日晚到达四川雅安汇合。从雅安走G318国道(川藏南线),经康定~新都桥~理塘~巴塘~芒康~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市~墨竹工卡~到达拉萨市;拉萨游览修整两天后,走G318~转S207,经浪卡子~江孜~白朗到日喀则市;走G318经拉孜~定日~珠峰路到珠峰大本营;从大本营返回时,走X220到岗嘎,转G318~门布~转入X214~吉隆镇;经吉隆口岸进尼泊尔,做了六天的背包客,游走加德满都、博卡拉等地后,经吉隆口岸回国。回程,经吉隆镇~吉隆县转Z717~萨嘎转入G219~拉孜转入G318~日喀则~转入S204~达孜~到羊八井;经G109~当雄转X929到纳木错;G109~当雄~那曲后走G317国道(川藏北线)~索县~巴青~丁青~昌都市~江达~德格~甘孜G317转入6983~转入G548~色达~G317到马尔康;经G317转S209到红原~转S301到川主寺镇~黄龙景区~经S301到九寨沟景区;经S301省道~X484县道(甘肃陇南市文县)~G212~ G75~G7011~G30~G5~返京。    历时35天,行程近11000公里,于5月5日晚6点平安到家。

  4月1日下午,我们到达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陈列有农俗、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间工艺;还设立有乔家史料、乔家珍宝、影视专题等的陈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月4日的碧峰峡一游,累的我们腰酸背疼、腿抽筋,原本想在雅安“调整休息、洗肺吸氧”的一天,成为为进藏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一天。
  “中国保护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位于雅安市正北碧峰峡景区内,占地1074亩,目前共圈养大熊猫22只。基地是集大熊猫饲养、繁殖、科研、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熊猫乐园。基地划分为大熊猫饲养区、繁育区、科研区、办公区几大功能区。
  雅安碧峰峡国家级4A景区。碧峰峡景区因林木葱茏、四季青碧而得名。传说是补天英雄女娲所化而成,包含黄龙峡、天仙桥、天然盆景、千层岩瀑布、白龙潭瀑布、女娲池、滴水栈道、雅女园等60多个景点均与女娲有关,颇为神秘。碧峰峡风景区由两条峡谷构成,左峡谷长7公里,右峡谷长6公里,呈V字型,是一个封闭式的可循环游览景区。峡宽30-70米,海拔700-1971米,峡壁高度100-200米,青峰对峙,景色秀雅,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绝佳之地。
  在碧峰峡风景区,你能呼吸到群山幽谷蕴酿的芳醇空气,寻找到万古犹存的补天遗迹,以及那些曾在此发生过的爱的、美的传说故事,它象一首空灵的朦胧诗,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等待你去品味,去赏析。

  从碧峰峡景区出来,我们来到了“中国藏茶村”。中国藏茶园是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建设成为集藏茶展销、藏茶文化、藏茶旅游、藏茶产品展示为一体的藏茶文化景区,包括藏茶文化特色街区、展示馆、体验中心、茶马古道、藏传佛教古寺及藏茶销售大厅、商铺及附属用房及设施。藏茶村展示了流传了千百年的藏茶制作工艺,一个个立体铜像背夫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生动地再现了曾经的茶马古道上发生过的故事、事件等一幕幕场景。
  这里有景观步道和“世界千亩茶园”为主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区。园内一亩接一亩的梯田连绵着延向天际,园内步道纵横交错、曲径通幽,绿野亭、阑珊亭、信步亭等亭台轩榭点缀着茶园,成为G318线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紫石关”位于四川天全县紫石乡,其不仅是个重要的古关隘,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到二郎山的必经之地,以险峻著称。紫石关城楼始建于元代,原为木质结构,城墙用砖砌成。据《天全县志》记载,历史上紫石关、飞仙关、禁门关并称“三关”,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土司统治时期,曾在紫石关设紫碉百护所,后为官兵戍守驻地。唐末至清雍正以前,紫石关一直是重要关隘,关隘总面积达八千多平方米,有重兵把守,常与雕门(禁门关)相提并论,称为“紫雕”。







  城楼前有一组“背夫”的塑像。在茶马古道上,背夫成为了四川雅安到康定段所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离雅安最近的山区县——天全,成为茶马古道向西延伸的第一个县,而素以吃苦耐劳著名的天全人,在险恶的二郎山山道间,顺理成章成为浩浩荡荡的四川背夫队伍中的主力军。



  传承十八军筑路精神碑——铸魂。
  1950年3月4日,十八军的热血汉子们,在四川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一定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屋脊,把光明和幸福带进西藏。”十八军经过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艰苦行军后进入西藏,为后来解放百万农奴铺平了道路。这次进军,被称为“第二次长征”。1950年十八军进藏,修筑了这条中国筑路史上最艰险的公路,这条东起成都,西到拉萨,两千四百多公里的川藏线是内地连接西藏的一条生命线,这条路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川藏线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为了保证这条路的通畅,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里每公里都长眠着一位年轻的筑路官兵,每个脚印都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4月5日,我们来到泸定县。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门前,就会看到大道两旁的22根花岗岩石柱,代表着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然而,走近观看,却只能在5根石柱上找到勇士的姓名,其中只有2根石柱上有勇士的照片,并在石柱的顶端雕有勇士的头像。其他的石柱上刻有“飞夺泸定桥勇士”的字样,这些勇士是谁呢?他们是哪里的人呢?他们是什么模样呢?他们有什么样的生平事迹?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坐落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纪念馆的外观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与纪念碑公园大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形成了一条延伸的红色文化游览中轴线。纪念馆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纪念馆内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综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横跨于大渡河上,为铁索悬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组成,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该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竣工。因是康熙帝御批建造,民间便称之为“皇桥”。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西桥头,而横批为“一统山河”。东桥头至今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270多年来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川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泸定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至此,以22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沿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敌军,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4月5日下午,我们翻越了川藏线上第一个高山垭口——折多山。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因此,折多山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折多山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主要分布着有“嘉绒”之称的藏族支系。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帮骑行者,他们的勇气、精力、体力、毅力,让我们竖起了大拇指,佩服!





  G318国道2995公里处。

  4月6日上午,在海波4281米的“熊宗卡”垭口,手持“绿野车队”的大旗,当一个英姿飒爽的“骑行者”!



  “卡子拉山”,位于四川省理塘县和雅江县分界处,海拔4718米。这里海拔较高,树木就更加稀少,常年高寒缺氧,即便是酷热六月,云雾一遮,随之而来的就是冰雹鹅毛大雪,顷刻间就成冰雪世界。在这里,一天之内,你可能会经历晴朗、雨天、飞雪、冰雹四种天气。在这里,你能看见牦牛、马群在自由地流动,点缀了卡子拉山独特的藏区风情。

  4月6日中午,我们经过理塘县。理塘县,平均海拔4133米,被称之为“世界高城,雪域圣地,草原明珠”,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县政府驻地高城镇。理塘县以藏语称“理塘”为“勒通”,“勒”意铜镜,“通”意草坝,意为“平坦纯净如铜镜般的草原”。这片广袤无垠的毛垭草原,自古以来就是茶马互市,商贸云集的地方。纵贯全县的国道318线和省道217线东至成都,西往西藏,南到云南,北通青海,是康南交通、文化、商贸中心。雄伟壮丽的雪山草地蕴藏着丰富的森林、矿产、水力、地热、药材、生物等自然资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植被构成了长江中上游第一道重要生态屏障。






  4月7日早7点,我们离开巴塘县。车过竹巴笼,跨越金沙江大桥,进入芒康县后大约半小时,就因前方路基塌陷、断路,而施工封路。这一堵,就是五个小时,也成就了进藏车队第一张“全家福”。

  车辆放行后,我们也走上了艰难的G318国道,尘土、泥泞、炮弹坑、沙石、流沙、滚石等等在等着我们。

  4月8日早,车过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八宿县境内的“怒江72拐”,也称“川藏99道弯”。从西向东行驶,是从海拔3100米,的“怒江72拐”最低点,一路攀升到最高点——海拔4651米“业拉山”山口,再盘旋下降至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我们是从东向西行驶,即邦达镇行驶大约18公里后,到达“业拉山”山口的“72拐”观景台。从业拉山山口下行于“72拐”,行驶在“72拐”上,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72拐”的壮观,更能感受到修筑川藏公路的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



  车过“怒江72拐”下山的过程中,零度的汽车出现“刹车抱死”,车辆不能行驶的现象。在这个汽车加水点,零度通过电话与北京4S店联系,并在其修车技工的遥控下,在醉鱼、驹行、豆萁和老伴的共同努力下,将车修好。这个藏族小伙子也帮了很大的忙。

  为了感谢这个藏族小伙子,甜冰送给他一些学生用的书本和签字笔等学习用具。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也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江主要源头。然乌湖湖面海拔3850米,长约26公里,平均宽1至5公里,面积约为22平方千米。然乌湖北面有著名的拉古冰川,冰川延伸到湖边。每当冰雪融化时,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庄稼;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
  然乌湖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它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均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

  乌然湖边捡宝贝。

  4月8日下午,我们到达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的米堆冰川。2005年10月,米堆冰川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也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是典型的现代季风型温性冰川,类型齐全,尤以巨大的冰盆、众多雪崩、陡峭巨大700-800米的冰瀑布、消融区上游的冰面弧拱构造以及冰川末端冰湖和农田、村庄共存为特点。米堆冰川常年雪光闪耀,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针阔叶混交林地,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周围有成群的牛羊、古朴的藏式民居、雄伟壮观的雪山,有常年不离的攀羊、猴子等野生动物。



  4月9日上午,我们通过“通麦大桥”,该桥位于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著名通麦天险路段,在同样的位置架设着三座不同历史时期的跨江大桥。如今三座大桥成为了一道靓丽与沧桑的风景线。
  第一座通麦大桥,是一座铁索桥,1950年代修建的人行铁索桥。
  第二座通麦大桥,2000年4月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原有的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交通中断。2013、2015年连续出故障,致使交通中断。
  第三座通麦大桥,2015年底通麦特大桥通车,设计为双塔双跨悬索桥,跨越帕隆藏布为单塔的支流易贡藏布,全长258米,主跨为210米,高31.5米。

  这里是距离通麦大桥约20多公里的易贡湖边的小村庄——通加村。在这里,我们与朴实的村民共转经筒,祈福平安幸福。
  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后山风景。扎西岗民俗村位于林芝县东久乡政府所在地。具有浓厚藏式风格的民居和一些融合了藏、汉、门巴等民族特点的楼宇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高山田园牧场之间,恬静祥和。

  扎西岗村后山的经幡阵。





  4月9日,我们住在鲁朗镇扎西岗旅游村,在普玛尼的家庭旅馆。庭院干净整洁、花香弥漫整个院落。

  晚饭后,女主人热情地在二楼的客房中招待我们,为我们沏上热腾腾的酥油茶,并依次献上洁白的哈达。

  客厅的房间里传统的藏式装饰格调,佛堂里的酥油灯终年不熄,房梁上挂着风干牦牛肉,柜子里摆满了铜器、银器。

  内地的各路精英集团在鲁朗镇大兴土木,开发鲁朗地区的旅游资源。在新建的藏式风格建筑前,驹行领队带领我们跳起了“巴扎嘿”!







  在鲁朗镇扎西岗村的特色旅游饭店吃了当地的“石锅鸡”。鲁朗地区盛产手掌参和由当地含特殊矿物元素石材制作的石锅。以手掌参和土鸡为原料,经这种石锅慢火炖制的鲁朗石锅鸡风味非常独特,汤味有一股淡淡的药材清香,鸡肉嫩而有弹性。

  我们将“绿野车队”的大旗挂在饭店的大厅的墙上,小旗钉在饭店外的墙上。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林海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G318公路上,其海拔3700米。这里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色拉季山”垭口海拔4728米,这里可观日出、云海、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可眺望南迦巴瓦峰俊美的雄姿。

  色拉季山是林芝东部与西部的分界带,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

  我们身后是“丹娘佛掌沙丘”,其位于丹娘乡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沙丘,因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掌而得名。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突兀的地貌景观。

  远处隐约可见桃花盛开。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主体在墨脱县,距墨脱县城约12公里有果果塘大拐弯。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许多地区至今仍无人涉足,堪称地球上最后的秘境,是地质工作少有的空白区之一。

  从大度卡开始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围绕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巨大的马蹄形拐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

  躲在云雾中,不情愿露峥嵘的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其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在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实为人间天堂,有“小瑞士”美誉。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虽然,这只是个传说,却让人觉得蔚为神奇,在到岛上,你可以试试在岛的某些地方跺跺脚,看是否有空心的感觉。

  扎西岛上经幡飞扬,玲珑的唐代建筑错宗工巴寺,意为“湖中城堡”,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该寺属藏传佛教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光是寺中的传说就数之不尽。沿顺时针方向转岛,还可以看到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蹄印、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桃抱松、以前的水葬台、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莲花生洗脸的神泉、寺南有一株桃和松的连理树,春天时,桃花与青松相映……可谓步步有神奇。

  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前后,吐蕃(古西藏)第七代首领直贡赞普被杀后,夏赤、聂赤和恰赤三位王子逃到了工布地区。为了寻找安身之地,他们向天祈祷,聂赤朝天上射了一箭,箭头落在了如今的阿沛庄园修建地。于是,聂赤喜悦地说了一声:“阿沛!”意思是“命运把我安排在了这里。后来,聂赤统一了工布地区成了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王的沿袭。阿沛家族也从此以世袭贵族开始在工布江达定居。
  这座位于甲嘎东赞乡的庄园是阿沛家族下属庄园之一。庄园建于1860年,由阿沛家族大管家直接进行管理。庄园拥有大约400藏克土地。藏克是西藏解放前的一种计量单位,一藏克大约为28斤。能种下一藏克青稞种子的土地,就是一藏克土地。我们看到的这个阿沛庄园拥有400藏克土地,也就是能种下11200斤青稞种子的土地,在旧西藏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庄园。如今,阿沛幼年生活时的庄园旧址,位于阿沛新村,已经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阿沛管家庄园内厨房的金银铜等器皿,仍擦拭如新。



  4月12日,我们翻越了米拉山垭口。“米拉山”垭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常年积雪,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山口的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高台上的三只大黑牛身上挂满了哈达,将人们虔诚的祈福、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



  “松赞干布出生地”位于在墨竹工卡县,318国道旁一个名为甲玛乡的地方。“甲玛”意为“百里挑一的富地”,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的圣地。据说,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当政的时候,这里曾建有“强巴敏居宫”,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座宫殿里。如今,这座传说中的宫殿早已不复存在,后人在原址前建了一座写有“松赞干布出生地”牌楼,标示这里的特殊地位。





  这里是“松赞干布纪念馆”,不知何时“纪念馆”已经闭馆,我们未能进馆参观。

  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王朝,执政期间,他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度,并分别与唐朝和尼泊尔联姻。公元641年,为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在拉萨的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他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像佛祖和高僧大德一样为藏族人民世代供奉。

  4月13日早8点,我们就来到布达拉宫门前排队,等待进门参观。

  “绿野车队”大旗飘扬在雄伟壮观的“世界屋脊明珠”——布达拉宫广场。

  “布达拉宫座”落于西藏拉萨中心的红山之上,海拔3700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6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西藏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式样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据史记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
1961年3月,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布达拉宫夜景——魅力四射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其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门前有无数前来朝拜、叩首的信徒。

  八廓街上的朝拜信徒们。  
  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东至林廓东路、南至江苏路、西至朵森格路、北至林廓北路,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八廓古城呈多边形,藏语八廓含义是“环形朝拜路”,街区内僻巷幽静,曲径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弥漫着浓郁的藏文化气息,是传统商业、居住和朝圣的集中区。拉萨八廓古城在历史长河中见证着西藏地方政权的兴衰更迭,见证着佛教的式微与鼎盛,见证着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见证着贸易的兴衰与繁荣,见证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见证着拉萨这座高原古城千年的变化与发展。



  大昭寺广场

  站在大昭寺房顶平台上,可见远处的布达拉宫,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融合。

  4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位于西藏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在距离太阳最近的雪域高原,我们个个都变成了“蒙面大侠”。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的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和少数达官贵人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
  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罗布林卡现为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






  4月15日早6点,我们离开拉萨居住的酒店,避开G318国道,走S307省道,经羊卓雍错、翻越海拔5023米的乃钦康桑峰,远眺卡诺拉冰川、江孜的宗山抗英遗址、白居寺、帕拉庄园等景点去往日喀则。



  “羊卓雍措”,通常简称为“羊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玛旁雍措、纳木措并称为“西藏三大神湖”。羊卓雍措是寻找转世灵童的圣湖,大活佛可以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通所在的大方位。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羊湖会显现出不同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如梦似幻初见羊湖,她的艳丽让你几乎不敢相信。羊卓雍措的水源来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水,没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与自然的蒸发达到一种奇特的动态平衡,湖水随着光线变幻,演化成千变万化的蓝色。

  从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由于这里是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的拍摄外景地,使得卡若拉冰川的名气非常大。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海拔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
  我们到达这里是,正值风雪交加,我们没有下车,透过车窗玻璃,隐约可见卡若拉冰川。

  我们身后山上的古堡,是“江孜宗山古堡”也称“江孜古堡”。古堡位于江孜中心位置,俯瞰江孜全城。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是当时的“县府”。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政教合一,县府既是官府,也是寺院,宗教色彩很浓,城堡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座宫殿式的寺院。
  我们所站的广场,是江孜县城中心的“宗山抗英遗址”广场,是西藏爱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江孜宗山堡,因当年惨烈的抗英之战而被后人命名为“英雄之城”。站在江孜宗山堡前的广场中央,我们依稀能感受到,当年抗英先辈们的壮烈之气息。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侵略势力从此蜂拥而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久已垂涎中国西藏的英国侵略者加紧入侵西藏,西藏人民也由此展开了一场长期而复杂的反侵略斗争。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5日,英军对坚守在江孜堡垒的江孜军民开始发动总攻。江孜军民凭借原始的大刀、长矛和石头死守城堡,并在半山前崖构筑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当时英军使用新式火器向宗山猛烈进攻,江孜军民誓死抵抗,以土枪、大刀、梭标和弓箭坚持了8个月之久。山上弹尽粮绝,守军与攻上宗山的英军展开肉搏,直至跳崖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江孜从此以“英雄城”而闻名。电影《红河谷》就取材于这段悲壮的故事。

  “帕拉庄园”,是西藏大贵族帕拉家族的主庄园,全称帕觉拉康,位于江孜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班觉伦布村,是目前西藏唯一保存完整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帕拉家族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家族。据考证,帕拉家族的祖先是藏堆王(1618年)从年楚河上游强旺地方一座寺院中,抽到不丹管理普拉康寺的喇嘛,后来成为不丹一个部落的酋长。再后,因不丹内乱迁到西藏,因率五百户丁返藏有功受封江孜重孜沙鲁地方作为薪俸。帕拉家族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并步入西藏大贵族行列。
  帕拉庄园主扎西旺久为逃避服兵役当过林布寺小喇嘛,还俗后主持庄园日常事务。他整顿庄园经济,扩充庄园规模,加强对农奴的统治,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虽不能与先祖时的帕拉家族相比,但地位依旧显赫,其中主庄园--班觉伦布庄园就拥有农奴100多。1959年,帕拉旺久参与叛乱并外逃,其庄园被全部没收。

  庄园对面,有一座农奴院,叫“帕拉朗生院”。朗生就是家奴,这些家奴是从帕拉所属各地庄园和属民中抢征过来的,他们在庄园内担任马夫、炊事员、侍卫,从事织氆氇、织卡垫、酿酒、纺线、裁缝等繁重的劳务。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





  扎什伦布寺全景



  4月16日下午离开日喀则,去往定日县。途径珠穆朗玛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公园覆盖日喀则市的定日、吉隆、定结、聂拉木、拉孜、萨迦六县,总面积7.8平方公里。园内矗立着包括珠穆朗玛峰、希夏邦玛峰、卓奥友峰、洛子峰、马卡鲁峰等五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和十余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园内既有历史文化悠久的绒布寺、萨迦寺、帕巴寺、米拉日巴修行洞、唐蕃古道、大唐天竺使出铭等人文景观。





  4月18日早6点天还没亮,我们就离开定日县去往珠峰大本营,原以为去往大本营的路况艰苦,没想到一路蜿蜒的柏油盘山公路,只是在最后的10公里是碎石沙土路。

  天渐渐亮了,太阳出来了,远处的珠峰已经露出了笑脸,迎接我们的到来。

  “珠峰大本营”石碑,这里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每一位到达珠峰大本营的游客,都要在这里拍照留影。今天,我们作为绿野车队的队员,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高举“绿野车队”的大旗,无比自豪与骄傲!

  这里是珠峰大本营营地。每年4月是登珠峰最好的日子,一顶顶黄帐篷里聚集着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期望能够登顶珠峰、征服珠峰,成为真英雄。
  看!高举“绿野车队”大旗的醉鱼,俨然似一位珠峰登顶的英雄!

  “绿野车队”的大旗插到珠峰大本营。远处的俊美的珠峰为我们喝彩。
  “珠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两国边界上。它的北坡在我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





  离开珠峰大本营,去往吉隆沟。我们没有原路返回定日县,而是走220乡道,途经沙土路、石子路,过河滩,大约走了百余公里的无人区,终于到达岗嘎镇转入G318国道,经门布镇进入X214县道吉隆县方向。就在X214县道旁,我们见到了这片水域,从导航上我们得知,她叫“佩枯措”。清澈碧蓝的湖水如同蓝天的同胞姐妹飘落到人间,平静、干净、自然地湖水,驱走了我们长途跋涉的疲倦,停车、拍照。

  “佩枯措”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海拔4590米。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鱼类资源丰富,湖岸有野马、藏野驴、藏羚羊、仙鹤、黄鸭、灰鸭等活动。相比纳木错、玛旁雍错、色林错、羊卓雍湖,佩枯措实在谈不上什么名气。但,这座宝葫芦形状的高山海子,因有希夏邦马峰的倒影;有雅鲁藏布江的涛声,便有了让我们感动和驻足的理由。

  又是一个惊喜:远处的西夏邦马雪山脚下,有一群悠闲的野驴。
  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最后一位,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

  翻越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山间公路一点不比G31872拐逊色,只是不能停车拍照,而在车上拍的照片,一是角度不佳,二是虚虚花花的,实在是不能上传呀。大家只能自己想象,盘山路急弯之险,山体陡峭之惊吧!

  车过吉隆县宗嘎镇,去往吉隆沟的山路,滑坡、炮弹坑、碎石等随处可见。17日晚到达吉隆沟。

  418日上午9点,我们到当地的有关部门在《交通安全告之书》中签字,表示知晓“吉隆镇至吉隆口岸公路严重损坏,随时塌方、抢修、断路……并自愿前往。因施工封路,直至中午12点半才放行。

  从吉隆镇—吉隆口岸的吉热公路现状。23公里的路程,我们走走停停,用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到达吉隆口岸的停车场,这里有一个只有6户人家的村子——热索村,村子的南面就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



  下午2点半,我们终于走进吉隆海关大楼。经过检疫、边检、海关审验,1小时后出关。
  公元789年,吉隆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和通商的要道。相传在1300多年前和公元8世纪中,这里便是尼婆罗尺尊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的途径之路,也是印度佛学家——宁玛派祖师白玛穷乃(莲花生)由印度译传入藏的途径之路。吉隆是历史上中尼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中尼间的传统边贸市场。
  1961年吉隆口岸被批准开放,1972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通商口岸。曾经设有海关、商检等部门,后因樟木口岸的繁荣和吉隆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停止,海关、商检等部门也随之撤销。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2015年5月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发生强烈地震后,樟木口岸关闭,吉隆口岸成为唯一从陆路进入尼泊尔的通道。

  这里是中尼边境的界河——东林藏布,河道中心为界。图中左侧为我国一方。热索村村南两河交汇处的河畔上,矗立着我国的第48号界碑。东林藏布河上,间距不过50米的三座桥梁横跨两岸,桥下波浪滚滚、涛声如雷。靠上游的是一座钢索木质吊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已经废弃,残存的钢索和黑色的木方在河谷上空随风飘摇;中间是一座钢索铁桥板铁护网的钢铁吊桥,原是两岸边民往来的主要通道,也因2015年的地震而损毁;下游是坚固宽阔的公路桥,是中尼两国开展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三座桥梁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成为中尼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

  走过这座“吉热大桥”,前面就是尼泊尔境内,远远望去,桥头飘扬着尼泊尔的国旗,未见尼方海关大楼,一片蓝顶的简易棚,就是尼方的边检站。

  通过尼方边检人员的仔细、反复的“边检”后,过境,在山坡下找到了接我们的车子。照片中左侧我们的海关大楼与尼方的蓝顶边检棚,形成鲜明对比。

  车子行驶5分钟后,来的这座三层楼下,司机指着楼房用简单的中文告诉我们:“三楼、海关。”我们走进这座小楼,发现一楼是餐厅和小卖部,二楼是客房,三楼尽头有两间大约7-8平米的小房间,门上方写着“office”,这里就是尼泊尔海关办理进出国境的地方。登记、盖章。顺利通关。

  我们从口岸到加德满都来回乘坐的越野车,由于最后一排座位是横坐,9个小时的颠簸山路,苦了坐在最后一排的豆萁夫妇和我老伴三人。致使腰酸腿疼、胳膊麻困扰了他们两天。由于,这辆车子只能乘坐7人,“舍小家,顾大家”的醉鱼同志上了别的车子,而那辆车走着走着就与我们失去联系。由于我们没有当地的电话卡,微信也联系不上,只能干着急,更是急坏了杜鹃。最后,我们通过酒店的老板联系上那辆车的司机,了解到:因车子缺油、换轮胎等原因,而耽误了时间。最后,醉鱼比我们晚2个小时到加德满都的酒店。

  我们乘坐的加德满都一日游的旅行车。

  这里是巴德岗的杜巴广场,照片右侧的七十多岁老夫妇来自长沙、中间的长者来自乌鲁木齐,他们是我们同车的车友。
  巴德岗时尼泊尔的文化中心。十二到十五世纪,它曾是尼泊尔的首都,到了十八世纪,先人们在其四周建起了城墙和城门。杜巴广场汇集了石雕、木雕、金属雕刻等建筑精品。金门、金门正对面的石柱上方布帕亭德拉.马拉国王塑像、本土美术馆、五十五扇窗宫殿、瓦特沙拉.难近母庙、大钟、刻有性爱木雕的帕苏提庙是广场上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里是苍古娜拉神庙。广场上到处可见被地震破坏、毁损后重新修建的场景。



  广场街景



  巴德岗的陶瓷广场。



  “博达哈大佛塔”,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是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塔高38米,周长100米。环墙外壁有147个凹进去的壁龛,内悬挂经轮和108个打坐的神佛像。
  塔身部分共分5层,第一层为复钵状半圆形结构,代表水;第二层为方形结构,代表地,它是一方形镀金石砌物,东南西北绘有4副眉眼,称“慧眼”,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第三层为三角形结构,代表火,这一层再分成13级,层层缩小;第四层为伞形结构,代表气;第五层为螺旋形结构,代表“生命之精华”。它以地、水、火、风四元素表示万物的组成,在佛教中称“四大和合”。
  佛塔之下有一圆形基座,基座外壁内凹壁龛,每个壁龛内均有佛像一尊。圆形基座之下还有3层宽阔高大的白色石砌基座,在平面布置上每层基座均为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十”字相交迭形,因而每层均有12角。在底层基座的12个角上,各建有数米高的小佛塔一座。基座四面均有石阶通向半圆塔基,石阶旁又各有石狮数对。佛眼上面是座金色的尖塔。塔基外缘刻有108尊阿弥陀佛的小浮雕,小佛像沾染着红色涂料及戴着黄花。五彩经幡随风飘扬。

  大佛塔周围有寺庙、商铺、旅店等,有色彩斑斓的唐卡、金光灿灿的经轮与浓浓的酥油味和信徒们诵经声相伴。前来膜拜的信徒多为尼泊尔、中国西藏、不丹等地的藏传佛教徒。他们以顺时针方向绕行,一边拔数念珠或背诵经文,一边转动祈祷轮。

  博达哈大佛塔前做法事的人们。

  距离做法事50米开外的地方,一群鸽子,自由自在地嬉戏觅食。





  这里是“猴庙”一进门处。猴庙,又称“斯瓦扬布纳寺”,是尼泊尔加德满都城区的一处古建筑寺庙,是佛教徒的一个重要朝圣地,其建在加德满都以西的山顶上。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站在猴庙山顶上,可以俯瞰加德满都整个城市。

  也许是见得游人太多了,这里的猴子不怕生人,也不会象峨嵋山的猴子那样,主动打劫你。一旦发现你有拿出食物的举动,它就会机敏地靠近你,并趁你不备从你手中抢走食物。

  在北面山顶的神庙内有一尊漂亮的天花女神的神像。女神那双迷人的大眼睛,传递着佛的慈祥和温暖;传递着美丽的灵魂;播散着真理、普度众生。

  4月20日我们来到尼泊尔的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博卡拉位于尼泊尔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博卡拉河谷上的城市,东距加德满都约200公里,海拔900米,低山丘陵,河谷宽阔平坦,是尼泊尔最为盛名的风景地。

  下车后,没去酒店,导游就带我们来到被称为“魔鬼瀑布”的公园。
  这个小溪河流,就是传说中的“魔鬼瀑布”,好尴尬呀!导游介绍说:“今年的雨水季节还未到,所以瀑布很小。”我看着眼前的小河沟,心里说“就这个落差不过10米的小河沟,即使下暴雨,这瀑布又能有多大呢?”其实不然,这“魔鬼瀑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下方是一个地下溶洞,陡然消失不见后,又从数公里外的地底下钻出来,形成一条地上河流。溶洞内常年冒着团团热气,用手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热度,水汽会在空中变换出七彩颜色。
  魔鬼瀑布1961年被发现的,原来是山上溶雪侵蚀岩壁后形成的一条小溪,可能因土质湿软的原因而让溪水一点一滴地挖成了大洞,溪水便从这里陡降数十公尺,形成瀑布,并从此流入地下成为伏流。传说,一对瑞士来的戴维斯夫妻在这里沐浴时,被突如其来的溪水冲走,生死不明,世人因此发现了这个瀑布,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所以“魔鬼瀑布”也称“戴维斯瀑布”。

  “魔鬼瀑布”公园的面积很小,比我家楼下的花园大点有限,这里最吸引我的是这个投币祈福池,我用1角钱人民币的硬币换了20个硬币,向水池中的莲花宝座投币祈福。

  这是我们在博卡拉住的酒店。

  博卡拉的街巷与加德满都相比,少了热闹喧嚣,多了安静清闲。

  我感觉,酒店墙上写“余生有你”应该改为“今生有我”,则更能体现出“我是你旅行中不可或缺的”的意思。

  逛街、购物、砍价!

  吃一盘尼泊尔餐,喝一杯鲜榨水果汁,爽歪歪!!!







  博卡拉四面环山,安娜普纳山脉终年积雪。晴天时,可以看到美丽的鱼尾峰倒映在佩瓦湖里;阳光明媚时,可欣赏日照金山的胜景。只可惜呀,今天是阴天。不过,在我的眼睛里,佩瓦湖没有颐和园壮美,不及西湖秀丽。

  佩瓦湖的南面森林覆盖,湖中有小岛。在湖里伐舟荡漾,享受湖光山色和一种遥远的宁静。湖边独具风格的餐馆和酒吧里传出阵阵悠扬的音乐,桌边坐着品酒饮茶、看景赏湖的游客。

  4月23日凌晨3点,我们乘车回国,结束了尼泊尔6日行的背包客旅游。尼泊尔的确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寺庙最多的国家,那里的人们普遍都有宗教信仰,所以他们也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加德满都到吉隆口岸的盘山路,有的路段窄得只能容纳一辆车通过,80%是坑洼的泥石路。山路的另一侧是万丈深谷,开车的司机穿着拖鞋,将车子开的飞快,偶尔说两句中文与英文杂交的话,与我们交流。山腰处略宽敞的地方住着零零星星的村民。

  一路上我们经历了汽车没油,在将车推到加油站并等了1个小时才加上汽油;途中汽车的胎又扎了,备胎也没气,好在我们坏车的地点距离修车的地方不远,否则不知我们又要走多远的山间路。

  从加德满都经过9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中尼边境,中国海关大楼就在前面,尼泊尔边检的蓝顶棚子就在眼前。我们一行人,背包拎袋的疾步走向国门

  通过尼泊尔边检,手持《护照》走过吉热大桥,走进中国海关大楼,回到祖国的怀抱。

  4月24日早6点,我们离开了吉隆沟,过吉隆县城后进入Z717(加吉线),到萨嘎县城后,走G219国道,过拉孜检查站,转入G318国道,当晚到达日喀则。途中先后翻越了海拔4571米的门扎拉山、海拔5089米的愧拉山、海拔4710米的帮拉山。

  4月25日走G318经仁布县、尼木检查站前转入X102县道——X103县道去往羊八井地热温泉。下午2点左右到达羊八井地热温泉的蓝天酒店。

  羊八井地热温泉——海拔43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温泉”。



  羊八井这里有规模宏大的喷泉与间歇喷泉、温泉、热泉、沸泉、热水湖以及罕见的爆炸泉、间歇温泉等,总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羊八井地热田一带总弥漫着白色雾气,地热田产生的巨大蒸汽团从湖面冒起,如人间仙境。如果运气好,碰上热水井喷发,更可一睹沸腾的温泉由泉眼直冲云霄的场面,十分壮丽美观。

  这是一个露天的温泉游泳池。由于温泉水的出水温度太高,需要先经过两个露天水池的降温,才能供游客泡温泉。在暖暖的泳池里游泳、泡温泉,望着远处的雪山,确实是一种享受浪漫。



  纳木错国家公园位于拉萨市当雄县与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以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为核心的纳木错国家公园是以保护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主,兼顾保护藏文化和自然遗迹的保护地。

  纳木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纳木错南面矗立有念青唐古拉山,终年积雪,是和怒江的分水岭。4月末,纳木错的冰雪还未完全融化,青蓝的湖水与洁白的冰雪,相伴相随,比试着,看谁能在这纳木错“笑到最后”,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地分不出胜负,却给大自然增添了一抹浪漫。想象着夏季来临后,纳木错被高原草原环绕,念青唐古拉山雪山倒映在湛蓝的湖面上,扎西半岛怪石嶙峋的相衬,定是奇异多彩。

  纳木错湖边有许多白牦牛,供游客照相。

  离开纳木错后,我们决定走G317回京。4月27日,从那曲到丁青县不到500公里的路程,因风雪路滑、施工封路、翻越高山,我们整整用了12个小时。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其实更艰巨、更危险的道路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昨天的雨雪让爱车穿上了泥巴衣服,“司机师傅”出发前的第一件事情,将被泥水糊住的大灯、车牌擦干净。

  原本计划今天去海拔4800米、建于3000年前的孜珠寺,终因山高雪大,道路湿滑而放弃。安全第一!

  因赶路,途中经过的寺院均为停车。

  翻越珠角拉山,因G317在珠角拉山脚下修建隧道,山路无人维护,原本狭窄的山路,更加的泥泞坑洼。

  珠角拉山的隧道打通后,23公里的盘山路,将由3公里的隧道所替代,大大提高川藏北线的通行效率。当晚,我们住在昌都市,昌都被称为“从四川和云南进入西藏的门户”,是西藏地区第二大城市。昌都的藏语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汇合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名称的由来。

  4月29日上午,进入江达县境内。

  翻越出藏进川的最后一座高山——海拔4200米的埃拉山时,见路边的翻车事故、警车、救护车。在此,要感谢“绿野微信”群里的“白哥”,在我们翻越埃拉山之前,提醒我们:越埃拉山路况极差,注意安全。

  从埃拉山下来,过金沙江大桥,进入四川甘孜州德格县境内。
  德格县城内有座佛教萨迦派的寺庙——更庆寺。更庆寺内有个印经院,名叫“德格印经院”,全名叫“西藏文化宝库德格扎西果芒大法宝库印经院”,也称“德格吉祥聚慧印经院”。“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着于世。其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根据德格印经院的版藏目录,它的藏书之丰在我国藏族地区各印经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经典、天文、地理、医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丛书或专著200多部。其中还有一些珍本、孤本。如该院收藏的《印度佛教源流》,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早已失传,国际上的科研工作者和佛教徒也得求助于它;《汉地宗教源流》一书,也是研究汉地佛教和考查历史上汉、藏关系的珍贵材料;有300多年历史的梵文、尼泊尔文、藏文对照的《般若八千颂》经版,亦为世界所仅有。

  印经院分为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房间。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每版有一手柄,这是德格巴尔康的特色之一。书版规格有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有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之宏大。
  印书用的纸,是专门采用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根皮制成的。这种纸韧性强,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

  离开德格印经院,G317国道1小时后,开始翻越雀儿山。雀儿山因海拔高、道路险、冰雪重,被称为“国道天险”。
  新建的雀儿山隧道预计今年7月通车,隧道洞口位于海拔4380米处,是世界上海波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隧道通车后,来往于川藏的车辆不比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只需十多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今天,我们还需在雀儿山上练一把车技。

  雀儿山位于川西高原甘孜州德格县境内,藏语称“绒麦俄扎”,意为“雄鹰飞不过的山峰”,因其终年冰雪不断,草木不生,素有川藏“鬼门关”之称。雀儿山突兀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的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它北衔莫拉山,居沙鲁里山北段,西方是达玛拉山,北侧是自西而东的雅砻江支流玉隆河,南侧是由北环流的金沙江支流夕河和麦宿河。冰雪皑皑,巍峨雄伟雀儿山主峰海拔6168米,坐落在雀儿山南段,德格县境内,是康藏交通的要塞,故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

  1951年10月,解放军十八军进藏时,以钢钎、大锤、十字镐、铁锹、扁担等简陋的工具和血肉之躯,历半年多的时间,将士们用自己的双手硬是修通了雀儿山公路,从此高峻险要的雀儿山、冰峰林立的雀儿山,拥有了“川藏公路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公路。



  4月30日中午,我们赶到四川甘孜色达县天葬台。色达的藏语“金马”的意思,传说因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为在地下埋藏着一匹“金马”。这张照片是在“天葬”结束后拍摄的天葬台全景。

  天葬台四周的雕塑、建筑物。

  赶上“五一”假期了,来看天葬的游人没有上万也有五千,比前来觅食的秃鹫多上数十倍。照片中间用砖砌起的围栏就是天葬的地方。
  天葬是盛行于藏区的丧葬形式,起源于青藏远古时期,奉行人来源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相信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天葬核心是西藏人推崇天葬,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离开天葬台来到距离2公里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1880年,德将多吉在此兴建佛学院,树立宁玛派讲修法幢。1980年,法王晋美彭措吉祥贤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达喇荣沟、即大密乘虹光身静处,创建了修学不偏佛法的大学院,当时仅有30余人。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海拔4000米以上群山环绕之中,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的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他们怀揣信仰、留下,修房,而一辈子不离开这里的修行者比比皆是。

  佛学院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种,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的单科考试,立宗论和口头辩论考试及格的,学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师)的学位。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这里的僧众,日复一日的精进修行,不为其他,只为天下六道一切众生都能脱离轮回苦海,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这里是一方永不消失的净土,吸引无数有缘者来此寻找灵魂深处的归属!

  随着到来色达的修行者的日益增多,山谷里绛红色的藏式小木屋也越来越多地向里、向上下延伸。这些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木屋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实施拆改修建。

  站在山顶上能够清晰看到拆除的片片小木屋。

  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来来往往。

  在金碧辉煌的山顶“坛城”,转经筒祈福。

  5月1日,离开马尔康县G317国道——S209省道,经过位于日干乔大沼泽的“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
  日干乔大沼泽位于红原县瓦切镇,海拔34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沼泽。其东临松潘县,西连阿坝县,北与若尔盖县接壤,面积约250万亩,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日干乔大沼泽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成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1936年7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度过嘎曲,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在穿越大沼泽的途中,因粮食、药品等物资匮乏,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泥潭和沼泽中。为弘扬长征精神和纪念在穿越大沼泽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立“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

  司机师傅们身旁的大石头上刻有周恩来的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身后的石头刻有“日干乔大沼泽”。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下午到达松潘县川主寺镇,在“平安服务站”将自己的爱车清洗干净。看看这位服务站的老板,长得是不是有点像演员杜旭东呢!?

  这里是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岗石群雕、红军长征纪念馆三大部分组成。是在雪山草地自然风貌上辅以文字材料和形象手法,将红军长征过程中告别苏区、北上艰苦历程和最后的团结胜利展现的淋漓尽致。广场中央的三座石碑上分别刻有 “长征时宣传队,长征时宣言书,长征时播种机”。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过松潘草地,在县城以南建立了七个地方苏维埃政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领导人都曾在松潘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红军长征在四川滞留的日子最久,前后达20个月,足迹遍及73个县、市的30余万平方千米,取得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沪定桥等辉煌胜利,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并且红军翻过的雪山绝大部分在四川境内。

  站在“长征是宣言书”下,我们宣誓“发扬长征精神,自驾长征路,有我绿野车队!”。



  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的、高41.30米的主碑,主碑背靠雪山,面向草地,耸立于元宝山山顶。当夕阳西下时,金光四射,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红军战士双手高举成“V”字形,象征胜利,一手持步枪,一手执花束。碑体高24米,亚金铜贴面,三角柱项,象征三大主力红军。汉白玉基座高2.5米,墨绿色磨石地面。

  我们到达“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时,已经是下午5点半了,“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下班了。所以,我们未能进馆参观。

  川主寺镇上的“洛吉藏式客栈”。川主寺镇是通往九寨沟、黄龙景区、川西北大草原、九黄机场的必经之路。我们住的这家客栈的男主人(中间的长者)可不简单,曾经担任过松潘县人民法院十余年的院长、退休前是松潘县县委书记。老人家今年74岁,在其70岁高龄时,从此地骑摩托车到拉萨一游。

  我们将签名的“绿野车队”的旗帜钉在客栈的墙上,相信:绿野车队的朋友到此居住时,一定会有到家的亲切与温暖的感觉。

  5月2日吃过早饭,告别了洛吉老人一家人,驱车直奔黄龙风景区。
  黄龙名胜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由黄龙本部和牟尼沟两部份组成。黄龙本部主要由黄龙沟、丹云峡、雪宝顶等景区构成,牟尼沟部分主要是扎嘎瀑布和二道海两个景区。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这里山势如龙,又称“藏龙山”。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如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


  这个季节到黄龙景区游览,遗憾没有看到黄龙的真容?还是庆幸看到反季节景象?第一,天气未转暖,高山积雪未融化;第二,雨季未到,没有雨水,均导致景区干旱无水。原本栈道两侧或绢绢细水,或哗哗流水,顺坡滔滔翻涌而下的景观,如今只能看干枯的钙化黄土遍地,枯枝满山。

  奔腾的瀑布被乳黄色的碳酸钙质替代,但瀑布飞流直下的感觉依然存在。

  梯田般层层错落向上的彩池,映出奇幻的色彩,五光十色都去哪里了?

  走到山顶的“五彩池”,才见到翠绿与湛蓝相间的水面,一路攀登没有放弃,还是值得的。



  离开黄龙去往九寨沟的路上,发现“九寨天堂,甲蕃古城”的大牌子。

  原来这里是松赞干布大军进攻唐王朝时留下的驻军遗址,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不久吐蕃政权也瓦解,这个曾经促成唐蕃和亲的甲蕃古城逐渐鲜为人知。然而在当地汉、藏、羌百姓之间,千百年来却流传着有关甲蕃古城遗址的种种故事传说,为这个唐时驻军遗址、今日旅游胜地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如今,这里经恢复修建为藏式风格建筑群与景观为一体的公园酒店。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因沟内有九个藏族寨子而得名。“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1992年,九寨沟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观,呈“Y”字形分布在日则沟、查洼沟、树正沟三条沟谷内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被誉为九寨沟“六绝”。虽然也未到雨季,但九寨沟里不却水,泉、瀑、河、滩等108个大小海子,池水溢,瀑布飞,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与玉带





  美景环抱四周,也在脚下!

  “绿野车队”的大旗在九寨沟为我们这次旅行画上感叹号!
  5月4日,离开九寨沟,沿S301省道—X484县道经甘肃陇南文县—天水—陕西宝鸡—渭南—G5—韩城;5日从韩城返京,当晚6点车队全体队员均安全顺利到家。

  在此,感谢所有关注我们自驾进藏行程的亲朋好友,感谢你们的点赞、点评与支持、指导,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感谢一路同行,同甘共苦的队友醉鱼和杜鹃、豆萁和苓苓、零度和甜冰、驹行和远古,因我们相互的陪伴与鼓励,理解与包容,成就了此次完美的西藏—尼泊尔之行。还要感谢我家的“司机师傅”……,一切尽在不言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7:5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燕凯 于 2017-5-24 15:38 编辑

川藏返京两星期有余。昏天黑地的睡了三天;打扫卫生,收拾家务,保养车辆、“马放南山”一星期;坐在电脑前整理照片、梳理思路三天。今天终于写出这“长篇”流水记述。欢迎车队朋友拍砖、点评

点评

坐在电脑前整理照片、梳理思路三天.....。 佩服,佩服,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张照片,展现出都是你 ***奉献,踏踏实实做事做人的优秀品质  发表于 2017-6-7 2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7:51:43 | 只看该作者
顶帖占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7:51:51 | 只看该作者
占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7:52:1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朋友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5-24 08:50:06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那是一个去过还想去的人间天堂。{鼓掌}{鼓掌}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神奇的天路——道路险峻啊!人间的天堂——在雪域高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5: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5-24 11:07:14 | 只看该作者
有内容、有生活,羡慕。

点评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5 15: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5-25 10:04:27 | 只看该作者
{鼓掌}{鼓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5:32:20 | 只看该作者
香山驴友 发表于 2017-5-24 08:50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那是一个去过还想去的人间天堂。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神奇的天路——道路险峻啊!人间的天堂——在雪域高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5:32:53 | 只看该作者
鼠标60 发表于 2017-5-24 11:07
有内容、有生活,羡慕。

谢谢朋友关注、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