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楼主: 唯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安全] 5.1鳌太活动记录整理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5:18:07 | 只看该作者
西域老狐 发表于 2017-5-17 14:56
有时候细节决定命运。我感觉,他们最后之所以选择出发而不是固守待援,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睡袋和衣服都 ...

“拥有15年户外经验的和学英夫妇曾一度被视为这支队伍的信心与保障:2012年,和学英与丈夫木文胜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曾攀登珠峰(未登顶)。2015年,夫妇二人再次远赴“高山之国”尼泊尔攀登当地多座著名山峰。此外,和学英与丈夫为“鳌太之行”做了半年的功课:他们上网搜索各种攻略,并仔细研究了秦岭地势。出发前,夫妇二人准备了加起来超过100斤重的装备,且都是购于专业渠道。
这一夜,和学英与丈夫紧紧依偎在一起取暖,他们的登山靴内灌满了水,装备悉数湿透,致使没有完全干燥的衣物替换。“连防水层内也湿透了”——这句话在采访时曾在多名驴友的口中出现。
“有两个可能,”陈铮后来对此分析,“要么是驴友的装备不够专业,存在质量问题。要么是体感问题,因为他浑身湿透,因此触摸所有物品都觉得是湿的。”


------个人觉得描述与行动很矛盾,不知道是否记者的夸张或臆想。


和学英提出反对,她提议大家在帐篷内休整一天,等天气好了再继续前行。提议遭到坚决反对,“没人知道坏天气会持续多久。”“趁有体力抓紧赶路吧,等到了大爷海(有景区专设营地),就安全了。”多名同伴纷纷劝诫,就连丈夫木文胜也说,“还是要跟着大部队,单独留下太危险了。”
“当时大家都冻得不行了,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只想趁着自己还有体力,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俞宁回忆,大家并没有激烈的争论,“领队的已经要走了,大家就默默地跟上。”
此时,10公里外的药王庙处,来自义乌的14人驴友团队决定原地休整。前夜,团队中的驴友“王者”与“xxx”的帐篷分别被大风吹垮、大雪压垮。具有专业登山背景的领队之一“闪电”因此判断,恶劣天气可能继续,前行太冒险。“闪电”等领队说服团队休整的底气,来自他们事先对线路的多方研究:“如果天气持续不见好转,只能下撤。”——实际上,鳌太线路有多处下山机会,只要掌握当地地势和路线,一天的时间便能安全下山。


------两支队伍对天气判断一样,采取的行动相反。

“5月2日,天气越来越恶劣,由于体力不一样,12人渐渐分成了两组,和学英、木文胜夫妇,杨黎平等在后面6人组里,这时候和学英发现木文胜和杨黎平还有一位山西的驴友,脸和嘴唇发紫,牙齿打颤有失温状态,于是找了背风的地方扎了营,烧了热水给他们喝。缓过来以后他们又继续往前走,到达东塬的时候,赶上了前面六人,扎帐会合。”

------这是来自今天媒体发表的另一篇报道中另一个队友的记录,他们其实已经知道扎营是对抗严寒最好方法。


“下午4点10分,在雷公庙以东梁上南坡30米左右的一堆石窝里,本被积雪覆盖的杨黎平遗体露了出来。她侧身躺着,空荡荡的登山包在脚边,身体半裹在睡袋里,双手乌青,身后帐篷已经打开但没有支撑起来,2米外是打开的腰包和手杖。”


------同一篇报道中遇难女驴友被发现的情景,再想扎营,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点评

半年都没看所有鳌太山难贴丢人贴这谁信~她有能力前后找人为何不自己去救~她和最亲近的人最后都没沟通~说发现不见了~不回头??感觉领队和她都有问题~带一个装备给养很差的女驴~他们都没问下很奇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8 14:56
倒是那位杨黎平,她的装备都是网上现买的,而且都比较便宜。看文章说她的包没装什么食物就竟然有15公斤重,这说明她的装备的确比较差,所以才那么重。这样一来,就没法背更多的食物。食物不足,身体哪来的御寒能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5:58
除非是登高海拔雪山的那种防水背包,一般的户外包都不防水或不太防水。但是登雪山的防水背包一是非常贵,二是偏重,所以重装长线一般都不会采用那种包。防雨罩加雨披虽然一般情况下可以保证背包不湿,但遇到大风暴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5: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5:23:57 | 只看该作者
BlackHeart 发表于 2017-5-17 15:07
所以我前面说过,要撤我也不会撤到底,下去避风是可能的。
有一大队人从南坡下撤核桃坪,那个是什么路况我 ...

深圳队的记录,从2800营地下撤,当天17:07就抵达核桃坪,看来路不难走。

点评

有攻略说其中有一段林场废弃公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5: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7-5-17 15:27:5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天气,山脊风大下面风小肯定是没问题的,北风就是南坡风小。但降水一般南坡大,我去太白山是主要看佛坪县天气,不是太白县或周至县。回看那几天的天气,佛坪2、3日两天中雨,太白县一天小到中雨、一天小雨。但你要知道五台山南坡的五台县低海拔地区年均降雨量降雨量只有台怀镇的一半,所以佛坪的雨量至少还要放大一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7-5-17 15:36:49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17 15:23
深圳队的记录,从2800营地下撤,当天17:07就抵达核桃坪,看来路不难走。

有攻略说其中有一段林场废弃公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7-5-17 15:51:19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17 15:18
“拥有15年户外经验的和学英夫妇曾一度被视为这支队伍的信心与保障:2012年,和学英与丈夫木文胜在当地向 ...

除非是登高海拔雪山的那种防水背包,一般的户外包都不防水或不太防水。但是登雪山的防水背包一是非常贵,二是偏重,所以重装长线一般都不会采用那种包。防雨罩加雨披虽然一般情况下可以保证背包不湿,但遇到大风暴雨也作用有限。所以最保险也最简单的办法是睡袋和衣服用一层防水袋(那种家庭用垃圾袋就很好)包裹起来。这是经验和细节,与装备关系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7-5-17 15:58:21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17 15:18
“拥有15年户外经验的和学英夫妇曾一度被视为这支队伍的信心与保障:2012年,和学英与丈夫木文胜在当地向 ...

倒是那位杨黎平,她的装备都是网上现买的,而且都比较便宜。看文章说她的包没装什么食物就竟然有15公斤重,这说明她的装备的确比较差,所以才那么重。这样一来,就没法背更多的食物。食物不足,身体哪来的御寒能力?我走AT,除了食物和水不算,所有东西包括照相机滤水器和充电宝等加在一起都还不到10公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7-5-17 16:56:44 | 只看该作者
西域老狐 发表于 2017-5-17 14:56
有时候细节决定命运。我感觉,他们最后之所以选择出发而不是固守待援,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睡袋和衣服都 ...

2011年2月,西安女驴友踏雪,计划用17天,实际用22天,完成冬季单人穿越。她在西塬扎营五天,躲避暴风雪,此处的强暴风雪令她寸步难行。“我在这里拔营五次,都没有走成。”踏雪介绍说,附近八级以上的大风和狂雪,让她一直原地等待,其间有天气转好却都只是片刻时间,在拔营准备前进时,风雪又至,只能再次安营扎寨。
如果这对夫妻学习过当年踏雪的案例,也许会准备充分,也许会不焦急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7-5-17 17:01:17 | 只看该作者
唯岳 发表于 2017-5-17 14:49
嗯,可能是:
1.装备的性能不足(不防水)影响到他们的决定;
2.对恶劣天气的恐惧心理影响到他们的决定。 ...

同意,另,1上海人3山西人的决定,影响云南队的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7-5-17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lackHeart 于 2017-5-17 18:24 编辑

出事地段叫跑马梁,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了,几乎随处可搭帐篷,通常情况下走到这里肯定是相对有安全感的,之前跑不了马,石块斜坡多。跑马梁一般不做营地大概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水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7-5-17 18:2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suhsu0812 于 2017-5-17 18:30 编辑

如此危险路线,出发前要做功课,计划,PlanABC,E(紧急)。装备,人员搭配组合,有互补性的组队最好。心理素质差的人不能多,否则到时候乱阵脚。遇事冷静是第一。天气很重要,如果知道些天文地理生物生理等知识的,将是求生的关键点。天气肯定要看,鳌太路线西部近三分之二在太白县境内,山脊南北纵横约15公里,东部约三分之一北面归眉县,南面是周至县。因此,这三个县的气候就是鳌太山脊气候形成的主因,有雨肯定就有对流,山脊是风口浪尖,暴风雪集中的地方。这些地理位置和气象上的研究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或者自学一点也值得,可以保命救命时用。当然,气象局的天气预报一般是基于县城所在位置,但也可以参考。就5月初那几天的降雨程度(当然这是后来看,不知道之前的预报是不是如此),可以简单看出出时段鳌太山脊南北(即周至县和眉县)是有差别的。因此,往哪方向撤安全,当时在山上应该可以有选择。往背风的低海拔走,即便你走到没有路了,也可以找地方扎营,海拔低些温度也高,如果有树林将更好。天气好了再图计谋,哪怕再上山也行啊。8小时好天走山脊,暴风雪里面或许1天也走不完。遇事冷静分析是最重要的。能跑马的地方平坦,平时扎营,遇到风反而是致命之处,没有挡风的遮蔽处。8级以上大风人不能站立,扎营不了。




鳌太事件.jpg (454.15 KB, 下载次数: 0)

鳌太事件.jpg

点评

俗话说抛砖引玉,抛出我这么一块烂砖,引来徐徐这么一块宝玉。 徐徐应该将你关于鳌太的回帖做一个专辑,给计划走鳌太的驴友们做一个参考和提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8: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