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45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轶事] 户外圈谈“冒险精神”完全是个扯淡的事,自欺欺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3 13:5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连发两个鄙视户外的贴子竟然没被拍死继续

我之前的贴说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是生物规律和道德准则,有利益可以不惜生命,没利益的冒险从社会学角度看可能是邪恶文化的影响,而在生物学意义上只能解释为病理现象,有碍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繁衍的病理性基因是有待淘汰的,从这个角度看,户外活动的确有一定正面的生物学意义,能帮助我们翦除一些坏的基因载体。认可我这个观点的,下面说的事就别对号入座了,和你们没关系。
现在我先把冒险的目的和利益放在一边不谈,只谈冒险精神,当真需要冒险的的确是需要胆量的,但这事真不是户外活动能锻炼出来的。户外圈一方面在谈精神,另一方面也在谈安全,但这里面有很多悖论,这里有几类人:
第一类,口口声声高尚的冒险精神,但自己就是不敢行动,只会跟队走些安全性高的市郊小山头,是想鼓励别人去死让自己活着吗?
第二类,参加的活动是有点冒险性,但只敢跟队走,不敢自己走。他们一定说独行危险高。不对啊,说好的冒险精神哪去了?你要的到底是冒险精神还是一个简单的熬太履历?全程跟队熬太和半程独行熬太哪个危险性更高?哪个冒险精神更强?我看前者的冒险不过是轮盘赌,因为遇到坏天气的概率更高,死得多,但依靠领队和队友相互壮胆是冒险精神吗?而且走熬太线这类线路的人,99%都是全程跟踪GPS轨迹的,好像也和冒险精神扯不上关系吧?我看不用费事去熬太了,就一个人坐地铁到北安河站,步行上山,不要看轨迹一直走到灵山,无论从需要的体力和户外知识看,比熬太线强太多了,需要的辨别方向能力也强百倍千倍。熬太线有什么优势,风景好?不对,他们雨雾天也上山,什么都看不见啊。没有恶劣天气所以冒险性有差距?这也好办,走到灵山之后喝一斤白酒下山就行,这样危险性就扯平了。
第三类,上山的时候是信心满满不怕死,但危险真来的时候心理就崩溃了。既然大家一起来是相互壮胆相互帮助的,一有风吹草动就抛弃同伴有悖冒险精神吧?真要是危险大到只能各自逃命也没话说,然而绝大多数抛弃同伴的案例不是这样,天气恶劣时候,有人死了仅仅是最后关头没能打开帐篷,有人帮他一把很可能就活了,甚至有的时候只是一般的风雨就引发全队大逃亡,把个别伤病女队员甩掉了。这让我想起一些野生动物记录片,狮群围攻非洲水牛和狼群围攻北美驯鹿的时候,本来被捕猎者围成一圈有一定的集体防御体系,只要保持就安全,然后总是有些个体首先心理崩溃,引发群体性大逃亡,这时候捕猎者就可以各个击破了。现在的户外圈普遍状况也就是偶蹄目食草动物的水平。团队带来的安全性经常是虚假的,长跑好的根据自己的判断本可以提前逃走,但信任团队,结果奔溃的时候自己短跑不行的被干掉了。
不怕死的冒险精神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根本就是两样东西,前者可以灌输,后者很难培养,也许只能靠先天。一个怕死的人,处处躲避死亡威胁,但当危险真正来临的,他可能临危不惧做出最理性的判断。一个小孩从高楼上掉下来的时候,穿高跟鞋的女士先冲上去把孩子接住了,这是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有冒险精神的大老爷们在一边可能吓呆了,可能需要几分钟才能想起自己的精神。

点评

注意第一段文字的划线,三类人和持娱乐观点的户外人士无关,仅包括那些满嘴“冒险精神”的人  发表于 2017-5-23 15: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5-23 14:06:15 | 只看该作者
偶蹄目食草动物~

点评

我说这话感觉是要被拍死,结果好像没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9: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5-23 14:1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海豹 于 2017-5-23 14:22 编辑

大家重新学习一席户外经典贴:

《户外三不问、三不借》:



一、驴圈里的三不借
  1、驴圈里的“水不借”
  户外活动中水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何种地步,电影、小说里常常有所阐述:那口渴的表情,那干裂的嘴唇,那传递着谁也舍不得喝的一壶水,那危急时刻像甘露般珍贵的一口水……
  因为重要,因此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老驴都会根据路程来控制自己水壶的水量,永远不让自己的水壶断水。而菜驴(新驴)就缺少经验了,有的竟然敢不带水壶就上路,有的上路没喘气多久就猛灌水,有的干脆自己的喝完了就向别人讨水喝:“大哥,水借我喝一口……”
  借水不是不卫生一方面的事情,除你的口水我不想品尝外,自救更是重要的一方面。深山老林里是买不到矿泉水的!矿泉水的水瓶经不起开水烫,到营地时是需要补给开水的,一烫就瘪,很不好用。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都会带上自己的专业水壶(硬塑、铝制或不锈钢水壶),并非常注意自控自己水壶内的水量,很少会缺水断水!
  2、驴圈里的“光不借”
  户外活动中的光源包括:手电、头灯、蜡烛、火柴、化学热力带和罐装点热器等,这些都是消耗品。除公用装备外,一般情况下是不外借的。菜驴就缺少经验了,白天觉得手电多余,夜晚一来事就向别人借:“大哥,我急死了急死了,手电快借我用一下……”
  为减少户外出行的负重,通常下出行自备的物品只是满足个人使用,消耗完了野外是买不到电的,有人说“买不到电就充电嘛。”去你的大头鬼吧,插到你的鼻孔里去充电哦!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专业光源(手电、头灯、电池),而且开关要牢靠,以防放在包中被无意打开。
  3、驴圈里的“睡袋不借”
  睡袋不借。不是有老驴笑说嘛:过去我是书不外借、老婆不外借,现在我郑重加一条,睡袋不外借。问他为什么?他说:非常不卫生。是啊,暴走一天了,常常 没有水擦一擦身子、洗一洗脚,就得钻进睡袋里挺尸了,自己的汗臭体臭脚臭就算了,别人的那还了得?而菜驴就缺少经验了,觉得买个睡袋划不来,就向别人借: “大哥,我是小丽,明天我去野营,睡袋借我用一下……”
  睡袋一旦借出还能还其本来面目吗?还给我时多了臭气不会好,熏得我老作恶梦!多了香气也不好呀,熏得我老做邪梦!再说了,谁知道你那臭体、香体的有什么传染病、皮肤病、艾艾病,那的确是非常不卫生的。
  所以,每一位驴友出行时,务必要带上自己的睡袋,哪怕带上最薄的最便宜的那种双面绒睡袋也行,这样把别人的被褥、大衣压在上面,别人也就不生闷气了。




以上转自磨坊: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onwheel/514215,0,0,0.html





点评

睡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5-23 14:16:25 | 只看该作者
老海豹 发表于 2017-5-23 14:13
大家重新学习一席户外经典贴:

《户外三不问、三不借》:

睡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23 14:18:12 | 只看该作者
AA队就是阿式登山,一切靠自己,光荣!

商业队就是喜式登山,走不动了可以把你架上山顶。。。花钱买的,丢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5-23 14:21:12 | 只看该作者
同在户外圈其实相差万里,楼主偏要一勺烩。

点评

我都说好了,部分人不在我的勺里,不用对号入座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4: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5-23 14:25:29 | 只看该作者
石山 发表于 2017-5-23 14:21
同在户外圈其实相差万里,楼主偏要一勺烩。

是啊。。。有容乃大。。。老天爷都没说多少分算及格,其它的就该。。。(你懂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5-23 14:27:5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主的一些观点(不是100%同意)。

虽然楼主有些偏激、绝对化,但有新意!敢于挑战那些漏洞百出的所谓“”户外经典理论“”,对早日归纳出正确、健康的户外观念、理论、准则,有积极意义!

点评

我文字的第一段先划了一条线,分线上线下两部分,只谈其中一部分,不是绝对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23 14: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23 14: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4:34:51 | 只看该作者
石山 发表于 2017-5-23 14:21
同在户外圈其实相差万里,楼主偏要一勺烩。

我都说好了,部分人不在我的勺里,不用对号入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