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24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游庐山之匡庐首刹天池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 07:40: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午游完锦绣谷,走出仙人洞,没顾得吃午饭即刻奔向大天池。看导游图仙人洞到大天池徒步线路上没有什么看点,况且下着雨,便选择坐观光车。大天池可谓慕名而来,捧腹离开,很多人看过大天池感到失望,我并不强烈,因为其他景点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实际庐山的大天池所处位置是庐山西部的天池山顶,大天池得名不是因其水面,而是因为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就是庐山最早的寺院,也是匡庐首刹,名为大天池寺。
  到大天池游玩的旅游团队相对花径、锦绣谷少很多,非常清净,来到大天池参照路标指示首先看到的是建于二十年代中期的圆佛殿,流传此殿是唐生智为母亲择葬风水而建。地处狮子峰,因天池寺位于狮子峰头部,天池塔位于狮子峰背部,所以圆佛殿便建在了狮子峰的尾部,历时六年完工。殿门挂锁,没能进入,只能外观,内部情况不得而知。继续步行十来分钟,但见天池塔掩映苍松翠柏之中,阁楼式五层六面石塔,原建于宋哲宗十一年(公元1069年),1929年国民革命一路军总司令唐生智来庐山,见该塔已颓废,发起重修。距天池塔不足百米有一石质搭建的方台,名天心台,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建。天心台下山坡上建有一亭,非供游人驻足赏景之地,亭中斜卧一块巨石,平滑如镜,占据亭内整个面积,巨石眉头刻“照江崖”三个大字,以及明朝大理学家王阳明夜宿天池的题诗:“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乃王阳明所作所书。1933年夏初,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来到这里,看到刻诗巨石无遮无盖,决定出资建亭保护,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刻石起到了保护作用。继续向前,几分钟后看到了别致的天池寺山门。天池寺建于天池山顶,故原名峰顶寺,是庐山较早的寺庙之一,初为晋僧慧远所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现仅剩遗迹。雨雾天气,不识南北,天池寺遗址一侧,施工围挡前有一围栏上系很多红色布带,近前一观,不禁捧腹而笑,怎么好意思管自己叫大天池呢!为此打消了去看小天池的想法,可以想象小天池估计比一口井也不会大多少,一定不会大过眼前的大天池。其实景点之所以闻名,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其身背的历史,否则王阳明也不会来此“高卧文殊台”,唐生智也不会募资修建天池塔。毕竟大天池传说是菩萨的两根手指插成的,常年不枯、不溢,因此著名也不足为奇。
  离开大天池,按照路标指引,踏上了通往龙首崖的路,继续依山循石阶而下,雨雾弥漫。很遗憾龙首崖栏杆外的景色一丝都看不到,几位游客一旁坐等云开雾散,估计也是徒劳。带着失望兵发悬索桥,一路下山,有些湿滑,低头看路,抬头看雾,疲惫慢走。到达悬索桥,拍了两张照片,云雾便尾随而至,大雾弥漫,立于桥上别有一番感觉。美丽神奇的云雾给庐山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42:38 | 只看该作者
圆佛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43:43 | 只看该作者
天池塔掩映苍松翠柏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45:03 | 只看该作者
天心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47:30 | 只看该作者
“照江崖”石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49:39 | 只看该作者
天池寺遗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50:55 | 只看该作者
大天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51:43 | 只看该作者
龙首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52:46 | 只看该作者
悬索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7-2 07:53:55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神奇的云雾给庐山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