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本身,从不是一项充满乐趣的运动。因为跑步的时候,你会大口喘气,双脚沉重,汗流浃背,两腿发软,口干舌燥,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公园、操场、河边、马路边奔跑,参加马拉松的人群更是成几何倍数增加。 有人说当你迈出第一步,虽然感觉很累,很难受,但是跑到最后几乎快要虚脱,咬着牙坚持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会有种凤凰涅槃的感觉。 有人说心情不好时跑步,可以乘着风,把烦恼全丢在脑后;心情好时跑步,也可以乘着风,带着快乐,飞驰在这恬静的黎明黄昏;
洪启智,绿野ID:八角村老洪,是一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5年生人,从事技术设计的工作岗位上已有30多年。2011年朋友的推荐下,注册了绿野网,为他打开了户外生活的大门。喜欢野外,喜欢爬山,喜欢参加AA活动,更是在机缘巧合下与马拉松结缘。2013年首次参加了北马,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年跑3、4个马拉松,最好的成绩是15年北马307。虽已年过半百,却不缺乐观向上的精气神儿。
采访时他说正在为9月的北京马拉松做准备,这是他今年参加的第3个马拉松比赛,已经连续参加了5年。
小野:您是什么时候,与马拉松结缘的呢?
老洪:2011年加入了绿野,就有队长经常组织高强度的爬山活动,吸引一些有过马拉松参赛经验者参加活动,心里非常钦佩他们,爬山的时候发现我也能跟上他们,感觉体力也不比他们差啊,他们都能完成马拉松,我为什么不能啊?就产生了尝试参加马拉松的想法,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报上了北马。
小野:您还记得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情景吗?
老洪:没有专业的跑鞋,没有专业的跑步装备,跑步手表,开始稍微压了点速度,目标就是一个,不能让400的兔子追上。跑过30公里后,如众多马拉松爱好者经验体会,马拉松才开始,大腿已开始有不适的反应,身体开始疲劳,速度掉下,走一小段,缓解一下再跑起来,一直坚持到终点,最终成绩331。
小野:您每年参加3、4次马拉松,持续了5年,您对这个运动是怎么看的呢?
老洪:参加马拉松比赛,是目标,不是目的。你的目的是通过参加马拉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有跑步的动力,保持身体健康,乐观的人生,这才是你参加马拉松运动的目的。日常的跑步训练强度持续时间和参加马拉松频率,需要适可而止,须知过度反而易伤及健康。
小野:您正在备战9月北马,做了哪些准备训练呢?
老洪:初步计划6月跑量400公里以上,已完成;7月500公里以上;8月600公里以上。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爬山活动和游泳活动,都不参加了,专心跑步。
小野:您这次有给自己设立什么目标吗?
老洪:目标310以内吧,争取300。不管结果如何,以后就不为某个目标这么练了。今后,可能还是回归以前的正常爬山。呵呵。毕竟岁数大了,不适合这么大的运动量。
小野:您从户外活动、跑步,马拉松运动中,得到最多的什么?
老洪:拿跑步来讲,跑一年二年,与周围同年龄相比,你的身体素质可能不会有多大差别,要是10年,20年,就会有差别了。尤其到了岁数大后,体能好,身体素质好的人,一般比较乐观,做事比较快,有精力,生活态度也会更积极。 小野:有人说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高难和高危运动,是一种自虐行为,您参加了多次马拉松,怎么看待这么问题呢?
老洪:马拉松这项运动,有许多正面因素,远大于负面因素,而且,马拉松诸多的负面因素,是可以趋利避害的,稍加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恰恰是众多大众跑者,缺乏了解马拉松运动常识和日常不科学性训练造成的。
Tips:八家村老洪马拉松经验分享 对初次马拉松跑者来说:1)必须先打好一定的跑步基础,第一、二月,一周跑个4-5次,每次5-6公里。体重过于重者,2-3公里就可以了。感觉身体适应了,再每周提升1-2公里,直到10公里,不再增加,维持一个月即可。速度不要快,根据自己体质保证每次跑完不累即可。周日或周六可以时间长点,但不要超过日常的50%,而且还要注意比日常慢点,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2)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日常爆饮尤其是晚餐,加上晚睡,第二天跑步一般都会感觉疲乏,经常这样,训练难以为继; 3)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你跑步一小时,可能就需要半小时的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的方法,可以找个业余跑步组织,参加几次活动,都可以学会的,或者向身边有多次马拉松经验的跑友请教; 4)有心脏病史和高血压者以及未成年人最好不要参加马拉松运动。此外,体重过于肥胖者(180斤以上),基础跑时间,需要增加,最好能把体重降低10-20斤后,再增加跑量,主要考虑你的膝盖承受力。
马拉松,是跑步,也是人生。成为跑者,身体的活力和心灵的活力都会被激发出来,燃起心中的火焰,感受挥汗如雨的喜悦和突破极限的激动。用脚步丈量城市,积极的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