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5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北灵山中户外行 高山草原白桦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1 08:50: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山草原,阳光出行,蓝天护驾,白云伴游,快乐相随
北灵山是灵山风景区一部分,而灵山风景区坐落于北京门头沟区西北部山区中,与张家口市涿鹿、怀来两县交界。
网传的灵山分东、西,北三部。门头沟的灵山风景区才是正统灵山,即“东灵山”,海拔最高2303米,属北京第一高峰。而“西灵山”则是被户外“驴友”们泛指的小五台山,在张家口蔚县境内,而“北灵山”则是灵山主峰北侧,河北怀来县内一座海拔1922米的副峰。
天津,今年入伏,格外闷热,堪比史上最高温,连续几天都是超出36度,尤其是晚上,不开空调,还真难于入眠。决定走进山里,享受清凉。但这几天预报有雨,也有一些担心上山徒步的困惑。
大客车进入门头沟山区,绕过灵山主景区,转到北面。在240省道,由于坡度大,客车上升十分费力,一度水温过热提示,不得不停车开机降温。公路还有几个胳膊肘弯路,此时看出老司机的威力,转弯恰当平稳安全。
约了初次户外的同学,跟随天津大港的“蜗牛徒步”户外团队,从天津出发,途径大港,五个多小时的行程,道上,就从微信里得知天津下了大雨。下午2点到达我们的此次户外活动的起点、终点及住宿都在的塔儿寺村。由于输入法不同,有的人把塔儿寺打成了塔尔寺,微信聊起天来,人家还以为是去青海藏传寺了。

北灵山徒步路线图.jpg (19.34 KB, 下载次数: 3)

北灵山徒步路线图.jpg
2#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08:52:06 | 只看该作者
塔儿寺村,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北灵山脚下,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全村五十户人家,民风淳朴。宋末建村时,山上建有矩禅师灵塔,有一座寺庙,故取名塔儿寺。寺庙后被洪水冲毁。现在矩禅师灵塔和寺庙的遗迹以及建村时的泰山奶奶庙都在。
灵山的户外活动一般都是穿越。在柏峪停车场途径北灵山,直到东灵山风景区之间穿行。现在景区收费管理,有的道已经封了,驴友是免费进不去了。所以,造就了北灵山到柏峪停车场单独的户外活动。让户外团队选择在此村处停歇,作为首末站,开始有了农家小院,大都是对户外人士,设施简陋,我们一行50人,大多是3-6人的通铺,共用卫生间,当然价格也比较实惠。
当天没安排行程,15:30左右,一行人转转村后的小山。太阳当头照,有点热但感觉和此时刻家里闷热不同,一丝丝凉风让人感到舒适,加上蓝天白云,倍感知足。在村东的一棵高大的古松附近,看到了一块刻有“南蚩尤墓”四个大字的花岗岩碑。这可不是一般的墓碑,蚩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同时。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身首异处埋葬,其中部分尸骸藏于此处。又因此地处于黄蚩战场之南,故称“南蚩尤墓”。大山深处,卧虎藏龙。
站在村东的山坡上,就能看见山上的古塔及塔下的已经干枯倒下的古树。堪称人们摄影的好题材。登上小山顶,就看见全村的整体容貌,民居红顶,在四周高山绿色山野怀中,彰显出格外平静和安详。
溜溜在小山上拍照,漫溜,停息了三个多小时,18:30回到住处,天开始发灰,准备吃饭。此时天气突变,雷声带着闪电,开始下雨了,紧接着风夹着绿豆大小的冰雹倾泻而下,想着刚在路上看见几个户外者刚支起的帐篷,不知啥后果,万幸我们都在屋里,开始吃饭喝酒,享受领队“不老松”。赞助的白酒、啤酒和队友提供的红酒,品尝村民提供韭菜馅合子,五谷饭及羊肉,农家菜。饭后,雨渐渐停息,走回房间,雨后在远处西边的山峦中,还能看见一小块快要落山的五彩云霞,村里没有娱乐设施,早早就休息了。
一晚清凉,晚上两点半出门看看,天空漫天星辰,真想拍摄一下星轨,但一人出门,找到最佳位置,上山都是碎石路,谈何容易,爱照相的队友还在甜睡,不得放弃幻想。

125594576.jpg (243.46 KB, 下载次数: 6)

125594576.jpg

DSC_0385.jpg (1.28 MB, 下载次数: 7)

DSC_0385.jpg

20166112257540.jpg (79.63 KB, 下载次数: 4)

201661122575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08:53:46 | 只看该作者
凌晨四点多,人们开始陆续起床洗漱,
6:40,准备活动后,启程登山。
   开始就是上升,可以说根本没路,都是山沟碎石,行走十分困难,不一会就开始喘大气。雨后的早晨,空气倍感清鲜,大喘气带来肺部大清洗,但体力也感费力,不断的停歇。怀疑自己的体力是否能扛得住全程,更担心自己以后还能参加户外攀爬了。
看到我们一行出行,山民也找到了商机,牵着马跟在队伍的后面。因为陪同第一次户外的同学,一度走在队伍最后面,而马夫们不耐其烦的和我们搭话,引诱我们上马,价格吗?上山200,下山100,当然,是可以议价的。
山谷了走了接近一小时,走进了一片白桦林,丛林杂草,辨不出方向,只能辨认地面走出来的小道,原户外途径设置的彩带路标和前队友移动方向前行,不久,太阳也已经出来,把茂密的丛林路上,点缀的星星点点,过了疲劳期,喘气似乎轻松了不少。
7:50到了一个小山顶,视野扩展了,能看见对面山一片墨绿色树林上部有一大片平坦草原般青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分明,十分耀眼。喘息一下继续前行。
前面的路,又开始攀爬了,沿着山脊走了一段,再次进入白桦林,坡度较大,由于队伍中有小学生,马夫的生意来了。
8:50走出白桦林,眼前一片平坦,也是坡度较大草甸山坡,一个通信塔屹立在顶,这就是无名山1。山坡上,那明黄的金莲花、野罂粟、细长狗尾草、蓝紫色翠雀和粉红的野玫瑰更是漫山遍野。在风中摇曳,牛,马,在身边悠闲的吃草。
上坡的一路上,女士们开始了疯狂了,挥着各色纱巾,躺着,趴着,坐着,摆弄各种姿势在草地上照相,,
到了山顶,感觉风在加速,视野更加宽阔,对面层峦叠嶂的大山,一条蜿蜒的小路横切着指向灵山的方向,

DSC_0563.JPG (1.63 MB, 下载次数: 5)

DSC_0563.JPG

DSC_0343.JPG (1.66 MB, 下载次数: 6)

DSC_0343.JPG

DSC_0719.JPG (1.34 MB, 下载次数: 6)

DSC_0719.JPG

DSC_0674.JPG (1.72 MB, 下载次数: 3)

DSC_0674.JPG

DSC_0685.JPG (1.44 MB, 下载次数: 5)

DSC_068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近处还有一高坡,上面围着护栏,当地人说那的景色还好,面对美景的诱惑,又忍不住一口气冲击约百米,大约70度的山坡,到了有一段几百米蜿蜒曲折的护栏边,能看见四周的全景,看出山势变化莫测。这一边是青绿色的高山草地,护栏的那一边却是悬崖硝壁。我们六十多岁的队友“温暖”大哥,拿着带自拍杆的手机,贴着崖边,拍照山下的景象视频,百米高度,真是看了腿都软。
在这大片草甸中,有几个户外驴友昨晚就搭起了帐篷,经历了昨夜狂风大雨加冰雹,仍然树立,红色点缀,非常醒目,
在此处不远,看见了一树枝搭成的堆处,这就是十年前灵山“3.11山难事件”现场。2007年3月10日,刚下完一场大雪,11名驴友在从门头沟柏峪口向灵山攀登途中,晚间迷路,雪已没及膝盖,其中一名CCTV-5一栏目女编辑“夏子”体力不支,受冻死亡,年仅23岁。
这让我们户外的朋友引以为戒,户外不同于旅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性。能力要自知,装备要齐全,危险要预测,防范要计划,行动要统一。由于野外活动,无法诉说准确方位,救援难以及时到达,事后会留下了众多关于乐与怒和罪与罚的争论。,因此,自愿参加的每一个驴友,都应该自律和自强,不能让户外的意外不幸造成遗憾,更不要行走在艰难无法推断的赔偿纠纷之路,
万幸,我参加的户外活动,行程安排体现安全第一,领队都是有经验的,有资历的,有救援经验,每次都是平安回归。
当我和同学开始下坡时,看见队友们正在照合影像,走到一半,发现他们也开始向这里攀爬,一问,要去登侧面的另一个山坡---无名山2,我俩又返回上升到坡顶,沿着护栏,朝西面下降,下山时护栏边出现了石阶路,但领队说走旁边的草甸,能省膝盖下台阶的磨损。
开始爬升无名山2,也是一片草甸地,有60度的斜坡路,但路途不长,一望到顶,几百米长,此时已没有了疲劳感,美好的景色和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但不热的天气给了你无穷的力量,能轻易突破了你的本能和极限。
在这两个坡上,还长着一种植物是野韭菜,人称韭菜山。六、七月份的韭菜收割季节,  你会看到人们在草里寻找着这个山长满了野韭菜,。一些驴友带着面皮到这野营包韭菜馅饺子,现在人揪,马吃,牛啃的,找起来像是寻宝了。
接近11点,到顶了,目标达到了,这也是北灵山顶,海拔1920米,此处应该是北京与河北的怀来和涿鹿两县交界处,远眺周围群山环绕,好像没有比我这高的山顶了,真是一览众山小,美极了;并没有感觉居我们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7、8公里的最高峰东灵山2303低多少,但视觉效果同出,不分高低。是京津周边惟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今天,,赶上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凉风习习的好天气。吃着自己带来的食品,有真空包装的食品兜都已经鼓涨起来了,看出高原气压低了。坐在松软的草甸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清风,阳光,,青山,白云,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看看四周全景,山顶上的大草原大气磅礴,绿草如茵的绿毯上,花样繁多的山野花卉、,葱翠的白桦林、灌木丛、空气新鲜,视野开阔 ,从近到远,山连山、峰连峰、峰峦叠翠,连绵起伏,直到天边,又与远处天上的白云相连,朵连朵,片连片,千姿百态,浮云漂游,,回到头顶。让人心旷神怡。
你会发现,随着天上的片片白云移动遮住阳光,地上的阴影也随即白云的移动而由彩色变成灰白,又重复原色
此处,电信通信没信号,但前年村里开始有养牛的了,因此,草的高度有所降低,失去了以往山花烂漫的范围,随着农家院的完善,估计以后进山人也会增多,因此,也应控制一下生态平衡了。

DSC_0799.JPG (2.1 MB, 下载次数: 3)

DSC_0799.JPG

DSC_0868.JPG (648.86 KB, 下载次数: 4)

DSC_0868.JPG

DSC_0907.jpg (1.13 MB, 下载次数: 3)

DSC_0907.jpg

DSC_0793.JPG (1.11 MB, 下载次数: 3)

DSC_079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0:10:29 | 只看该作者
近处还有一高坡,上面围着护栏,当地人说那的景色还好,面对美景的诱惑,又忍不住一口气冲击约百米,大约70度的山坡,到了有一段几百米蜿蜒曲折的护栏边,能看见四周的全景,看出山势变化莫测。这一边是青绿色的高山草地,护栏的那一边却是悬崖硝壁。我们六十多岁的队友“温暖”大哥,拿着带自拍杆的手机,贴着崖边,拍照山下的景象视频,百米高度,真是看了腿都软。
在这大片草甸中,有几个户外驴友昨晚就搭起了帐篷,经历了昨夜狂风大雨加冰雹,仍然树立,红色点缀,非常醒目,
在此处不远,看见了一树枝搭成的堆处,这就是十年前灵山“3.11山难事件”现场。2007年3月10日,刚下完一场大雪,11名驴友在从门头沟柏峪口向灵山攀登途中,晚间迷路,雪已没及膝盖,其中一名CCTV-5一栏目女编辑“夏子”体力不支,受冻死亡,年仅23岁。
这让我们户外的朋友引以为戒,户外不同于旅游,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性。能力要自知,装备要齐全,危险要预测,防范要计划,行动要统一。由于野外活动,无法诉说准确方位,救援难以及时到达,事后会留下了众多关于乐与怒和罪与罚的争论。,因此,自愿参加的每一个驴友,都应该自律和自强,不能让户外的意外不幸造成遗憾,更不要行走在艰难无法推断的赔偿纠纷之路,
万幸,我参加的户外活动,行程安排体现安全第一,领队都是有经验的,有资历的,有救援经验,每次都是平安回归。
当我和同学开始下坡时,看见队友们正在照合影像,走到一半,发现他们也开始向这里攀爬,一问,要去登侧面的另一个山坡---无名山2,我俩又返回上升到坡顶,沿着护栏,朝西面下降,下山时护栏边出现了石阶路,但领队说走旁边的草甸,能省膝盖下台阶的磨损。
开始爬升无名山2,也是一片草甸地,有60度的斜坡路,但路途不长,一望到顶,几百米长,此时已没有了疲劳感,美好的景色和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但不热的天气给了你无穷的力量,能轻易突破了你的本能和极限。
在这两个坡上,还长着一种植物是野韭菜,人称韭菜山。六、七月份的韭菜收割季节,  你会看到人们在草里寻找着这个山长满了野韭菜,。一些驴友带着面皮到这野营包韭菜馅饺子,现在人揪,马吃,牛啃的,找起来像是寻宝了。
接近11点,到顶了,目标达到了,这也是北灵山顶,海拔1920米,此处应该是北京与河北的怀来和涿鹿两县交界处,远眺周围群山环绕,好像没有比我这高的山顶了,真是一览众山小,美极了;并没有感觉居我们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7、8公里的最高峰东灵山2303低多少,但视觉效果同出,不分高低。是京津周边惟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今天,,赶上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凉风习习的好天气。吃着自己带来的食品,有真空包装的食品兜都已经鼓涨起来了,看出高原气压低了。坐在松软的草甸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清风,阳光,,青山,白云,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看看四周全景,山顶上的大草原大气磅礴,绿草如茵的绿毯上,花样繁多的山野花卉、,葱翠的白桦林、灌木丛、空气新鲜,视野开阔 ,从近到远,山连山、峰连峰、峰峦叠翠,连绵起伏,直到天边,又与远处天上的白云相连,朵连朵,片连片,千姿百态,浮云漂游,,回到头顶。让人心旷神怡。
你会发现,随着天上的片片白云移动遮住阳光,地上的阴影也随即白云的移动而由彩色变成灰白,又重复原色
此处,电信通信没信号,但前年村里开始有养牛的了,因此,草的高度有所降低,失去了以往山花烂漫的范围,随着农家院的完善,估计以后进山人也会增多,因此,也应控制一下生态平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0:16:41 | 只看该作者
中午12点, 开始回程,下坡了,在草地上,从上往下看,我们行走的路径十分显赫,被人踩过宽度不足60公分,露出地表色小路弯弯曲曲,,但还是乐意走草地上,不打滑,下山稳 。没有都按原路返回,尽可能抄近道,在无名山1的底部绕行,进入白桦林。
其实还是原路,但支路有变,整体感觉还是认不清原先的痕迹,只是个别比较明显的景物,让我们依稀感觉没有走错路。上山容易下山难,一路的疲劳加上,碎石山路,比上山时下脚难,俯冲的感觉还容易崴脚,一路上还竟是新鲜出炉的,马粪,牛粪,根本迈不开步,膝盖也都出现不适,一步一颤,无心赏景。 还得佩服原先还在队未的六十多岁的退休老工程师: “温暖”大哥,却不用手杖,一手相机一手带自拍杆的手机,行走似平道,轻松下道,一问人家有近四十年的工程监理经验,哪的现场都需亲自光临,练就了一副好腿。
14:40顺利到达村里,用时整整8小时。全程据说大约15公里左右。
一路上天清气爽,人心相容,景色宜人,心情特別靓,真不虚此行
一路下来,坐在车里感觉腰部不适,疼痛,松开腰带,回家一看,腰部被双肩包的腹带,裤带,腰包带及单反相机的拖拉,磨出了四五个水泡。
下山时车上的人闭着眼睛都休息了,坐在车尾,原先听到轰鸣的发动机声,昏迷中感觉机声也慢慢消弱,好像是停车一般,睁眼看看,但车还是前行。与来时省道241公路上坡爬行艰难对应,回程是大下坡,接近于滑行,油门不必给大,安全起见,车辆需要降速,路上净是阻尼带,车速也不快。好像坐在火车上,不知不觉迷瞪了一个半小时,对我来说前所未。
活动后,在组建的微信群里,不太相识的队友们上传了有我的照片,我也上传了不少我都对不上号的队友照片,都是一面之交,能相互关照,相互感谢,付出必有回报,这就是户外活动的乐趣,相聚虽短暂,铭记却永远,品味却无穷。
2017年8月 天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