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13621|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户外资讯] 敬畏自然,感恩大地--我的LNT野外培训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5 17:2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6 19:46 编辑

初识LNT
     涉足户外第七个年头,我对LNT(Leave No Trace, 无痕山林)这个名词已不陌生,然而,由于一直没有接触相关专业人士,只能从字面上去自行解读,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期,对其内涵并未能真正理解。
   先行者们提炼出LNT七个方面的原则在户外界这几年已经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的人却不多,这似乎也是大陆户外人的普遍现象。我在北京周边多年的爬山活动中曾经遇到过不少困惑:在野树上捆布条作标识是否环保?把自带食物喂食给野生动物是否善举?当地村民已经遗弃的房屋是否可以利用?当地山民大量采摘的食用或药用植物驴友是否可以采摘?焚烧方式处理垃圾是否可行?能自行腐化的残余食物可否深埋在山野?真的夸张到要把粪便都装包里背下山吗?户外各方人士有不同的答案,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因此在论坛上爆发剧烈冲突,曾见过某著名户外网站一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吹毛求疵,打着LNT的名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谴责他人,辱骂他人,为本来应该美好的户外生活涂抹了灰暗的色彩。一个宣扬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度里诞生的环保法则真有这么难解?种种长期没有答案的困惑让我想深入了解真实LNT的念头越发强烈了。
   在中文网站上关于LNT的文章,关联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郑廷斌。了解到他2011年第一次来大陆传播LNT理念,后续在台湾哈盆山区对大陆高阶讲师培训,业界人士亲切地称呼他“斌哥”;读他所撰写的无痕户外活动文章,讲述这套来自西方的理论在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的台湾受到的阻力,在传播LNT理念时通过磨合深入了解并认同台湾原住民与自然相处的方式和智慧;听他的在《成长你我他》节目中讲述关于自然教育的话题。虽未谋面,但搜集到的资讯足以使我相信他是一位把全身心投入到环保事业的人,所以当了解到今年斌哥时隔六年再次来到北京培训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

点评

点赞支持好帖!  发表于 2017-10-15 21:27
太认真了,大赞!  发表于 2017-10-15 19:25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7:3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6 19:45 编辑

别开生面的培训

   第一眼看到的斌哥,在农家院不显眼的角落一个人安静地拿着钢碗和木勺吃饭,如果不是事先多次在网上见过他的相片根本无法在人群中找到他,但给我震撼的正是他的低调,他的土色衣服跟前几年网上看到的图片上一模一样,仔细看很干净但背后的衣领已经磨出线了,是当年的旧衣物无疑!从这个细节上,即使没有之前的网络信息了解,也可以察觉到是一位生活方式极为简朴的环保主义者,果然,后来又在扎营过程中看到另一系列细节:拆了塑料大包装后用长期使用的盒子码好的无添加饼干,清洗非常干净不需要再削皮的水果蔬菜,手工烤制的面包,太阳能手电,所有的宿营装备都有岁月的痕迹,其中甚至有坚持用了17年的Gregory重装包!正如他后来一直在培训中强调的:学生不会只听你说,更会关注你怎么做!
   在农家的简陋仓库里,肢体语言丰富的斌哥借助视频,图片和PPT进行引人入胜的演讲,将国内外土地伦理的历史,LNT的来龙去脉,各地原住民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那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户外往事一一分享给我们,使我们对LNT有了初步的概念,对土地伦理学,大自然中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件充满了好奇,而那些触目惊心的动植物受不环保行为伤害的图片,又让我们的顿时心情沉重起来。
  理论只是铺垫,而LNT本身是非常讲实践的,各种环保措施必须实际操作之后,才能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其内涵。理论讲解后,我们便都跟随斌哥露营在荒野,行走在冰山梁的丘陵,河谷和古长城下,在草甸上练习收拾背包,学习行前准备,路过草地、森林、河流、沙滩,在各种地表路径上行走,体会和考量集中和分散原则各自的优劣。在一眼清冽的泉水旁边,斌哥庄重地进行了敬山仪式,让每位队员手捧当地产的米酒,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在距离溪流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他选址示范挖掩埋排泄物的猫洞,并且把这个比较稳秘但在户外又是一项重要任务的事项作为重点进行了讨论,细致到如何因地制宜,挖掘猫洞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阳光照射,腐殖物对分解速度的影响,过浅会造成小动物嗅到后挖出,过深则分解过于缓慢……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处理排泄物,其内在精神就是“最小冲击”。经历了LNT在台湾本土演化适应过程的斌哥,显然也很注意尊重大陆当地的风土与习俗,没有教条化地拿出规则让大家照搬,而是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后让大家思考,根据本地特点,提出更合适的方案,这种讲究实用的教学方式让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既学习,也创新。
   摒弃说教,培训中从未刻板地讲七大原则,而是通过各种触动人内心的方式教育大家:
   赤足行走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大地母亲,感知植被丰茂处的温柔和洁净,地表裸露处的粗砺和刺痛,重温孩提时的欢乐,畅享回归自然的愉悦;
  蛰伏在草丛中观察植物和昆虫,从它们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小小的一员,享受那小社会里的片刻安逸与欢乐,体会它们面对巨大入侵者时的无助和恐慌;
   用写上“塑料袋”,“鱼网”,“易拉罐”,“玻璃瓶”等垃圾名称的卡片让队员按自己的认知来排列降解顺序,检验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知识是否合格。在纠正先前的认识误区后再根据各污染物的特点和危害加以讲解,使我们对各种户外垃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用一棵白菜代表大地母亲,让大家陈述所见过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行为,每说一样,斌哥便剥去一片菜叶:滥砍滥伐,盲目修建,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偷猎……大家还没说完,白菜已经所剩无几,斌哥拿着这个残缺的教具,直观地告诉我们面临的环境状况有多严峻。一片带着伤痕的菜叶让大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忏悔曾经由于无知对大地母亲所造成的伤害,以后如何保护她;
   而我最难忘的则是黑夜中那近半小时的独处,天黑之后,斌哥带着大家回到泉水边,熄灭所有灯光,让大家从他周围四散走开,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在黑暗中沉默,思索。我根据白天的记忆走向山腰,选择了开阔草地上一棵有些倾斜的白桦树,背靠它仰望星空,面对浩瀚的银河,寻找牵牛星和织女星,那是我童年的记忆,怀念我的亲人,也由此想到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黑夜中那强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7:3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6 19:45 编辑

积极创新的探讨
   灵活变通的培训打开了我们的思路,拓宽了每个人的视野,在教学和讨论中,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LNT的核心七大原则,每一条其实都暗含很多内容,都会根据当地的特点有所变化,都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放开讨论:
在坚实的地表上行走与露营” 大家都知道尽量走没有植被的地方会符合环保原则,但当没有明显路径时何选择?走不安全的陡坡石头路上还是安全的草甸上?如果因为不安全的行为造成身体伤害,需要救援时大量人员涌入是否给带来更大破坏?斌哥一个接一个拓宽思路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自己每一种户外行为对环境可能存在哪些冲击。安全第一,爱护花草树木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这也是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爱自然,爱伙伴,从爱自己开始,所有的行为都是源于爱,这是从人性的角度来阐述LNT的初衷。
  “减少野外用火对环境的冲击”,野外用火不是不可以用,而是有它的原则和禁忌。在此之前,野外生柴火我觉得是不能接受的,多年户外我坚持用高山气罐,但深入接触台湾原住民猎人的斌哥,从资源再生的角度来考虑,提出天然气比木柴更难复生的观点,他哲理性地称木柴为现代的阳光,天然气为古老的阳光,建议大家思考是否可以借鉴猎人们野外生火的方法,限量使用已经干枯的木柴生火,化为灰烬,回到大地怀中。当然需要事先做好地表保护,事后清理地面,填补有机土质,恢复原貌的方法,节省了古老的资源,是不是更环保?这个之前闻所未闻的观点,颠覆了我对LNT的认知,让我震惊之余,不得不深入思考,斌哥观点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在能保证不发生火灾,能捡拾到足够枯枝败叶的前提下,这种方式的确是节省能源而且能兼顾取暖防止失温等意外的好办法,毕竟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时,就是这么生存的。当然,事先的防护--在地上铺上沙石隔热,事后的恢复--把余烬大面积分散,在火堆遗址上撒上牛粪和落叶等等必要的工作。这样也是符合最小冲击原则的,前提是没有森林火灾风险。
  “保持当地原貌”, 从当年河北小五台山拿铲子铲草皮建营地被公众谴责的事例来看,大陆大部分驴友已经理解:好的扎营地点是‘寻找’而来的,而非‘创造’出来的。涉及到具体操作,草地上的营地是沿用旧址和另辟新地似乎都有道理,前者理由是不再伤害新的植被,后者说法是让之前被碾压的小草能尽快恢复,谁更合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有绝对的答案,需要现场综合分析判断。另外,有一个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看起来非常可爱的小小石头,它们不像动植物有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就能带走或随意丢弃吗?斌哥说:万物皆有灵。石头,水,火,都有生命,值得深思。所有利用过的自然万物,都应该尽量回复原位。
  “尊重野生动植物”,采摘可食野菜或药材怎么样才算合理?在北京的北灵山每到五月采摘野生韭菜已经成为驴友们的一个重要活动,而当地村民也以采摘此物卖给游客作为谋生手段,随着户外人群的增长,北灵山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度采摘已经影响到当地的植被,而高海拔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很困难,这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周边需要及时解决的户外环保问题。关于野生动物,斌哥助理给出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的参考办法:伸直胳膊,以拇指能完全遮住动物为合适距离,其实质就是不去打扰它们的正常生活。接下来,有一系列常见的问题:对动物投喂食物是否合理?喂食它们不常接触的食物会造成什么后果?人类的食物相对于动物来说都是高油高盐,肯定是对动物身体不利的;那么细小的面包屑是否就可以忽略?面包屑相对于人类是细小,但对小小昆虫来说却是一顿大餐,很可能因此它们就摄入了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添加剂;我们所带食物的水果种子中如果遗留在此,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外来物种如果生根发芽,大量繁殖,也许对本地生物就是一场灾难。他讲述那些被人类活动改变习性的动植物悲剧,包括因为长期被游客喂食最后成了小偷和抢劫分子的猴子,食用人类加工食物而导致嘴部变形的鸟类,胃里全是塑料垃圾的海洋生物和被路标勒得变形的畸形细脖子树,让我们知道,人类一些漫不经心的动作,对小生命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做一些自认为很善良却并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适当的处理垃圾”,这个原则涉及的内容很多:像我们在北京很多驴友只参加轻装一日活动,能产生垃圾的只有中午的冷餐,比较好处理,简单的办法是塑料,纸巾,果皮核都分类和干湿分离后带回城市。而涉及到重装扎营活动,有生火做饭的需要,产生厨余怎么处理?锅碗瓢盆怎么洗,到哪里洗,洗下来的带油含盐的水怎么处理,固体物质又怎么处理,在做饭之前要认真思考如何做这餐饭,最大限度地减少厨余,斌哥助理推荐了洗锅水做汤直接喝掉的理想方式,斌哥则分享了用丝袜进行干湿分离的小技巧,水可以洒在没有植被的土壤里,而残渣带回城市垃圾站处理,非常值得借鉴。如果找不到法则中的“离水源,营地,道路至少60米”的地方时排泄物怎么处理?斌哥分享他在引入美国标准时在台湾当地遇到的尴尬往事,当地的一些山脉高处宽度不足20米,真要找60米就掉崖下了,有鉴于此,LNT很多方面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需要采取了灵活变通的方案。每一个实际问题都需要根据当地情况作出合理安排,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尊重”和“最小冲击”。
   当处理垃圾感觉到费时费力时,又回到了第一个原则“行前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斌哥给出一个简单标准:够用就好。而真正去计划的时候,发现里面还是包含了很多学问:选用大包装并在城市里拆封装到可重复使用的容器里,尽量带高热量易消化的干粮,如牛肉干、士力架等,选择果皮屑和核较少的果蔬,耗燃料少的食材等等。衣食住行,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都求简,再往外延伸:需要计划好安全而成熟的路线,减少危险和被救援的概率,避开出行高峰的热门时段,降低对当地环境的集中负荷。 我相信很大部分驴友都喜欢户外人烟稀少处与世无争的宁静而非热门景区熙熙攘攘的喧嚣。如果出发前做好了这方面计划,在路上很多事情都会相对简单。
  “考虑在户外的其他人”,傍晚天刚黑,细心的斌哥助理劝阻了喜欢音乐的小伙子在夜晚放歌曲的举动,因为时间虽早,却有队友经过长途跋涉很疲劳了,便是基于这个原则,尊重他人,把听觉和视觉上的干扰减到最低。整个活动中只有我们参与培训的组织者和队员,其中大部分还是朋友关系,经常沟通,彼此熟悉,似乎能相互影响到机率比较小,斌哥还是找到一个很合适的讲尊重户外其他人的教学场所—一所荒废民宅长满齐膝野草的院落,在这里,问我们是否可以进这所已经无人居住的房子,大家意见有了分岐,有主张可以进去避风雨的,有觉得是危房应该避而远之的,有说应该尊重人家非请勿入的……,斌哥一一倾听,然后讲述日本学生在美国未经允许进入民宅被枪击的真实案例,告诫大家不要擅自进入他人领地,尊重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主人或许已经远离,甚至不在人世,但其权利和财产仍不容侵犯,LNT中,“尊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字眼。
   由于世界各地差异,LNT没有投诸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所以斌哥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在当下具体环境中应该怎么做,而是更多引导去思考,当冲击不可避免时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作为指导思想,得出自己认为最符合“尊重”和“最小冲击”理念的行为标准。也许在多年的LNT理念推广中经历过各种观点的强烈冲撞,斌哥的包容心很强,一些尖锐的话题他都能用善意来化解,有队员自作主张不恰当地处理垃圾,他也不会指责,在带领大家纠正错误之后,理智地给大家分析这样做的后果和危害,给出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癌症公路,癌症村”等惨痛真实案例,让大家有正确的忧患意识,防微杜渐。
   只有在遇到一些违反原则的问题时,斌哥才会相对严肃地提出异议,比如大家收拾营地,时间拖延太久,他会提醒我们将来作为初阶讲师教育未来的学员,永远要记得必须高出他们20分以上,我们如果低于80分,那么队员就会不及格,守时守信和言行一致,是硬性标准,不可妥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7:3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6 19:44 编辑

感悟
     三天两夜,言传身教,我们受益匪浅。我觉得在初步掌握了LNT的原则和技巧后,充盈在心里的更多是敬畏自然,感恩大地母亲的情愫,打开广袤天地间的一扇门,里面有许多古老的智慧,需要我们用更长的时间去探索感知。在普通人看来,LNT也许只是来自国外的一种环保法则,而在把这套发源于西方的环保理念带入台湾本土过程中经历了挫折,磨练和升华的斌哥看来,这些西洋理念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相结合,已经演绎成一种回归自然的文化。在大自然面前,他是如此虔诚,在泉水边敬酒,在火堆旁边祈祷,祝福那些过往的神灵,神情庄重,令人动容。一个在北京待的总天数不超过十天的台湾同胞,却比当地人更贴近这片土地和万物,或许是因为他真的把全身心都交付给了大自然,心怀感恩,深爱这片土地,作为一座桥梁,连接人与自然,每一次为大自然的传播心声时,都极其谦卑,只为不辱“桥梁”使命。刻骨铭心的体验,LNT的精神和理念在我们心里播下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相信必有硕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7:3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6 19:43 编辑

后记:
    9月24日下午,培训结束,还有一个保留节目。东海驾车把我们领到了清泉堡遗址的北大门,历经岁月沧桑,城堡年久失修,甚至连门簪都已经丢失,但门墩上的镂空砖雕却很精美,可见当时是规格颇高的军事重镇。
  斌哥显然来之前对此作过深入调查,他等所有人到齐,便一改三天来温和平静的语调,慷慨激昂略带悲愤地给大家讲述当年明朝大将袁崇焕全力抗敌反被崇祯帝冤杀的故事,而这里,就是当年袁大将军部下所驻扎的城堡,远处半山上的赤照楼,建于天启六年,正是袁大将军受命抗击后金的年头,我终于隐约能猜度到他在培训开场白中所讲的这次决定来北京是因为某种力量召唤的缘由了。斑驳的青砖上长满苔藓和蒿草,在北国深秋的夕阳下显得无比苍凉,这位白发长者肃立于古城门下,百感交集,也许在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明军面对敌寇英勇奋战的场景,那些为国尽忠的将士们,穿越历史的隧道与他沟通,接受他的祝福和敬意。现代人对大自然的深思与华夏古文明交织在一起,迸发出新的光彩,也许我暂时无法理解其中更深层的东西,但是仍然被深深感动。台湾与大陆民众俱为炎黄子孙,血脉相连,心灵相通,诚哉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0-15 19:26:41 | 只看该作者
太认真了,大赞!

点评

感谢,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把自己接受LNT培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讨论,希望更多的驴友思考越来越严峻的户外环保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1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9:3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白鹰 于 2017-10-15 19:47 编辑
老海豹 发表于 2017-10-15 19:26
太认真了,大赞!

感谢,写这篇文字的目的是把自己接受LNT培训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讨论,希望更多的驴友理性思考日趋严峻的户外环保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0-15 20:41:36 | 只看该作者
LNT要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有些人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素质跟不上~

点评

同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22: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10-15 21: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10-15 21:27:16 | 只看该作者
点赞支持好帖!

点评

谢谢劲松大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22: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