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上流泉 于 2017-11-7 16:06 编辑
知道现在的北京城,还知晓多少曾经的?为什么北京城有:“东富西贵”与“南商北旗”之分? 明代还有一个问题是皇帝怕造反,把江南很多富人集中在北京,给他们房子,让他们居住,所以当时很多南方的望族被迫迁到北京来。另外对于他的哥们弟兄,朱棣也把他们集中起来。去年有人想在王府井协和医院后门的帅府园立一个牌坊叫“十王府街”,找专家论证。这十王府街今天已经没有人提起,完全不知道了,大家只知道有王府井,这十王府街是把明代的宗室十个王爷都集中在一个区域,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今天的王府井帅府园,从王府井烤鸭店开始,包括今天的东方广场、东方君悦大酒店,一直到东单这一带,这十个王府都集中在那了,为什么?就怕宗室们折腾,把他们集中管理,怕他们造反,那一块儿也就变成十王府,那条街叫十王府街。 清代在得天下以后没有干明代“灭王气”这种事,对北京没有什么破坏,当然皇宫有所增建,有所踵事增华,但是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这是清代非常明智的一个做法。清代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内城作为政府机关或者旗人的王府,内城不允许建商业区,不允许建歌楼舞榭,不允许一般老百姓居住,特别是不允许一般普通的汉族老百姓居住,汉人都被赶到外城去了。 当时的外城以宣武门外的南城为主,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宣南文化”,像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在宣南都留下了足迹。后来的宣南诗社,就是陶澍、梁章钜他们搞的消寒诗社,也是在宣南。宣南地区在民国后,看来是一个比较贫穷,比较差的地方,可是在清代宣南是一个文化区域,许多汉族的“士”,他们的宅邸都在南城,就是宣武区一带,所以有宣南文化之说。实际上这个禁令在清代后期也逐渐废弛。原来讲“东富西贵”或者“东贵西富”,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南商北旗”,北城地安门外是旗人居住区,南边是商业区比较多,商人比较多,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北京城在最早的时候也有坊的划分,坊就是用栅栏把一个一个的街道或者是一个居民片隔离开,便于管理,有点像今天的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