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PP 下载 六只脚

查看: 9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徒步线路] 鄂尔多斯明长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17 08:3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鄂尔多斯明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地貌、气候、农牧业界线                                             
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位于明万里长城的中部,是明代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长城的地理位置是当时综合自然-社会-经济诸多因素的结果。
明长城一线是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地貌界线,长城南北地貌类型、地貌特征差异显著。明长城处在中国夏季风的尾闾,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暖温带与中温带、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干旱区的分界线。明代鄂尔多斯高原的长城是农牧业的分野,同时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位于中国农牧交错带中部的中轴位置,明长城两侧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显著不同,具有农牧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l  面积12×104km 2
l  构造:华北台块的一部分,中生代沉降形成开阔的向斜盆地,沉积了厚层的中生代砂岩、砂砾岩、页岩,地层近乎水平。西部有第三纪红色砂岩,砂质粘土。第四纪以来地壳有不同幅度的上升,西部、西北部抬升幅度稍大。
l  地貌:风沙覆盖的剥蚀高平原。
l  植被:旱生和沙生植物为主,干草原带主要为百里香群落,荒漠草原主要为冷蒿群落,在低洼地上各种盐生植被大量发育。用于饲草的植被主要有百里香、冷蒿、小艾菊、沙蒿、柠条、锦鸡儿等。草本植被主要有针茅、隐子草、芨芨草等。
l  水文:河流稀少,中西部为内流区域,有大面积的无流区。承压水水量较大,埋藏较深;潜水埋藏较浅,水量较小。

鄂尔多斯高原与明长城地理位置

长城南北主要测站降水量



鄂尔多斯高原活动积温分布
地貌界线
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地貌界线,以明长城为界其南北地貌类型、地貌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明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以波状起伏的高平原和风沙地貌为其主要地貌景观,风力作用是主要的地貌外营力,沙漠、沙地面积广大;明长城以南的黄土高原,地表组成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覆盖厚度大,梁、峁丘陵,沟壑交错的黄土地貌是其主要地貌景观,水力侵蚀活跃。
气候界线
鄂尔多斯高原的明长城处在中国夏季风可以到达的尾闾,同时与400 mm降水量,3 500 ℃活动积温线基本重合,在季风影响上明长城以南为季风区,以北为非季风区;在热量上以南属于暖温带,以北属于中温带;在干湿度方面以南属于半湿润区,以北属于半干旱、干旱区,明长城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鄂尔多斯高原的明长城具有气候界线的地理意义。
农牧界线
中国自古存在着一条农牧分界线,此线西北以牧业生产为主,东南以农耕业为主。明代鄂尔多斯高原长城的修建正是利用了这一界线,通过长城使其成为农牧业的分野。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处在中国农牧交错带的中轴位置,明长城两侧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显著不同,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牧业生产区,黄土高原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来源
桑广书等:鄂尔多斯高原明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干旱区地理,2017,第期
冯嘉苹,程连生,徐振甫.万里长城的地理界线意义[J]. 人文地理,1995,10(1):50-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