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安 于 2018-6-4 08:29 编辑
路的尽头是苍山 ——彭泽尖户外 5月27日受户外驴友相约,去探访久负盛名的新安江第一湾。车过王村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一直往山里行进。初夏季节,雨后的山更加青翠,空气清新欲醉。过了黄备村,同行的程老师说我们开始往外走了,我觉得很奇怪,明明是往山里行,怎么变成了往山外走。程老师解释说,从山势和水的走向来说的。黄备岭以后,山势逐步降低,而新安江的江面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宽,大山里的人们是由内而外走出去的。
上游江边的村庄
经小洲、小川,山路越来越窄,由原来的柏油路面变化为水泥路面,这意味着由县乡道变为村村通的路了。水泥路沿新安江蜿蜒不断延伸,最后截然而止,这就是今天探访的目的地洲头梁村。新安江在几十里路外的深度拐了一个大湾来到这里,翻过江对面的山便是武阳乡,因近日暴雨,江水变得浑浊。洲头梁村不是很大,更多的村民是散布在周边的山上。这里原来交通极不发达,通往外界的这条路已经是3.0版的了,原来的羊肠小道拓宽为简易砂石路,最后在政府的扶持下,才有了现在的水泥路。在公路未通之前,也依靠新安江航运与外界联系。
洲头梁村山高坡陡地少,加之交通极为不便,从停车点到塘背后村将近三个小时的路程。狭窄的山路牵系着山上的村民居住点。主要经济作物有养蚕、茶叶、果类,但都不成规模,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如今村民大多已迁移至外面居住生活,如今只有少数人还在在这大山里。在村民集中的村里有一个学校,办学规模(这里都不能用规模来说)非常非常的小,但也有比较现代的教学设备——一台不知什么配置的电脑及投影没有让这里与城市脱节。这里只有一个支教老师和两三个低龄学生,顽强滴表露着教育部门的那一份承诺,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学上,享受教育的机会,但真的是很无奈。程老师便是这里的留守老师,城里的人对这种状态是难以想象的,我非常敬佩他乃至中国许许多多像他一样至今仍坚守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老师们。
洲头梁村小学
沿着长满青苔的山路拾级而上,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新鲜的空气,满目的苍翠,虽然出很多汗,但有一种释放后的轻松快感。路两边不时有桑叶及整理过的茶园。上了半山坡,新安江第一湾赫然展现在我们眼前,新安江将就像一条玉带缠绕在群山之间,俊秀而不失大气。继续上行,不时会经过一间间的土房子,只是人去楼空。由于无人居住,缺少维护,日晒雨淋,有好多已倒塌。由于山上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建筑材料稀缺,村民们便就地取材,用黄土垒起了这些土房,显示了村民们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有的大三层,有的两栋土楼之间还有天桥相连。黄土房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现在有不少城市居民到大山里购买这类土楼用来休闲居住。黄灿灿的泥土房在青翠的山间特别的显眼而和谐。
去往塘背后的小路
,
沿路分布在山坡上零零星星的土房子
土黄色的房子与青山绿水,和谐自然
这间房子具有典型的徽州建筑的明显特点——高高的马头墙,实属罕见
这两栋土楼之间还建有“过街天桥”
在山坡上不同地点和角度看到的新安江第一湾,由于前两天的暴雨,江水浑浊,但稍待晴日,江水边碧绿如蓝
十二点多。我们到达程老师的老家塘背后,这个山梁上目视只有几户人家。在较为平缓的一块地上有一个篮球架残立在那,这里曾经是一所学校——土造的院子里依稀有一块牌子:七贤汰小学,可以想象当年附近山梁上的孩子们翻山越岭来读书的场景。不大的操场上现在种上了批把树,现在正是枇杷成熟采摘期。程老师介绍说这里的枇杷品种好,是白花枇杷,水分多而爽甜。程老师热情地说,这是他家的尽管吃。果然,白花枇杷皮薄肉质鲜嫩,入口爽甜,口感极佳。在程老师家品尝过两位老人家的地道农家菜之后,大家背起小背篓来到枇杷园体验了一把丰收采摘的喜悦,两点多,大家惜别塘背后,依山路而下至山脚坐轮渡返回乘车点。
山坡山种满了白花枇杷
美丽的新安江
彭泽尖(洲头梁、塘背后),沿新安江主航线,两岸植被较好,雨后云雾缭绕,高处海拔四百米左右,可观新安江依山蜿蜒而出及江湾美景,三月毛峰翠,四月桑葚红,五月枇杷满枝头,依山有众多的土楼可以参观。目前已开辟几条户外休闲线路,山上有农家乐,适合周末休闲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