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laal 于 2019-5-10 09:46 编辑
“ 开始练习中级平行式后,由于滑行速度变慢,我采用的又是较窄的板间距站姿,卡宾时没怎么操心过的弯间转换突然间成为了我的心头大患。转弯时卡顿,旧外腿压力释放不干净,A/K腿,板间距变化无常等问题层出不穷(我认为如果采用宽板间距站姿,由于支撑面的扩大会一定程度上的解决(yǎn gài)问题)。于是,追求流畅、优雅的弯间转换就成为了我贯穿整个18/19雪季的主题曲。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分享我的练习经历和其中收获,希望有相同目标的雪友能够有所借鉴,文章会以笔记的形式展开,描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的中级平行式是在北京乔波既短又缓的雪道开始练起的,雪况很烂,很难起速。采用的是长短腿配合的重心转换方式,发现在转弯时无法立刻转腿,经常需要一定的延迟后才能入弯,我的主观感受是旧外腿会卡在山下,阻碍我的入弯。由于问题出在无法顺畅入弯,所以我尝试通过改善入弯技术来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后,我的解决方案是老怪的tipping入弯,方法是转弯时,先将新内腿的小腿向弯内倾斜,同时开始转腿。采用此方法后,转腿延迟的问题得以解决。雪季开始后,继续在万龙的银龙道上尝试tipping入弯,发现在陡坡上就不灵了,入弯时无法向弯内倾斜旧外腿的小腿,主观感受是支撑始终在旧外腿上,不敢倾斜小腿,感觉会丢掉支撑,失去平衡,看来从入弯阶段入手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Tip──
一个完整的C弯是由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组成的 ,彼此之间关联密切,如果一个动作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前一个动作没有做好。
弯与弯之间存在着一个转换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完成旧外腿的压力释放,和新外腿支撑平台的建立,即重心转换,为入弯做准备。我入弯时的卡顿感,很有可能是在转换阶段出现了问题 。先尝试通过收旧外腿的方式释放压力来解决问题(卡宾时高速下屡试不爽的方法),发现同样容易失去平衡,主观感受是:释放旧外腿压力时,新外腿很难做到有效支撑,无法完成重心转换,会有延滚落线方向下滑的感觉,看来转换阶段新外腿的支撑能力是需要我首先解决的问题。
我的练习方法是通过横穿雪道的千步走强化练习内腿的支撑能力,情况有所改观,右腿弯可以顺畅的转弯了,左腿弯却还存在卡顿感,依然需要一定的延迟才能转腿。我最初认为问题出在了弱腿的转腿能力上,但在练习标枪弯的时候发现,虽然左腿的转腿能力弱一些,但还是有能力顺畅的完成转弯,左腿弯的卡顿应该不是出在转腿上。于是继续寻找左腿弯和右腿弯之间的差别,发现右腿弯时板头差会稍微大一些,于是便在左腿弯时尝试稍微把内侧雪板向前引一些,以增加板头差,情况又得到了一些改观。
但我深知人为制造板头差是不对的,借此解决问题是在饮鸩止渴,还需另寻良方。但通过这个方法我发现向前引内侧雪板本质上是在帮助我释放外腿压力,看来我左腿弯的问题出在右腿压力释放上。原来我左腿弯卡顿感的根本原因是旧外腿(右腿)压力释放缓慢,卡在弯内阻碍转弯,稍微延迟片刻,压力释放干净后才能入弯。而右腿压力释放缓慢的原因在于左腿力量差,支撑能力弱,收外腿后无法快速的完成重心切换,右腿本能的延长压力释放时间,帮助左腿完成重心转换,所以需要提高左腿的支撑能力以胜任重心的快速转换。
☑──Tip── 一个滑行问题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某项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也可能是某项能力太强,做了一些不该做的工作。
制定好练习目标后,我开始练习花环弯(我当时所知道的最高效的弯间转换练习方法)。由于支撑能力依然不足,我进行了许多横穿雪道的千步走练习,又根据需要稍加改变练习了内腿外刃转内刃,但是依旧无法流畅的完成花环弯。后来受到一张经典的重心(CoM)与支撑面(BoS)之间关系的图片启发,发现重心远离支撑面会导致新外腿难以建立支撑,需要像图中一样通过驱转让支撑面逐渐接近重心,最终回到身下(详细分析看这里)。在有意识的通过驱转控制重心与支撑面间距离后,我终于能完成花环弯了。
花环弯的练习过程十分痛苦,但效果很不错,现在回头来看,以当时水平练习花环弯有点勉为其难了,容易产生挫折感。我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发现了一个更亲民的重心转换练习方法:蹬冰(练习方法在这里),学习曲线很平缓,还可以练习内腿外刃,初学者可以通过此方法练习重心转换,花环弯更适合掌握弯间转换技巧后的强化练习。
“通过之前的 练习,我认识到:流畅的入弯需要在转换阶段,由内腿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才能释放外腿压力,完成重心转换。如果内腿的支撑能力弱,重心与支撑面间的距离就要近一些,支撑能力强,距离可以稍微远一些;如果距离超出内腿建立支撑的能力范围,就需要用其他技巧拉近距离后,才能完成重心转换,所以对于初学者,弯间转换阶段更要从控制重心与支撑面的位置入手。这就是我接下来练习的切入点。 ”
练到这里,转弯已经开始变得流畅起来了,可是问题依然存在,下面是一段我的滑行动图,可以注意到,在控制阶段结束时会有大量的雪喷出,出弯阶段也在喷雪。这是由于我在弯末持续驱转,为了让雪板快速回到身下时(拉近重心与支撑面间距离),加大驱转力度所导致的。可以想象,这个突然的加力不但打破了转腿的连贯性,甚至可能破坏已经建立好的平衡,更严重的是此位置正值雪板压力最大处,额外加力很容易造成雪板打滑。于是我决定尝试另外一种控制距离的方法:在控制阶段结束后就开始释放外腿压力。由于释放时机提前,支撑面远离重心,新外腿无法建立支撑,我出于本能的同时收缩双腿,在支撑面稍微接近重心后才能开始建立新外腿支撑,甚至一不小心就滑成了Cross Under,转弯又变得不连贯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尝试让自己耐心一些,逐渐释放外腿压力,控制好重心位置,关注于内板外刃的支撑建立,情况有所改观。但后续问题接踵而至,由于缺少了出弯阶段的驱转,需要耐心的等待雪板回到身下,导致转换过程过于冗长,弯形容易偏大。
第二个问题我并没有什么选择,只能在控制阶段增加转腿力度,加大雪板的出弯角度。这个尝试效果非常棒,随着控制阶段转腿能力的增强,出弯时不再需要驱转,雪板也可以很快的回到身下,这让我有机会在出弯阶段关注于板压的处理,雪板压力变化再次线性起来,弯形也得到了控制。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知不觉来到了雪季末期,为期7天的CSIA 2级认证开始了。头一天是滑行提高课,第一项讲站姿和重心,第二项讲的就是重心转换,转换方法不再是1级时的引身,而是通过收旧外腿的方式让重心自然的落在新外腿上(我一直在练的长短腿)。对于这种重心转换方式大家立刻问了几个细节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不用关心内腿外刃,不用关心如何放平雪板,控制好重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竟然如此简单?其实不是,想要做到还得需要其他技能的铺垫,内腿的支撑平衡能力必不可少,另外一个就是重心的控制。
Use all joints to maintain balance (通过所有关节保持平衡) Lead the turning effort with the lower body (通过下半身驱动转弯) Manage separation for angulation to provide grip (通过上下分离产生的反弓来提高抓雪能力) Coordinate movement patterns for efficient turn linking (通过协调的运动方式来实现高效的弯间连接)
以上是CSIA的4个技术要点,弯间转换属于第4点范畴,而实现第4个技术要点,需要前3点的通力合作,尤其是技术要点1。技术要点1在中平中可以理解为通过各个关节平面的合理排列,不仅要保持重心居中的平衡站姿,还要尽量让重心保持在支撑面之上,距离不要过大,于是关于BoS/CoM关系的图片,上边的动图其实并不适用于中级平行式(重心与支撑面间距离偏大),严格的说下图应该更为准确。另外由于在一个弯中,速度,压力,反弓角度始终是在动态变化的,所以需要不断地通过各个关节的屈伸调节,才能控制好重心位置(开始转腿后的屈髋尤为重要)。最后采用与肩同宽的板间距站姿,辅以时机恰当的点杖,扩大支撑面,便于重心转换。以上就是重心转换时的注意事项,看似简单,但在做相关练习时全班尽墨,光是在重心控制一项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整个弯中都要保持重心与支撑面在可控的距离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重心的快速转换)
关于CoM/BoS图片的问题我在许久之前就略有耳闻,但一直未能洞察其中玄机。直到上课时考官着重强调,再加上整个雪季练习重心转换时的各种感同身受,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回想自己整个雪季的中平练习过程,一直在追求更大的反弓角度,导致重心远离支撑面,然后再想方设法让支撑面优雅的回到重心之下,简直就是在人为制造学习难度。其实对于中级平行式,稍微有一些反弓就可以提供足够的抓雪能力了,与其追求华而不实的反弓角度,更应该关注于重心的控制。可惜认证结束后,我一直没有机会继续练习,但我相信,通过反弓和各个关节平面的合理排列,控制好重心位置;通过下半身驱动的转腿控制支撑面位置,转换技术还能有很大提升。另外对于雪板的控制力和抓雪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THE END───
回头来看整个转换阶段的练习过程,重心的控制最为重要,无论是前后重心调整,还是在左右与支撑面的距离控制上,都决定了重心转换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内腿外刃的能力虽然对建立支撑平台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在弯中控制好重心位置,这项技术不练也罢。不过艺多不压身,有能力的话最好还是练一练,对高级平行式的帮助真的很大。在2级认证最后2天的滑行提高课程中,考官对我们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卡宾培训,自打练习中平后,我就再也没有滑过卡宾,甚至连如何卡宾都快忘的差不多了,但由于考官Guy Dale的教导有方,再加上这个雪季我内腿外刃的能力提升,明显感觉在入弯时的抓雪能力,反弓角度及弯形控制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也算是自己练习中平所走弯路上的意外收获,聊以慰藉了。写到这里,转换阶段的练习成果分享就告一段落了,相信伴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能发现更好的提高与练习方法,我会继续在我的公众号里分享练习感受,大家共同讨论学习。 最后,感谢大家耐着性子看我少图少真相的唠叨了这么多,祝大家在没有雪的日子里也天天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