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要有事因,前后的关联,以事实为基础。
分析:事主计划了一条从大觉寺上阳台山穿越到上方寺下凤凰岭景区的路,但在走到小风口观景台的时候开始探路下撤,那探路是有意为之还是被动选择。
如果是有意为之,应该不会告诉朋友走错路;如果是被动选择,有一种大致可能,在观景台的时候发现不在轨迹上,所以告知朋友走错路了,此时尝试往下切(结合上面驴友的分析,动机十足),导致出事,在不好走的地方,各种状态不好、不小心、低级的失误等诸多原因都可能引发事故,具体情况现已无法推测。
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被动选择,是因为事主对导航软件的不熟悉、对户外路迹判断知识的欠缺,加上头脑中容易产生的冒险意识,所以导致和我们认为的常理(应该退回到轨迹上沿原线路继续向前)不符,这样就发生了本来很简单的原路返回在事主判断是走错路了(实际上是半迷路状态,能判断大致方向,并未完全迷路),接下来马上展开找路下切的行动。
时间来看,根据当时事主和朋友的沟通,在走错路这么重要的节点上,在5分钟内发了两条连续的信息,后面一直没发消息,可以推测在发了最后一条消息后不久就出事了。
至于蜂窝,这可能是一个美丽的结局吧。
启发:导致出事的直接原因是走错路,所以这件事给我们的直接启发是走错路的情况下如何安全走出去。
1、如果手机电量足够,会看路网,密集的路网可以很大程度保障安全;如果不会看路网,一定循迹原路返回到预设的轨迹上,这样可以保障安全;
2、如果手机电量不足,想提前下撤,要找明显的线路下到可以看得到的大致目的地,如果不能看到目的地,也要有大致的方向,有明显的路迹;
3、如果完全迷路,可以稍等路人结伴行走,在此期间可以根据常识、经验等做一些判断。在此案中,事主预先走的是一条非常成熟的路线,所以一定是有明显路迹可以照着走的,即便在手机没电的情况下也不应该在不具备能力的情况下一个人冒险探不明之路的。(但恰恰事主先前的一些经验给了事主一些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这只是零散经验的不成熟暗示,并不能真正经受考验;而且无法根据事主先前和朋友交流的习惯、性格去判断“走错路了”代表的是迷茫的无助,还是探路的兴奋、潜台词)
户外崇尚冒险精神,但户外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冒险精神有时候确实是明知危险也要去挑战,但是基于有能力、把安全的意识放在头脑中第一位的前提下去挑战的。
所有的路都是平凡之路,我们亦是平凡之人,在平凡的大千世界中,保留一点点谦逊吧,才能蔓延出一片片天地。 |